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仙境 本書特色
哲貴洞察了信河街的手藝人一代又一代,如何在夢想與現實中找到心靈的歸途,如何從容不迫、鎮定自若地踏上人生的歸途,而這歸途即是未來。 《仙境》這部小說,猶如一條“隱秘通道”,為庸碌日常打開一個神秘出口,抵達人所向往的“仙境”。 哲貴熟知溫州的文化習俗,他懂得溫州的世道人心,他不會輕易地將一個溫州人寫成奸商,因為同是溫州人,他更能理解一個溫州人在經商時的所作所為。當然不僅是對溫州人,哲貴將理解推及所有的人物。
仙境 內容簡介
《仙境》是作者近期新的短篇小說集,同名單篇入選“收獲文學榜2020短篇小說榜”。該小說集收錄9個作品,依然圍繞作者所熟悉的心目中“信河街”的人事來書寫,尤其對民間手藝人在大浪滔天的現實面前的微妙現狀與內心堅守描摹十分精到。無論何種職業身份的人,都是時代的一粒閃爍著光輝的種子,他們與世界碰撞、沖突與和解,在風云驟起、雨過天晴之后,所有故事擁有一種恒久的精神意韻,散發出人格的獨立驕傲。
仙境 目錄
歸途
仙境
圖譜
企業家
驕傲的人總是孤獨的
打漁人呂大力的緝兇生涯
每條河流的方向與源頭
在書之上
酒
活在塵世太寂寞
跋
仙境 節選
在看不見的隱秘通道,追尋《仙境》之“根” 哲貴 我當記者的時候,接觸過一些企業家,有意思的是,他們大多是“半路出家”,原本是手藝人,有裁縫、木匠、篾匠、泥水匠、剃頭匠、劁豬匠、唱詞人。什么稀奇古怪的職業都有。中國是從農耕社會走來的,中國人對手藝人有崇拜心理,認為手藝人是介于人和神之間的“妖怪”。他們在時代洪流之中,搖身一變,成了名震一方的大老板,能呼風喚雨。 坊間流傳著這些企業家各種傳說:他們功成名就后,別墅里會設有暗室,不允許任何人進去。各種傳說蔓延開來,說他們在工作室里做衣服、打家具、編竹席、砌磚墻、唱戲、對著鏡子給自己剃頭。沒有人證實這些傳說,但所有人都相信確有其事。 有個企業家,原來是鼓詞藝人。鼓詞是一種民間傳統曲藝,也叫盲詞。有說源于唐朝,也有說源自南宋。陸游有首詩《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有一句“負鼓盲翁正作場”,有學者解讀,陸游寫的正是鼓詞演出場景。鼓詞以說唱為主,主要樂器為牛筋琴、扁鼓和小抱月,鼓詞藝人表演時,左手執三粒板,右手持鼓簽,生、旦、凈、末、丑,輪番上陣。一個人撐起一臺戲。這個鼓詞藝人轉行辦起服裝公司,經過二十年發展,于五年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很有實力和特點的服裝企業。說有特點,是除了做生意外,他特別注重“文化建設”,建起中國**座私人服飾文化博物館,斥巨資請專家編纂服飾書籍。他也特別注重“個人形象建設”,每次出現在公眾場合,眼鏡一次一換,發頭紋絲不亂。有人說,他身上穿的,都是自己設計和定制的。可也看不出特別之處,看不出和其他企業家有何不同。這估計是有意為之的。他每次強調,穿的是公司生產的牌子,再平凡不過。有人也注意到,他在發言時,講到忘情處,會翹起蘭花指,眼睛會“射”出兩道彩色光芒,臉色緋紅,連聲調也變了。可是,仔細一聽,又沒有變。 他是個受人尊重的企業家。尊重每一個人。口碑很好的。很多時候,大家忘記他曾經是個鼓詞藝人。可是,在兒子結婚典禮上,他突然搬出鼓詞樂器,上臺唱了一段《陳十四娘娘收妖》。 我是事后聽說的,既詫異也不詫異。我向多位參加婚禮的人求證,答案有兩個:一說唱了,一說沒唱。 我沒向他本人求證過。那顯得太愚蠢了。但我知道,他內心肯定有一條我們看不見的隱秘通道,獨屬于他的,是他的現實和理想,也是他的過去和未來,更是他的現在。我甚至覺得,這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他是有“來源”的人。是有“根”之人。 這個“根”,正是我寫《仙境》的起因。 “蠻不講理”中的理解之心 賀紹俊 哲貴的小說幾乎都是從信河街出發的。信河街是溫州的一條交道要道,它見證了溫州的發展和繁榮。信河街上出了許許多多溫州的大商人,他們也成為了哲貴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因此有人說哲貴是寫商人的,還說他一反過去文學中“無商不奸”的主題,改寫了商人形象。何況哲貴自己也說過他要描寫和刻畫的是一個從事商業活動的成功群體,他認為這些人可以被稱為時代英雄。這樣說大致上沒有錯,但如果僅僅止步于此,就只能說是對哲貴讀懂了一半。 我讀他的小說,就覺得哲貴并非刻意要為商人翻案,對他來說,從信河街出來的人都是溫州人。他熟知溫州的文化習俗,他懂得溫州的世道人心,他不會輕易地將一個溫州人寫成奸商,因為同是溫州人,他更能理解一個溫州人在經商時的所作所為。當然不僅是對溫州人,哲貴將理解推及所有的人物。我讀哲貴的小說,一直覺得哲貴是一個*有理解之心的作家。作家多半是一個容易被激憤起來的思想者,因為激憤,才會“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樣的文字難免會偏激、片面,卻有著強烈的沖擊力和感染力。我絲毫也沒有想到哲貴是一個心境十分平和的男子漢,因此他有一顆理解之心。這似乎成為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基石,他在生活中大概就是這樣去待人接物的。他同樣把理解之心帶到了小說之中,他相信他筆下的人物要做什么事情都是有緣由的,他順著這些緣由卻設計故事,發展情節。 我這樣說,是否言外之意認為哲貴缺乏個人的主見呢?絕對不是!恰好相反,理解之心正是他的個人主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因為哲貴有著強烈的理想情結。他的理想情緒其實也與信河街有關。不要輕看了信河街,它*遠可以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五代時期,它濃縮了溫州的變遷史和溫州人的民生史。信河街*初其實是一條河,密布的河網是當年溫州人的基本交通方式,溫州人與水有著密切的關系,溫州人的性格何嘗不就是由水澆鑄而成的?他們像水一樣開放,像水一樣有韌性。哲貴出生于溫州,他承認自己身上有著鮮明的“文化胎記”,他的理想編碼就在文化胎記里,信河街里寄托著他的理想。我以為,哲貴之所以一直圍繞著信河街做文章,是因為他要在他所搭建的信河街上不斷完善自己的理想,他將信河街打造成一條開放的通衢,從溫州通往世界,讓世界涌向溫州。
仙境 作者簡介
哲貴,1973年生,浙江溫州人,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現居杭州。已出版小說《猛虎圖》《金屬心》《信河街傳奇》《我對這個時代有話要說》,非虛構作品《金鄉》等。曾獲《十月》文學獎、《作家》金短篇獎、郁達夫短篇小說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百花文學獎等。作品多探討富人群體的精神裂變,以及他們與這個時代的微妙關系。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