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記憶宮殿:在文字之前,回憶如何被塑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8421
- 條形碼:9787500878421 ; 978-7-5008-7842-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記憶宮殿:在文字之前,回憶如何被塑造 本書特色
亞馬遜4.5星好評,甫出版即收獲各界人士推薦。 英國巨石陣、復活節島石像、秘魯納斯卡線...作者深入田野,揭開世界各地偉大史前遺址背后的秘密——史前遺址,是人類發明的*有效的記憶系統。 裝幀精致、圖文并茂,50余幅圖片生動展現原住民大大小小的“記憶宮殿”:盧巴族的“盧卡莎”記事板、納可塔族的孤犬冬日清冊、荷比族的“卡奇納”人偶... 在這本具有深刻啟發性的書里,凱利以新的觀點去探索無文字社會如何運用地景、紀念建筑、手工制品,甚至聲音作為“記憶宮殿”,以收錄、傳遞許多詳盡信息。 —— 威廉·利貝 華盛頓州立大學榮譽教授這是一趟驚人的世界記憶旅程! —— 格蕾絲·卡斯肯斯 新南威爾士大學副教授從史前巨石陣到復活節島,凱利帶我們看遍世界知名歷史遺址,并提出開創性見解,闡述古代口述文化如何將知識嵌置在巨石歷史遺跡與神圣空間之中。 —— 杜安·哈瑪雪 莫納什大學研究員作者另辟蹊徑,通過獨特的方法,來推斷世界各地的非讀寫社會與文化,如何傳播錯綜復雜的信息。本書是一本劃時代的專題著作! —— 賴瑞·貝克爾 薩爾蒙遺址考古學者琳恩·凱利博士提出了一個絕妙、理性又吸引人的論點——記憶,是一項史前求生工具。 —— 多明尼克·歐布瑞恩 八次世界記憶冠軍
記憶宮殿:在文字之前,回憶如何被塑造 內容簡介
跨越人類文明與考古學,探索在無文字時代,人們如何儲存記憶。 以“歌之路”為線索,本書探索了英國巨石陣、復活節島石像、秘魯納斯卡線背后的秘密。世界各地偉大的史前遺址,都是人類發明的有效的記憶系統,這一座座“記憶宮殿”能讓原住民記住生存所需的動植物名稱、家族譜系、文化愿景、宗教與歷史等大量實用信息。 記憶,是一項史前求生工具。
記憶宮殿:在文字之前,回憶如何被塑造 目錄
前?? 言 001
第 1 章?? 原住民長老的百科全書記憶庫 001
原住民的動物知識 004
原住民的植物知識 009
表演出來的管制版知識 012
歌之路 015
記憶空間與古代希臘人 022
儀式慶典的多樣用途 027
神話傳說的“保存期限” 031
整合的知識系統 033
第 2 章?? 大大小小的“記憶空間” 039
古代遺址?記憶空間? 041
記憶的“空景” 045
小型的記憶空間 048
纏繞、扭轉、打結的各種繩線 060
成套的非實用物件 061
神話先人的圖像 065
神話與科學:普韋布洛的玉米傳說 068
部族族譜與圖騰 070
第 3 章?? 現代世界的“記憶空間” 075
作為記憶空間的地景 078
作為記憶空間的空景 080
作為記憶空間的紙牌 082
作為記憶空間的小型設備 084
各式各樣的記憶空間 087
第 4 章?? 我的“時光穿越”之旅 091
旅程開始之前 093
**個現代人類 095
古歷史遺址的記憶空間 099
新石器時代的建筑與生活 104
第 5 章?? 史前巨石陣:不斷變化的記憶空間 113
一個心理游戲:從游牧到定居 116
史前巨石陣與英國新石器時代 120
**階段:公元前 3000 年至公元前 2920 年
(新石器時代中期) 122
第二階段:公元前 2620 年至公元前 2480 年
(新石器時代晚期) 137
第三階段:公元前 2480 年至公元前 2280 年 144
第四階段:公元前 2280 年至公元前 2020 年
(青銅器時代早期) 146
第五階段:公元前 1680 年至公元前 1520 年
(青銅器時代中期) 147
可攜式記憶工具 148
記憶空間、礦場與變遷 152
第 6 章?? 埃夫伯里與奧克尼群島巨石群 155
埃夫伯里村 159
西肯尼特長冢 162
奧克尼群島 171
第 7 章?? 愛爾蘭紐格萊奇墓與通道式墓穴 183
米斯郡通道式墓穴 186
新石器時代藝術 190
通道式墓穴的用途 192
木柱與巨石圓形陣列 195
具紋飾石塊 197
米斯郡各地的小型通道式墓穴 198
個人墓葬 200
第 8 章?? 卡納克巨石群的高大巨石和無盡陣列 201
卡納克圓冢與圣米歇爾巖冢 207
新石器時代中期通道式墓穴 209
卡納克巨石陣列 212
甬道式與側向通道式墓穴 215
第 9 章?? 查科峽谷獨一無二的建筑 219
美麗之鎮:博尼托村 223
向當代普韋布洛人取經 225
查科峽谷古普韋布洛人 228
大房子 230
神秘的紋飾物品 233
查科峽谷的知識交易 236
第 10 章?? 納斯卡沙漠的巨型地畫 241
原住民的天文知識 247
地畫的制作 250
動物的象形符號 251
梯形、方形與矩形地畫 253
南美大草原上*大的直線地畫 254
南美大草原的歲月與變遷 255
第 11 章?? 美洲各地的記憶空間 259
沃森布雷克與波弗蒂角的狩獵采集文明 263
漸趨復雜的記憶空間 271
美索亞美利加地區的擬聲文字 277
北美土木工事的復雜性 283
能讀寫的阿茲特克文明與無文字的印加文明 287
第 12 章?? 復活節島的波利尼西亞奇特世界 293
**批原住民 297
太平洋航海探險家的驚人技能 299
登陸復活節島 301
另一座波利尼西亞小島──拉洛湯加 302
適應環境的佼佼者──新西蘭原住民 304
由譜系構筑的知識 307
海岸地帶以外的記憶空間 310
文明的崩落 313
鳥人祭 315
各種形式的藝術 316
后?? 記 319
參考文獻 321
記憶宮殿:在文字之前,回憶如何被塑造 節選
對于西非格貝列人(Kpelle)來說,只要一提到樹穿山甲,他們就會聯想到輕率泄密的人。樹穿山甲全身布滿堅韌的鱗片,只有腹部白皙軟嫩,所以受到威脅時會蜷縮成球狀,以堅硬外殼保護脆弱的內部。格貝列人有個民間傳說,講到一只愚蠢的樹穿山甲,對饑餓的美洲豹泄露了自己柔軟腹部的秘密,于是豹子不再懼怕它的堅硬外殼,擺平這顆動物圓球后吃掉了它。位高權重的長老不能是樹穿山甲,對于任何于敵人有益的信息,都必須嚴加保密。在格貝列人有關部族長老的傳說里,便不會重復敘述樹穿山甲的故事,頂多只提個名稱,其中含義便已不言而喻。 直到*近,才有極少數的人類學家開始在口述傳統中找尋科學的蹤跡。非原住民作家對傳說故事含義的理解多半還停留在極為“簡化”的程度上,我讀過的有關西非約魯巴人(Yoruba)伊法祭禮(Ifá cult)的幾乎所有文章,都認為他們的“祭司”(priests)所進行的是占卜與迷信行為。有一篇較為嚴謹的研究則顯示,“祭司”或“大祭司”(babaláwo)能背誦口述文獻中 260 組帶有前后順序的詩句,這些詩句被稱為“歐度文集”(Odù Corpus),內容包括對動物習性的敏銳觀察、植物屬性(包含一部藥典)、河流導航資料、歷史記錄、選舉程序,以及對幾乎所有可預見的情況都能給予優先處理和行政指導的法律體系。 那么,來記憶這所有知識的都是哪些人?這些工作又帶給他們什么財富?我一直在談論的這些文化,并未顯露出有關個人財富的跡象。像澳洲雍古族的狩獵采集型和北美普韋布洛族的農業型的小型無文字文化,以及范圍廣泛的其他傳統社會,因為沒人能擁有比別人更多的物質,所以人與人之間看起來是絕對平等的。此外,這些組織里也沒有階級制度的證據,顯示較低階層的人必須聽從較高階層的人。這樣的文化一般被稱為“平等主義式”,但這僅限于物質財產方面,當知識被加入這些文化之中時,也就沒有所謂真正平等的社會了。 來自世界各地原住民民族的證據明確顯示:在小型口述文化中并沒有富裕的個體領導人,掌握知識是權力取得的主要來源。每一種文化對于傳統知識專家的稱呼都不同,比如澳洲文化稱之為“智者”(clever men);在非洲地區,昆桑人(!Kung San)稱作“n/om kausi”,桑人(/Xam)則為“!gi:ten”,庫巴族(Kuba)以“bulaam”相稱,海亞族使用“embandwa”這個名稱,約魯巴族為“babaláwo”,西非稱其為“griot”;北歐斯堪的納維亞人使用的是“noajdde”一詞;特羅布里恩群島人則為“towosi”。
記憶宮殿:在文字之前,回憶如何被塑造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琳恩·凱利 科普作家、樂卓博大學榮譽研究員。曾出版著作包括《史前社會的知識與權力》《鱷魚:演化史上*大的幸存者》等。 譯者簡介: 張馨方 愛丁堡大學翻譯研究碩士,現為自由譯者,譯著包括《脂肪的秘密生命》《俄羅斯方塊:從誕生、版權之爭到風靡全球的 故事》等。 唐岱蘭 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譯著包括《抓住大地的生動》《文化地圖》等。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