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國學經典新繹叢書:三國志(精選新繹全二冊)(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236194
- 條形碼:9787514236194 ; 978-7-5142-361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學經典新繹叢書:三國志(精選新繹全二冊)(精裝) 本書特色
中國史專家張大可、朱枝富全力打造,從《三國志》人物傳中挖掘三國興衰史 本書由張大可、朱枝富聯袂而成。張大可是我國當代三國史研究的翹楚,長期從事三國史方向的研究,在學術界獨樹一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個出版《三國史研究》個人論文專集的學者。朱枝富則對全書做了注釋解讀。全書從《三國志》出發,挖掘三國興衰史,展現波瀾壯闊的三國史話。 2.精選《三國志》主要人物紀傳共四十五篇,以人物為中心,講述了三國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戰爭和興衰始末,使廣大讀者能夠系統了解三國興衰,從中汲取三國人物智慧 本書精選《三國志》主要人物紀傳共四十五篇,分六編內容講述了東漢末年的軍閥、曹劉孫三家的興起、魏蜀吳三國名臣武將和一統三國的人物,通過縱橫比較,分析了三國時期重要人物、戰爭、事件等,揭示了三國鼎立形成的歷史原因與歷史進程,使廣大讀者能夠系統了解三國興衰,從中汲取三國人物在外交、謀略等方面的智慧。 3.本書體例新,在原有“題解”“注釋”“譯文”的基礎上,新創“人物新傳”,通過剖析代表性人物的人生經歷展示三國興衰史以及背后的歷史觀和歷史發展規律,史料豐富,思想性強 本書從“題解”“注釋”“譯文”“人物新傳”四個方面,進行解讀,點評人物史實。“題解”,簡要闡述人物生平事跡并點評;“注釋”,對人物、職官制度等作詳細解讀;“譯文”,從新視角解釋原文,既忠實原意又別有新意;“人物新傳”是人物評論的一種形式,是本書的一個寫作創新、一個鮮明特色,其中既有對歷史人物、事件的評析,也有對歷史文化、制度等的評析。此外,本書設有導論,宏觀概述三國鼎立形成的原因,為全書解讀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裝幀素雅大方,雙封面,收藏、饋贈佳品 本書采用雙封面、圓脊精裝鎖線。外封采用特紙質印刷,書名燙金;內封采用2.5毫米厚紙板,外覆特種紙,書名燙銀,整體呈現出既清新雅致又古樸厚重的品質,具有收藏價值,也可以作為饋贈親朋的佳品。 5.錢文忠、唐翼明、戴建業、韓昇等名家力薦
國學經典新繹叢書:三國志(精選新繹全二冊)(精裝) 內容簡介
《三國志》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前四史”。《三國志》共六十五卷,由我國著名史學家陳壽撰寫,他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以簡練、優美的語言為我們繪制了一幅幅生動的三國人物肖像圖。 《三國志精選新繹》選取《三國志》中主要人物紀傳四十五篇,以人物為中心,按三國鼎立形成的歷史演進分為六編,講述了東漢末年的軍閥、曹劉孫三家的興起、魏蜀吳三國名臣武將和一統三國的人物。通過剖析代表性人物的人生經歷,展示三國興衰史以及背后的歷史觀和歷史發展規律,史料豐富,思想性強。同時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三國時期風云人物的智慧謀略,以及歷史經驗與教訓。
國學經典新繹叢書:三國志(精選新繹全二冊)(精裝) 目錄
導論:三國鼎立形成的歷史原因
**編 東漢末年的軍閥
董卓傳
呂布傳
公孫瓚傳
袁紹傳
劉表傳
第二編 曹劉孫三家集團的興起
魏武帝曹操傳
蜀先主劉備傳
孫策傳
吳主孫權傳
第三編 曹魏名臣武將
荀彧傳
賈詡傳
程昱傳
郭嘉傳
劉曄傳
田疇傳
鐘繇傳
任峻傳
陳群傳
夏侯惇傳
張遼傳
張郃傳
徐晃傳
第四編 蜀漢名臣武將
諸葛亮傳
法正傳
劉巴傳
廖立傳
關羽傳
張飛傳
馬超傳
趙云傳
鄧芝傳
李嚴傳
魏延傳
蔣琬傳
姜維傳
第五編 孫吳名臣武將
張昭傳
顧雍傳
周瑜傳
魯肅傳
呂蒙傳
黃蓋傳
陸遜傳
諸葛恪傳
第六編 一統三國人物
鄧艾傳
鐘會傳
杜預傳
王濬傳
司馬懿傳
附錄 論三國一統
國學經典新繹叢書:三國志(精選新繹全二冊)(精裝) 節選
人物新傳·呂布傳 一、射技高超 膂力過人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那里地處邊塞,羌漢雜居,受游牧民族的影響,他很早便練就一身弓馬騎射的硬功夫,而且膂力過人,手捉敵將,就像老鷹抓雞一般。在他割據徐州時,有一次袁術派將軍紀靈率步騎兵三萬人攻打劉備,劉備此時人少力單,急忙向呂布求救。呂布擔心劉備失敗,袁術會乘勝北連泰山諸將,對自己形成包圍圈,便極力撮合他們和解。他對紀靈說:“玄德是我的拜把兄弟,他有難,我豈能見死不救?我這個人生來喜和不喜斗,這樣吧,你們看我來射戟上的小支,射中了就和;射不中隨便你們去打。”說完便讓一名軍吏在軍營門口立起一支方天畫戟,他在一百五十步之外搭箭、拉弓,只見弓如秋月,箭似流星,不偏不倚,一舉中的。看的人都驚呆了,連聲稱贊:“將軍真是有神靈相助啊!”袁、劉兩家仇敵見此情形,只好各自收兵回營。這便是有名的“轅門射戟”的故事。 由于呂布有這般超群的本領,時人都把他比作西漢的李廣,稱之為“飛將”。當時還流行這樣一句諺語:“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本傳裴注引《曹瞞傳》)呂布的卓越本領深受各地軍閥的器重,他們都想把他拉到自己身邊,讓他做自己得力的助手。呂布就是在這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逐漸嶄露頭角,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二、見利忘義 反復無常 呂布武藝出眾,使他成為群雄爭取的對象;而他見利忘義的本性又使他逐漸喪失人心,變成了孤家寡人。 早年他投靠并州刺史丁原,任主簿。丁原待他格外親近,他為了報答丁原的知遇之恩,也著實賣了不少力氣。漢靈帝死那年,丁原帶兵入洛陽,拜執金吾。董卓廢少帝、立獻帝,丁原堅決反對,董卓對他恨之入骨,本想立刻除掉,就是因為呂布在身邊保鏢,才未敢動手。后來董卓派人以珠寶、赤兔馬賄賂呂布,呂布經不住物質的引誘,居然殺了丁原,投靠董卓,認董卓為“義父”。董卓得到呂布,簡直喜出望外,立刻任命他為騎都尉,不久又提升為中郎將,封都亭侯。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欲誅董卓,找呂布商量,開始他還有點猶豫,但經過王允的再三誘導,呂布又倒向王允一邊,做了王允的內應。在董卓入未央殿面見天子時,親自“手刃刺卓”。事后,他當上了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與王允“共秉朝政”。 呂布殺董卓,這是他一生中干的一件大好事,但究其原因,也并非完全出于為民除害的目的。主要是因為他在董卓面前“嘗小失意”,董卓毫不客氣地“拔手戟擲布”,他暗懷怨恨。再加上他和董卓的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才與王允合謀。董卓死后,卓的部將李傕率兵攻長安,呂布等人抵擋不住,僅帶領幾百名騎兵逃出武關(今陜西丹鳳縣東南),從此便在各地到處奔波。先是投靠袁術。董卓當太師時曾殺死袁術的親屬二十多人,呂布殺董卓,自以為有恩于袁術,袁術一定會像歡迎大恩人一樣接待他,想不到卻吃了閉門羹,“術惡其反覆,拒而不受”。于是又北投袁紹,袁紹接納了他,和他一塊襲擊常山的張燕。呂布憑著他騎射的功夫,沖鋒陷陣,打得張燕潰不成軍。在勝利面前,呂布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甚至認為“擅相署置,不足貴也”(本傳裴注引《英雄記》)。他要求袁紹給自己增加軍隊,返回洛陽;他手下的兵將還在袁紹的地盤內大肆搶掠,袁紹憎惡極了,表面答應送他去洛陽,暗中卻布置了人馬,待到半夜時分突然襲擊呂布的軍帳,幸虧呂布預先有所察覺,提前離開,才幸免一死。 后來,在張邈、陳宮等人的擁戴下,呂布占據曹操的兗州,做了兗州牧。不久,曹操帶兵殺了回來,收復失地,呂布又不得不投奔劉備。經過這段朝秦暮楚、損兵折將之后,呂布本該醒悟過來,吸取教訓。但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投奔劉備時,老毛病又犯了。劉備當時正任徐州牧,呂布初見劉備,酌酒飲食,稱兄道弟,極盡奉承之能事。而事隔不久,袁術為破壞呂劉聯盟,答應給呂布二十萬斛軍糧,兵器戰具也將陸續運來。利欲熏心的呂布在袁術的誘惑下,果然掉轉槍頭,趁袁術與劉備在淮上對陣之機,向劉備的后方下邳發動突然襲擊,打得守將張飛措手不及,連劉備的老婆孩子也沒保護住,成了呂布的俘虜。事后袁術又以未捉到劉備為借口,答應的條件不予兌現。呂布一怒之下又來了個180 度大轉變,“乃具車馬迎備,以為豫州刺史,遣屯小沛。布自號徐州牧”(《后漢書·呂布傳》),與劉備言歸于好。 袁術見分化呂劉聯盟之計失敗,又以為子求婚為理由,跟呂布拉關系,并派韓胤前來接新娘子。呂布夫妻深知袁術正準備稱帝,倘若把女兒嫁過去,將來很有可能當后妃,榮華富貴,享樂無窮。于是再次答應袁術的要求,匆匆忙忙把女兒打扮好,便讓她跟韓胤上路。沛相陳珪見呂布又倒向袁術,擔心“徐、揚合從,將為國難”,便別有用心地勸說呂布:“曹公尊奉天子,輔弼朝政,恩威布滿天下。將軍您應該與曹公同心協力,穩坐江山。如今竟和袁術結成兒女親家,蒙受不義之名,一旦袁術失敗,豈不要受到連累?”聽了陳珪這番話,呂布的心又活動了,他想起當初剛逃出洛陽,袁術“拒而不受”的冷酷情形,于是心一橫,又倒向了曹操,馬上派人把走在路上的女兒追回,宣布斷絕與袁術的婚約,還把迎親的韓胤戴上枷,送往許都,曹操將韓胤梟首示眾。狡詐的曹操見呂布上鉤,心中大喜,一面派使者安撫呂布,拜他為左將軍;一面大大犒賞陳珪,增秩中二千石,又拜他兒子陳登為廣陵太守,囑咐陳登“陰合部眾以為內應”,早晚殺掉呂布。 建安三年,呂布又與劉備反目,倒向袁術,并派將軍高順進攻劉備的駐地小沛,劉備的妻子孩子第二次當了俘虜。曹操為救劉備親自出征,把下邳團團圍住。呂布向袁術求援,無奈袁術的援軍剛出來就被曹軍打敗,他只好退保城池,不敢出兵。下邳被曹操圍了整整三個月,又引沂水、泗水灌其城,呂布軍心動搖,眾叛親離,他見大勢已去,只好宣布投降,旋即被曹操處死。 三、勇而無謀 不聽勸諫 曹操的謀臣程昱有一次對范城令勒允說:“陳宮叛變,擁立呂布,許多地方都響應他,似乎大有可為,但請您看一看,呂布是什么樣的人?他粗魯不近人情,自負不講禮義,不過是匹夫之雄罷了。陳宮等人只是看他有勢力,才暫時進行聯合,這對您不可能有什么幫助。雖然他們兵不少,但*終一定要失敗的。”這番話表明,程昱對呂布是了如指掌的。一個剛愎自用、勇而無謀的人是成不了大事業的。這種人只能供人驅使、利用,正如曹操所說:“譬如養鷹,饑則為用,飽則揚去。”在曹操眼里,呂布不過是鷹犬,只能嚴加控制,讓它乖乖地聽使喚;決不能滿足它的欲望,讓它輕易背叛主人。呂布對自己的弱點并未察覺,相反,還把自己估計得很高,認為是當今數一數二的英雄,除了曹操,別人都不足為懼。直到被曹操擒獲,他還毛遂自薦地說:“您所憂慮的不就是我呂布嗎?現在我投降了,其余的人都不值得擔心。您帶領步兵,讓我來率領騎兵,那么統一天下就不成問題了。”這個末路英雄,死到臨頭,還幻想得到曹操重用,哪有一點自知之明! 呂布本人缺乏謀略,但身邊畢竟還有幾個有遠見卓識的人物,倘若能聽取他們的意見,取彼之長,補己之短,也不至于失敗得那么慘。陳宮就是一個胸有韜略的人。興平元年曹操征陶謙,他趁機聯合張邈叛操迎布,可以說對呂布極盡赤膽忠心。但對這樣的人,呂布還不放心,而是聽妻子的話,拒絕接受陳宮的合理建議。曹操包圍下邳時,陳宮建議呂布率步兵、騎兵屯駐城外,自己率余眾閉守城內。曹操若打呂布,陳宮就率軍攻其背;若攻打城池,呂布就在城外援救,不過十天,曹軍糧食吃光,勢必退兵。在曹軍遠來疲憊的情況下,這個方案不失為上策。可惜呂布的妻子以“軍遠出,若一旦有變,妾豈得為將軍妻”為理由,堅決不讓呂布出城,呂布對妻子百依百顧,只好龜縮孤城,被動挨打。陳宮臨死前還憤慨不平地說:“這是你(指呂布)不接受我的意見才敗到這個地步,若聽我的話,結局什么樣,還很難說呢!” 高順也是一個勇于作戰,長于思考的人。建安三年,呂布進攻劉備,曹操派夏侯惇援救,未遂,劉備的妻子孩子第二次被俘,這次作戰就是高順指揮的。他“為人清白有威嚴,少言辭,將眾整齊,每戰必克”(《后漢書·呂布列傳》)。他對呂布的弱點看得很清楚,常常規勸呂布說:“大凡亡國的君主,并不是沒有英明智慧的忠臣,只是有忠臣而不被重用罷了。將軍您的一言一行,不肯認真思考,突然之間就辦錯事,動不動就說錯話,犯的錯誤簡直數不過來了。”這是多么推心置腹的批評!任何人聽了都不能沒有觸動,而呂布卻“知其忠而不能從”(《后漢書·呂布列傳》),高順的一番苦心付諸東流。主帥失誤,兵將遭殃,陳宮和高順都被曹操梟首,做了呂布的犧牲品。
國學經典新繹叢書:三國志(精選新繹全二冊)(精裝) 作者簡介
張大可,1940年12月7日生,重慶市人。196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歷任蘭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現任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在中國歷史文獻學、秦漢三國史兩個學術領域發表學術論文近兩百篇,尤長于三國史與《史記》的研究,在學術界獨樹一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出版《三國史研究》與《史記研究》個人論文專集的學者。主要學術論著有《三國史》《司馬遷評傳》《史記全本新注》《〈史記〉文獻研究》《中國文獻學》等十余部。其中有六種獲省部級優秀圖書獎。201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張大可文集》十卷。 朱枝富,1955年5月18日生,江蘇東臺人,研究生畢業,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曾在江蘇省鹽城市委研究室、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工作,現就職于江蘇省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在《史記》研究領域,先后發表了五十多篇論文,出版了《司馬遷政治思想通論》、《司馬遷經濟思想通論》、《司馬遷思想研究叢書》(全三冊)等五部專著,還在歷史、文學、政治、經濟等領域發表學術論文五十余篇,出版學術論著三十余部。四次獲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