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格薩爾王電影畫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53709
- 條形碼:9787505753709 ; 978-7-5057-5370-9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格薩爾王電影畫集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中小學生、歷史讀者、動畫愛好者1.千年記憶,千年史詩,媲美《創(chuàng)世紀》的不朽英雄史詩,《格薩爾》與《瑪納斯》《江格爾》并稱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史詩。 2.《格薩爾》史詩歷史悠久、結構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包含170多部詩部,100 多萬詩行,2000 多萬字。 3.《格薩爾》史詩展現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基本內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美學價值和欣賞價值。 4. 2006年,《格薩爾》經國務院批準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格薩爾》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格薩爾王之磨煉》是一部正式搬上銀幕的動畫電影,收錄人物、場景、動作、道具、海報、主創(chuàng)團隊等電影元素。 6.《格薩爾王之磨煉》選取《天界篇》《誕生篇》《降魔篇》和《霍嶺之戰(zhàn)》中的精彩片段,宏觀地把握和凸顯了其內涵和主題。 7.電影藝術設計、音樂表現、畫面鏡頭均極具感染力,人物刻畫鮮明、情節(jié)生動、主題突出,不僅突出了《格薩爾》史詩規(guī)模宏大,更展現了電影動畫藝術的新高地。 8. 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趙季平作曲,《激情燃燒的歲月》制片人孟凡耀擔任總制片人,《士兵突擊》制片人張謙策劃,中國電視劇十佳導演路奇執(zhí)導。 9.知名專家學者擔任藏學顧問:拉巴平措(藏族)、楊恩洪、諾布旺丹(藏族)、次仁平措(藏族)、盧小飛等。
格薩爾王電影畫集 內容簡介
《格薩爾王電影畫集》包含史詩《格薩爾》介紹及動畫電影《格薩爾王之磨練》畫集兩部分。史詩《格薩爾》是一部宏大的藏族民間英雄史詩,這是我國藏族人民在經過數個世紀的漫長的歲月里,用集體智慧創(chuàng)作出來的文學巨著,也被世界被譽為東方的《荷馬史詩》。《格薩爾王之磨練》動畫電影是國內首部有關格薩爾王的動畫電影,主要講述一位天神轉世到人間,歷經磨煉,*終成為格薩爾王,并帶領百姓與惡勢力展開殊死搏斗的傳奇故事。
格薩爾王電影畫集 目錄
史詩:格薩爾王
格薩爾王的傳說
格薩爾王的傳承
動畫電影《格薩爾王》
《格薩爾王之磨練》
緣起
總制片人說
導演說
故事
創(chuàng)作
制片人說
編劇說
人物/造型設計思路
場景/場景設定感想
道具
海報
《格薩爾王之磨練》觀后感
主創(chuàng)團隊
鳴謝
格薩爾王電影畫集 節(jié)選
格薩爾的傳說 中華文明泱泱數千年,是一個豐贍蘊藏的史詩國度。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格薩爾》史詩與《瑪納斯》(同被列入該名錄)和《江格爾》,并稱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史詩,而《格薩爾》當之無愧地位列三大史詩之首。 《格薩爾》史詩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藏族人民以“活”形態(tài)傳承千年的關于英雄格薩爾王神圣事業(yè)的宏大敘事,它講述了格薩爾王從天界下凡嶺國,成為黑發(fā)藏民之主,為救贖嶺國蕓蕓眾生戎馬一生,降服四方伏魔、抑強扶弱,完成使命后返回天國的英雄故事。 在藏族歷史文獻中,“格薩爾”一詞通常出現在兩種語境中:一種是指歷史上一些邦國或部落聯盟的國王或首領。如《五部遺教》中的《國王遺教》《蓮生大師全傳》《西藏王統計》等文獻中提到的“北方格薩爾”“霍爾格薩爾”“突厥格薩爾”等。另一種是《靈犀寶卷》《安多正教史》等文獻里記載的“嶺格薩爾”或“格薩爾”。這是史詩中的主人公格薩爾。“嶺”表示地域疆界,在史詩中既是國名,又是格薩爾名號中的姓。其實格薩爾本人的真姓是穆波董氏,為古代藏族四大種姓之一。由此,格薩爾王并不是一個純粹虛構的歷史人物,他于公元11世紀出生在四川省德格縣境內,后由于他功名卓著,被稱為“雄獅大王格薩爾”(1038-1119年)格薩爾生活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區(qū)一個叫“嶺國”的部落,這個部族在唐朝時就已經顯赫,在明朝多次受中央王朝冊封。嶺國境內有上中下三個萬戶府,格薩爾就出生在其中之一的上部萬戶府家中,其父林·薩冬僧倫是上部萬戶府的萬戶長。格薩爾是僧倫的次子,乳名覺如。成書于14世紀的《朗氏家族史》中有關于格薩爾的記載。格薩爾因歸宗于密宗瑜伽師降曲折桂門下,先后兩次邀請降曲折桂到嶺國來降服鬼怪厲神。根據格薩爾學者的研究推斷,生活于11-12世紀的格薩爾,在其去世后的100多年里,就是到13世紀上半葉,對他的回憶和記述一直處于歷史敘事的方式。到13世紀下半葉以后,隨著關于格薩爾的鮮活歷史記憶的逐漸退卻,人們親身經歷和據他人轉述的歷史不斷被傳奇化重構,開始出現了區(qū)別于歷史敘事的傳說性(神話性)敘事,這就標志著格薩爾開始由歷史人物向神話人物演進。即歷史的神話化的開始。而記述格薩爾的文本,經由一代一代部落成員的口頭的演述傳播,進行故事化的加工,成為神話性文本。這是《格薩爾》史詩由原始敘事不斷向宏大敘事演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我們今天聽到讀到的《格薩爾》史詩,是一部歷史悠久、結構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氣勢磅礴、流傳甚廣的英雄史詩。這部史詩的完整體系,由英雄下凡、降服妖魔、安定三界三部分組成。據上世紀80年代專家學者推算,有170多部詩部,100多萬詩行,2000多萬字。而根據到21世紀前20年的收集、整理和出版,以及失散的文本、未被記錄的說唱本,加上流落在海外的藏本,詩部總數應在600部,推算詩行2000多萬行,推算字數2億多字。這是目前世界上的篇幅和規(guī)模*大的史詩。其**部分是開篇,主要有《天嶺卜筮》《英雄誕生》《賽馬稱王》等,講述格薩爾為何降生、如何降生、在何處投胎,以及如何登位、如何占領瑪城等故事。第二部分是主干篇,講述格薩爾王征戰(zhàn)、降魔的故事,這部分內容*豐富,篇幅也*宏大。其中*著名的是四大降魔史:《北方降魔》《霍嶺大戰(zhàn)》《保衛(wèi)鹽海》《門嶺大戰(zhàn)》。除此之外還有十八大宗、十八中宗、十八或六十四小宗。宗是《格薩爾》史詩基本的敘事單元,用來敘述和切分史詩故事。宗的概念*早出現在13世紀,源于藏語的“城堡”,這是偏遠的藏族地區(qū)建立政權的基地,也是其擴張勢力的據點。征服一個“宗”就意味著獲得對一個小政權的統治權。在史詩中,格薩爾征服的“宗”多達好幾十個(另一說為一百五十多個)。第三部分是結尾篇,講述格薩爾功成名就后,讓位給他的侄子,自己帶著母親、王妃等人返回天界的故事,主要有《安置三界》等。 《格薩爾》史詩展現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基本內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美學價值和欣賞價值。從生成到基本定型再到不斷演進,融合了神話、傳說、詩歌、諺語等,體現了藏民族的精神世界的*高智慧。自古以來,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區(qū)流傳著豐富的多姿多彩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歌謠諺語,諸如國王故事、動物故事、童話故事、鬼神故事和悲歌、山歌、對歌、情歌、迷歌等。其大部分是以散文和詩的形式相結合,以說唱結合、邊唱邊講的方式長期流傳,這些就是《格薩爾》史詩的雛形。隨著藏族歷史的演變,贊普政權的日趨瓦解,宗教矛盾日益激化,部落戰(zhàn)爭日漸頻繁,百姓們渴望安定的生活,希望有一位橫空出世的英雄來平定亂世。民間分散流傳的史詩段子逐漸匯集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體系。一方面文人把說唱記錄整理成文本,另一方面藝人采用文本說唱史詩的方式傳播“格薩爾”故事,史詩的傳播面得到了擴大。進入17世紀以后,隨著藏族地區(qū)涌現出許多杰出的說唱藝人,他們成為史詩的創(chuàng)作者、演述者、傳承者。 雖然“活形態(tài)”是《格薩爾》為代表的世界上少數史詩獨有的傳承特點,但文本依然是史詩能夠不斷傳承的重要的物化形態(tài)。從19世紀到20世紀50年代,西藏、四川、青海等地涌現出諸多杰出的格薩爾說唱藝人,但是由于史詩說唱的民間性和口頭性,使大多數說唱沒有得到記錄和整理成文本的機緣。這種狀態(tài)到20世紀50年代后發(fā)生了變化,史詩的文本經過幾十年持續(xù)不斷的書面化記錄、整理和陸續(xù)出版,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規(guī)模。 《格薩爾》史詩分為主體文本,即史詩故事本體,和非主體文本,即與史詩相關的“亞文本”,如頌、祝詞、儀式等。史詩的主體文本又分為分章本和分部本。將格薩爾一生事跡分成若干章濃縮在一部詩里的叫分章本。將關于格薩爾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或情節(jié)完整獨立的故事文本,或者是分章本故事做進一步細化或擴充。在海量的史詩文本中,分部本文本占大多數。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主要來源于宗教的與史詩相關聯的文本。例如一些寧瑪巴、噶舉巴撰著的“格薩爾王傳”“嶺三十大將頌”“格薩爾祈福偈”“格薩爾馬鞭頌”“七勇士頌”等。史詩的語言以韻為主,韻散結合,具有濃郁的詩與歌的韻味,充分彰顯了藏族本土化詩歌的語言藝術風格。藏族本土詩歌起源于古老的民間祭祀、民歌民謠等,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同樣經歷了由口頭向書面轉換。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藏族的詩歌傳統演進為具有詩學理論支撐的文言書面詩和民間相傳的口頭本土詩兩大流派。《格薩爾》史詩集藏族民間詩歌之大成,語言精煉生動、豐富多彩,游動著豐富的諺語、比喻、象征、詼諧、幽默、嘲弄、夸張、排比。同時,語言韻律獨特,樸實流暢,具有極美的歌唱性。 二 、《格薩爾》史詩的傳承 《格薩爾》史詩自形成以來,以其自身的開放性和未完成性等“活態(tài)”化特點,歷經千年傳承,并隨文明的演進和時代的發(fā)展,傳承形式呈現為多樣性和多向性。但就史詩的本源性而言,代表《格薩爾》史詩記憶載體的演述人及其文本,無疑是*重要和*根本的。 演述,即誦歌吟唱(包括舞蹈),以及通過誦歌吟唱形成并不斷豐富的文本,是《格薩爾》史詩傳承之“本”;演述人,藏語謂之“仲堪”,則是*重要的傳承人,也是傳承之“活態(tài)”性*根本的體現者。研究《格薩爾》史詩的學者們,根據對《格薩爾》史詩傳承方式的比較、分析和歸類,將傳承者劃分七種類型。 1、神授藝人,藏語稱“巴仲”。藏語敘事傳統中的“仲”指包括神話、傳說、幻象故事和生活故事等,在論述和研究《格薩爾》的語境中專指《格薩爾》史詩。“巴”的意思是“降”“落”“下”。復合詞“巴仲”意為“降下的史詩”。這類藝人自稱其史詩知識來自神授,而不是后天習得。盡管這類藝人獲得神授的經歷各不相同,但具有共同的特點——出自史詩傳統底蘊深厚的地區(qū);幼年或睡夢中獲得史詩知識;識字率低,但腹藏幾 十部甚至上百部詩部,能根據現場觀眾和語境的差異,選擇恰當的詩部演述;演述前舉行降神儀式。 2、圓光藝人,藏語稱“扎仲”。“扎”意指占卜法器,在藏族歷史的各個時期各有所指。這類藝人憑借演述媒介,主要是銅鏡進行演述。條件有限時,一張白紙、一杯凈水,甚至是指甲蓋,都可以成為藝人獲取史詩信息的媒介。圓光藝人大多識文斷字,能將自己從銅鏡、白紙、凈水等媒介中看到的詩行記錄下來。 3、聞知藝人,藏語稱“托仲”。藏語中“托”意為“聽”“聞”。這類藝人博聞強記,諳熟史詩傳統,能完整地記憶、演述多部詩部。每當藏歷節(jié)日和重要人生禮儀期間,延請聞知藝人演述史詩是一項重要的活動。因為他們熟稔史詩敘事傳統,而且掌握豐富的曲調庫。但他們通常只能將史詩中*為人喜愛、演述次數*多的詩部完整敘述。 4、吟誦詩人,藏語稱“旦仲”。“旦”在藏語中義為“誦讀”“念誦”。這類藝人的藏語水平較高,聲音條件較好,曲調庫豐富,諳熟史詩傳統以及不同曲調與人物角色的關系。這類藝人演述時必須“據書而誦”“照本宣科”,因此與《格薩爾》抄/刻本關系*密切。他們一般都有自己的抄/刻本收藏,每次獲邀演述,會帶上自己珍藏的部本,或是邀請方指定的部本,據本誦讀。在演述中,他們會根據人物和情景,采用適當的曲調。 5、掘藏藝人,藏語稱“德仲”。“德”是“寶庫”“儲存所”的意思。藏傳佛教把從神山巖洞中挖掘出的經典稱為“伏藏”,把挖出“伏藏”的人稱為“掘藏師”。借助“掘藏”弘揚格薩爾史詩的藝人被稱為“掘藏藝人”,而掘藏藝人獲得的史詩被稱為“伏藏史詩”。這類藝人分“物藏類掘藏藝人”——在“神”的指引下,發(fā)現埋藏史詩抄本的地點,然后挖掘出塵封的史詩部本;和“意藏類掘藏藝人”——經過“神”的啟示,將深層意識中的史詩信息引入到淺層意識,再將腦中的見聞演述或書寫下來。由此,按傳承形式的不同,伏藏史詩又分為“物藏史詩”和“意藏史詩”。掘藏藝人通常既是掘藏者,又是史詩傳承人。物藏類掘藏藝人是根據所獲得的史詩抄本來演述;意藏類掘藏藝人則是通過“觀想”,挖掘出意識深層的史詩信息,并將其書寫下來,據書而誦。 6、智態(tài)化藝人,藏語稱“達囊仲”。“達囊”是藏傳佛教伏藏傳統中的概念。“智態(tài)化伏藏”是一種敘事類型。創(chuàng)作史詩的“智態(tài)化”文本的藝人,認為自己是已經證悟佛性,徹悟事物本質的大德,宣稱自己的文本源自他們對現象世界本質的認識,和對史詩故事的思想與精神有超乎常人的理解。他們在史詩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將自己內在心靈的激情穿梭于虛實、空靈和古今時空之間,用類似于符號學、現象學的原理和方法創(chuàng)編敘事主題和提煉情節(jié)。 7、頓悟藝人,藏語稱“朵巴釀夏”。“朵巴”意為認識、證悟等,“釀夏”意為“覺悟”“覺得”。這類藝人傳承與演述史詩的方式的特點為:詩部為頓悟,或靈感乍現后的開悟所得;能演述的詩部數量有限;只在頓悟或靈感乍現開悟時演述,過后便不再演述。 《格薩爾》史詩的“活態(tài)”性體現是全方位的,從故事情節(jié)到語言、音樂等,而且與演述的時間、情景、場境和演述人的文化底蘊、精神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等都息息相關。這就是《格薩爾》史詩的根本魅力所在。在藏族文化的傳承,既有跨語種、跨民族的橫向跨越,又有跨時間的縱向跨越。文化學者稱之為“雙跨性”。從《格薩爾》史詩的口傳性來考察,格薩爾故事與其他故事存在著“交互指涉”,即相互印證的關系,同一故事原型可能會出現在不同的故事中。比如,英雄格薩爾的降生,基本的故事結構是:降生的預言—降生的特殊方式—降生后的種種神跡,但不同的版本差異很大。在具體的說唱過程中,藝人也會從各種預言的故事中獲取靈感,使自己的演述更生動、更精彩。史詩歷經千年的代代相傳和口口相傳,必然帶有跨時代的語境特征。書面語言可以保留各個時代的語言特征。口頭傳統雖然很難追溯過去某個時代的印記的全貌,但一定是當下時代特征的記錄。不管口語發(fā)生多大變化,演述者使用的語言總是時下廣大受眾能聽懂、易接受的語言。這種特征也告訴當下的我們,《格薩爾》史詩的演述與傳承,其表達方式完全是和時代緊密相關的。就是說,除了傳統的方式,藝人與抄本、印刷本、藏戲、繪畫等之外,當今時代所具有的小說、動畫、電影、流行音樂、游戲、景區(qū)陳設等方式,都可以參與到《格薩爾》故事的講述中來,與當下時代相關的語境結合起來,創(chuàng)作出表現形式更為多樣的作品。 ...
格薩爾王電影畫集 作者簡介
北京華晟泰通傳媒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太河影視藝術文化投資有限公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