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傈僳學史料叢編 第5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239123
- 條形碼:9787548239123 ; 978-7-5482-391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傈僳學史料叢編 第5卷 內容簡介
《傈僳學史料叢編》是**次系統、全面整理傈僳族史料文獻,為傈僳學研究做了基礎性工作,其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很好重大。該叢書所收錄的史料包括各種正史、別史、實錄、方志、檔案、碑刻、年譜、游記及田野調查資料等,內容廣泛且豐富,對研究傈僳學具有重要價值。
傈僳學史料叢編 第5卷 目錄
蔡偉保訪談錄
海潤朝訪談錄
麻占生訪談錄
余海洋訪談錄
二、弓弩
和志高訪談錄
和中文訪談錄
麻正云訪談錄
三、農民畫
麻永春訪談錄
麻占亮訪談錄
余海青訪談錄
余全發訪談錄
余生旺訪談錄
四、傈傈族文化發展
李貴明訪談錄
張自強訪談錄
谷國峰訪談錄
和文琴訪談錄
胡應舒訪談錄
侯興華訪談錄
楊青梅訪談錄
楊建華訪談錄
余榮秀訪談錄
余文開訪談錄
熊國富訪談錄
五、傈僳族經濟社會發展
李自強訪談錄
李澤民訪談錄
歐志明訪談錄
邱三益訪談錄
松紹先訪談錄
熊銀發訪談錄
余正來訪談錄
朱發德訪談錄
李珂訪談錄
楊加寶訪談錄
鐘建平訪談錄
秦麗輝訪談錄
麻常相訪談錄
余在富訪談錄
李昌訪談錄
和正榮訪談錄
張國忠訪談錄
張順英訪談錄
后記
傈僳學史料叢編 第5卷 節選
《傈僳學史料叢編第五卷》: 弩弓的制作涉及很多方面的問題。首先不得不說弩弓制作過程中需要的重要工具:削箭刀,制作藥箭的毒藥。另外一套完整的弩弓包括弩、箭和箭袋,其中弩又分為弩身、弩片以及弓繩,還有扳機。 現在我家里放著一張我以前做的舊弩,那張弩和我現在做的弩完全不一樣。現在做的弩拿著會有一種愛不釋手的感覺。為什么這樣搞呢?因為現在主要就是用它娛樂,以前我們做的弩主要是看能不能打死獵物,只有能夠把獵物打死才是一把好弩弓。因為在以前我們傈僳族男性主要以狩獵為主,女性做農活,家里的雜事或者種植業一般都是女性來做。在我們維西不管在任何地方,都有一兩個會做弩的人,但是做得好與壞很難說。弩的制作,*主要的就是做這個弓片,我們把木材砍來以后把它晾干,干了以后再通過加熱處理,把它定成弩弓片,定成弓片以后為了讓它不變形,一般拴上5個月到6個月左右。真正要把一張弩弓做好,它的時間相當長,將近要用7-8個月,甚至有些時候是一年。如果時間不夠,那么它就容易變形。 像在我們這些海拔高一點的地方用的弩,一般就用櫻桃木這些綿性好點的木來做,不同的木做出來的弩,它的性能是不同的。這是我們傈僳族在高山上居住了那么多久,通過一代又一代的試驗研究總結出來的經驗,而所有木制弓片中用巖桑木做的弓片是*好的,可以說就算是鋼制的都不一定比我們木做的弩好。巖桑木做的弩用了10年以后,弩身全部變紅,就像紅辣椒一樣好看。所以說時間越長,這個弩的價值越高,越漂亮。 另一方面,一張弩它的扁擔也是很重要的,如果這根扁擔不行,這個弩就不行了。其次是這個弓身,為什么說弓身要用青鋼栗、白栗、刺栗,就是因為弓身制作要求用的木材硬度高,打的時候弓繩對它的磨損就小。如果用其他的木材,用上幾年,弓繩磨過的地方就會凹下去了,然后就打不了了,所以這個木頭必須要非常硬。扳牙,也就是扳機、嵌竹,用骨頭來做,因為骨頭做的比較漂亮。以前我們傈僳族喜歡用熊骨頭來做,覺得這樣比較厲害,表示我能打到熊。我們傈僳族*好的箭袋是要用熊皮做的,因為這樣表現出了一個傈僳族男子漢的勇敢,意思就是告訴別人:熊我都不怕。 弓繩我們以前用的是麻繩,但制作麻繩的工序比較多。首先你要把麻皮剝下來搓成線,搓成線以后再把它搓成細繩,然后用磨盤吊24小時再上蠟,接著用玉米核來拉,把外層搓過以后再上一次蠟才可以用。然而這樣做出來的弓繩也依舊不耐用,但是相對來說好一點,一般100箭以后就得換一根弓繩。現在我們用皮線來做弓繩,這種線相當耐用,至少我這一代用不斷這根弓繩,說不一定我家兒子這一代也打不斷,前提是你要保護好,所以我們現在都改用這種了。現在我家里還有用麻繩做弓繩的弩弓。 我們傈僳族有很多種竹子,每種竹子都有一個叫法,總的來說傈僳族只要實心竹就叫mashil(實心竹),空心的做笛子那種叫maheq(野生空心竹),但是可以做箭那種叫mazhilkuat(野生竹),它是實心竹中的一種,可以說是實心的,也可以說不是實心的。一般的竹子做不了藥箭,做藥箭要用我們這種竹子,這種竹子看著是實心的,但若對著竹子一端吹,空氣可以從另一端出來。做箭*好的材料就是這種竹子了。這種竹子生長在海拔3500米到4000米比較寒冷的環境下。 做藥箭的時候,藥包是包在箭尖上的,打獵的時候,藥箭射在獵物的身上以后,獵物的血液就吸得快,藥見效的時間也就縮短了。所以當這支藥箭射中獵物后,不超過5分鐘就見效。 箭的具體做法是怎樣的呢?首先,山上砍來的竹片,拿回來以后要用從松樹上砍來的肥柴把它全部熏黑,起到一個攢鋼的作用,就像刀子打出來以后拿去淬火一樣。竹子砍來以后必須要經歷**道攢鋼處理,這是**道工序。接著把它切好放在桌子上,豎起來看了成直角,削出來以后要在高溫的火灰里面焐,把兩端都焐熱,相當于二次攢鋼。*后把這根竹片矯直,削成一根箭桿。箭羽也用竹子來做,用的是一年左右的竹子,連著皮,用刀子把薄薄的一層刮出來。好點的要做到薄如蟬翼,然后折成三角形的尾翼,其作用主要在于穩定這支箭的飛行方向。如果沒有箭羽,那么可能飛行五六米以后箭就偏離方向了,但是有了尾翼,這支箭一直到落下來都不會飄。 說到射弩我們這里還有個講究,就是“你來打我嘛”,這句話堅決不能說,也不能打。不管有多遠,射出去的箭都能打到你,我們這兒有這種說法。我們傈僳族的箭有四種,其中藥箭兩種,一種安著鐵頭,另一種不安鐵箭頭。這兩種藥箭是用來打老熊、野豬的,因為這些動物皮比較厚,要用安著鐵箭頭的箭來打;其他的像野牛、老虎、豹子皮比較薄,就用不安鐵箭頭的來打。還有一種箭頭是不尖的,一般就是用來打鳥類飛禽的,凡屬于飛禽都可以用這支箭來打,有些小點的動物,兔子、麂子、獐子也可以用這支箭打。 一般熊皮做的箭袋是*好的,但現在不可以打熊了。現在的箭袋是用牦牛皮做的。我們的箭袋里必須要放一個小小的竹筒,用來裝藥箭,并且任何人不能動那個竹筒,因為里面有劇毒,沒有解藥。這支藥箭釘上去,直到動物死了以后還會把毒液收回來。動物中箭的位置,把周圍碗口大的一團肉剜去深埋,其他的沒有問題是可以吃的。 ……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