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從婦好汽柱甑到;韬钐缀掀-(對中國古代蒸餾器的再認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8404
- 條形碼:9787520398404 ; 978-7-5203-9840-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婦好汽柱甑到;韬钐缀掀-(對中國古代蒸餾器的再認識) 本書特色
本書從蒸餾原理及其本質出發,對商代婦好汽柱甑和漢代“鏖甗”和“雍甗”屬性進行辨析;對張家堡墓和海昏侯墓出土的套合器進行仿制和模擬實驗,并結合發酵、釀造技術等,對兩件蒸餾器的蒸餾屬性、蒸餾效率和蒸餾對象初步探討;對幾件不同時代出土的蒸餾器進行比對分析,將漢代出現的蒸餾器與西方早期蒸餾器進行比較,了解中國古代蒸餾技術的發展和特點;對部分考古出土的筒形器進行辨析和區分,從而給器物的考古定名提供參考。
從婦好汽柱甑到海昏侯套合器-(對中國古代蒸餾器的再認識)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蒸餾器和蒸餾技術起源問題一直是學界關注熱點問題。從;韬钐籽b器發現后,對其屬性的熱議一直未退。文物珍貴稀有性使得不能對其進行直接驗證。而考古發掘報告對器物結構的描述,也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為更好區別蒸餾和蒸煮的差異,我們對業界存有爭議的婦好汽柱甑、青銅甗的屬性進行了深入探討。以張家堡東漢墓和;韬钗鳚h墓出土的套合器為代表,進行仿制和模擬試驗,從而對其屬性和功用進行確認和推測。對漢代蒸餾器進行分類,對不同時代蒸餾器進行比對,總結出中國古代早期蒸餾器結構特點和類型,并從青銅甗的結構借鑒、發酵釀造經驗累積、抽砂煉汞實踐、社會階層需求等角度,探討漢代蒸餾器和蒸餾技術出現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漢代不同類型筒形器的定名問題、筒形器對蒸餾器的啟示以及漢代的造物觀念,豐富我們對漢代物質生活資料的認識和了解。
從婦好汽柱甑到海昏侯套合器-(對中國古代蒸餾器的再認識) 目錄
**節 問題提出與研究背景
第二節 文獻和實物中的古代蒸餾器
第三節 研究現狀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意義
第五節 主要內容與相關概念界定
第二章 商代汽柱甑和青銅甗的屬性再探
**節 婦好汽柱甑屬性的再認識
第二節 分體銅甑的演變
第三節 漢代“鏖甗”和“雍甗”功用辨析
第三章 漢代兩件出土套合器的模擬實驗
**節 背景材料與實驗設計
第二節 張家堡出土套合器的模擬實驗
第三節 海昏侯墓出土套合器的模擬實驗
第四節 結果與討論
第四章 漢代蒸餾器結構、原理、用途探析
**節 張家堡蒸餾器的結構與原理
第二節 ;韬钫麴s器的結構與原理
第三節 結合釀造、炮制技術等再探蒸餾器用途
第五章 中國古代蒸餾器與蒸餾技術的發軔
**節 不同時代蒸餾器考古實物的比較
第二節 上分體帶流的套合器即*初的蒸餾器
第三節 漢代蒸餾器產生的原因
第四節 獨立起源的中國古代蒸餾器與蒸餾技術
第六章 器物的功用辨析與漢代造物觀
**節 流甗和甗形盉的辨析
第二節 從結構與屬性看流甗演變
第三節 部分筒形器的辨析與再認識
第四節 蒸餾器對筒形器的借鑒
第五節 蒸餾器的取象與漢代造物觀
第七章 結語
附表
參考文獻
后記
從婦好汽柱甑到;韬钐缀掀-(對中國古代蒸餾器的再認識) 作者簡介
姚智輝,女,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2006年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獲工學博士學位。1994年8月至2006年任職鄭州大學化學系,2006年12月至今任職于鄭州大學歷史學院。研究方向為科技考古。出版個人專著《晚期巴蜀青銅器技術研究及兵器斑紋工藝探討》參與《寶豐廖旗營墓地》《忠縣鄧家沱遺址與漁洞墓群》《南陽鎮平程莊墓地》等多部著作撰寫與編輯。在《文物》《Heritage Science》《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華夏考古》《中原文物》等核心期刊發表相關研究論文多篇。完成國家文物局課題一項,縱向項目二項,橫向項目五項。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