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青年與學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567076
- 條形碼:9787545567076 ; 978-7-5455-670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年與學問 本書特色
☉ 新亞學院創建人之一、新儒家代表、一代大儒唐君毅先生經典之作。 ☉ 關于青年人如何讀書,如何審視自身,如何立志,如何開拓自己的精神空間的短文集結,告訴年輕人如何守護內心,與世界和諧相處。 ☉ 所講治學為人道理并不復雜,但融入唐君毅的個人體會與經驗,說理形象且有條理,兼有具體指導方法,非常實用。 ☉ 對現代文明生活的“弊害”作了提醒,可以說,現下流量時代中出現的許多現象、弊病和困惑,唐君毅在60年前早有預見,并提出解決方法。 ☉ 唐君毅思想承接儒釋道,又兼容西方哲學,其迫切希望青年人發憤讀書,一來成就自己,二來開拓中國文化的愿望,讓人感動。
青年與學問 內容簡介
《青年與學問》所輯,均是有關青年人讀書治學及為人的短文。唐君毅迫切希望青年人發憤讀書,一來成就自己,二來開拓中國文化。其中所講道理并不算復雜,但融入了唐君毅的個人體會與經驗,所以很有新鮮的意味。他提倡人的精神歸向樸厚,并對現代文明生活的“弊害”作了提醒,可以說,現下流量時代中出現的許多現象、弊病和困惑,唐君毅在60年前早有預見,并且說得明明白白。
青年與學問 目錄
目錄
說青年之人生
說讀書之重要
說閱讀與聽講
說讀書之難與易
說學問之階段
說學問之生死關
精神的空間之開拓
新春與青年談立志
學問之方法
學問之內容
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說人生在世之意義
薛維澈論:現代文明生活之弊端
六十年來中國青年精神之發展
附 錄
我與宗教徒
告新亞書院第六屆畢業同學書
青年與學問 節選
說讀書之重要 一 學問之道,本不限于讀書。德性的修養,內心的開悟,是一種學問。這并非必須要讀書。所以,不識字的武訓,可以成圣成賢;不識字的慧能,亦能悟道。藝術的創造、詩歌的寫作,亦是一種學問。然天才的藝術家與詩人,亦可不必讀許多書,識許多字。如八指頭陀作詩中有酒壺,寫不出壺字,即畫上一酒壺,仍不礙其為一絕代的詩人。此外,辦事才能的訓練,人情世務的洞達,亦并非必須多讀書。科學上的觀察實驗,為求科學真理之要道,此亦不是讀書。聽人演講,與人討論學術,亦是造學問,而非讀書。而且,我們還可說,一切對自然宇宙、對人生社會的知識,*初都是由人之仰觀俯察,思想反省而得。所謂:“堯舜以前,更讀何書?”當初原只有自然宇宙人生社會一部大書。我們所謂書,乃人類思想文化已發展至某階段才有的后起之物,則“何必讀書,然后為學”呢? 二 但是,我們須知,我們不是生活在堯舜以前。我們是生于已有書的時代之后。我們既生于有書的時代之后,我們就必須要由讀書以了解人類文化,通過人造的書之了解,去進一步求更了解自然宇宙人生社會那部大書。武訓、慧能、八指頭陀,固不識字或未讀多少書,但是我們今日仍只可由書上以知武訓、慧能與八指頭陀。已往的人,如何訓練其辦事才能,如何洞達人情世務,與科學的觀察,實驗之報告,哲學思想之紀錄,亦大多皆載在書中。如果你有特殊辦事才能,或對自然宇宙人生社會有特殊的觀察實驗及思想,你亦必將希望寫成文字,著成書,以行遠而垂久。由此便知,書籍雖是后于人類文化而有,然而卻是整個人類文化之鏡子。人必須要從此鏡子中,才能了解整個人類文化之大體,而由自然世界走入人文之世界。這不是很明白的嗎? 三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我們不讀書,只憑我們之天賦的聰明智慧或思想能力,真可直接去讀自然宇宙人生社會這部大書,而自己讀出其深微廣大的意義來。這部大書,似易懂而實難。其所以似易懂,是因為我們自己心靈的聰明智慧、思想能力,亦可說是一面鏡子,因而對此大書之內容,總能照見一些。其所以實難,是因這本大書,早經無數古往今來的有更高聰明智慧、思想能力之人讀過了,經無數更好的心靈之鏡子照過了,還未照清楚而讀懂哩。 四 然而書籍之為一鏡子,卻是一大鏡子。從此大鏡子中,可以了解整個人類之文化之大體,亦即可以了解古往今來無數有聰明智慧思想能力的人,其心靈之鏡中,所照見的世界中之事物與真理。讀書,即是把我們的小鏡子,面對書籍之大鏡子,而重去反映古往今來無數聰明智慧的心靈,所已照見之世界中之事物與真理,于我們之小鏡子中。 一個心靈之鏡子,照不見的事物與真理,另一心靈之鏡子,可以照見。如果我們能透過書籍,而將無數的心靈之鏡子,所照見者重加反映,我們不是更能了解自然宇宙人生社會這部大書,而把我們之小鏡子亦變成大鏡子一般大了嗎?這是從讀書以增加思想之廣度上說。但是更重要的是:只有讀書才可以增加我們思想之深度。 五 讀書之可以增加我們思想之深度,這可以讀者與著者之心靈之鏡之光明,互相滲透,則光之強度增加,來作比喻。但*好是以不同凹凸之度的鏡子互相反映,則可看見我們原看不見之事物作比喻。我們都知道,顯微鏡與望遠鏡之所以能使人看見更細微更深遠之事物,乃由于利用凹凸鏡之互相重疊,乃能使光線深入事物內部,將事物內部之情形,清楚地反映出來,為我們所見。但是我們常不知,讀書正是使我們心靈自身化為重疊凹凸鏡之一,而使我們之聰明智慧的光輝,能照察到更細微更深遠的自然宇宙人生社會之事物與真理者,由此才培養出我們思想之深度。 直接單純的一個思想,從來不會深的。只有對一個思想再加思想,才能使思想深。讀書即是在思想古往今來的他人的思想。人只有走過他人所已走過的,才走得遠。人亦只有思想過前人所思想的,才能思想得深。我思想前人的思想,而前人的思想,又是思想更前之人的思想來的。人類的文化史與思想史,是無盡的后代人,對于以前人之思想再加思想之成果。當人思想前人所思時,其心靈是凹鏡。凹鏡聚合一切來的光線。當人表出其思想,留給后人交與他人時,其心靈是凸鏡,而分散出光線。重重疊疊的心靈之凹凸鏡之互相反映,形成人類之思想史與文化史,人乃對自然宇宙人生社會中之真理,一步一步,更能達微顯幽,而極深知遠。人不經顯微鏡與望遠鏡,只憑肉眼,莫有人能了解細胞之構造,亦莫有人能看清天上的星云。人不多讀書,只憑自己一點聰明智慧,去判斷自然宇宙人生社會,又如何能達于細微深遠之事物與真理?所以不多讀人所著的書,而以直接讀大書自許,這只是學人的懶惰,必將誤人誤己。 好多年來,因中國社會急遽變化,許多人主張讀書不是學問中*重要的。所謂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這誠然有毛病。但是不讀書,而只自恃聰明智慧以思想一切,判斷一切,亦恒不免膚淺。這樣雖未必死,但亦是不能真活的。必須要以自己之活的聰明智慧,與書中人聰明智慧合起來。書活了,我自己亦才真活了。
青年與學問 作者簡介
唐君毅(1909-1978)中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哲學史家,現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畢業于中央大學哲學系,曾任中央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江南大學教授兼教務長。與錢穆、張丕介等聯合創辦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后,受聘為為首任文學院院長和哲學講座教授。主要代表作有《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中國哲學原論》《哲學概論》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