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方志學通論(增訂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3623
- 條形碼:9787100203623 ; 978-7-100-20362-3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方志學通論(增訂本)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高等院校文史方向師生本書全面論述了方志學在中國的起源和各個時期的發展,體現了作者嚴謹的方志學研究體系,對方志學的學科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是相關領域學者了解方志學及其發展的經典學術好書。
方志學通論(增訂本) 內容簡介
本書為我國方志學大家倉修良先生畢其一生研究方志學所作的通論。主要論及中國方志性質和特點,涉及魏晉南北朝的地記、隋唐五代的圖經、宋元方志、明代方志、清代方志、章學誠和方志學、民國時期方志編修與方志學研究、新中國修志事業概述、舊方志的價值和整理、新方志的編纂、新一輪志書的編纂等。該書1990年由齊魯書社出版后,2003年由方志出版社出版過修訂本,2013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在修訂本基礎上增訂,并增補了“胡喬木的方志理論”一章,使內容更為完整和系統。本次出版以2013年版本為底本再版,并收入《倉修良文集》。
方志學通論(增訂本) 目錄
**章??方志的性質和特點......1
**節 方志的性質......1
第二節 方志的特點......6
第二章??方志的起源......38
**節 關于方志起源的幾種看法......38
第二節 方志應是特定時代的產物......60
第三節 方志起源于兩漢之地記......64
第三章??方志發展的**個階段——魏晉南北朝的地記......89
**節 魏晉南北朝地記發達的原因......89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地記概述......94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地記的內容......110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地記簡評......130
第四章??方志發展的第二個階段——隋唐五代的圖經......151
**節 隋唐五代圖經發達的原因......152
第二節 圖經是一種什么樣的著作......157
第三節 隋唐五代圖經發展概況......161
第四節 隋唐圖經的內容......167
第五節 敦煌圖經殘卷簡介......172
第六節 《沙州伊州地志》殘卷的名稱和《沙州都督府圖經》殘卷版本問題......203
第七節 敦煌圖經殘卷的價值和啟示......206
第五章??方志發展的第三個階段——體例趨于定型的宋元方志......217
**節 記人述地再度匯合一體......217
第二節 宋代方志編修概述......223
第三節 方志體例趨于定型......229
第四節 宋代方志述評......244
第五節 穩步發展的元代方志......267
第六章 迅速發展的明代方志......278
**節 明代方志發展概況......278
第二節 明代方志編修的特點......282
第三節 明代方志述評......294
第七章 進入全盛時期的清代方志......304
**節 清代方志編修概況......304
第二節 清代方志編修的體例......310
第三節 清代修志中的流派......314
第八章 民國時期的方志編修與方志學研究......327
**節 民國時期的方志編修概況......327
第二節 民國時期方志評述......336
第三節 民國時期的方志學研究概述......344
第九章 新中國的修志事業概述......354
**節 馬鞍形的新中國修志事業的發展......354
第二節 20世紀80年代**屆志書述評......373
第十章 章學誠和方志學......403
**節 坎坷的一生......403
第二節 章學誠的方志理論......410
第三節 章學誠方志理論的三大來源......438
第十一章 舊方志的價值和整理......463
**節 舊方志的價值......463
第二節 舊方志的整理......481
第十二章 新方志的編纂......502
**節 建立修志機構......502
第二節 資料的搜集、整理和鑒別......503
第三節 關于新志編修的幾點意見......527
第十三章 新一輪志書的編纂......575
**節 上一輪修志的巨大成就......576
第二節 上一輪修志中存在的問題......584
第三節 上一輪修志中出現諸多問題的原因......590
第四節 新一輪修志的精品意識......593
第十四章 胡喬木的方志理論......612
**節 胡喬木的生平簡述......612
第二節 明確闡述修志工作和地方志書的性質......620
第三節 針對志書弊病,提出編纂要求......626
第四節 確保志書質量的關鍵在于把好人選關......635
后 記......641
方志學通論(增訂本) 節選
地方志是我國文化遺產中非常寶貴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在我國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據統計,全國保存的各種方志有8500種左右,共11萬多卷,占我國現存古籍十分之一左右。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為我們研究祖國的各地歷史、地理、物產資源、風土人情、自然災害等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材料。編修地方志是我國民族文化中一個優良的傳統,但是我們必須懂得,這種著作形式,與其他的文體一樣,絕不是成于一朝一夕,也不是成于某一人之手,而是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開始并不像人們所想象的那么完善,一出現便是一部完美的著作。它和譜學一樣,都是史學的旁支,并隨著史學的發展而產生和形成,乃至*后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方志學。因此,我們在研究方志的起源和發展時,必須把它放在史學發展的長河中進行探索,才能正確得出產生的原因,發現每個階段不同的特點。關于這點,馬列主義經典作家早就提出,要把研究的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列寧在《論民族自決權》一文中說:“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然而目前研究方志起源的某些文章,有一個共同的傾向,即脫離社會發展條件,拋開政治、經濟、學術文化等重要社會因素,孤立地僅就某部書來談起源,其結果自然不可能講清方志的起源。學術思想是各個時代政治、經濟的反映,各種學術文化著作總要為特定的時代服務,方志的編修自然也不例外,這就是方志發展過程中之所以會出現明顯的階段性的原因。所以我們研究方志的起源和發展,必須密切聯系當時社會的條件,否則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方志學和其他學科一樣,有它自己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因此,不僅要研究方志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而且要找出它產生的原因和發展的規律,總結各個時期的特點和編纂方法,以做到推陳出新,為今天編纂社會主義新方志服務。從方志的產生到方志學的建立,經歷過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階段還出現不同的名稱,所記內容也是在不斷變化,逐步豐富完善起來。這些變化顯然都與當時的社會風氣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既然學術思想是時代的反映,各種學術文化著作又都總要為特定的時代服務,因而也就必然要打上時代的烙印。所以我們研究方志發展史,必須密切聯系有關社會條件,否則就講不清各階段的特點和名稱、內容、體例的發展與變化,*多只能做些現象的羅列。方志,顧名思義,它是以記載一方之事為內容的地方性著作,也就是前人所講的“郡縣之書”。由于它具有輿地著作的一些特性,故從《隋書??經籍志》開始,封建時代的目錄學分類,都將它和一般輿地著作一樣列在史部地理類。當時方志尚未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這樣分法是可以理解的。而目前研究方志的論著中,普遍存在著另一個傾向,即把歷來公認的許多著名的輿地著作都納入了方志的行列,如《元和郡縣圖志》、《太平寰宇記》、《輿地紀勝》、《讀史方輿紀要》等等,有的甚至將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也稱為方志。這么一來,歷史地理學就完全被方志學所取代了。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妥當的,所以許多歷史地理學家已經紛紛提出了批評。譚其驤先生1983年4月在洛陽召開的中國地方史志協會年會上所作的報告中就已指出:“地方志不同于總志。地方志顧名思義是記載一個地方的事情的。地方志所記載的地方可大可小,大的一個省一種志,古代的大到一個州一種志,小的不管是一個縣一個鎮,也可以有縣志、有鎮志。盡管可大可小,但總而言之是一個地方一種志。因為是記載一個地方的,所以地方志簡稱就叫‘方志’。‘方’是對全國而言的,‘方’是‘總’的對立體。凡是以全國為記載對象的,就不能叫它地方志。清朝人編的《四庫全書》,大家都知道,在地理類里頭就有一部分叫總志之書,一部分叫方志之書,那就分得很清楚。凡是記載全國的,就在總志里頭;記載一個地方的,就在方志里頭。把各省的通志和府、州、縣志叫做方志,這是很正確的,也是很科學的。
方志學通論(增訂本) 作者簡介
倉修良(1933—2021),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曾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名譽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地方志學會學術委員,浙江省地方志學會副會長,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獻研究所、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史學研究所、寧波大學、溫州大學兼職教授等。畢生致力于中國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方志學、譜牒學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曾主持“二十五史專書辭典叢書”的編纂工作,發表論文二百余篇。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