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稅收的全球爭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239022
- 條形碼:9787564239022 ; 978-7-5642-390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稅收的全球爭論 內容簡介
稅收是當前優選政治辯論的關鍵議題之一,對歷史上的案例和國外模型的引用在這些討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們對不同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如何準確地轉移稅收觀念知之甚少。本書展示了自 18 世紀中葉以來有關稅收的思想是如何在優選傳播的。它包括 18 世紀中葉的法國、19 世紀的大英帝國以及 20 世紀后期的美國和歐盟的案例研究,以及對靠前貨幣基金組織的探索。在這些案例中,關于稅收的靠前思想交流對國家財政體系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當今許多關于稅收的思想的激烈轉移是通過靠前組織,如靠前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進行的。這些轉移建立在財政思想交流的長期歷史連續性之上。這本書向那些尋求直接經驗教訓的決策者們發出了警告:稅收觀念的轉移很麻煩,因為他們必須考慮社會經濟結構、行政文化和政治合法性模式。
稅收的全球爭論 目錄
跨國財政史和國內財政史:國家建構的悖論
重新定義財政歷史和國家建構悖論
稅收思想的傳播和政治合法性
結論
**部分 戰爭和占領的挑戰
2 歐洲18世紀的區域交流和稅收模式:以意大利地籍簿為案例
從皮埃蒙特王國到米蘭地區:逐步交流
政治經濟學和稅收政策
對改革的宣傳:行政管理者群體的誕生
比較和調適
3 學習法國的經驗?普魯士稅務局的稅收管理(1766-1786)
稅收思想的交流(1750-1848)
七年戰爭后法國和普魯士之間的傳播與移民
為什么是法國?
來自法國的管理者及其經驗對普魯士財政改革的影響
普魯士稅務局的終結
結論
4 在意大利的拿破侖帝國:稅收思想與政治合法性的傳播(1802-1814)
意大利拿破侖式的國家建構
公共支出
拿破侖時期的意大利稅收政策
結論
第二部分 聯邦政體
5 稅收思想在聯邦國家的傳播:以德意志帝國為例(1875-1914)
德意志帝國的經濟學、稅收立法和稅收思想的傳播
政府、議會和政黨的作用
稅收觀念的轉移、財政需求及稅收競爭
結束語:一個聯邦國家的法律轉移
6 國家建構的悖論:在美國和德國的跨國專家經驗及所得稅爭論(1880-1914)
思想傳播的結構性前提及約束條件
專家和思想傳播
國家和公民:跨國性的重組
結論
7 競爭能實現協同?戰后歐洲稅收制度的演化
增值稅的引進
通過競爭趨向統一?
……
第三部分 帝國和國際組織
譯叢主編后記
稅收的全球爭論 節選
《稅收的全球爭論》: 普魯士稅務局的終結 腓特烈二世死于1786年。繼位的腓特烈·威廉二世(Frederick William Ⅱ)的首要決定之一是暫停德洛奈的活動,并成立一個修正委員會(Revisions Kommission)。委員會*終的調查結果,主要帶來了三個方面的變化。**,來自法國的行政官員被解雇,取而代之的是普魯士人,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在普魯士稅務局接受過訓練;第二,廢除原來對某些特定的稅收所做的變動,其中包括廢除谷物消費稅;第三,消費稅官員進行檢查和搜查的權力受到限制,但是,由普魯士稅務局引入的行政管理和稅收結構基本上保持不變。這些具有長期影響的*為重要的行政改革包括:對幾乎普魯士各省的大部分間接稅實行單一行政管理;建立起一個專門從事間接稅管理、技能熟練的公務員隊伍;為行政管理制定明確和有效的規則,包括控制機制、個人責任和合作;在普魯士領土的邊界實施海關管制,減少對各省內的城門和省內其他地方的管制。普魯士稅務局在稅收領域*重要的遺產,可能是在幾乎所有的普魯士省份之間實現稅收協調。此外,即使在1787年的改革之后,普魯士的稅收結構仍然反映了當初設計的目標:優先考慮經濟發展、財政公正和關稅協調,而不是優先考慮財政特權、稅收收入的短期增加和地方的特殊利益。 盡管普魯士稅務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它為什么會被部分地廢除?它帶來了什么性質的變化?要充分解答這些問題,需要在更宏大的普魯士社會歷史背景下進行。腓特烈·威廉決定改革普魯士稅務局的主要原因是遭到了不同社會群體的廣泛反對。在腓特烈統治時期,這種反對就已經在不斷地增加。然而,盡管會偶爾抱怨普魯士稅務局的官員,但腓特烈仍然繼續支持行政部門及其所設立的目標。相比之下,腓特烈·威廉政府則更多的是建立在與土地貴族妥協的基礎上,而不是以經濟和行政改革為導向。新國王不僅能力較弱,而且也不愿意抑制日益增長的反對普魯士稅務局的勢力。這樣的反對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其中包括民眾起義,走私活動的數量增加,個別納稅人的投訴,公司、城市、社會和地方團體其他代表的不滿,以及一般管理委員會的反對和蓄意阻撓。然而,不同形式的反抗有一個共同的起因,那就是普魯士稅務局缺乏合法性。這一問題與社會及知識分子的發展有關,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王權和土地貴族在稅收問題上的沖突升級,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的興起,民族認同情緒不斷上升。 普魯士稅務局的創建,是王權和土地貴族在財政特權、征稅權和稅收管理等方面長期沖突的結果。普魯士稅務局的引進完成了一個進程。在此進程中,土地貴族在消費稅管理方面的作用大大削弱。有了普魯士稅務局,普魯士國家**次建立了消費稅管理機構,在納稅人和國王之間建立起直接的聯系。一方面,這對王室而言是巨大的成功,國王增加稅收收入的能力顯著提高;另一方面,新形勢也帶來了問題。土地貴族參與財政管理是一種機制,該機制給予稅收某種形式的批準,從而確保一定程度的財政合法性。反過來,普魯士稅務局的結構不包括任何創造合法性的機制,它完全依靠王權。這并非巧合:普魯士稅務局的*初目的是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實施財政改革,但這樣的性質也導致自身的終結。 普魯士稅務局受到越來越多的反對的第二個原因來自社會沖突。這些沖突涉及納稅人抗議政府干預生產、商業、消費的活動并抵制國家代表闖入私人住宅。開始興起于城市中的早期現代的法團資產階級不斷地說,經濟活動和私人住宅是私人領域的一部分。當政府和這個新興私人領域之間持續地行政接觸時,就會產生沖突;而稅收管理是私人領域和政治領域之間*重要的接觸區域。 稅收國家建立在明確區分政治和經濟不同領域的基礎上,但稅收同時又是這兩個領域相互連接的唯一的重要機制。沖突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在國家增加征稅數量和范圍的時期。普魯士稅務局的案例說明,早期現代的財政管理在很多情況下干預了諸如商品的生產、運輸、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方式。許多城市居民、小制造商和商人反對普魯士稅務局,動機在于拒絕它對商業事務的干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由《明確聲明》中禁止生產低質量啤酒的規定引發了沖突。這一規定遭到強烈的反對,因為在許多城市,雇傭工的一部分工資是用一定數量的啤酒支付的。所以,禁止生產*低質量的啤酒,就會導致許多制造商的勞動力成本大幅度增加。于是,這一規則通過調節產品質量和改變就業條件干預了生產過程。普魯士稅務局官員有一個不那么討喜的綽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造出來的:這些官員被稱為“洞穴老鼠”,因為他們經常去控制釀酒廠的酒窖。此外,在其他許多情況下,普魯士稅務局還制定質量標準,禁止生產某種質量的商品,或者管制貿易。對普魯士稅務局這些干預的普遍憤慨,表現為公司、城市、個人提出的大量投訴和訴訟。 ……
稅收的全球爭論 作者簡介
霍爾格·內林(Holger Nehring),英國斯特靈大學當代歐洲歷史教授和歷史與政治系主任。 佛羅萊恩·舒伊(Florian Schui),瑞士圣加侖大學的經濟歷史學家,他主要研究18世紀及以后的歐洲政治和經濟思想史并發表了大量著作。 趙海益,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上海財經大學稅收學專業博士,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訪問學者,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政府收入、稅收與公司理財等領域。 任曉輝,2016年博士研究生畢業予上海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曾任職于蘭州財經大學,現任教于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生導師,研究領域為財稅理論與政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