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性別語言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847076
- 條形碼:9787517847076 ; 978-7-5178-470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性別語言學 內容簡介
本書從性別角度探討語言學,全書分五個部分,分別為性別與語言的關系、男性和女性使用“語言”的區別、媒體對“語言”的使用方法、創造“語言”與抵制“語言”、語言變革、研究理論和方法等,從而探討不同性別的人在使用語言時的習慣,同時也指出一些語言習慣中存在的性別歧視問題。
性別語言學 目錄
語言與性別的關系
1何謂語言學
2性(sex)與性別(gender)
3性別(gender)與性愛(sexuality)
4為何是語言與性別
5建構性別的“語言”——性別意識形態
6性別體現的“語言”(一)——本質主義的身份
7性別體現的“語言”(二)——建構主義的身份
8語言資源
9改變社會的語言
10致各位讀者
I 被建構的“語言”
“女性用語”的歷史
——基于元話語的新視角
1為何是“女性用語”
2圍繞女性用語的既有觀點
3有關女性用語的新觀點
4什么建構了女性用語——元話語
5新女性用語的歷史
6今后的“語言”觀
“男性用語”的歷史
——以“おれ(ore)”“ぼく(boku)”為中心
1“男性用語”的語言資源
2近代之前的語言與性別
3書生用語的產生
4從書生用語到少年語
5“ぼく(boku)”與“おれ(ore)”
6“ぼく(boku)”的變質
7小結
方言的歷史
——年輕女性難以使用東北方言的原因
1東北方言讓人丟臉嗎
2社會方言與形象
3方言與性別差異-—圍繞自稱詞“オレ(ore)”
4明治時代的標準語政策——方言的“降格”
5“二戰”后的方言形象
6女性在城市正大光明地使用方言的日子會來臨嗎
專欄1同性社會的“おれ(ore)”和“おまえ(omae)”
專欄2《源氏物語》中的性別與語言
Ⅱ 媒體建構的“性別”
漫畫
——性別表達的多樣意義
1“作品”這個結構與性別表達
2作為會話策略發揮作用的性別表達
3顯示氛圍和態度的異性性別表達
4偽裝成他人的異性性別表達
5性別表達的發展趨勢
電視劇
——“電視劇語言”中的“女性用語”
1電視劇語言與實際社會語言之間的差距
2現實社會:對當今的年輕人而言,女性句末詞早已是過去式
3電視劇的世界:女性句末詞的使用特征
4偶像劇:主張度強時的女性句末詞
5編劇想象中的女性形象與其語言使用觀念
6女性句末詞的悖論——表露強大內心時的工具
言情小說
——語言建構的親密關系
1作為模擬實驗場的言情小說
2戀愛的形式
3親密度的確認——如何稱呼對方
4“僕(boku)”與“俺(ore)”——如何表達自己
5亞紀的“女性用語”——虛幻與雅致
6“女性用語”的使用與不使用——成熟與不成熟
7從女性到男性——性別指標與語言
專欄3動漫主題曲與性別
專欄4從性別看《古今和歌集》——“美”這種規范的幻惑
Ⅲ 創造的“語言”與抵抗的“語言”
年輕女性的“男性用語”
——語言表達與身份
1思考語言表達
2“女性用語”與“男性用語”的特征
3實際對話中“女性用語”與“男性用語”的使用
4不使用“女性用語”的女性就缺乏女人味嗎
5女性語言表達規范的形成
6語言釋義的多樣性
7年輕女性多樣身份的建構
8多樣的場合、多樣的說話方式、多樣的“女性性”
語言與性愛(sexuality)
——多樣的性愛形式
1何謂性愛(sexuality)
2為何是語言與性愛(sexuality)
3語言與性愛(sexuality)研究
4酷兒理論的影響
5性愛(sexuality)的表象——語言表達與性愛(sexuality)
6語言表達與性愛(sexuality)
7語言與性愛(sexuality)的復雜關系
禮貌與性別
―─隱性霸權
1“女性用語”是弱者的語言嗎——語言與性別的關系
2女性比男性禮貌嗎——禮貌與性別的關系
3禮貌是與性別意識形態共同習得的
4性別意識形態將理想形象根植于男女兩性
5以禮貌為核心的性別意識形態是隱性霸權
6揭露日語女性用語的真相
7“女性用語”是維系隱性霸權的利器
8現代年輕女性正逐步找回“基本的日語”
9二元對立式看待性別的問題點
專欄5“少女”的誕生與“少女文化”的語言
Ⅳ 變革的“語言”
歧視表達與指南
——制造/改變歧視的語言
1何謂歧視表達
2“圣誕節蛋糕”
3“紅色氣焰”與“黃色聲音”
4“我(watashi)是做的人,我(boku)是吃的人”
5媒體或詞典關于性別的“話語”
6表達指南
7語言制造并改變性別歧視
“性騷擾”
——把對女性的暴力可視化的語言
1語言擁有改變認知的力量
2夫妻組合是范例式的男女平等嗎
3“性騷擾”的沖擊
4這就是我們的事
5判決
6“性騷擾”會消失嗎
我的名字,你的名字
——同姓所展示的家庭形象
1名字的語言學
2關于名字的兩大觀點——“名實一體觀”與“名字符號觀”
3通過改名而改變自身
4一人一名主義
5表示“家”的姓
6夫妻同姓和以家庭為單位的戶籍制度
7通過姓而遺留的“家”意識
8為何女性要婚姻改姓
9女性婚姻改姓產生的問題
10同姓家庭形象的問題
11選擇性夫妻異姓
12反“夫妻異姓論”
專欄6圍繞“性別”這一詞語的攻防戰
V 話語分析的研究路徑與方法
話語分析的研究路徑與方法
1性別與話語
2何謂話語研究
3性別話語研究的開端
4性別話
1何謂語言學
2性(sex)與性別(gender)
3性別(gender)與性愛(sexuality)
4為何是語言與性別
5建構性別的“語言”——性別意識形態
6性別體現的“語言”(一)——本質主義的身份
7性別體現的“語言”(二)——建構主義的身份
8語言資源
9改變社會的語言
10致各位讀者
I 被建構的“語言”
“女性用語”的歷史
——基于元話語的新視角
1為何是“女性用語”
2圍繞女性用語的既有觀點
3有關女性用語的新觀點
4什么建構了女性用語——元話語
5新女性用語的歷史
6今后的“語言”觀
“男性用語”的歷史
——以“おれ(ore)”“ぼく(boku)”為中心
1“男性用語”的語言資源
2近代之前的語言與性別
3書生用語的產生
4從書生用語到少年語
5“ぼく(boku)”與“おれ(ore)”
6“ぼく(boku)”的變質
7小結
方言的歷史
——年輕女性難以使用東北方言的原因
1東北方言讓人丟臉嗎
2社會方言與形象
3方言與性別差異-—圍繞自稱詞“オレ(ore)”
4明治時代的標準語政策——方言的“降格”
5“二戰”后的方言形象
6女性在城市正大光明地使用方言的日子會來臨嗎
專欄1同性社會的“おれ(ore)”和“おまえ(omae)”
專欄2《源氏物語》中的性別與語言
Ⅱ 媒體建構的“性別”
漫畫
——性別表達的多樣意義
1“作品”這個結構與性別表達
2作為會話策略發揮作用的性別表達
3顯示氛圍和態度的異性性別表達
4偽裝成他人的異性性別表達
5性別表達的發展趨勢
電視劇
——“電視劇語言”中的“女性用語”
1電視劇語言與實際社會語言之間的差距
2現實社會:對當今的年輕人而言,女性句末詞早已是過去式
3電視劇的世界:女性句末詞的使用特征
4偶像劇:主張度強時的女性句末詞
5編劇想象中的女性形象與其語言使用觀念
6女性句末詞的悖論——表露強大內心時的工具
言情小說
——語言建構的親密關系
1作為模擬實驗場的言情小說
2戀愛的形式
3親密度的確認——如何稱呼對方
4“僕(boku)”與“俺(ore)”——如何表達自己
5亞紀的“女性用語”——虛幻與雅致
6“女性用語”的使用與不使用——成熟與不成熟
7從女性到男性——性別指標與語言
專欄3動漫主題曲與性別
專欄4從性別看《古今和歌集》——“美”這種規范的幻惑
Ⅲ 創造的“語言”與抵抗的“語言”
年輕女性的“男性用語”
——語言表達與身份
1思考語言表達
2“女性用語”與“男性用語”的特征
3實際對話中“女性用語”與“男性用語”的使用
4不使用“女性用語”的女性就缺乏女人味嗎
5女性語言表達規范的形成
6語言釋義的多樣性
7年輕女性多樣身份的建構
8多樣的場合、多樣的說話方式、多樣的“女性性”
語言與性愛(sexuality)
——多樣的性愛形式
1何謂性愛(sexuality)
2為何是語言與性愛(sexuality)
3語言與性愛(sexuality)研究
4酷兒理論的影響
5性愛(sexuality)的表象——語言表達與性愛(sexuality)
6語言表達與性愛(sexuality)
7語言與性愛(sexuality)的復雜關系
禮貌與性別
―─隱性霸權
1“女性用語”是弱者的語言嗎——語言與性別的關系
2女性比男性禮貌嗎——禮貌與性別的關系
3禮貌是與性別意識形態共同習得的
4性別意識形態將理想形象根植于男女兩性
5以禮貌為核心的性別意識形態是隱性霸權
6揭露日語女性用語的真相
7“女性用語”是維系隱性霸權的利器
8現代年輕女性正逐步找回“基本的日語”
9二元對立式看待性別的問題點
專欄5“少女”的誕生與“少女文化”的語言
Ⅳ 變革的“語言”
歧視表達與指南
——制造/改變歧視的語言
1何謂歧視表達
2“圣誕節蛋糕”
3“紅色氣焰”與“黃色聲音”
4“我(watashi)是做的人,我(boku)是吃的人”
5媒體或詞典關于性別的“話語”
6表達指南
7語言制造并改變性別歧視
“性騷擾”
——把對女性的暴力可視化的語言
1語言擁有改變認知的力量
2夫妻組合是范例式的男女平等嗎
3“性騷擾”的沖擊
4這就是我們的事
5判決
6“性騷擾”會消失嗎
我的名字,你的名字
——同姓所展示的家庭形象
1名字的語言學
2關于名字的兩大觀點——“名實一體觀”與“名字符號觀”
3通過改名而改變自身
4一人一名主義
5表示“家”的姓
6夫妻同姓和以家庭為單位的戶籍制度
7通過姓而遺留的“家”意識
8為何女性要婚姻改姓
9女性婚姻改姓產生的問題
10同姓家庭形象的問題
11選擇性夫妻異姓
12反“夫妻異姓論”
專欄6圍繞“性別”這一詞語的攻防戰
V 話語分析的研究路徑與方法
話語分析的研究路徑與方法
1性別與話語
2何謂話語研究
3性別話語研究的開端
4性別話
展開全部
性別語言學 作者簡介
徐微潔,浙江省青田縣人,1998年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日語專業本科畢業,2004年浙江大學亞歐系日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畢業,2014年日本筑波大學文藝與語言專業應用語言學方向博士畢業。現為浙江師范大學日語系教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日韓語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語言與性別、日語語言學、漢日語言文化對比,曾在《外語研究》《日語學習與研究》等雜志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主持、參與多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書友推薦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