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漢服通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086429
- 條形碼:9787518086429 ; 978-7-5180-864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服通論 內容簡介
本選題分為圖書+視頻課程,圖書為分析現代漢服和中國明末清初之前漢族常見服飾款式之間的淵源與聯系,根據漢服的文化記憶,介紹現代漢服體系的重構依據,指出漢服的概念和形制體系的意義。此外,根據漢服的主要構成,將漢服分為衣、裳(裙)、褲、深衣、內衣裝飾五大類別,并詳細介紹了各類別的基本特征和基礎款式。另外,結合漢服中體系中的首服、足衣和配飾,建構出現代漢服的應用體系,明確戎服序列、禮服序列、日常系列三種場景的穿著意義,指出漢服的在現代生活中的可行性穿著建議。為漢服未來的現代化方針提出新的理論設想。視頻課程內容依托于圖書,由作者進行拍攝剪輯,每一節視頻課程有一個獨立的主題,既可以豐富圖書的形式又可以獨立形成視頻課程包。
漢服通論 目錄
**章垂衣裳文明伊始
**節 漢服體系誕生初記
第二節 衣裳制之禮治典范
第三節 衣褲制之內外兼備
第四節 深衣制之史海鉤沉
第五節 通裁制之漢化融合
第六節 古代漢服正本清源
第二章 失落的漢族服飾
**節 易服令下血色衣冠
第二節 模糊的漢衣冠記憶
第三節 漢民族服裝的缺位
第三章 古代漢服再發現
**節 漢服體系基礎特征
第二節 服飾體系一脈傳承
第三節 古代漢服存在依據
第四節 破除對漢服的誤讀
第五節 確立漢服研究范式
第四章 關于漢服的定義
**節 定義的內涵與外延
第二節 漢服形制規范準則
第三節 款式的重構與延續
第五章 接續古代與現代
**節 明晰古代現代差異
第二節 再論漢服復興運動
第三節 漢服復興中的誤會
第四節 重構現代漢服體系
第二篇 漢族服章
第六章裁片與部件體系
**節 基本制衣理念概述
第二節 剪裁與結構的特征
第三節 衣身類裁片與結構
第四節 領型的結構與分類
第五節 袖型的結構與分類
第六節 裳(裙)裁片與結構
第七節 裙的結構與分類
第八節 褲類的部件與分類
第九節 深衣裁片與結構
第十節 面料、色彩與紋樣
第七章 基礎款式形制體系
**節 衣類
第二節 裳(裙)類
第三節 褲類
第四節 深衣類
第五節 附件類
第八章 首服足服與配飾
**節 首服
第二節 足服
第三節 配飾
第九章 漢服的穿搭體系
**節 傳統系帶與穿法
第二節 內衣中衣的穿法
第三節 上下分體的穿法
第四節 上下連體的穿法
第五節 特殊款式與裝束
第十章 漢服的應用體系
**節 禮儀場景
第二節 正式場景
第三節 非正式場景
第三篇 續寫青史
第十一章 擴容的中式服裝
第—節 漢服體系創新設計
第二節 時尚化設計與搭配
第三節 漢服元素時尚運用
第十二章 帶動文化產業鏈
**節 填補古代服飾空白
第二節 為非遺注入生命力
第三節 引領民族服飾產業
第十三章 文化認同的符號
**節 關聯文化旅游資源
第二節 新媒體對符號整合
第三節 傳統的現代化象征
第十四章 樹立漢服學門類
**節 恢復漢族服飾之名
第二節 樹立漢服學科意識
第三節 "漢服學"分支體系
第十五章 守望百年的振興
**節 超越文化的民族性
第二節 文化自信綻放新顏
第三節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第四節 共筑文化強國之夢
后 記
漢服通論 作者簡介
法學博士(社會學專業),就職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理事會員。2006年起關注漢服運動,留學英國期間主創“英倫漢風”漢服社,連續兩年擔任 “漢服北京”社團負責人,出版專著《漢服歸來》,合著《華夏有衣》《華夏禮儀》《華夏節令》。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