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3249
- 條形碼:9787520393249 ; 978-7-5203-9324-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搶先發售嘗試將宋代至清代帝陵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探討,并將其置于秦漢以后帝陵整體之中進行比較研究,可以說是以前人一些單項或零星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進而對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進行較全面的、較系統的綜合研究。 帝陵形制布局是帝陵考古學*基礎、*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書探尋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間的承襲演變關系,探尋宋代至清代漢族帝陵與其他民族帝陵形制布局間的影響和被影響關系及其相互融合的情況,探尋秦漢至唐代帝陵形制布局中影響并潛隱于宋代及其以后帝陵形制布局之中的因素,據此可為研究自秦漢以來各朝代帝陵形制布局間內在的承襲、發展、演變規律以及序列和軌跡,研究漢族和其他民族帝陵形制布局相互影響及彼此融合,形成中華一體帝陵文化體系的過程及其構成要素和模式,構建中國帝陵考古學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由此可見,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在中國古代帝陵考古學形成完整體系的鏈條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研究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的重大學術價值和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研究 目錄
目 錄
緒論 宋至清代帝陵考古學與帝陵形制布局研究(1)
一 帝陵釋義與帝陵考古學形制布局研究(1)
二 宋遼金帝陵和明清帝陵簡況(2)
三 宋遼金帝陵和明清帝陵形制間的關系及其形制布局的類型(7)
四 唐至明清諸帝陵形制布局的比較(8)
五 明清帝陵形制布局是同一模式的兩個類型(11)
六 研究帝陵形制布局的要點、主要方面、方法和意義(12)
**章 北宋帝陵(15)
**節 陵區概況(附陵區外相關遺址)(16)
一 位置與地理環境(16)
二 帝陵分區(17)
三 陵園構成要素(21)
四 陵邑、禪院和陪葬墓區(31)
五 陵區外的相關遺跡(33)
第二節 帝后陵各構成部位的形制和尺度(35)
一 鵲臺、乳臺和神道(35)
二 上宮宮城(42)
三 陵臺的形制結構和尺度(53)
四 墓道和獻殿(58)
五 皇堂(64)
六 下宮(73)
第三節 北宋帝陵石雕(77)
一 北宋帝陵石雕概況(77)
二 北宋帝陵石象生的藝術特色(92)
三 北宋帝陵石象生的型式與分期(99)
第四節 陰陽堪輿對宋陵的主導作用(120)
一 五音姓利(120)
二 “昭穆貫魚”葬法(123)
三 據陰陽??用吉尺(125)
第五節 帝后陵隨葬品、明器神煞與鎮墓法(126)
一 北宋帝后陵隨葬品概況(126)
二 明器神煞(128)
三 鎮墓法(129)
第六節 北宋帝后陵的主要特點及其與前代帝陵的比較(131)
一 北宋帝后陵的主要特點(131)
二 北宋帝陵與前代帝陵的比較(132)
結束語 北宋帝陵的發展階段(146)
第二章 南宋帝陵攢宮(148)
**節 寶山攢宮概況與各帝陵攢宮的相對方位(148)
一 概況(148)
二 諸帝陵攢宮相對方位(151)
第二節 «思陵錄»所記永思陵攢宮的形制和結構(154)
一 上宮(154)
二 下宮(160)
第三節 永思陵和諸陵平面形制與規模(163)
一 攢宮建筑主要構成要素與下宮的方位(163)
二 永思陵的平面形制與規模(164)
三 永思陵以外諸帝陵攢宮的平面形制和規模(167)
第四節 «宋會要輯稿»有關攢宮規制的記載(168)
一 國音制約陵區選址與神穴定位(168)
二 皇堂結構與掩攢儀式(169)
三 隨葬品(171)
第五節 南宋和北宋帝陵形制布局的比較(171)
一 南宋和北宋帝陵形制布局相異之處(171)
二 南宋攢宮與北宋帝陵的營建理念和規制一脈相傳(172)
第三章 遼代慶陵(176)
第四章 金代帝陵(253)
第五章 明皇陵與明祖陵(286)
第六章 明孝陵(311)
第七章 明十三陵與顯陵(357)
第八章 明長陵形制布局與其后諸陵局部形制的嬗變(396)
第九章 定陵玄宮(440)
第十章 清代陵寢(531)
附一 西夏陵(703)
附二 明代藩王墳(772)
征引主要書目(899)
后 記(907)
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研究 作者簡介
孟凡人,生于1939年,196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同年被分配到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先后在安陽殷墟、西安漢長安城和唐長安城、元大都、山西夏縣東下馮史前遺址、洛陽漢魏故城、新疆吉木薩爾北庭故城和佛寺遺址等處進行考古發掘,并對新疆進行了較全面的考古調查工作。曾先后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唐考古研究室主任、邊疆考古研究室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史學片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委。職稱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邊疆考古學,漢唐考古學。主要著作有《北庭史地研究》《北庭高昌回鶻佛寺遺址》《樓蘭鄯善簡牘年代學研究》《絲綢之路史話》《明代宮廷建筑史》《明朝都城》《新疆考古與史地論集》《新疆考古論集》等15部專著,發表各種論文150余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