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明朝那些事兒典藏全集(1-9)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103612
- 條形碼:9787213103612 ; 978-7-213-1036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朝那些事兒典藏全集(1-9)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1.持續暢銷3000萬,連續十余年領pao各大圖書榜單
.入選“新浪圖書風云榜”ZUI JIA圖書
.多次斬獲“卓越亞馬遜暢銷書大獎”
.喜馬拉雅同名書籍音頻節目播放次數達5.3億次 2.全民歷史讀物,從老師到學生都推崇的必讀經典
《新聞聯播》《新聞60分》等權威推薦
全國中小學生必讀十本好書之一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推薦給學校孩子們的書
入選第19屆全國書博會金口碑好書榜
入選亞馬遜中國“人生必讀100本書”
連續多年中國圖書館借閱量排行TOP10之一
豆瓣逾50萬人評價,各版本評分均在9.0分以上 3.九冊精裝,精制函套設計,品質極致呈現
珍藏禮盒
書名燙褐金、潘通墨專色印刷、附觸感膜
重描龍紋紋樣,取自明太祖朱元璋畫像服飾龍紋,手繪復刻,立體生動 典雅封面
線條勾勒重階金頂,訴說興衰起落
禪臻原漿宮廷黃特種紙,訂制皇朝紋
圖案潘通墨印刷、書名燙金、數字壓凹 舒適內頁
90g畫萱內文紙,質感細膩,不易褪色,可經歲月考驗 隨書雅贈
《皇明大一統地圖》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長卷
明朝那些事兒典藏全集(1-9) 內容簡介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歷史,參考《明實錄》《明通鑒》《明史》《明史紀事本末》等二十余種明代史料和筆記雜談,經明史專家毛佩琦審訂推薦,俯瞰三百年明史,看到不一樣的大明王朝。
明朝那些事兒典藏全集(1-9) 目錄
《明朝那些事兒典藏全集. 第1部》:朱元璋:從和尚到皇帝
《明朝那些事兒典藏全集. 第2部》:朱棣:逆子還是明君
《明朝那些事兒典藏全集. 第3部》:太監弄亂的王朝
《明朝那些事兒典藏全集. 第4部》:妖孽橫行的宮廷
《明朝那些事兒典藏全集. 第5部》:內閣不相信眼淚
《明朝那些事兒典藏全集. 第6部》:帝國,山雨欲來
《明朝那些事兒典藏全集. 第7部》:拐彎中的帝國
《明朝那些事兒典藏全集. 第8部》: 人間再無魏忠賢
《明朝那些事兒典藏全集. 第9部》: 1644,*后的較量
明朝那些事兒典藏全集(1-9) 節選
引子 我很喜歡歷史,喜歡那些過去的人和事,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回味。在我**次接觸歷史的二十年之后,我開始動筆,寫下了下面的這些文字,寫給我自己,也寫給所有喜愛歷史的人。
這部書我構思了六個月左右,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寫法和對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的一些評價。
要說明的是,這部書是描寫正史的,資料來源包括《明實錄》《明通鑒》《明史》《明史紀事本末》等二十余種明代史料和筆記雜談,雖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學的描寫手法和表現方式,但文中絕大部分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對話都是有史料來源的,為了文章的流暢,出處就不一一列出了。
由于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我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寫的算什么體裁,不是小說,不是史書,但在我看來,體裁似乎并不重要。
我想寫的,是一部可以在輕松中了解歷史的書,一部好看的歷史。
僅此而已!
好了,就此開始吧。 童年
**章
我們從一份檔案開始。
姓名:朱元璋
別名(外號):朱重八、朱國瑞
性別:男
民族:漢
血型:?
學歷:無文憑,秀才舉人進士統統的不是,后曾自學過
職業:皇帝
家庭出身:貧農(至少三代)
生卒年:1328—1398
*喜歡的顏色:黃色(這個好像沒得選)
社會關系:父親 朱五四 農民
母親 陳氏 農民(不好意思,史書中好像沒有她的名字)
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主要經歷: 1328—1344 放牛 1344—1347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討飯(這個……) 1347—1352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鐘 1352—1368 造反(這個猛) 1368—1398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事情都從1328年的那個夜晚開始。農民朱五四的妻子陳氏生下了一個男嬰,大家都知道了,這個男嬰就是后來的朱元璋。
大凡皇帝出世,后來的史書上都會有一些類似的怪象記載,比如刮風啊,下暴雨啊,冒香氣啊,天上星星閃啊,到處放紅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訴你,這個人和別人不一樣。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時,紅光滿地,夜間房屋中出現異光,以至于鄰居以為失火了,跑來相救(《明實錄》)。
然而當時農民朱五四的心情并不像今天我們在醫院產房外看到的那些焦急中帶著喜悅的父親,對已經有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的父親而言,首先要考慮的是吃飯問題。
農民朱五四的工作由兩部分構成,他有一個豆腐店,但主要還是靠種地主家的土地討生活,這就決定了作為這個勞動家庭的一員,要活下去只能不停地干活。
在小朱五四出生一個月后,父母為他取了一個名字(元時慣例):朱重八,這個名字也可以叫作朱八八。我們這里再介紹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點。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他的父親我們介紹過了,叫朱五四。
取這樣的名字不是因為朱家是搞數學的,而是因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學和當官就沒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齡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記戶口的人一定會眼花)。
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間冬涼夏暖、四面通風、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里度過,他的主要工作是為地主劉德家放牛。他曾經很想讀書,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學費的,他沒有李密牛角掛書那樣的情操,自然也沒有楊素那樣的大官來賞識他,于是,他很老實地幫劉德放了十二年的牛。
因為,他要吃飯。
在此時,朱重八的夢想是好好地活下去,到十六歲的時候,托村口的吳老太做媒,找一個手腳勤快、能干活的姑娘當媳婦,然后生下自己的兒女,兒女的名字可能是朱三二或者朱四零,等到朱三二等人大了,就讓他們去地主劉小德家放牛。
這就是十六歲時的朱重八對未來生活的幸福向往。
此時的中國,正在極其腐敗的元王朝的統治下。那些來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認為在自己統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們甚至經常考慮把這些占地方的家伙都殺掉,然后把土地用來放牧(《元史》)。從賦稅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出來的科目,都能用來收錢,過節要收“過節錢”、干活有“常例錢”、打官司有“公事錢”……怕了吧,那我不出去還不行嗎?不干事還不行嗎?那也不行,平白無故也要錢,要收“撒花錢”。服了吧?
于是,在這個馬上民族統治中國六十余年后,他們的國家機器已經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此時的元帝國就好像是一匹茍延殘喘的駱駝,只等生命中那*后一根稻草。
這根稻草很快就到了。
1344年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年份,在這一年,上天終于準備拋棄元了,他給中國帶來了兩個災難,同時也給元挖了一個墓坑,并寫好了墓志銘: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他想得很周到,還為元準備了一個填土的人:朱重八。
當然朱重八不會想到上天會交給他這樣一個重要的任務。
這一年,他十七歲。
很快一場災難就要降臨到他的身上,但同時,一個偉大的事業也在等待著他。只有像傳說中的鳳凰一樣,歷經苦難,投入火中,經過千錘百煉,才能浴火重生,成為光芒萬丈的神鳥。
朱重八,來吧,命運之神正在等待著你! 元至正四年(1344)到來了。這一年剛開始,元帝國的頭頭腦腦們就收到了兩個消息。首先是黃河泛濫了,沿岸山東河南幾十萬人淪為難民。即使不把老百姓當人,但還要防著他們造反,所以修黃河河堤就成為了必須要做的事情。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政府中竟然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為一定要修,另一種認為不能修。在現在看來,這似乎是不可思議
災難
第二章
元至正四年(1344)到來了。這一年剛開始,元帝國的頭頭腦腦們就收到了兩個消息。首先是黃河泛濫了,沿岸山東河南幾十萬人淪為難民。即使不把老百姓當人,但還要防著他們造反,所以修黃河河堤就成為了必須要做的事情。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政府中竟然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為一定要修,另一種認為不能修。在現在看來,這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黃河泛濫居然不去修,難道要任黃河改道淹死那么多人?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個也不例外。
客觀地講,在這樣一件事上,就維護元朝的統治而言,主張修的不一定是忠臣,反對修的也未必就是奸臣。其中奧妙何在?要到七年后才會見分曉。
極力主張修的是元朝的著名宰相脫脫。他可以說是元朝的*后一個名臣,實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為政清廉,而且十分能干(《宋史》就是他主持修的),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極力主張,已經給元朝埋下了一個大大的炸藥包,拉好了引線,只等著那微弱的火光。
另一個是淮河沿岸遭遇嚴重瘟疫和旱災。對于元政府來說,這個比較簡單一點,反正餓死病死了就沒麻煩了。當然表面功夫還是要做的,皇帝(元順帝)要下詔賑災,中書省的高級官員們要聯系糧食和銀兩,當然了,自己趁機拿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賑災物品撥到各路(元代地方行政單位),地方長官們再留下點,之后是州、縣,一層一層下來,到老百姓手中就剩谷殼了。然后地方上的各級官員上書向皇帝表示感謝,照例也要說些感謝天恩的話,并把歷史上的堯舜禹湯與皇上比較一下。皇帝看到了報告,深感自己做了大好事,于是就在心中給自己記上一筆。
皆大歡喜,皆大歡喜,大家都很滿意。
但老百姓是不滿意的,很多人還極其不滿意。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極其不滿意的人中的一個。
災難到來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親餓死,初九大哥餓死,十二日大哥長子餓死,二十二日母親餓死。
如果說這是日記的話,那應該是世界上*悲慘的日記之一。
朱重八的愿望并不過分,他只是想要一個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給辛勞一生、從沒欺負過別人、老實巴交的父母一個安逸的晚年,起碼有口飯吃。
他的家雖然不大,但家庭成員關系和睦,相互依靠。父母雖然貧窮,但每天下地干活回來仍然會帶給重八驚喜,有時是一個小巧的竹蜻蜓,有時是地主家不吃的豬頭肉。這就是朱重八的家,然而現在什么都沒有了。
朱重八的姐姐已經出嫁,三哥去做了倒插門。除了朱重八的二哥,這個家庭已經沒有了其他成員。
十七歲的朱重八,眼睜睜地看著親人一個一個死去,而他卻無能為力。人世間*大的痛苦莫過于此!
他唯一的宣泄方式是痛哭。可是哭完了,他還要面對一個重要的問題——埋葬他的父母,可是沒有棺材、沒有壽衣、沒有墳地。他只能去找地主劉德,求劉德看在父親給他當了一輩子佃戶的分兒上,找個地方埋了他爹。
劉德干凈利落地拒絕了他,原因很簡單,你父母死了,關我何事,給我干活,我也給過他飯吃。
朱重八沒有辦法,只能和他的二哥用草席蓋著親人的尸體,然后拿門板抬著到處走,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地方埋葬父母。可是天下雖大,到處都是土地,卻沒有一塊是屬于他們的。
幸好有好心人看到他們確實可憐,終于給了他們一塊地方埋葬父母。“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徜徉。”這是后來能吃飽飯的朱元璋的情感回憶。
朱重八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輩子,卻在死后連入土為安都做不到。地主從來不種地,卻衣食無憂。為什么?可他此時也無法思考這個問題,因為他也要吃飯,他要活下去。
在絕望的時候,朱重八不止一次地祈求上天,從道教的太上老君到佛教的如來佛祖,只要他能知道名字的都祈求到了,祈禱的唯一內容只是希望與父母在一起生活下去,有口飯吃。
但結果讓他很失望,于是他那幼小的心靈開始變得冰冷,他知道沒有人能救他,除了他自己。
復仇的火焰開始在他心底燃燒。
如此的痛苦,使他從脆弱到堅強。
為了有飯吃,他決定去當和尚。
和尚的生涯
朱重八選擇的地方是附近的皇覺寺。在寺里,他從事著類似長工的工作,他突然發現那些和尚除了沒有頭發,對待他的態度比劉德好不了多少。這些和尚自己有田地,還能結婚(元代),如果錢多還可以去開當鋪。
但他們也需要人給他們打雜,在那里的和尚不念經、不拜佛,甚至連佛祖金身也不擦,這些活自然而然地由剛進廟的新人朱重八來完成。
朱重八一直忍耐著。然而除了要做這些粗活外,他還要兼任清潔工、倉庫保管員、添油工(長明燈)。即使這樣,他還是經常挨罵,在那些和尚喝酒吃肉的時候,他還要擦洗香客踩踏的地板。每一個孤獨的夜晚,他只能獨坐在柴房中,看著窗外的天空,思念著只與自己相處了十余年的父母。
他已經很知足了,他能吃飽飯,這就夠了,不是嗎?
然而命運似乎要鍛煉他的意志,他入寺僅五十余天后,由于饑荒過于嚴重,所有的和尚都要出去化緣。
所謂化緣就是討飯,我們熟悉的唐僧同志每次的口頭禪就是:悟空,你去化些齋來。用俗話來說就是:悟空,你去討點飯來。我曾考察過化緣這個問題,發現朱重八同志連化緣也被人欺負。由于和尚多,往往對化緣地有界定,哪些地方富點,就指派領導的親戚去,哪些地方窮,就安排朱重八同志去。
反正餓死也該,誰讓你是朱重八。
朱重八被指派的地點是在淮西和河南,這里也是饑荒的主要地帶,誰能化給他呢?
然而,就從這里開始,命運之神向他微笑。
在游方的生活中,朱重八只能走路,沒有順風車可搭,是名副其實的旅行。他一邊走,一邊討飯,穿城越村,挨家挨戶,山棲露宿。每敲開一扇門,對他都是一種考驗,因為他面對的往往只有白眼、冷嘲熱諷,對朱重八來說,敲開那扇門可能意味著侮辱,但不敲那扇門就會餓死。
朱重八已經沒有了父母、沒有了家,他所有的只是那么一點可憐的自尊,然而討飯的生活使他失去了*后的保護。要討飯就不能有尊嚴。
生命的尊嚴和生存的壓力,哪個更重要?
是的,朱重八,只有失去一切,你才能明白自己的力量和偉大。
朱重八和別的乞丐不同,也正是因為不同,他才沒有一直當乞丐(請注意這句話)。
在討飯的時候,他仔細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脈、風土人情,他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見識,認識了很多豪杰(實際上也是討飯者)。此時,他還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明教,他相信當黑暗籠罩大地的時候,偉大的彌勒佛一定會降世的。其實就他的身世遭遇來說,他是不是真的相信彌勒倒是很難說的,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心中真正的彌勒是他自己。
但朱重八*重要的收獲是:他已經從一個只能無助地看著父母死去的孩童,一個被人欺負后只能躲在柴堆里小聲哭的雜役,變成了能堅強面對一切困難的戰士,一個武裝到心靈的戰士。
長期的困難生活,*能磨煉一個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難后,只能怨天尤人,得過且過,而另外一些人雖然也不得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但他們的心從未屈服,他們不斷地努力,相信一定能夠取得*后的勝利。
朱重八毫無疑問是后一種。
如果說,在出來討飯前,他還是一個不知所措的少年,在他經過三年漂泊的生活回到皇覺寺時,他已經是一個有自信戰勝一切的人。
這是一個偉大的轉變,很多人可能窮其一輩子也無法完成。轉變的關鍵在于心。
對于我們很多人來說,心是*柔弱的地方,它特別容易被傷害,愛情的背叛、親情的失去、友情的丟失,都將是重重的一擊。然而對于朱重八來說,還有什么不可承受的呢?他已經失去一切,還有什么比親眼看著父母死去而無能為力、為了活下去和狗搶飯吃、被人唾罵鄙視更讓人痛苦的呢?我們有理由相信,就在某一個痛苦思考的夜晚,朱重八把這個*脆弱的地方變成了*強大的力量來源。
是的,即使你擁有人人羨慕的容貌、博覽群書的才學、揮霍不盡的財富,也不能證明你的強大。因為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當朱重八準備離開自己討飯的淮西,回到皇覺寺時,他仔細地回憶了這個他待了三年的地方,思考了他在這里得到的和失去的,然后收拾自己的包裹踏上了回家的路。
也許我還會回來的,朱重八這樣想。
明朝那些事兒典藏全集(1-9) 作者簡介
當年明月,
中國明史學會會員、青年歷史學者。
強調寫史即寫人,寫人即寫心。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兒》以獨特的生動講述,開啟全新講史方式,掀起一股明史熱。該系列作品已被譯為日、韓、英等多國文字出版發行。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