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石雕器物創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710465
- 條形碼:9787569710465 ; 978-7-5697-104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石雕器物創作 內容簡介
《石雕器物》為“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實踐教學系列教程”之一種,書稿共分五章,**章為“石雕器物概述”,主要通過對石雕器物的定義、石雕器物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及石器藝術在中華歷史中的七次演變概述了石雕器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章為“石雕器物的材料”,從認識材料出發,敘述石雕原料的形成條件、形成方式、軟硬玉異同以及品種分類;第三章為“石雕器物的設備、工具和輔料”,主要介紹目前石雕器物制作所需的設備、工具及輔料,并詳細解釋了各類制作技巧和工具使用的防護措施;第四章為“石雕器物技法與步驟”,主要結合傳統石雕的加工流程、當下時興的數字化雕刻和個人的藝術創作經驗,介紹石質雕刻的主要技法、技巧,并以圖片清楚地展示作品的制作步驟;第五章為“石雕器物創作坊”,主要介紹作者參與的四川美術學院器物雕塑工作室“石質器物創作坊”的教學工作,并以創作坊案例展示學院“以創作帶動教學”的授課模式。書稿可作為雕塑專業學生、教師及雕塑藝術愛好者的有益讀物,有一定出版價值。
石雕器物創作 目錄
**節 課程設置
一、課程簡介
二、課程目的
三、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
四、教學方法
五、考核方式與考核標準
六、教材及教學資源
第二節 課程解讀
一、課程特色
二、課程的重點、難點及解決思路
第二章 石雕器物的源流與轉化
**節 石雕器物創作概述
一、中國傳統雕塑中的石雕器物
二、西方傳統雕塑中的石雕器物
三、中西方現代雕塑中的石雕器物
四、現當代展覽中的石雕器物
第二節 石雕器物的當代轉化
一、對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本土造型體系的當代轉化
二、借由當代雕塑理念對器物雕塑進行當代轉化
三、與今天的真實生活發生聯系
四、把“器物雕塑”當代轉化的內涵理解為一種態度、精神、器度
第三章 石雕器物的材料、工具與制作步驟
**節 石雕器物的雕刻材料
一、天然石材
二、人造石材
第二節 石雕器物的制作工具與安全操作
一、坯工所用到的工具
二、細工所用到的工具
三、點線儀與數字雕刻
四、玉石雕工作室安全操作及其注意事項
第三節 石雕器物制作步驟
一、構思
二、坯工
三、細工
第四章 石雕器物創作的教學方法與路徑
**節 石雕器物創作的教學方法
一、方法的提出
二、創作坊教學法
三、以創作坊帶動教學
第二節 石雕器物創作的教學路徑
一、個人經驗與主觀表達
二、現實問題與社會調查
三、雕塑實踐與作品生長
四、作品展示與媒體宣傳
第五章 石雕器物創作教學案例
**節 石面八方——石雕器物創作坊
第二節 當代石雕創作坊
一、緣起:當研究性藝術與石雕“創作坊”相遇
二、創作之前
三、作品分享與初步方案
四、行動中的研究性藝術
第三節 2020·我們——云間創作坊
第六章 作品賞析
參考文獻
后記
石雕器物創作 作者簡介
婁金 青年雕塑家 2012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獲碩士學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雕塑學會會員,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雕塑系碩士研究生導師。2016年至今一直任教“石雕器物創作”課程,致力于當代雕塑與公共藝術創作實踐的拓展及創作理論研究。 作品《后創作坊》《七塘藝術實驗田》分別獲《雕塑》雜志社2018、2019年度最佳公共藝術作品獎,作品《13億雙筷子》獲評為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作品《石門峰創作坊》獲“27度角——東湖國際生態雕塑雙年展”特等獎(九峰城市森林保護區雕塑藝術館,武漢,2017),作品《13億雙筷子》獲“中國好雕塑·為宅雕塑”大賽最佳創意獎(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北京,2015),作品《偶X生》獲“中國姿態”第二、第三屆雕塑大展佳作獎(中國雕塑學會,2011、2014),作品《13億雙筷子》獲明天當代雕塑藝術獎學金(四川美術學院,重慶,2013),作品《生》獲曾竹韶獎學金提名獎(中國美術家協會,大同,2013),作品《偶》《13億雙筷子X七塘藝術實驗田》參加第12、第13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