-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知識進化圖解系列.太喜歡探秘人體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699383
- 條形碼:9787557699383 ; 978-7-5576-993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知識進化圖解系列.太喜歡探秘人體了 本書特色
★化繁為簡,有趣有料,用科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言簡意深,用小學生能理解的文字講通基礎原理;簡約插圖,簡化一切復雜問題,有趣到讓靈魂開竅。 ★主題精挑細選,貼合學生課堂需求;相關領域專家助力零障礙閱讀,為你打開知識的大門。 ★雙減政策下,增加孩子各方面的知識儲備。基于課堂又高于課堂,生活常識 前沿科學,開擴孩子眼界,增強競爭力。 ★雙色印刷,輕薄紙張,即拿即學,讓學習不再單調。左文右圖,對照觀看,簡約插圖簡化一切復雜問題。
知識進化圖解系列.太喜歡探秘人體了 內容簡介
大腦溝回越多越聰明? 為什么人類嬰兒出生后不能馬上走路呢? “第二個胃”真的存在嗎? 放屁和打嗝,哪一個更臭? 心臟為什么不患“癌癥”? 嬰兒為何會假哭? 鼻孔為何會交替堵塞? 禿頭會隔代遺傳嗎? 本書提出日常生活中與人體運轉相關的54個小疑問,全面解析知識點,從頭到腳,從遺傳到基因,從出生到衰老,圖文解讀人體六大系統,揭開人體運轉的奧秘。
知識進化圖解系列.太喜歡探秘人體了 目錄
知識進化圖解系列.太喜歡探秘人體了 節選
前言 據一項海外研究預測,2007年日本出生的孩子,有一半壽命將會超過100歲。“百年人生”的時代已經到來。為了延年益壽,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 在當今這個時代,電視和互聯網中充斥著大量與健康相關的信息。打開智能手機,動動手指,就能搜索到各種各樣的和健康相關的信息。 不過,人們同時也會感到困惑,這些信息紛繁復雜、真假莫辨,要做出判斷、取舍,是有一定難度的。為了甄別這些信息的真偽、從中選擇正確的為我所用,也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我們是否有必要盡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與人體相關的正確知識呢? 掌握正確的知識,是我們做出準確判斷的基礎,能夠幫助我們不被街頭巷尾流傳的繁雜信息左右,明白該如何選取有用的信息。 本書收集了一些基礎性的問題,輔以圖解,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簡明扼要的闡釋,以加深大家對人體知識的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激發各位讀者了解自己身體的欲望,成為大家獲取更多人體相關知識的階梯。另外,關于人體,目前還存在著很多不可思議之處以及未解之謎,所以不能不說它是神秘的。如果讀者能夠通過閱讀本書,認識到我們的身體與生命是多么寶貴、不可輕易失去,這將是我作為一個醫者*大的快樂。 *后,對于一些目前仍存在不同看法的問題,本書優先采用了廣受認同的說法作為結論,并力求將其講得通俗易懂。本書是一本面向大眾的通俗讀物,從專家的角度看,或許在表達的嚴謹性上有所欠缺,就此敬請理解。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喜歡本書,如此我將不勝榮幸。 在此謹向在本書編纂過程中給予我幫助的山村憲先生、富永健司先生致以謝意。 主編??醫學博士??荻野剛志 **章 用來控制身體的信息處理系統 神奇的大腦與神經 人的大腦重量越重、褶皺越多, 真的就越聰明嗎? 天才并不是天生的,兒童期大腦的發育才*關鍵。 觀察一下動物的體型和大腦重量之間的關系,我們就會發現,一般來說,體型越小的動物,它的大腦重量在體重當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而體型越大的動物這一比例反而越小。動物的大腦重量和體重之間的比例是有規律的,即“大腦的重量與體重的0.75次方成正比”,這被稱為“縮放”。可是,有一種動物卻很特別,沒有遵循這個規律,那就是人類。人類的大腦重量在體重當中所占的比例,超過其他動物。 另外,有些人認為,大腦的重量和頭腦聰不聰明之間是沒有必然聯系的,因為愛因斯坦的大腦重量只有1230克,和普通成年男性的大腦重量(1350~1500克)相比還要輕一些。加利福尼亞大學針對“腦容量與智商(IQ)之間的關系”開展了一項研究,結果發現,腦重量越大的人IQ越高,特別是大腦皮層中的前額葉皮質與后顳葉皮質比較厚的人,他們的IQ更高。 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員又發現,有些人雖然大腦皮層很厚,可IQ卻并不高。由此可見,皮質的厚度并不能決定IQ的高低,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大腦在童年期的發育程度。 的確,IQ達到120以上的人,在童年期的7~9歲,大腦皮層的厚度甚至低于同齡人的平均水平;而在9~13歲,大腦快速地發育,皮質的厚度才漸漸增加。這個事實似乎也印證了前面的研究結論,也促使人們掀起了童年期孩子的教育培訓熱潮。不過我們也要知道,IQ數值不是萬能的,它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個人的智力水平。 除此之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一直認為,一個人大腦的褶皺越多,他的頭腦就越聰明。但是實際上,大腦的褶皺在胎兒期大腦成形的時候就開始出現,而到嬰兒出生時,他大腦里的褶皺已經發育完成了。因此,在后期的成長過程中,褶皺的數量是不會因為學習更加努力就增多的。 靈魂出竅是一種超自然現象嗎? 靈魂出竅,也是大腦擁有的神奇功能呢。 據說,一個人去世以后,他的靈魂可以從身體中抽離出來,飄在半空中看著自己平躺著的身體,這就是自古以來人們常常提到的“靈魂出竅”現象。雖然我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讓人意外的是,和靈魂出竅有些相似的瀕死體驗卻并不少見。那些心跳停止一段時間后又恢復正常的人,很多都經歷過瀕死體驗。其中被提到*多的共同點,就有前面所說的靈魂出竅,還有安詳的氣氛、遠處閃亮的光、與來自“靈界”的人們交談等富有神秘色彩的內容。不過我們對這些體驗總是將信將疑,即便它們真的存在,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恐怕*多也只會體驗一次,在發生時也很難及時地進行科學驗證,因此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被看作一種精神現象。 不過,有些人不必經歷瀕死體驗,也會出現靈魂出竅的狀態。你聽說過大腦實驗嗎?在大腦實驗中,如果用電流直接刺激大腦,人的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反應。比如說,刺激大腦中控制運動的區域時,手腕會不受控制地向上抬起來;或者刺激視覺區域時,眼睛能看到正常人本來看不到的一些顏色。 有些參與了這項實驗的人說,他們平躺在床上,在電流刺激大腦的角回區域時,感覺自己飄了起來,一低頭就能看見自己平躺著的身體,就像靈魂出竅了一樣。 科學家根據這個現象提出了一個假設,那就是,刺激大腦的角回區域能夠引起一種像做夢一樣的幻覺癥狀。 角回是一個與語言認知、視覺信息等相關的區域,科學家認為這個區域在人類和動物進化的早期階段就已經形成了。也就是說,動物的大腦早早地就進化出了這個視覺武器,能夠使它們在看到別的動物的**眼時,就本能地判斷出對方是敵人還是朋友,從而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活下來。另外,像靈魂出竅一樣俯視自己的身體,就像一個人凝視自己的內在一樣,對人類來說,這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據說,有很多高水平運動員都擁有這種超能力呢。 “臨陣磨槍真的一點用都沒有嗎?” “當然,一點用都沒有!” 只有不斷重復,才能形成長期記憶。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能看到、聽到大量的信息,腦子里也會想很多的事情,但是其中大部分的內容,我們很快就忘記了。我們可以根據儲存時間的長短,將記憶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具體地說,就是將只能儲存幾十秒至幾分鐘的記憶稱為“短期記憶”,而將儲存時間更長的記憶稱為“長期記憶”。 短期記憶的信息容量據說是7個組塊(chunk)。 工作記憶的儲存時間比短期記憶還要短,它是一種在短時間的工作中將信息處理后儲存在大腦中的能力。工作記憶的信息容量也比短期記憶少,只有4個組塊。 在我們的大腦深處有一個海馬體,短期記憶一般都短暫地儲存在其中。海馬體很聰明,它能從我們的耳朵和眼睛等感覺器官接收到的大量信息中,篩選出那些重要的信息,將它們輸送給大腦皮層。 那么海馬體具體是怎樣做的呢?它將與情感相關的情緒記憶輸送給小腦扁桃體,將與自身經歷相關的情景記憶輸送給前額葉,將與知識相關的語義記憶輸送給顳葉,將與身體動作相關的程序記憶輸送給小腦以及大腦基底核,等等。不同的記憶將根據種類被輸送至不同的部位,轉化為長期記憶。 長期記憶的形成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包括:①識記; ②保持;③鞏固;④熟記。暫時記住的內容只有經過不斷地重復才會鞏固下來,在受到某種刺激時馬上就能想起來。 所以,暫時記住的東西很容易就會忘了,記憶是在重復中形成的,復習就是一個重復的方法。相信你已經明白為什么臨時抱佛腳是不管用的了。不要再開夜車,保持充足的睡眠,用長期記憶的方法來學習吧。 經過不斷重復記下來的內容,大腦會將它識別成重要信息,這些記憶就更容易被儲存下來了。
知識進化圖解系列.太喜歡探秘人體了 作者簡介
荻野剛志 醫學博士、共立荻野醫院院長。 1969 年生于東京都,畢業于東邦大學醫學系,歷任慶應義塾大學醫學系內科學教室消化內科助手、日本鋼管醫院內科主任,自2018 年起擔任現職。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