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慶歷史地圖集
-
>
飛虎隊隊員眼中的中國:昆明 四川 杭州 上海(明信片)
-
>
威尼斯書
-
>
一聽說那島上有貓,我就出發了:日本貓島旅行筆記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江蘇(2016年全新版)
-
>
生命的邊緣-站在珠穆朗瑪峰之巔
-
>
不一樣的云南
尋城記·重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02735
- 條形碼:9787100102735 ; 978-7-100-10273-5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尋城記·重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現在的鄉村古鎮游已經太多太濫了,人們對朝九晚五于斯吃喝拉撒于斯生老病死于斯的城市反而很陌生很背叛,作者想讓我們重新去發現屬于城市的文化魅力,找回屬于城市的精神歸宿。他的核心創意就是:從鄉村還是要回到城市,在城市依然能找到家園。 《尋城記??重慶》的對象城市是重慶,共十章,按歷史介紹大街小巷深處的城市建筑和歷史記憶。
尋城記·重慶 內容簡介
我們為讀者提供*豐富、*精致、擁有地方韻味的城市人文讀本。一座城市,歷經百年滄桑,都擁有許多只屬于自己那個年代的建筑,且記錄下許多輝煌歲月或悲情往事。但時光荏苒,物是人非,經歷過多次改造后,許多歷史遺跡湮滅難尋。本書將帶你走遍山城,拼接起一片片的歷史碎片,還原一座不一樣的重慶。
尋城記·重慶 目錄
緣起 陌生的城市/1
卷首語 城外惡浪,城內山/3
重山重水重慶城/6
九開八閉十七門/1
朝天門——古渝雄關大碼頭/2
東水門——古渡通津,八省會館/4
太安門——一坡纜車,一坡梯/8
太平門——衙署叢集,市廛*盛處/14
儲奇門——藥材碼頭草藥香/18
金紫門——鎮臺衙門,駐軍之地/24
南紀門——涌出涌進菜蔬市/26
通遠門——陸路雄關,亙古沙場/32
巴江四城門——恃要憑險,逶迤雄峙/38
江之北,城之屏/43
保定門——土石煙草間的江北古城門/44
東升門——昔日迎暉門,今日陰濕地/48
問津門——棚房毗連水碼頭/50
白塔——川江行船的終點/52
江北墟中尋——*后的江北老宅/56
測候亭——西南*早的官辦氣象觀測站/58
江北古牌樓——石坊重重,江北古驛道/60
多功城——宋元風云,烽火石頭城/64
依山望水香煙裊/71
羅漢寺——千年西湖水,宋代古摩崖/72
東華觀——六百年藏經樓/76
關帝廟——塵囂間的武圣大廟/80
涂山寺——千古禹王廟,涂后化身石/82
大佛寺——元末大夏皇帝像/84
南岸三塔——三塔不見面/90
老君洞——黃桷古道上的明代摩崖/94
慈云寺——僧尼合廟,中西合璧/98
渝州城雜跡/103
巴蔓子墓——刎首存城,巴之忠烈/104
巴縣衙門——昔日衙署叢集地/106
白象街——華洋雜處,興繁之極/112
佛圖關——陸路要隘,巴山夜雨寺/118
七牌坊——碑坊林立古驛路/122
菩提金剛塔——塔鎮古墳場,以撫亡魂/128
三八街——*后的石庫門/132
駱家花園——書香福地狀元府/136
謝家大院——昔時雕花樓,今日大雜院/140
禮園——西南首富,百年石屋/146
劉家花園——雕鏤工麗的清末大宅/150
聚興誠銀行——無聚不成行/156
打銅街——昔日銅鐵鋪,戰時華爾街/160
新華路——摩天大樓降火魔/164
貨懋公司——陋巷間的華美洋樓/168
銅元局——百年鑄幣廠/170
水塔——開重慶自來水之先/174
十八梯——上下半城累死人/176
晉冀魯豫子弟!t校往事,延安記憶/180
圣堂之門/183
若瑟堂——藤蘿攀纏下的尖頂古堡/184
仁愛堂——荒垣廢墟間的法國教區/188
慈母山大修院——修士們的隱修凈地/192
仁濟醫院——百年老院,滄桑逝/198
德肋撒堂——江北廢墟間的圣女堂/200
重慶開埠/205
海關巷——萬里長江**關/208
領事巷——陡坡峭崖,西人的棲息地/212
法國領事館——陋巷間的法蘭西風情/216
法國水師兵營——歐式古堡,五彩花牌樓/218
立德樂洋行——重重艱險,首航川江/222
安達森洋行——百年老倉群,國寶藏身處/226
卜內門洋行——江岸古堡,化工巨子/230
周家灣——昔日的洋商棲息地/234
董家橋——市井間的沒落貴族/238
英國鹽務管理所——小丘上的孤寂老樓/242
西遷,西遷/245
國府機構——扭轉戰局,遷都西進/246
國民參政會——戰時全國*高民意機關/250
第三廳——文宣堡壘,輿論陣地/252
中蘇文化協會——文化精英云集之地/254
新華日報——山坳間的報社總部/256
盧作孚——中國船王,鐵血西遷/258
裕華紗廠——西遷重慶的漢口第二紗廠/262
重慶大學——名校云集,壩上滄桑/264
江蘇醫學院——兩載三遷,顛沛流離/270
跳傘塔——凌云御風,戰鷹的豐碑/274
白骨塔——重慶大轟炸,十二亡靈塔/276
南山使館群——使節云集,風云起/278
陪都公館群/285
林園——元首府邸,平民本色/286
黃山——白云出岫,隱居南山/290
上清寺——官邸林立,陪都之中樞/292
棗子嵐埡——群英聚首,海納百川/300
嘉陵新村——峭崖間的重重官邸/304
李子壩——江防駐地,戰時住宅區/308
紅巖村——瓜果農場到革命圣地/312
歌樂山——密林深深,瓦舍叢集/316
其他公館舊居/322
尋城記·重慶 節選
城外惡浪,城內山 數千年來,先民們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壘筑起了無數的城池郭邑,這些城池或依幽山而建,或臨善水而居,唯這以兇蠻勇銳著稱的巴人獨獨在險山惡水間辟出一座石城來。石城襟帶兩江,壁壘三面,四塞之險甲天下,俗稱“山城”、“江城”。入得城來,石梯堡坎一坡連著一坡。出得城去,等著你的則是云遮霧罩、灘多水急,葬送了無數舟楫船舶的滾滾大江。山崖陡立、惡浪滔滔正是這座城市的相貌。如此相貌的城自無法生出安閑舒適的成都人,也無法生出操著吳儂軟語的蘇州人,更無法滋養出精明干練、謹小慎微的上海人。無論你來自川蜀、云貴,還是兩湖、兩廣、山陜、江南,只要爬上山城的坡坡坎坎,不出數月,自會入鄉隨了俗,隨著大江陡壁一道生出一股火暴率直來。還是古語說得好,“蜀出相,巴出將”! ≈貞c,一座找不著北的城市。這里沒有東南西北,只有上下左右。沒有軸線,只有等高線。當地人一直習慣把重慶老城分為上半城、下半城,還是習慣以老城門的名字定方位。舊時的重慶得地勢水利之優,長江、嘉陵二水環繞,三面臨江,成一半島,島中有大梁子山崖逶迤橫亙,在東端沒入兩江交匯處,形成一座立體的山城。城垣蜿蜒起伏憑山而筑,城門炮臺就水而立,這是天然造物所賜,也是重慶先民的鬼斧神工所開。 因比鄰蜀、楚兩地,重慶長期以來常常被納入巴蜀文化和巴楚文化。尤其是巴蜀之爭,全當是重慶人擺脫蜀文化的自我誤讀和自作多情,其實重慶大可不必憂心自擾。自古以來,巴山渝水形成的巴渝文化早已自成體系,歷史悠久且博大精深,具有特殊性和獨立性,戰爭、移民、遷都等歷史事件使得城市文化和城市性格呈現多元化,使得重慶山地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硬接,地域世俗的、中國主流的、西方舶來的在這里碰撞,有同化有異化,也有消化不良的,但都相互包容,雅俗共賞、土洋并存。重慶的大山大水、大智慧越發地不可替代和復制,歷史幾次戲劇性地把重慶推向了歷史舞臺,暴露在聚光燈下! ≡缭谙惹貢r期,川江段就已經形成巴國,東至魚復(今奉節),西至焚道(今宜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公元前314年秦滅巴國建巴郡,為三十六郡之一。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張儀率兵入蜀滅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是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建造了*早的山地城池的雛形。西漢時,巴郡屬益州,到東漢時期江州城擴展到嘉陵江北岸,稱北府城,增設涪陵、巴東兩郡。三國時期江州都護李嚴再次筑城,相傳曾試圖“鑿山成島”貫通兩江,改三面臨江的半島為四周環水的江島。至隋朝,巴郡先后歸屬于荊州、益州、巴州、楚州。嘉陵江,古稱渝水,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楚州為渝州,這就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唐代延續渝州之稱,南宋時期,重慶稱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皇子趙悖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內禪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格命名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 ≌嬲**次把重慶推向中國乃至世界舞臺的是宋朝末期蒙古大軍率兵南侵,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蒙古軍隊入川攻陷成都南下,時任四川制置副使兼重慶知府彭大雅趕修防御工事筑重慶城,于淳祜三年(公元1243年)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余玠筑釣魚城屯兵積糧,以抵抗北侵的蒙古大軍。1258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臺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1259~g蒙哥在攻打合州釣魚城時受傷,死于縉云山下的北溫泉。因為重慶的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和英勇善戰的重慶軍民,把曾經不可一世的蒙古大軍攔截在這巴山渝水之外,堅守了36年,是重慶阻止蒙古向亞洲和歐洲擴張而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和歷史。作為軍事要地,完整的重慶古城是由明初守城指揮使戴鼎在舊城上重新修建的,城池以“九宮八卦”之象共設十七座城門,九開八閉依山而建,典型的古代山地城池,重慶城規模與格局一直保持了600多年,直到1929年,國民政府首任重慶市長潘文華修馬路擴城推倒城門城垣! 〉玫貏菟畠灒貞c歷來為長江上游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多少年來,滾滾的江水帶著西南各省的山貨土產順流而下。蘇廣的布匹棉紗、日用雜貨則伴著鏗鏘有力的川江號子溯江而上匯集于此。正是這些在險惡中討生活的商販船工,造就了這座重山惡水間生出的城市。十九世紀末開埠通商,西人的自由貿易也隨著一份份條約的簽訂深入到這座內陸山城。1891年3月1日,被稱為“長江上游**關”的重慶海關正式設立,也就是說重慶成為中國西部**個開埠通商的城市! ≈貞c原本是一座遠離政治、僻處西陲的邊地小城,即便西人的貨輪商舶越過了三峽,駛入了川江,直抵山城下的大碼頭,也未能使這座城市升級為像上海、漢口等那樣的國際性大都市。然而“七七”事起,國府、各院、各部委機關、各國使館機構、各大中學校、各工礦企業紛紛西遷,這是人類歷史上*大規模的一次移民,也是*為悲情的一次大遷徙,他不僅僅是人的遷移,物資的運輸,而是整個民族文化命脈的延續。于是這座原本偏居中國西南的邊地小城,一躍成了戰時首都,成為中國、亞洲,乃至世界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外交的中心,一座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國際都市。重慶在一夜之間驟變,壯大而堅強。 多年的再造,今日的山城已沒了原般的模樣,呈現出的多是一份日新月異的欣欣向榮,高樓林立,高架橫亙,書中所記遺構舊跡也逐一轉瞬即逝。那些固若金湯的城門洞子,層層疊疊的吊腳木屋,浮華一時的公館洋樓,以及無數曾喧囂繁盛的古老街肆,或夷為瓦礫,或挪至他地,紛紛讓位于那些新筑的公寓廣廈和商業城!
尋城記·重慶 作者簡介
田飛,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裝潢環藝系,后從事設計、攝影、文字及藝術創作至今! ↑S波,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后任教重慶后勤工程學院建筑系! ±钇哂,畢業于重慶第三軍醫大學,醫學博士。后任教重慶第三軍醫大學! ±罟,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裝潢環藝系,后任教四川教育學院美術系。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