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公民教育的本土實踐 基于百年母語教科書的文本分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492038
- 條形碼:9787533492038 ; 978-7-5334-9203-8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公民教育的本土實踐 基于百年母語教科書的文本分析 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總-分-總”的邏輯,在**章總體描述中西方公民教育歷史發展的基礎上,第二至五章分述了以百年母語教科書為載體的公民教育的四個發展階段:中國公民教育的本土化(1904-1936);公民教育成為政治動員的工具(1937-1949);以“人民教育”取代公民教育(1949-1976);公民教育的復興與重建(1977年至今)。對每一階段的公民教育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作者并不僅對文本做分析,而是把不同時期公民教育放到一個宏觀的歷史背景中,盡可能客觀陳述每個時期公民教育“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刻畫了不同時期公民的形象和公民教育的內容。在對母語教科書中公民教育的歷史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第六章總結公民教育的經驗和教訓,對公民教育中的問題進行了反思,并基于中國倫理精神對公民教育進行了本土建構。總體來說,全書的邏輯清晰,結構安排合理,對百年母語教科書中的公民教育的分析比較全面系統,較為完整地勾畫了中國公民教育的歷史地圖。
中國公民教育的本土實踐 基于百年母語教科書的文本分析 目錄
一、研究的緣起和意義
(一)從本土化到本土自覺:中國公民教育的追求
(二)母語教科書:中國公民教育的重要載體
(三)個人的學術背景與學術思考
二、相關概念界定與厘清
(一)臣民、國民、人民、公民
(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公民教育
(三)百年母語教科書
(四)百年的時間段劃分
三、文獻綜述
(一)對公民教育歷史回顧的研究
(二)對中國公民教育本土化的研究
(三)對母語教科書文本內容的研究
(四)以教科書為載體對公民教育思想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內容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與內容
(二)研究方法
**章 中西方公民教育的歷程與反思
**節 西方公民教育的緣起與嬗變
一、公民及公民教育的概念源頭:共和主義公民觀
二、西方現代公民及公民教育:自由主義公民觀
三、在挑戰中完善自由主義公民觀
第二節 中國公民教育的歷程與問題
一、公民:從概念輸入到思想萌芽
二、培養國家公民:從思想宣傳到制度建立
三、強化與變異:從公民教育到國家公民訓育
四、致力教育改革,推動公民教育
第三節 中國公民教育的本土追求
一、需要中國文化參與
二、基于中國社會選擇
三、凝聚中國千年智慧
第二章 中國公民教育的本土化(1904-1936)
**節 萌芽、阻抑與發展:公民教育探索期的曲折前行(1904-1919)
一、辛亥革命前公民思想在母語教科書中的萌芽
二、重視民主意識的培養:《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中的公民教
育思想
三、公民教育因“復辟”受到短暫阻抑
第二節 公民教育發展的黃金期(1920-1927)
一、“國語運動”促進了公民教育思想的傳播
二、“公民科”的設立促進了學校公民教育的快速發展
三、民主人士對公民教育的文本實踐:以《開明國語讀本》為例
第三節 公民教育政治化的前兆(1928-1936)
一、公民教育受到“黨化教育”“三民主義教育”的沖擊
二、培育“三民主義”好公民:《新主義教科書·國語課本》中的
公民教育
三、為了民族復興:“九一八”事變后公民教育的主動政治化
第三章 公民教育成為政治動員的工具(1937—1949)
**節 國統區:公民教育融入抗日教育(1937-1945)
一、抗戰時期的教育方針:鞏固精神國防
二、腥風血雨下的教科書編寫與發行
三、戰時母語教科書中的公民教育:培養投身于革命的公民
第二節 革命根據地:用公民教育支持抗戰建國(1937-1945)
一、為抗戰服務:革命根據地教育的指導思想
二、革命根據地的教科書編寫與發行
三、時代性和革命性:《戰時新課本·國語常識合編》中的公民教
育
第三節 政權轉變期:公民教育成為宣傳手段(1945-1949)
一、國統區與解放區的兩套經典母語教材
二、國共兩黨母語教科書中的公民教育思想
第四章 以“人民教育”取代公民教育(1949-1976)
**節 探索與迷惑:新中國公民教育的沉寂(1949-1966)
一、公民、人民與接班人:新中國初期以思想政治為核心的教育目標
二、語文教科書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
三、新中國初期語文教科書中的“社會主義勞動者”教育
第二節 特殊時期的“接班人”教育(1966-1976)
一、青年學生作為主要參與對象之一的“文化大革命”
二、對建國十七年教育工作的全盤否定
三、“文革”期間的教科書:作為政治斗爭的工具
第三節 “接班人”教育:以北京市小學《語文》為例
一、“接班人”與國家的關系
二、課本中的“接班人”生活
三、課本中的“接班人”榜樣
四、課本中的兒童形象
第五章 公民教育的復興與重建(1977年至今)
**節 “民主”“權利”成為新時期中國公民教育的目標(1977-1985)
一、“民主”成為“文革”后*迫切的政治訴求
二、教育領域的“撥亂反正”與教材重建
三、改革開放后母語教科書中的公民教育思想——以全日制十年制
小學《語文》為例
第二節 公民教育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催生下快速發展(1986-2000)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公民生長提供了成長的土壤
二、教育要為現代化國家培養社會主義公民
三、**套義務教育母語教科書中的公民教育思想
第三節 新世紀社會主義公民教育的自覺構建(2001年至今)
一、新世紀全面啟動公民社會建設
二、新世紀公民教育的本土實踐
三、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公民——以“蘇教版”語文教科書為例
第六章 百年中國公民教育的反思與重構
**節 百年中國公民教育的反思
一、中國傳統文化與公民性的矛盾對抗
二、政治訴求在中國傳統文化和公民性之上
三、中國傳統文化、公民性與時代訴求三者間的相互制約
第二節 中國公民教育本土化的失落
中國公民教育的本土實踐 基于百年母語教科書的文本分析 作者簡介
劉霞,江蘇海安人。南京曉莊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博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教師倫理學等方面的研究。在《高等教育研究》《教師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四十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江蘇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等***、省部級課題多項。獲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一項,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兩項,市廳級成果獎多項。系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南京市社科類優秀文化人才、江蘇省教學技能大賽高校組一等獎獲得者。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