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無我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507699
- 條形碼:9787522507699 ; 978-7-5225-076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我為 本書特色
本書記錄了作者研讀老子《道德經》的體會,并結合自己所學對其加以闡發,可謂一家之言:老子在《道德經》**章中說,沒有辦法用語言來表達,但又必須要表達,所以勉強使用了“道”這個詞。“道”按其字面意思就是“路”,路是一個過程,它是一條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路,那么它該怎么走呢?于是老子提出了“德”的方法。為了走這條路,具體指出了“德”的實踐方法。“德”通常用“積累”來表現。那么積累什么呢? 把“德”這個漢字一一拆解的話,如下:德=[彳(稍微走動)或行(行走的行),十(數字十),目(眼睛),一(數字一)或乚(隱藏),心(內心)],所以”德”這個字可以理解為:“行走,十次(多次),用眼睛,(專注于)一點,或者像觀察隱藏的東西一樣,仔細觀察內心。”如果用現代的語言來描述的話,我可以把它稱之為“內觀”。為了找到“道”的這條路的方向,老子提出“德”的實踐方法,意思是要不斷精進。
無我為 內容簡介
沒有自我,也沒關系。車輪由一個大圓筒和30個輪輻組成,輪子因為中間是空的才可以當車輪用;碗也是因為中間是空的所以可以當碗用;房間也是因為中間是空的才可以當成房間用,所以,才會創造出“無就是有的用處”。因為沒有自我,你的現實生活其實并沒有你想得那么困難。反而變得富足了。所以,沒事的,不用擔心。
無我為 目錄
第2章 自我觀點與純粹意識的區別——無為和有為
第3章 不要分辨、區分——自我產生的原因
第4章 “道”,其實我也不清楚——關于道的比喻1
第5章 老天爺無情——關于道的比喻2
第6章 道就像一個山谷!——關于道的比喻3
第7章 我所付出的,就是我得到的1——關于道的比喻4
第8章 是一滴露水,也是整個地球的海洋——關于道的比喻5
第9章 追求更多,更多——自我的特性
第10章 沒有自我
第11章 沒有自我,也沒關系
第12章 活在自我中
第13章 關于被愛,被責備,以及擔心和憂慮——“我”不是身體
第14章 不是外在的東西——關于道的比喻6
第15章 沒有自我的人——得道之人1
第16章 在空曠和沉默中
第17章 如果得道的人回到這個世界——得道之人2
第18章 此刻我們要尋找的
第19章 世人所認為的智慧
第20章 生活不是邏輯
第21章 關于我內心的“我”——關于“德”,“玄德”,“玄同”的概念
第22章 把心空出來,才會被填滿
第23章 關于沉默
第24章 不要制定人生計劃
第25章 “道”,我也不清楚……總之……
第26章 在寂靜和沉重中
第27章 關于微妙的自我
第28章 我內心的男性和女性
第29章 得天下的玩笑話
第30章 試圖使他人屈服
第31章 自我所做的虛妄的事
第32章 “道”不是一個概念
第33章 根據自我判斷
第34章 關于愛
第35章 人們不知道
第36章 關于隱藏的光明或謀略
第37章 關于沒有意圖和目的的行為1
第38章 關于沒有意圖和目的的行為2
第39章 關于自由地生活
第40章 關于有和無、無和有
第41章 關于意識水平
第42章 關于利益和損害
第43章 關于沉默的教學
第44章 什么更重要?
第45章 用內心的清靜
第46章 懂得滿足的滿足
第47章 我們真正生活的地方是內心
第48章 刪減,再刪減
第49章 如果得道的人存在的話
第50章 無處可死
第51章 關于寂靜的意圖1
第52章 如果你察覺到沒有變化
第53章 哪怕只能醒悟片刻
第54章 如果懂得了“我”
第55章 如嬰兒般存在——自然的呼吸
第56章 如果不想靠近,也就無法疏遠
第57章 沒有自我的行動
第58章 對與錯
第59章 愛惜你我的——無邊界
第60章 像煮小魚一樣
第61章 關于冥想——內觀修行1
第62章 *重要的事——內觀修行2
第63章 恢復純粹的意識——內觀修行3
第64章 做沒有追求的事——內觀修行4
第65章 關于寂靜的意圖2
第66章 像大海一樣
第67章 三件寶物
第68章 自然法則1
第69章 關于戰爭的名言
第70章 有眼之人會看,有耳之人會聽
第71章 所謂的知道
第72章 關于生死1——我是誰?
第73章 關于生死2——人們將自己的想法,見解視為自己
第74章 關于生死3——自然法則2
第75章 關于生死4——生命本來就沒有目的
第76章 關于生死5——柔弱是生,堅硬是死
第77章 就像拉弓射箭一樣——關于道的比喻7
第78章 真理是矛盾的
第79章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自然法則3
第80章 小國和少民
第81章 我付出的就是我得到的2
結束語
附
對原文的解析
《道德經》原文解析
無我為 作者簡介
百紙(原名:李宰榮),1980年12月7日(陰歷),出生于韓國江原道洪川郡。 大學專業學習《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史記》等中國古代文學和高麗時代文學等原文,并通過學習《加強漢文解釋法》的崔相翼教授的專業課,掌握了古文解析的基礎。 作者從大學開始,花了將近20年時間研究老子,用了4年來寫這本書。 寫《無我為》時,也用從老子處領悟的為人處世的哲學觀來砥礪自身,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注力,學會透過事物的現象去觀察分析其實質。也是在這一過程中,加深了對老子思想的感悟,同時治愈了作者在30多歲時開始的恐慌障礙。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