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焦裕祿精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909888
- 條形碼:9787519909888 ; 978-7-5199-098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焦裕祿精神 本書特色
如果沒有焦裕祿精神,在千千萬萬基層干部面前就不會樹立起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學習榜樣,廣大群眾也不會在我們黨取得全國政權后仍然感受到黨與人民之間的血肉聯系。《焦裕祿精神》為“中國精神紅色傳承書系”中的一種,該書系用全新的視角詮釋了焦裕祿精神,以期在新時代引導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焦裕祿精神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蘭考縣的干部群眾在焦裕祿精神的鼓舞下,蘭考三害“內澇、風沙、鹽堿”得到有效治理的事跡。焦裕祿帶領群眾為了防風固沙栽種的泡桐樹,已培植成了河南的一個特色產業,截至2014年,蘭考泡桐產業年產值已達60多億元,全縣泡桐從業人員達6萬多人。焦裕祿成為了所有為官參政者學習的優秀楷模,焦裕祿精神感召、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黨員干部和普通群眾,焦裕祿精神成為了我國為官參政者*基本的道德堅守,國家主席習近平倡導堅持把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緊密結合起來。
焦裕祿精神 目錄
**節 政策大調整
第二節 好鋼用在刀刃上
第二章 心里唯獨沒有他自己——牢記宗旨、心系群眾的公仆精神
**節 勸阻辦一定要撤銷
第二節 調研路上救孩子
第三節 免征小鹽稅
第四節 兩個還愿的
第三章 敢教日月換新天——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
**節 縣委制堿廠
第二節 垃圾坑變集寶盆
第三節 泡桐大戰
第四節 為沙丘貼上膏藥
第四章 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求實精神
**節 播種用空耬
第二節 帶孩子郊游
第三節 懶漢福貴立大功
第四節 在煤棧“微服私訪”
第五章 干部不領水牛都要掉井——不怕困難、不懼風險的大無畏精神
**節 干部動員會上看魚
第二節 跨縣治水
第三節 小片包荒
第四節 用磚窯救災
第六章 干部的字典里不能有特權——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的奉獻精神
**節 一件棉大衣
第二節 處分老洪
第三節 看白戲
第四節 守鳳找工作
第七章 把評判交給歷史
**節 一場特殊的報告會
第二節 倡議書
第三節 干部《十不準》與《中央八項規定》
參考書目
焦裕祿精神 節選
**節 政策大調整 1958年,轟轟烈烈的“大躍進”在全國拉開序幕,河南成為“大躍進”的急先鋒。在這種情況下,河南的形勢變得異常嚴峻,因為農業產量虛報,國家的征購任務就奇高,*后的結果是廣大農村群眾的生活變得尤其艱難。七千人大會開完后,中央開始系統地糾正“左”傾的錯誤,河南也開始了大規模的政策調整。河南因為大煉鋼鐵,農業大傷元氣,農業的危險狀況甚至高于1949年以前,政策調整也要抓重點,河南的問題因農業而起,政策調整必然也要以農業為中心。 河南農業調整的一條路子是要厘清人民公社的所有制和分配關系。按照以前對社會主義的僵化理解,人民群眾是不能有任何私有財產的,口糧由生產隊分配,社員的作息時間由領導安排。生產隊每年生產的糧食,與每個社員基本沒有關系,而由上級隨意支配。這種做法極大地挫傷了社員的勞動積極性,他們多勞卻不能多得,久而久之,勞動效率和勞動質量就會大幅下滑,*后大家一起餓肚子。 現在政策調整的**條就是把所有權和管理權還給生產隊。生產隊不僅可以自由選擇農作物的品種,還可以自由安排勞動時間,生產的成果由全隊共享,任何上級部門不能無償征調物資,要拿物資必須給錢。 第二條調整就要堅決退賠。以前上級部門實行“一平二調”,對于生產富余的大隊物資實行征調,將物資贈送給其他落后的大隊,保證整個地區統一的生活水平,不能有的太富,有的太窮。領導認為這樣做,可以保證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真正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公平原則。殊不知這樣做,恰好是更大的不公平,所有的物資都是勞動的結果,每個地區的人員素質和自然條件都不一樣,而生活水平卻要強行統一,這對那些付出更多汗水的大隊社員,也是一種變相的打擊。 現在的做法是以前征調出去的物資一定要想辦法退回來,因為現在哪里都不富裕,只有把東西退回給社員,大家才會有信心再干下去。搞生產*怕寒了心,一寒心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還怎么恢復農業的元氣呢? 第三條要降低征購指標,減輕農民的負擔。城市需要糧食,北京、上海的庫存相當緊張,但農村也好不到哪里去,一樣面臨著沒飯吃的困境。不能剜肉補瘡,用犧牲農民的利益和生存權來保證城市居民的糧食安全。減少對農村的征購,城市的吃飯問題就只能省之又省,把所有的工業用糧壓縮下來。在困難時期,著名白酒品牌茅臺都一度瀕臨停產。 第四條路子是精簡和節約勞動力,大規模充實農業生產**線。“大躍進”時期,工業大批上馬,工業需要工人,于是就不停地在農村招工,農村人也踴躍報名,因為在那個時代,招工幾乎是農村人轉為城市人的唯一渠道。靠升學,農村上學的孩子本來就少,能考上大學的更是鳳毛麟角。靠當兵,大批部隊指戰員都面臨復員,農村人能被征兵是一項難得的殊榮。 招工的規模越來越大,終于城市不堪重負,因為招來的人是要吃飯的。一個精壯勞動力在農村不但可以養活自己,還能養活家人,在城市卻要國家來養活,這一減一增,國家自然扛不住。現在要調整農業,首先要充實人力資源,把招走的工人退回農村去,對工人本人而言也是求之不得了,以前以為當了城里人,能過上好生活,不承想,在城市吃飯問題更突出。把工人退回農村,不但可以節約城市的糧食開支,還能促進農業發展。 P2-4
焦裕祿精神 作者簡介
總主編朱佳木,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會長、中國俄 羅斯友好協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 理事長、“與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理事長、社科院大學特聘教 授、研究生院兼職教授。是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全國政協 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胡喬 木院長秘書、同志秘書、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兼 黨史出版社社長。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和生平與思想。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雜志、《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 《黨的文獻》、《黨史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等報刊發表文章、論文兩百余篇。主要著作有《年譜》《》《老一代 革命家論黨史與黨史研究》《飄揚的黨旗——中國共產黨歷史畫 卷》《中國革命目前的今天》《我所知道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工業化與中國當代史》《論》《當代中國史理論問題十二講》 《地方志工作文稿》等。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