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傳播理論導引:分析與應用(第6版)(新聞與傳播學譯叢)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02904
- 條形碼:9787300302904 ; 978-7-300-30290-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播理論導引:分析與應用(第6版)(新聞與傳播學譯叢) 本書特色
源流說:“超越門戶”三部曲第三部,“懂算法總編輯”22年橫跨報紙、雜志、電視、PC門戶、智媒體后18萬字心力之作,視知TV創始人、新浪微博執行總編輯、愛奇藝副總裁等聯合撰寫;國臺辦新聞發言人、第五屆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等聯袂推薦。
傳播理論導引:分析與應用(第6版)(新聞與傳播學譯叢) 內容簡介
《傳播理論導引:分析與應用》用通俗、有趣的方式介紹傳播理論。本書清晰、直接地解析理論,提供各種各樣引人入勝的實例與應用,幫助讀者學到傳播理論的基本知識,并且愛上傳播理論。本書主要面向的是那些對傳播理論所知甚少、甚至接近不具備傳播理論背景的讀者。作者用30章的篇幅,將傳播理論分成自我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公眾傳播(修辭學)、大眾傳播和跨文化傳播等六類加以詳細介紹,對傳播理論在我們生活中的運用,做了實用、有趣并且具有針對性的探索。閱讀本書后讀者將了解,理論化如何幫助我們理解自我、我們的經歷、我們與他人的關系、我們所處的環境和文化。
傳播理論導引:分析與應用(第6版)(新聞與傳播學譯叢) 目錄
第1章思考傳播:定義、模型和倫理
第2章思考傳播學:傳統和語境
第3章思考理論與研究
第二部分理論與理論思考
單元1自我與訊息
第4章象征性互動理論
第5章意義協調管理理論
第6章認知不協調理論
第7章預期違背理論
單元2關系發展
第8章不確定性減少理論
第9章社會交換理論
第10章社會滲透理論
第11章關系的辯證法理論
第12章傳播隱私管理理論
第13章社會信息處理理論
單元3群體、團隊與組織
第14章群體思維
第15章結構化理論
第16章組織文化理論
第17章組織信息理論
單元4公眾
第18章修辭術
第19章戲劇理論
第20章敘事范式
單元5媒體
第21章議程設置理論
第22章沉默的螺旋理論
第23章使用與滿足理論
第24章培養理論
第25章文化研究
第26章媒介環境理論
單元6文化與多樣性
第27章面子協商理論
第28章傳播適應理論
第29章失聲群體理論
第30章女性主義立場理論
后記←關聯問題
參考文獻
詞匯表
人名索引
主題詞索引
傳播理論導引:分析與應用(第6版)(新聞與傳播學譯叢) 節選
前言在推出《傳播理論導引:分析與應用》第6版之際,想到本書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我們依然十分激動。前五版說明傳播理論課程充滿活力,教師們深諳理論思維的重要性,講授者和學生都很喜歡我們整本書前后一致的內容組織方式。本書對傳播理論在我們生活中的運用,做了實用、有趣并且具有針對性的探索。本教材主要面向的是那些對傳播理論所知甚少,甚至完全不具備傳播理論背景的學生。我們*初之所以要寫這本書,是因為我們覺得,學生需要了解理論化如何幫助我們理解自我、我們的經歷、關系、媒介、環境和文化。此外,寫作本書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認為學生需要一本將理論與他們的生活直接聯系在一起的教材。我們覺得有些書低估了學生,忽視了理論的重要性,也有些書相對本科生的水平而言過于超前。在本書中,我們還集中力量達到以下幾個目標:●幫助學生熟悉那些可能在傳播學科遇到的重要理論中的原理和核心概念!裢ㄟ^具體、清晰的方式,去除理論的神秘感。●幫助學生理解理論、傳播及應用之間的相互作用。●向學生介紹研究的程序,并幫助他們了解理論在該過程中的作用。●幫助學生更為系統地、批判地思考問題。本書的第6版保留了以前版本的重點內容,用通俗、有趣且連貫的方式介紹傳播理論。我們認為,通過大量切實可行的例子,清晰、直接地解析理論,*有助于學習者理解。我們希望學習者通過閱讀本書,能夠學到傳播理論的基本知識,并且愛上傳播理論。傳播研究中的理論既來自傳播領域,也來自其他領域。這一跨學科的導向也體現在本書所選擇的這些理論之中。本書不僅包含傳播學者的獨特貢獻,還包含源自其他領域的理論,比如心理學、社會學、生物學、教育學、商學和哲學。傳播學者樂于接納許多學科的同人們提出的觀念和原則。當然,在本書中理論家們都支持傳播的應用、影響和內在價值。換句話說,雖然理論來自各個學術領域,但是它們和傳播的相關性仍然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因素,我們在每個理論章節都闡明了這種相關性。我們不認為自己有資格替理論家們發言;但是我們從他們的學術成果中提取精華,希望能夠呈現并贊美他們辛勤的研究工作。我們的總體目標是用新的表述方式呈現他們的思想,并且通過實例闡明他們的理論,方便學習者應用它們分析傳播行為。本書兩個作者加在一起有60多年的傳播理論教學經驗,在此過程中獲益匪淺。我們把從教時從學生那里學到的一切都應用于《傳播理論導引:分析與應用》。我們依然要感謝我們的學生和同事,他們的建議和評價對本書*新版產生了很大影響。傳播理論教學的挑戰傳播理論課程的講授者可能會遇到一些其他課程不具備的挑戰。傳播理論教學的**個挑戰是,許多學生認為理論遙遠、抽象而晦澀,因此教師必須克服理論這些潛在的負面含義。課堂上學生的年齡、社會經濟、文化及語言背景不同,負面感受可能會被放大。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傳播理論導引:分析與應用》提供了易讀且實用的指南,在內容中融入實例,以直截了當的方式提取理論的精華,展現理論的優雅。此外,本書采取漸進式的理論學習,設身處地提供適宜的學習節奏。傳播理論教學的第二個挑戰涉及對研究的先入之見,即學習者可能會覺得學術研究困難重重,遙不可及。本書要告訴學習者的是,他們已然具備研究者該具備的許多特質,比如好奇和野心。學生們會驚喜地發現,他們的日常行動都依循著許多“個人理論”。學習者一旦開始修正他們對研究的誤解,就能理解本書中的原則、概念和理論。傳播理論教學的第三個挑戰是,要以簡明易懂的方式展現復雜理論,同時避免將理論過程過度簡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講授者往往展示一個理論的骨架,再以個性化的材料填充其中缺失的部分。《傳播理論導引:分析與應用》提供了各種各樣引人入勝的實例與應用,反映了課堂上的人口統計學差異,從而為這種教學方式提供幫助。*后的挑戰涉及理論的起源與當今的學生。顯然,在這個科技時代,學生們渴望找到一種“技術視角”看待傳播理論。盡管許多理論誕生于幾十年前,但我們在每章都展示了代表理論技術框架的*新研究。此外,我們還在每章中添加了技術性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材料的興趣。新版內容的主要變化第6版在理論章節的內容和各種輔助學習工具上都有比較大的變化。每一章節都做出了更新,以反映*新近的思想。尤其是以下章節變動較大:第2章(思考傳播學:傳統與語境)包括了七種傳播語境下的*新學術成果。第3章(思考理論與研究)內容全部重新組織,以反映影響理論發展的量化和質化思維方法。第4章(象征性互動理論)也已經全部重新組織,將象征性互動理論的假設與主題區分開。第8章(不確定性減少理論)內容有很大變動,對該理論相關的公理和定理做了更全面的呈現。第12章(傳播隱私管理理論)有了較大的結構調整。此外,詳細討論了用于制定隱私規則的標準的新信息。第14章(群體思維)囊括了關于美國航空航天局和《軍隊舉報人保護法》的新信息,以及它們與群體思維的關聯。第15章(結構化理論)提供了與社會整合相關的警世故事的*新思考。第20章(敘事范式)描述了與講故事有關的新的研究與實踐。第21章(議程設置理論)重組議程設置的三個層面并重新進行概念化。第22章(沉默的螺旋理論)使用大麻合法化的例子探討輿論的影響力與滲透力。第24章(培養理論)增加了大量內容以探討技術與“大眾媒介的故事講述”對個體的影響。第25章(文化研究)使用密歇根州弗林特市水危機和婚姻平等作為案例,論證與該理論相關的幾個議題與主題。第29章(失聲群體理論)簡要介紹以男性為中心的計算機術語中的性騷擾歷史,以此為例說明與失聲群體理論相關的幾個概念。本書特色為了完成我們的目標,應對傳播理論教學的挑戰,我們在第6版中引入了以下一些特別專題和學習輔助工具:●**部分,搭建舞臺:傳播、理論和研究。本書前三章的目的仍然是幫助學習者們為接下來的理論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這些準備工作對于了解理論家如何進行概念化并檢驗理論十分重要。第1章和第2章介紹傳播的定義以及考察理論的框架。我們提供了通常情況下對理論進行歸類和討論的幾個傳統和語境。第3章概述了理論與研究之間的關系。這種討論對理論課而言十分重要,也是學生選學其他課程的跳板。此外,我們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包含多個項目的評估模板,以評估后續各章中的理論!竦诙糠郑碚撆c理論思考。更新所有理論的介紹。每個理論獨立成章,為學習者提供通俗易懂、全面透徹的介紹,同時讓講授者擁有靈活空間。考慮到我們從上一版得到的反饋,我們保留了第5版的所有理論。新版對每個理論的介紹更加全面、前沿且實用。如前所述,很多情況下我們提供了*新信息,以說明文化和/或技術對某一特定理論產生的影響,一些相關討論與案例頗具說服力!駟卧喗椤5诙糠值睦碚撜鹿澅环譃6個單元。我們在各單元開始的部分對各組理論進行介紹。簡介向學生解釋了我們對理論的選擇,提供理論的語境并讓學生有一定基礎,從而發現理論之間的聯系!耖_篇小故事。每章開始部分會有一個延伸的小故事,它貫穿整個章節,說明理論概念和主張。教師和學生認為這些小故事是對復雜材料的重要應用,對此我們很高興。這些故事/案例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傳播理論如何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開篇故事有助于理解理論要點。此外,每個故事的現實生活基調能夠吸引學生領會某一特定理論的實用性。●用結構化的方式介紹每一理論。每個理論章節都有固定的形式,以一則故事開篇,接下來是引言、對理論假設的概述、對核心概念的說明以及評價(使用**部分確立的標準)。這種統一結構讓學生感到前后一致,確保理論得到均衡的呈現,同時方便在后續的學習體驗中回看信息。這一模式避免了其他出版資源中常見的“意識流”問題,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廣受好評。每個理論章節都有固定的形式,以一則故事開篇,接下來是引言、對理論假設的概述、對核心概念的說明以及評價(使用**部分確立的標準)。這種統一結構讓學生感到前后一致,確保理論得到均衡的呈現,同時方便在后續的學習體驗中回看信息!駥W生之聲。每章出現的這些方框展示了應屆生和復讀生對特定概念或理論議題的評論。這些評論摘自我們之前授課的班級日志,反映了我們所探討的話題的實用性,同時顯示了理論議題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就某種意義而言,這一欄目闡明了理論的實用價值,以及理論規律如何應用于我們日常生活的體驗之中!翊蟊娒襟w中的理論。我們將通過考察大眾媒體的報道,進一步向學生介紹多種理論與理論概念的應用。我們使用來自不同渠道的報道與文章作為示例,對理論的不同部分加以說明,包括《福布斯》、《今日美國》、《衛報》(英國)、《芝加哥論壇報》、《紐約時報》等等。●用于理論評估的可視化模板。在每章總結部分列出理論評價標準(見第3章)。此外,闡明理論的語境、學術傳統(基于羅伯特??克雷格的分類)以及獲得知識的方式!窭碚撍儆[。為了讓學生快速、簡要地理解某一理論,我們在每個理論章節開始部分添加了這個專欄。學生可以在閱讀這一章節之前先瀏覽這些簡要的說明與概述,從而對后續內容有大致的了解!窈笥洝P接問題。本書的*后一部分對各種理論進行整合,從而揭示理論之間的關聯。我們相信理論是跨語境的。為此,我們向學生提出有關理論交叉點的問題。舉例來說,為了從兩條理論主線理解“決策過程”,學生們需要比較這一概念在群體思維和結構化理論中的含義和用法。●圖表與漫畫。為了加強概念的組織性與內容的視覺呈現,我們在全書多處插入了圖表。此外,我們還加入了漫畫,為學生提供了另一種引人入勝的閱讀選擇。許多章節都有視覺輔助元素供學生思考,幫助他們理解材料。這些視覺元素讓學生對理論的概念組織有更清晰的認識,同時為擅長以視覺方式回看信息的學生提供支持。●頁邊術語表。原書為頁邊術語表,譯文由于版式將頁邊術語表放入文中。――編者注頁邊術語表貫穿全章,以便學生快速了解陌生的術語及其含義!駮┬g語表。學生們曾表示,希望我們能在書末列出所有關鍵概念的定義。該術語表方便學生查閱本書包含的所有關鍵概念的定義。除上述特色之外,新版《傳播理論導引:分析與應用》還新增加了以下一些內容:●全新的量化與質化研究。我們對第3章中的信息進行重組,使之更易于學生理解。我們首先探討量化研究方法,然后是質化研究方法。我們還在每個理論章節的總結部分做出評價,指出該理論主要的研究框架是質化的還是量化的,抑或兼而有之!袢碌膶W以致用欄目。我們在這一欄目中介紹對本章信息的進一步應用。我們選取理論的一兩項結論,說明特定論斷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我們通過這一欄目兌現我們的承諾,即提高理論的實用價值!袢碌纳鐣卮笞h題與著名人士。為了向學生提供有說服力、有記憶點的案例,我們盡量使用時新的話題與知名的新聞人物來說明觀點;橐銎降取⑸缃幻襟w、醫用大麻、吹哨行為(whistle blowing)、實習、禮貌等主題貫穿全書,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 Matters)、氣候變化、世界難民危機等重要的全球性議題也穿插其中,并在恰當處使用奧茲醫生、薩曼莎??比、瑪婭??安吉魯、吉米??法倫、菲爾醫生、瑪莎??斯圖爾特等文化名人的例子。盡管我們從未“傻瓜化”理論材料,但我們覺得對于學生而言,閱讀一些比較時新、尚未過時的案例十分重要!袢碌募夹g探索。每章結尾都有若干討論題以及一個探究理論與技術關系的新問題。我們要求學生討論某一理論與推特(Twitter)、Instagram、臉書(Facebook)、領英(LinkedIn) 等社交媒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新增添八則漫畫。由于漫畫版權,本書未將原書所有漫畫收入。――編者注這些漫畫提供了理論內容之外的輕松時刻!裥率珍200余條參考文獻。列入的諸多新研究成果、文章和專著能幫助學生理解理論或理論議題,尤其反映了傳播研究的爆炸式增長。同時,我們采取APA格式(傳播領域接受的寫作格式),方便學生獲取某條引文,從而看到理論的相關性與時效性。我們也適當提供網站鏈接,可以隨時獲取其中的信息!袢碌睦碚撍伎。在每章開始部分直接引用一位或幾位理論家的表述,突出本章內容的精髓。這些引文也是進一步向理論家的思想致敬。Connect《傳播理論導引:分析與應用》第6版現已在麥格勞希爾教育公司的綜合任務與評估平臺Connect上線。Connect還為新版提供SmartBook,從而帶來了首個被證實能夠提高學生成績與學習效率的靈活閱讀體驗。Connect亦已上線本書涉及的所有網站與輔助內容,具體如下:●每章的教師手冊,包括基礎理論課程的通用教學指南,季度與學期課程的教學大綱樣例,章節概要以及課堂活動!裢暾亩囗椷x擇試題庫,測試學生對每章核心概念與觀點的理解!窆┙處熢谡n堂上使用的課程幻燈片。結構**部分“搭建舞臺:傳播、理論和研究”為第二部分的具體理論提供概念基礎。第1章以介紹該領域并描述傳播過程開場。第2章介紹了形塑傳播領域的主要傳統和語境。在這章中,我們聚焦于羅伯特??克雷格在思考傳播理論路徑上的指南,然后介紹傳播的主要語境,這些語境形塑了全美大多數學術環境中的傳播研究。第3章探索理論與研究之間的交叉。在這章中,我們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的本質與特征,并探討研究的過程與指引傳播研究的視角。該章的目標是揭示理論與研究的關聯,學生在閱讀單獨的章節時應將二者結合起來加以思考。第3章還列出了評判理論、引導學生評估后續理論章節的評價標準。在**部分的基礎上,第二部分“理論與理論思考”以每個理論一章的篇幅向學生簡要介紹27個不同理論。其中許多理論跨域了不同的傳播語境。舉例來說,關系的辯證法理論既可以放在組織語境也可以放在人際語境中加以理解和應用。不過,為了便于理解,我們還是根據理論的側重點將其劃分為以下六個部分:自我與訊息,關系發展,群體、團隊與組織,公眾,媒體,以及文化與多樣性。這種劃分方式與第1章介紹的語境一致?晒┻x擇的理論太多,因此對我們而言,決定選入哪些理論并非易事。在選擇過程中,我們大致遵循以下四個標準:(1)是否是本領域內的重要理論;(2)是否反映了本領域的學科交叉性;(3)在本領域當前思想的語境中是否重要;(4)本書入選理論的先驅性與時代性是否可以達到平衡。此外,我們也敏感地意識到,對不同學派的理論要兼容并蓄。我們知道有很多理論未能盡收書中,但我們相信,本書的大量理論*終能夠為傳播理論這一充滿挑戰與價值的領域提供一份重要的入門指南。
傳播理論導引:分析與應用(第6版)(新聞與傳播學譯叢) 作者簡介
理查德??韋斯特 波士頓愛默生學院傳播研究系教授。理查德在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和碩士學位,在俄亥俄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理查德自1984年開始任教,教學和研究興趣廣泛,包括家庭多樣性和師生傳播。他從研究生時期開始教授傳播理論,以講座形式面向超過200人授課。理查德曾獲得伊利諾伊州立大學和俄亥俄大學傳播領域杰出校友獎。他是多本傳播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理查德還曾獲得東部傳播學會(Eastern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ECA)頒發的杰出服務獎,他在該組織擔任研究員,并曾在2008年擔任主席。林恩??H.特納 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市馬凱特大學的傳播研究教授。林恩在伊利諾伊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在西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她自1985年開始在馬凱特大學迪德里希傳播學院教授本科生與研究生的傳播理論與研究方法課。在來馬凱特大學之前,她曾在愛荷華州立大學以及艾奧瓦州兩所高中任教。她的研究興趣包括人際傳播、家庭傳播以及性別傳播。她曾獲得多個獎項,例如馬凱特大學傳播學院杰出研究獎。她與帕特里夏??沙利文合著的《從邊緣到中心:當代女性與政治傳播》(From the Margins to the Center:Contemporary Women 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曾獲得傳播、語言與性別研究組織頒發的年度圖書獎。林恩還曾擔任中部州傳播學會主席。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