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饞 貪吃的歷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8472
- 條形碼:9787544788472 ; 978-7-5447-8847-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饞 貪吃的歷史 本書特色
貪吃,是一種罪嗎?一部飽覽貪吃眾生相的美食文化史,探討千百年來人類與吃、吃與文化的無窮魅力! 大飽眼福!200余幅珍奇油畫、諷刺畫、珍本插圖呈現視覺盛宴! 大快朵頤!山珍海味、刀叉盤碟,色香味俱全奏響感官的交響曲! 大開眼界!歷史趣聞、民間逸事,成為餐桌上zui懂吃的文化老饕!
饞 貪吃的歷史 內容簡介
從希臘神話中由佳肴美酒構筑而成的極樂世界,到中世紀魔鬼引誘人們縱情墮落的嗜酒暴食;從17、18世紀“精致菜肴”的出現,到如今人們對食療養生和時尚瘦身的狂熱追求……本書引領我們踏上一場穿越古今的美食之旅,去探尋極富曖昧色彩的七宗罪之一——貪吃的歷史,津津有味,如癡如醉。
饞 貪吃的歷史 目錄
引 言
**章 中世紀的饕餮或口腹之欲
第二章 極樂世界的美食
第三章 天主教徒的逸樂,新教徒的簡樸
第四章 饕客和美食家當道的時代
第五章 高談闊論美食的時代
第六章 貪饞,弱勢性別的弱點
第七章 童年的味道,被幼稚化的貪饞
結 語
跋
參考書目
饞 貪吃的歷史 節選
1389年5月,法國國王查理六世在圣德尼皇家修道院組織了一個盛大的騎士節。國王、王后及其同伴都年輕氣盛、不拘禮節、毫無顧忌,他們暴飲暴食、歌舞嬉戲,使這場節日活動淪為一場狂歡的筵宴。用歷史學家儒勒??米什萊[1]的話說,這是“在墳墓邊縱酒狂歡”。一些酒足飯飽的賓客,包括一些高級教士,不惜設法讓自己嘔吐以便繼續大吃大喝。 “我勸誡……后世避免類似的糜亂行為;因為,不得不說,通宵達旦、沉湎酒宴的爵爺們已然酩酊大醉到無視國王的地步了。他們中有些人放任自己縱欲和通奸,玷污了圣潔的修道院。”圣德尼皇家修道院的米歇爾??班多安修士在《查理六世編年史(1380—1420)》中這樣寫道。當時的編年史作者們以三重丑聞之名譴責了這種亂象:折損皇家的尊嚴,辱沒神圣的場所,玷污承載卡佩王朝記憶的神殿。尤其是堂堂一國之君竟然也難逃“貪食”和它那邪惡的姐妹 “淫欲”的操縱。誠然,這是在用宗教的眼光看待世俗之人,但發生在圣德尼皇家修道院騎士節上的種種,反映的是法蘭西王國在14世紀和15世紀所經歷的一場更為深重的道德危機。在此之前三十多年,法國騎兵在普瓦捷戰役(1356年)中潰敗而顏面掃地后,“貪饞”不就已經廣受聲討,受到指控,說它令貴族萎靡軟弱、喪失戰斗熱情嗎? 貪食,七宗罪之一 “gula”一詞源于拉丁語中的“喉嚨”,基督教會用它來代表“貪食”這一大罪。這一罪行出現在基督教歷史上有其特殊的地理和人文背景,和沙漠教士有關,這些隱修士在埃及沙漠中建立了*早的修道院。為了讓靈魂無羈無絆地飛升向神,這些隱修士讓他們的身體忍受嚴酷的苦修。大約在365年,為方便修士們苦修,埃瓦格爾??勒彭蒂克[1]列出了魔鬼用來引誘人類墮落的八大罪惡與邪念。**大誘惑是與齋戒和禁食背道而馳的貪饞,第二大誘惑是淫欲;“貪食—淫欲”這對將禍害千年的地獄組合就此誕生。八大罪惡為貪食、淫欲、貪婪、憂郁、憤怒、倦。☉卸瑁、虛榮和傲慢,從肉體的罪行到精神的罪行,這種順序表明一種等級——罪行的嚴重性是遞增的,傲慢這一罪行*嚴重。但它同時也表明了一種進程,即貪食會引發其他罪行。因此,修道院的戒律尤其注重禁止貪食,把飲食減少到僅能滿足身體的基本需求——維持生命并能夠完成必要的工作即可,嚴格規定每日所需飲食的質和量,明確固定的飲食時間,尤其要建立一個以齋戒為標志的禁食制度。 若非天堂的本質和意象,齋戒是什么?齋戒是靈魂的滋養,精神的食糧,天使的生命,錯誤的消弭,債務的清除,救贖的良方,圣寵的根源,貞潔的基礎。通過齋戒,我們能盡早到達上帝身旁。 ——米蘭主教盎博羅削[1],4世紀 大約在420年,讓??卡西安修士沿用了八大罪惡的定義,隨后將其傳播到西方的修道院。世紀末,教宗額我略一世在他的《倫理叢談》中重新思考并調整了其排列順序,將其修訂為七大罪惡。額我略一世按照罪行嚴重性遞減的順序,將傲慢排在首位,認為它是一種過度自戀,而貪食排在倒數第二位,就排在淫欲前面:虛榮—傲慢、嫉妒、憤怒、憂郁、貪婪、貪食和淫欲。額我略一世所總結的,是中世紀倫理和文化中的基本罪行。自13世紀起,尤以當時剛創立的托缽修會、多明我會和方濟各會為代表的各教會用來教誡所有基督徒的七宗罪就源于此。第四次拉特朗公會議規定信徒每年必須告解一次,主要自省有沒有觸犯七宗罪。不過,罪行的排序后,憤怒和懶惰之前。 貪饞,一個會惹出大禍的小罪惡 教會所謂的貪食罪有何含義?教宗額我略一世認為,貪食罪以多種形式存在:在正餐之外吃東西,或是提前就餐;超過生理需求的暴飲暴食(“多于所需”);貪心不足;追求精心的烹調(“奢侈”)、 更為豐盛的餐食和精美的菜肴(“講究”),等等。盡管修道士的影響顯而易見(尤其是對提前吃飯的譴責),但是從修道院到俗世,貪食的意義發生了改變。貪食罪**次受到寬待,被認為只是有違節制(mediocritas)的美德,不再被視作與肉體的禁食和苦修相悖。然而,由于生理上的需求與進食時的歡愉無法截然分開,這一罪行就變得模棱兩可、難以界定,一直存在甚至越發無所顧忌。 中世紀的神學家并不深究貪食罪本身,認為它不過是無傷大雅的小毛病,而更關注它所招致的危險后果。教宗額我略一世認為,荒唐的樂事、傷風敗俗、失貞、多嘴多舌、感官退化是“貪食”的五大邪惡之女。醉酒對貪吃之人在言語和身體上的不良影響是尤其要受到譴責的:舉止輕浮可笑、哼唱淫詞艷曲、口無遮攔褻瀆神明、話多、遲鈍、傻樂……禍從口出一部分是因為貪食,另一部分則是出于憤怒、嫉妒或淫欲。如果修道院強制規定在用餐時保持安靜,并用高聲誦讀《圣經》篇章來代替交談,就是要提醒世人,提防“吃多了就容易話多”這個生理和世俗現象。精神食糧比口腹之欲更重要,聽覺比味覺境界更高。嘴巴是一扇敞開的門戶,容易受到惡魔的攻擊,它也是言語和食物的交匯處。 晉升為大罪,貪食會導致一些更加嚴重、有時甚至會致命的罪行,比如飽暖思淫欲。暴飲暴食,尤其是對肉類和辛辣調味品的過量食用會刺激肉體與精神的亢奮。在《農夫皮爾斯》[1]中,魔鬼攜帶著香料,在去往教會的小道上等待貪吃之人。神學家讓??德??吉爾森[2]在教導聽眾時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天性好色的男子在吃過一道辛辣的菜肴之后,馬上犯了淫欲之罪,胡言亂語,與他人互相撫摸身體,道德感也搖搖欲墜。醉酒是貪食罪的極其嚴重的形式,它會導致爭吵、暴力行為,甚至是殺人,讓人口出淫詞穢語甚至褻瀆神靈,愛撫與觸摸會引發婚外性關系和不以生育為目的的性行為。貪吃之人可能是造成社會混亂和騷動的原因:因為他吃的食物遠超過自身生理需要,或者相對于他的社會階層而言吃得過于奢侈,這會動搖上帝建立的、理應恒久不變的社會根本。 邪惡、齷齪、不合群,“貪食”被視為一種無恥行徑。作為一種*初出現在中世紀司法文獻和文學中的臟話,“貪食者”(glouton)以及它的衍生詞(gloz, glot, glou)都有“狼吞虎咽的人”“道德敗壞的人”“放蕩的人”之意,而這離淫欲之意也不遠了。暴食者同樣意味著貪心、貪婪、貪欲。用它的陰性形式辱罵女性時,貪吃的胃口和放縱的性欲之間的聯系就更加明顯。將一位女性稱作“貪食者”(gloutonne)或“貪吃鬼”(gloute)就等于把她看作一個蕩婦。1260年5月31日,法國馬諾斯克的一位法官痛罵一位女性:“瘋狂又‘下流’的蕩婦,你會被燒死的! ” 1404年2月,第戎的一位母親看不慣女兒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沖著剛回家的女兒劈頭蓋臉地罵了一句:“你死哪兒去了,貪吃鬼?”“friand”(貪食者)一詞盡管用得很少,但是也可以作為罵人的話,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也有性的意味。從“glouton”到“friand”,這些詞之所以臭名昭著,是因為“貪食—淫欲”的聯想,這表明在中世紀末,不僅是教士,連一般民眾都將胃和小腹這兩個概念相提并論。俗話說得好:“吃飽喝足了就要跳舞。” 貪食是一種原罪嗎? 貪食罪的依據來自《圣經》中的哪些段落?事實上,七宗罪的名單并沒有寫在《圣經》里,“十誡”中也沒有貪食,并且《馬太福音》中還有這樣的斷言:“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馬太福音》15:11)[2]不過,《舊約》中有很多故事,以掃因為一碗小扁豆湯而放棄了長子繼承權,表明他對食物本能的渴望,更何況小扁豆湯不過是一道再普通不過的菜;挪亞淫蕩的舞蹈導致他兒子閃的后代受到詛咒,還有羅得的亂倫行為和荷羅孚尼之死;這些都引起了世人對醉酒的譴責。在前往應許之地的路上,從以色列人開始渴望比上帝所賜的嗎哪[1]更美味的食物開始,他們就逐漸陷入狂熱,所以說這段故事譴責了貪食(gastrimargia),把貪食看作對口腹之享的膜拜。在一次豐盛的宴會上,希律王下決心要殺死施洗者約翰!妒ソ洝分锌梢杂脕碛栒]不要貪食的故事不勝枚舉,而且原罪也可以歸咎于貪食。 《創世記》里,引誘人的蛇問夏娃: “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 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那天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庇谑桥艘娔强脴涞墓雍米魇澄,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創世記》3:1—7 除了著名的奧古斯丁,中世紀的其他神學家都認為,原罪不僅僅源于傲慢和不服從,也可以是由貪食引起的。4世紀時,米蘭大主教和教會之父盎博羅削在《創世記》中寫道,“一旦引入食物,世界末日就開始了”,貪食“讓人類被驅逐出天堂,他們原本是那里的主人”。讓我們再來聽聽一位13世紀的傳教士“喬巴姆的托馬斯”是怎么說的:“貪食是一種可惡的罪行,因為人類就是因為貪食罪而墮入塵世的。事實上,即便像很多人說的那樣,**宗罪是傲慢,但如果亞當不在此之上又犯了貪食罪,那么他絕不會被罰,之后的人類也不會跟他一起遭殃。”貪食不僅僅是原罪的起因,它還無法挽回地勾起淫欲。讓我們再讀一讀伊甸園的故事。亞當和夏娃吃下果子,“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創世記》3 :7)。從5世紀的讓??卡西安修士的作品開始,這兩種貪戀肉體享受的罪行就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過度的貪食免不了會生出淫欲。除此之外,教宗額我略一世用一種帶有解剖學意味的論證強調,“從人體器官的分布位置來看,生殖器官就位于腹部之下。這解釋了為什么后者一旦被填得過滿,這些生殖器官就會產生性欲”。誘人的夏娃其實就代表了蘋果給人的聯想,結實又豐滿,讓人想起模特兒裸露的乳房。在貪食和淫欲之間,拉丁語中“carne”一詞完美闡釋了兩者之間曖昧的淵源,它既可以指肉欲又可以指肉類。 根據一種強調《舊約》和《新約》之間相似性的經典解讀來看,《新約》中同樣包含一些章節,可以用來進一步肯定貪食和淫欲之間那種密不可分的關系,以及貪食在原罪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徒約翰在他的**封書信中寫道:“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保ā都s翰一書》2:16)這一段通常被認為在暗指七宗罪,首先提到的“肉體的情欲”讓人聯想到“貪食—淫欲”這對組合,因此也會聯想到原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沙漠中經歷了四十天的齋戒之后,當饑腸轆轆的基督經受魔鬼的三重誘惑時,他首先抵制住的是食物的誘惑!澳窃囂饺说倪M前來,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話’!保ā恶R太福音》 4:3—4)在保羅寫給腓立比人的信中,他也說那些以“自己的肚腹”為神、“專以地上的事為念”(《腓立比書》3:19)之人終將沉淪。中世紀的神學家和傳道者從中看到這和他們的見解是契合的,即把貪食與原罪聯系起來對《創世記》中的故事進行闡釋。這樣看來,宗教畫中的地獄以火焰、幽閉空間和煙霧為特征來表現,想必是從廚房得到了靈感,用吞食罪人的獸化魔鬼張開的血盆大口來象征地獄之門,這一切都不是巧合。貪食作為人類罪惡天性的根源,甚至在描繪地獄的圖景中都留下了它的印記。
饞 貪吃的歷史 作者簡介
弗洛朗·凱利耶(Florent Quellier),法國知名作家、歷史學家,法國圖爾弗朗索瓦-拉伯雷大學副教授,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近代飲食史講席教授!娥挘贺澇缘臍v史》于2010年榮獲法國讓·特雷莫利埃獎。 黃葒,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翻譯家,作家。著有《瑪格麗特·杜拉斯:寫作的暗房》《一種文學生活》《杜拉斯的小音樂》等,譯有《小王子》《人類的大地》《蘇菲的煩惱》《新童話》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