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藏在名畫里的生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328085
- 條形碼:9787571328085 ; 978-7-5713-2808-5
- 裝幀:128g啞粉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藏在名畫里的生活 本書特色
金燦燦、黃澄澄、藝術氣息滿滿的《向日葵》是出現在各類藝術場合的常客,事實上,梵高筆下那土黃土黃、又土又黃,一看就接地氣的土豆,也有著深刻的意義——這位大畫家把目光聚焦在餐桌上,用他的畫筆反映了當時歐洲普通人的生活。同樣的,一代長卷、絕世佳作《清明上河圖》也是北宋時期中國普通人生活的縮影,里面不但有外賣小哥出沒于飯店取餐,還能看到當時流行的瓦舍演出,能從中感受到人們生活的樂趣。事實上,每幅畫作都有自己的時代背景,都或多或少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細節。我們這本書就通過這樣的解讀,讓讀者從“人生”“物語”“習俗”三個維度了解不同時期中西方人們的生活。正如作者所說,“從具象的畫面中觀察每個人的生活,甚至想象他們的對話和心理。于是,那些過去的人就都動起來了,那些凝固的生活畫面也都活過來了”。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你更多有意思的體驗。
藏在名畫里的生活 內容簡介
藝術來源于生活,很多名畫都反映了作品誕生年代人們的真實生活情景。本書從中外名畫出發,講解名畫背后有關人們生活的各種故事。從總體來看,本書可分為三部分:一是講“人生”,包括“生當作人杰”“男人的香氣”“貴婦之爭,還是貴婦之累”“作戲金絲雀”四章,對比了東西方人們日常生活;二是講“物語”,包括“品質品的傲慢與偏見”“洋貨的魅力”兩章,講解了人們對待高階產品、外來文化的態度;三是講“習俗”,包括“春節驅邪考”“江戶一日閑”兩章,分別講解了中國春節賀歲傳統與日本人的生活習俗,分析了因傳統觀念不同而對生活造成的影響。
藏在名畫里的生活 目錄
生當作人杰?
——生而為普通人,一樣可以活得精彩
飲食篇:果腹之食
○ 凡·高《吃土豆的人》
○ 土豆:食物的鄙視鏈
○ 荷蘭土豆文化:現實主義之光
○ 凡·高與“土豆農”
娛樂篇:閑適之樂
○ 北宋外賣小哥
○ 平民娛樂指南:看演出
○ 為何瓦舍演出在宋代盛行?
男人的香氣
——彌漫在東西方男人身上的香各是什么味道?
飲食篇:宴會上的香
○ 香料,來自東方的奢侈品
○ 有圣潔之氣的香料
○ 香料,欲望之物
娛樂篇:席間一縷香
○ 古人香
○ 焚香、祭祀與辟邪
○ 焚香,養生之舉
○ 焚香,傳統“天人合一”思想的外化
貴婦之爭,還是貴婦之累?
——有錢有閑的女人,能玩出什么花樣?
飲食篇:茶歇之爭
○ 不吃茶?渾身難受
○ 貴婦們,戰斗吧!
○ 為什么是茶?
娛樂篇:才女之爭
○ “藍襪”女
○ 才女的無奈
做戲金絲雀
——西方“茶花女”們的人生是喜是悲?
飲食篇:喝酒,賣酒
○ 女人與酒
○ 嗨,喝酒嗎?
娛樂篇:歌舞升平
○ 來呀,造作呀
○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奢侈品的“傲慢與偏見”
——我們對那些追求“奢侈”的女子的誤解
飲食篇:奢侈地吃吃吃!
○ 一場宴會,有多奢侈?
○ 你犯了奢侈罪!
娛樂篇:奢侈地買買買!
○ 明代婦女的“雅好”與“俗好”
○ 為什么明代女人愛買奢侈品?
洋貨的魅力
——幾百年前的歐美刮過的“中國風”
飲食篇:美國人吃中餐
○《雜碎》
○ 炒雜碎
○ “網紅”餐廳
○ 紫砂壺
○ 為何愛紫砂?
娛樂篇:法國人迷中國風
○ 路易十四與康熙帝
○ 風靡全法的“中國風”
○ 中國風流行的歷史緣由
春節驅邪考
——古代中國人有哪些神秘有趣的賀歲儀式?
飲食篇: 飲屠蘇酒小考
○ 為何除夕要飲屠蘇酒?
娛樂篇:童嬉!
○ 儺戲小考
○ 儺戲:中國孩子的“萬圣”狂歡
江戶一日閑
——如何一日看盡江戶人的喜怒哀樂?
飲食篇:日式食物美學
○ 食量少:洗練之美
○ 飲食精:極致之美
○ 食原味:樸素之美
○ 食隨四季:時序之美
娛樂篇:歌舞伎演出與花火大會
○ 看場歌舞伎
○ 女形
○ 花火大會
○ 夏季物語詩
○ 去煙火氣
后記
藏在名畫里的生活 節選
這是小玉第三本寫藝術的書。前兩本,更像是傳統的藝術評論,從技法到美學,從藝術品到藝術史。但這一本,已經開始運用一種陌生化手法,將名畫放置于更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去書寫了。但這種歷史又無關宏大的視角,而是繼續沿用作者擅長的“煙火氣”視角,把名畫背后涉及到的故事抽絲剝繭合盤托出。看起來是在說畫,但已經關注到了人和大時代。讓人欣慰的是,小玉在這本書中不止照顧到了西方繪畫作品,還涉獵了中國畫與日本繪畫,這就讓小小一本書濃縮了一個大世界的人和事兒。雖然并非面面俱到,但每個主題都非常抓人,短句式的題目帶著一絲淡而雋永的氣質,引入了一種哲學式思考。每篇的內容都是結合著繪畫作品的具體細節,引出關于荷蘭與中國平民、巴黎風俗業女子、英國和羅馬貴婦、日本歌舞伎等眾多人群的喜樂故事。隨意挑出一篇讀完,就是一個酣暢淋漓的故事,不必勾連。其中女性的題材有更多涉獵,這也是作者女性身份的一種側重思考吧。人和物濃縮成畫,他們的生活也就有了詩意。整本書帶著一種新的藝術和歷史寫作方式,貢獻了一種新知,這也是當代青年作家理解藝術和歷史的新氣象吧。 ——河北大學文學院院長 劉金柱 讓藝術回到人間。這是一本從社會文本透視中外藝術史的佳作,通過經典作品衣食住行的細節分析,給出了何種人類生活方式被藝術家關注到的理由。全書語氣非常輕松,但是對藝術表達方式擁有一種獨特深刻的洞察力。 ——北大社會學博士 紀錄片《屈原》、電影《清風萬里》導演 周翼虎 對于我這種理工科直男來說,“藝術”“名畫”這種詞屬于看到一眼就馬上勸退的,所以當我看到小玉同學的這本書書名時,滿腦子都在漂著幾個字“你不配看”“你不配看”。我鼓足勇氣翻開了書,梵高的那副《吃土豆的人》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特別是配上小玉特別有生活氣息的文字,讓我不用去仰視那些名畫,而是去平視它們,體會畫作背后的故事。 這本書在我在書架上,被我果斷的放到了“育兒工具書”里,為啥是工具書呢?因為以前我總是認真的跟我 12 歲的女兒說“你要加強藝術修養”,她總會懟我一句“你也就知道《清明上河圖》吧”。而現在看完小玉的書,我就迫不及待的跟她說:“來來來,你猜猜這幅土豆是誰畫的?” 當然,這本書存在一個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太短了,居然不知不覺就看完了,太不過癮了。 ——得到 App 聯合創始人 快刀青衣 本書遴選東西方名畫名作,以畫面故事為基點,延伸了很多知識點。作者行文簡潔,視野開闊,閱讀此書,猶如在分享一場藝術的盛筵! ——今日美術館圖書出版總監 趙小平 藝術是什么?可以是美術館里的收藏品,也可以是平凡人的日常起居;可以是教科書里的真知灼見,也可以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張小玉的新書又一次讓我看到了藝術迷人的樣子。 ——藝術雜志《布林客BLINK》主編 蘇也 這本書很有意思,語言很平易,也很幽默,卻在這種流暢的敘述中能把事情講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很多畫作我們光看名兒就能在眼前閃現出它的影像來,甚至很多細節我們也了解,但看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原來還能從這個角度來看它。作者總有奇妙的角度來解析畫作,這大概也是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 ——讀者 可可 張小玉上一套書我就很喜歡,這本書延續了她自己的風格。行文簡潔不啰嗦,但是該說到的點一個也不少。這本書是可以讓人浸入式閱讀的,從頭到尾一直看完都不會覺得累,看完覺得那些趣味都刻在腦海里了,而不是看過即忘。比如原本我并不覺得梵高畫的土豆有多么高深,看完這本書之后,才發現原來土豆也土得那么可愛。 ——藝術圖書愛好者 小妍
藏在名畫里的生活 作者簡介
張小玉,原名朱宇聰,藝術碩士,作家,高校教師,青年學者,藝術收藏家。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特邀講解。知乎、抖音、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平臺作者,得到人文藝術專家團成員。著有《名畫中的彩蛋》《藝術筆記》。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