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戀地情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76453
- 條形碼:9787100176453 ; 978-7-100-17645-3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戀地情結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地理學、社會學、歷史《戀地情結(文化地理學譯叢)》作為段義孚的成名作,主要講述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隨著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人們感受到了環境的巨大變化。但是,這些關注,更多是從環保和生態的角度,而對于人在情感上與環境的關聯,很少觸及。段義孚的這本書恰恰就是從這一點上來論述。環境不僅作為人們的資源攫取地和需要加以適應的物理場所,環境也是人在實踐中建構的人文場所,人將他的價值、情感置于其中,人文豐富了大地景觀的生態狀況,地方景觀豐富了人的情感體驗!稇俚厍榻Y(文化地理學譯叢)》用一些明確的概念來理解和解釋人與地方的這種情感關聯。
戀地情結 內容簡介
有名華裔地理學家段義孚寫作于20世紀70年代的《戀地情結》這本書,以人與環境的情感紐帶為主題,經由認識人類自身――人的感知、態度和價值觀,而認識人與環境的關系。再經由認識環境作為生物的人、社會的人以及個體的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空間(物質)載體,而重新認識人與環境的關系。環境的生成,是人類不斷建構理想人地關系的過程!稇俚厍榻Y》開創性地將現象學和存在主義哲學與地理學的基本概念、核心問題融為一體,并以廣博的東西方文化案例成功地詮釋了書的主題,從而為人本主義地理學建立起基本的理論框架、概念和方法論。 本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地理學自身,也對同時期西方的人文社會科學帶來了巨大影響,成為西方整個文化領域“空間轉向”的重要推手。而他這部深具吸引力的著作在美國也以雄踞暢銷書榜長達五周的好成績,證明它受到了廣大讀者的一致喜愛。
戀地情結 目錄
1.前言
2.感知的一般性質:感覺
視覺
手與觸覺
聽覺
嗅覺
感官的綜合作用
感知與行動
3.一般的心理結構和反應
理性化
人類可感知的尺度
分段
組對
矛盾的調和
物質和宇宙模式
和諧整體、兩極分化和宇宙模式
代表意義和世界觀
顏色心理學和象征意義
空間心理學和象征性
4.民族中心主義??對稱性??空間性
民族中心主義
無文字民族的民族中心主義和宇宙圖景
中國人的民族中心主義
古希臘地圖
T-0地圖
位于世界中心的歐洲
陸半球的中心
例外
5.個人的世界:個體差異和取舍
個體生理差異性
稟性??天賦??態度
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城市與近代詩歌
弗吉尼亞??伍爾芙和她漸逝的世界
禁欲主義者的脾氣秉性
性別
年齡
嬰兒期
少年期
孩童和他們開放的世界
老年期
6.文化??經驗??環境態度
文化與感知
性別與感知
本地人與外來人
拓荒帶的探索者和定居者
新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和英裔美洲人
環境態度的轉變:山岳
7.環境??感知??世界觀
環境與感知
感覺的敏銳性??嚴酷環境帶來的挑戰
環境與世界觀
森林環境
村居印第安人的結構化宇宙論
成對出現的環境和二元環境態度
流域環境、世界觀和建筑藝術
埃及
美索不達米亞
8.戀地情結與環境
戀地情結
美學鑒賞
身體接觸
健康與戀地情結
熟悉與依附
愛國主義
城市化和對鄉村的態度
荒野
9.環境與戀地情結
環境與極樂世界
具有持續吸引力的環境
海濱
山名享
島嶼
希臘的環境與戀地情結
歐洲的風景與風景畫
中國的環境與戀地情結
10.從宇宙到景觀
分層的宇宙
自然、景觀與景色
歐洲世界觀的軸向轉換
對比中國人的態度
建筑與園林景觀:達到空間拓展與視覺響應的效果
象征與神圣:前現代的回應
循環的時間觀與線性的時間觀
11.理想的城市與超越性的符號
城市理念的出現
宇宙的象征與城市的形式
超越性的建筑符號
巴西利亞——現代的理想城市
12.物質環境與城市生活方式
環境與生活方式
長安和杭州
雅典和羅馬
中世紀的城市
喬治王朝時期和維多利亞時期的街景
汽車之城:洛杉磯
13.美國城市:象征主義、形象化與認知
象征和隱喻
城市的標志
形象樹立的推進器——城市別名
想象力空間
意象、經驗和社會階層
城市社區
空間體驗和空間參與的程度
社區滿意度
社會底層的視角
小結
14.郊區和新城:對環境的探求
郊區:城墻之外
郊區與城市的互動
郊區的發展
外觀,以及外觀的改變
郊區的價值觀和理念
模范村莊和新城
總述和結論
索引
譯后記
戀地情結 節選
如果有人宣稱自已“熱愛全人類”,反會引起他人的懷疑、與類似,戀地情結倘若指向一個龐大的領地,也會淪為虛假。人理需求是建立在一個尺度適當的地域當中的。適當的尺度能人的感知和地域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倘若一片地域又正好是個自然地理單元的話,人們就能與它建立起一種更為緊密的關系了。人的情感無法覆及一個帝國,因為帝國是一個憑權力拼湊起來的聚合物,其內部處于異質狀態。而與帝國相對的是故土(pays),它擁有歷史的傳承性。故土可以是一個自然地理單元,如個山谷、一片海域,一片石灰巖的出露區等等,尺度足夠小,使人能夠親近它、認識它。現代國家是位于帝國與故土之間的形態,在定程度上有歷史的傳承性。較帝國來說,現代國家的權力已大為分散化,權力也不是能將民眾聯系起來的*有力的紐帶。但另一方面,現代國家的尺度又太大,以至于讓人們無法僅憑一己之力。 戀地情結( topophilia)是一個杜撰出來的詞語,其目的是為了廣泛且有效地定義人類對物質環境的所有情感紐帶。這絲螺在強度、精細度和表現方式上都有著巨大的差異。也許人類對環境的體驗是從審美開始的。美感可以是從一幅美景中獲得的短暫快樂,也可以是從稍縱即逝但豁然顯現的美之中獲得的強烈愉悅。人對環境的反應可以來自觸覺,即觸摸到風、水、土地時感受到的快樂。更為持久和難以表達的情感則是對某個地方的依戀,因為那個地方是他的家園和記憶儲藏之地,也是生計的來源。其實,戀地情結并非人類*強烈的一種情感。當這種情感變得很強烈的時候,我們便能明確,地方與環境其實已經成為了情感事件的載體,成為了符號。在希臘悲劇詩人歐里庇得斯的筆下,人類的情感具有重要性的順序,或許這適合于所有的男人。他寫道:妻子,沐浴在陽光下的愛人,雙眸盈滿了美麗的海潮。春季,大地到處鮮花盛開、流水潺潺,有那么多值得贊美的景色。但對于那些尚無子嗣卻滿心期昐的人來說,新生命給屋子帶來的光明才是*可人、*讓人歡喜的東西。 ……
戀地情結 作者簡介
段義孚(Yi-fu Tuan,1930-),著名華裔地理學家,人本主義地理學的開創者,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榮退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和英國皇家科學院雙院士。其著作已經譯成漢語的有《逃避主義》、《無邊的風景》等,《戀地情結》是其代表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