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給莉莉的信——關于世界之道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47975
- 條形碼:9787100047975 ; 978-7-100-04797-5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給莉莉的信——關于世界之道 本書特色
莉莉是作者的外孫女,17歲,對世界之道充滿好奇,經(jīng)常向他提問“什么、為什么”,艾倫?麥克法蘭著的《給莉莉的信——關于世界之道》這30封信綜觀人類歷史、縱覽世界文明,筆鋒的指向,從個人層面,直達哲學、宗教、政治等更宏觀的領域。作者以行文簡潔流暢為特點敘述了愛與友誼,暴力與恐懼,信仰與知識,權力與秩序,自我與他人,生與死,身體與頭腦,是一部經(jīng)典之作。
給莉莉的信——關于世界之道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艾倫·麥克法蘭教授的外孫女,17歲,對世界之道充滿好奇,經(jīng)常向他提問:“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于是,教授寫下這部專著,以30封信的形式,回答了莉莉的部分問題。身為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和教師,作者運用自己的豐富學識和經(jīng)驗,對莉莉的詰問給出了深入淺出、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 這30封信縱觀人類歷史,綜覽世界文明,筆鋒的指向,從個人層面,直達哲學、宗教、政治等更宏觀的畛域。莉莉的問題沒有時間性,它們是每一個思考者——從青少年到成年人——的不朽困惑,同樣,教授的回答也沒有時間性,它們是每一個思想家的可能答案。因此本書面世后,立即在英國引起巨大轟動,評論界一致認為它即將或已經(jīng)躋身經(jīng)典寶庫,成為英國為世界貢獻的又一部杰作。目前本書正被多國翻譯,被認為是了解世界的推薦閱讀書。
給莉莉的信——關于世界之道 目錄
**束信:這是些什么信?
1.為什么給你寫信?
2.你是誰?
第二束信:愛與友誼
3.為什么家人總難相處?
4.愛情是什么?
5.誰是我們的朋友?
6.為什么要玩游戲?
第三束信:暴力與恐懼
7.暴力是必要的嗎?
8.戰(zhàn)爭是什么,我們?yōu)槭裁创蛘?
9.巫術是什么?
10.恐怖分子是誰?
第四束信:信仰與知識
11.上帝是誰?
12.我們能控制神靈世界嗎?
13.我們怎樣學習?
14.教育可以毀掉知識嗎?
第五束信:權力與秩序
15.民主運行良好嗎?
16.自由從何而來?
17.為什么實行官僚制度?
18.我們怎樣伸張正義?
第六束信:自我與他人
19.為什么世上有不平等?
20.什么使我們成為個人?
21.人們?yōu)槭裁葱燎趧谧?
22.我們的數(shù)字世界是怎樣形成的?
第七束信:生與死
23.增長有哪些局限?
24.為什么有這么多人餓死?
25.我們?yōu)槭裁瓷?
26.為什么要生孩子?
第八束信:身體與頭腦
27.什么使我們感覺愉快?
28.性是什么,它對你有益嗎?
29.什么在控制我們的頭腦?
30.我們?yōu)槭裁丛谶@里?
譯后記
給莉莉的信——關于世界之道 節(jié)選
為什么給你寫信? 親愛的莉莉: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有一位客人從某個遙遠的星球前來探訪,他會怎樣看待人類歷史呢?讓我們遠遠地俯瞰人類歷史的博物館吧,而你,莉莉,就是其中的一個展品。 這位天外來客十有八九會斷言,人類真是莫名其妙啊。他們明明只是動物,可他們好像自以為別具一格。他們拿不定主意,到底應該看重自己的精神還是肉體。他們也委決不下,到底應該看重自己的感官還是思想。他們自視不朽,而終于要死亡。他們自詡為造物主,卻淪為許多其他物種的爪下犧牲。他們聰明絕頂,然而這份智慧只不過把他們引向愚行和無理取鬧。他們自稱是真理的唯一判官,卻在謊言中度日。他們不乏仁愛之心,卻不惜光陰地彼此仇恨、互相損害。 人類是合作的生物,然而他們也極其自私。他們有能力創(chuàng)造偉大的藝術,卻把世界弄得丑陋而混亂。他們用種種神奇的技術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但他們大多數(shù)生活在有辱尊嚴的貧困之中。他們熱愛和平,卻無止弗休地殺戮。他們竭力追求平等,卻又發(fā)明和維持說不完道不盡的不平等,設置在階級之間、教派之問、男女之間。他們鼓吹寬容和理解,卻為了不同的信仰而相互折磨。 這位天外的觀察家怕是免不了迷惘,只好點頭嘆道:“人類是悖論的化身,是矛盾的集成。”人類具有很大潛力,足能在地球上建立一種豐富的、美好的、成就斐然的生活,而實際上呢,他們卻為自己和其他物種制造著不幸;這種潛質與現(xiàn)實之間的鴻溝,是尤其叫人迷惑不解的。 作為你的外祖父,我愿意幫助你理解這迷亂的和令人迷亂的世界。既然我不會永遠留在這里,那就很有必要即刻為你留一些東西在紙上了。 我是一個歷史學者和人類學者,終生都在努力理解世界之道。我已經(jīng)寫出了多種學術著作,但是我年紀越大,越喜歡嘗試用更簡單明了的方式,去解讀和描繪更宏大的畫幅。 我從—個特定的視角寫作,那是一個年長的、白種的、英國的、男性的學者的視角。然而我又希望我適度地逃離了這些藩籬,能夠說出一些適用范圍更廣闊的道理。此外,我在為一個具體的人而寫,那就是你,我的外孫女,一個英格蘭女孩。你今年才七歲,不過我設想的是十年以后的你。話說回來,雖然這本書是專門為你寫的,但我希望比你大或比你小的人,以及國籍和背景不同于你的人,對我所說的話也能心領神會。我愿西班牙人、法國人、俄羅斯人,還有中國人、日本人、印度人、美國人等等,能夠將他們的體驗同你的體驗進行一番對比。 這些信是故意的急就章,而且我也沒有參考多少書籍。我覺得*好直接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暢所欲言,因此缺憾在所難免,有些觀點還會引起你的質疑。這是一些私信,旨在告訴你我對一些問題的想法和感受。我畢生在歐洲和亞洲各國旅行,在劍橋大學教育了好幾代學生,閱讀并寫作了很多有關歷史與當代的書籍;我的一生便是這些信札的鋪墊。 我之能把我的想法容納在一組短信內,那是因為,歸根結底,全部信件的背后只隱藏著兩個基本問題。**個問題是:人類究竟是什么樣的生物,他們的本質是殘暴的還是仁愛的,自私的還是社會性的,富于創(chuàng)造的還是麻木不仁的?第二個問題是: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它的起源是怎樣的,它的性質又是怎樣的? 我們從日常經(jīng)驗中得知,雖然我們不能絕對地預言未來,我們卻能夠作出有益的猜想,而事實往往證明我們的猜想大致正確。如果沒有那些生發(fā)在往昔、延伸到未來的模式,人類和地球上的別種動物根本無法生存。我們確定人類的動機,總結歷史事件的模式,以此為基礎,我們方才作出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決定。沒有一成不變的定律,但有相似性和趨勢。 你我都期待星期三的傍晚時分聽見售賣炸魚配炸薯片的大篷車,而它總是按時到來。以既往模式反復再現(xiàn)作為基礎的這種可預見性,假如你不能依賴它,你就無法開展哪怕*微不足道的行動,從吃飯,到玩游戲或騎自行車。 在信中,我愿盡力描述我認為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某些模式,期盼在此之后你能站在我的肩膀上,比我看得更遠。這并不容易。恰如詩人約翰?濟慈所言:“萬事非經(jīng)體驗不為真。”你幾乎不可能想象愛情或饑餓是什么樣的感覺,除非你親身體驗了它。但是我希望,當這類體驗降臨時,如果你手邊有了這本書,它會幫你把它們放進一個大語境,讓你明白你并不孤獨。 ……
給莉莉的信——關于世界之道 作者簡介
艾倫?麥克法蘭是英國著名社會人類學家,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國王學院院士和不列顛學術院院士,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jié)目制作人。著述凡16種,包括《英國個人主義的起源》(商務印書館即將出版中譯本)、《玻璃的世界》(商務印書館已出版中譯本,2003)、《都鐸和斯圖亞特王朝英格蘭的巫術》、《現(xiàn)代世界之謎》、《資本主義文化》、《和平的野蠻戰(zhàn)爭》等。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