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1页_91在线亚洲_中文字幕成人_99久久久久久_五月宗合网_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讀書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影響歷史進程的戰爭與武器

包郵 影響歷史進程的戰爭與武器

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3-01
開本: 其他 頁數: 196
本類榜單:政治軍事銷量榜
中 圖 價:¥48.6(7.1折) 定價  ¥6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影響歷史進程的戰爭與武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620863
  • 條形碼:9787514620863 ; 978-7-5146-208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影響歷史進程的戰爭與武器 本書特色

人類發展至今,經歷過無數場殺戮與戰爭,而武器也在軍備競賽中不斷升級,直至核武器的出現……今天,外部環境云譎波詭,戰爭中沒有真正的贏家。既然我們渴望和平,就更應了解歷史。本書從遠古到當代,從石器到核武器,客觀清晰地介紹了貫穿歷史,武器是如何被制作、使用,并產生影響的,以及科技發展和戰爭帶來的技術傳播,又如何影響著武器的升級,并通過大量的真實照片和全彩示意圖,還原戰爭與武器的發展史。 ????戰爭的演進:透過云譎波詭的戰略和戰術,來追蹤近戰、遠程作戰、移動作戰和防御作戰的演進 ????核武器與相互保證毀滅原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美國投放的兩顆原子彈摧毀了日本廣島和長崎。這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對戰爭的看法。不久之后便誕生了氫彈,催生了相互保證毀滅原則,迫使各大國坐到談判桌前…… ????戰爭歷史:從遠古到當代的武器及相關的軍事戰略 ????戰場之上:因特定武器的戰術運用而決定勝負的著名戰役 ????軍事技術:科技發明如何重塑戰爭面貌 ????終極武器:20件來自全世界的高科技武器,以及它們在戰爭中的應用

影響歷史進程的戰爭與武器 內容簡介

武器的發展與兵戎相見密不可分,進而塑造了人類戰爭的歷史。在本書中,你會發現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如何用簡陋的狩獵工具打造出批真正的武器;你將置身從古至今一系列混戰、激戰中,透過各種戰略和戰術,來追蹤近戰、遠程作戰、移動作戰和防御作戰的演進,透視黑的創新如何永遠改變了人類沖突的范式;你將有機會從埃及戰車手、羅馬軍團、蒙古弓箭手、英國騎士、西班牙方陣勇士、美國潛艇兵、德國空軍品牌等的視角,來觀摩戰斗,探索讓他們在各自戰場上保持優勢地位的戰術和武器;你會目擊歷史上千奇百怪、令人驚詫、極具毀滅性的武器和與之相呼應的軍事部署,從波斯戰象到塹壕戰,不一而足。而今天無數的軍事技術發明,都是從幾千年前的某一天,有人扔出一塊粗糙的帶尖石頭開始的……

影響歷史進程的戰爭與武器 目錄

6 獵人、英雄與戰斗

古代

20 古代兵器與戰爭

34 卡迭石戰役

46 羅馬戰爭機器

58 戰爭的象征:城堡

中世紀

64 中世紀的戰爭

78 阿金庫爾戰役

92 迦勒迦河之戰

近現代

106 戰爭工具的演變

121 羅克魯瓦戰役

133 納西比戰役

136 戰爭的象征:馬刀

138 戰爭的象征:鐵騎軍盔甲

現代和當代

142 工業化時代的戰爭

157 康布雷戰役

169 20個大戰利器


展開全部

影響歷史進程的戰爭與武器 節選

獵人、英雄與戰斗 從石器時代的攻擊工具到今日的先進技術, 讓我們把武器的故事娓娓道來 愛德華多·阿爾伯特 / 文 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繁衍生息的大部分時間里,不同的文化背景滋生出了迥異的作戰方法及相伴而生的軍事技術。由于地理、地形和距離的原因,彼此之間的影響和交流受到了限制。因此,南美洲部落的人手持致命吹管在熱帶雨林環境中的作戰方式,與羅馬軍團的截然不同。雖然形形色色的軍事文化都獨樹一幟,但地理和文化上的關聯催生出了日本、中美洲、東南亞、印度、歐洲、中東以及中國等諸多不同的軍事區。一旦騎手加復合弓的文化和技術得到完善,中亞草原也會變成另外一個獨具特色的軍事區。不過,只要各地仍然為重重關山所阻隔,人們就會繼續以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獨有的武器奔赴戎機。然而,當歐洲列強在16世紀打造出裝配火炮的遠洋帆船時,他們卻憑借這種高效的暴力,把自己的戰爭風格和方法強加于全球其他地區。他們的海軍和陸軍,在與世界其他軍事文化和技術的較量中所向披靡。戰爭也由此變成了你死我活的較量。面對人員陣亡和土地淪喪,世界其他民族和文化,紛紛以不同速度、不同程度采用了歐洲的戰爭方式。在當今21世紀,戰爭已經成為一種真正的跨文化活動,其方法和技術從無人機到簡易爆炸裝置(IED)不一而足,正在以現代通信和互聯網(*初設計用于軍事用途)所允許的速度進行著調整和應用。除此之外,很難說未來會給我們帶來些什么,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即戰爭只會發生烈度上的改變,卻永遠不會終結。它和人類一樣古老,盡管某一天或許人類將走到盡頭。我們要講述的,就是人類歷史上,那些關于戰爭的點點滴滴。 從石斧到鐵劍 從利用工具到專門設計屠殺武器,其間,人類走過了漫漫長路。 人類歷史講述的就是一個生殺予奪的故事 **批戰爭武器,脫胎于用來殺死不同獵物的狩獵工具——木棒、大火燒尖的棍子,甚至還有堅硬的、能擊碎頭骨的巖石。在此過程中,離不開兩項重要的突破。首先,隨著燧石破碎技術的日臻完善,熟練的工具制造者們能夠將大塊的燧石破碎成更鋒利、更致命的工具,*終出現了舊石器時代俯拾皆是的手斧。后來人們發現,將斧頭固定在手柄上,利用杠桿原理可以產生更大的作用力,同時還能讓揮舞斧頭的人與襲擊對象之間保持一定的防御距離。就這樣,**件真正的武器應運而生。當然,斧頭仍然有其他用途,如弓和箭這樣的早期武器也大抵如此。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萬年,而目前被發現的*早的弓箭手形象則出現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洞穴畫像中。這些畫像描繪了人類*古老的戰斗場景(洞穴壁畫的時間很難確定,大約在9000—5000年前之間)。壁畫中參戰的弓箭手成群結隊,間或能看到戰敗者逃跑的身形。在澳大利亞,長矛、飛斧和狩獵用的回力鏢(往往一去不復返)算是遠程武器的例子,但在16世紀以后火器被廣泛采用之前,弓與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遠程武器。因此,2000年來,弓始終是一種具有軍事用途的獨門利器,它也是人類歷史上使用時間*長的武器。 當弓與戰車結合形成新的運動戰法時,這種快速移動的遠程打擊力量,便為世界上**批帝國奠定了堅實的軍事基礎。戰車由四輪馬車發展而來,而馬車本身的出現則得益于兩項重要的發展,即馬匹的馴化和車輪的發明。戰車在近東戰場上馳騁稱霸了上千年,直到被騎兵和改進的步兵戰術所取代。希臘人是步兵陣形的開山鼻祖。他們將配備長矛和盾牌的重裝步兵編成方陣,打敗了波斯帝國,確保了希臘城邦的存續。希臘人全民皆兵,其中許多人是農民出身。在希臘城邦之間連綿的戰爭中,各方都深知軍隊不可能長期深陷戰亂,于是希臘的軍事文化便衍生出了對陣戰的理念——贏者“通吃”,包括輸家的生命、或者至少是人身自由,全都歸由勝者發落。這種理念是希臘人獨特的創新,與當時其他文化中甚囂塵上的茍且之風——盡管,為了以后能繼續戰斗而偷生當下并沒有錯——迥然不同。但早期的希臘士兵等不到下一場戰斗,他們需要結束戰爭。其他文化也有自己判斷勝負的標準,美洲印第安人不求斃敵、只求擊敵次數的做法就是一個例子。然而,希臘的戰爭理念和標準很快傳及整個歐洲和近東,特別是在亞歷山大的征服戰爭之后,從16世紀起,隨著歐洲的擴張逐步傳播到世界各地。 雖然希臘重裝步兵是**支真正所向披靡的部隊,但完善了步兵戰略戰術的,卻是古代羅馬軍團。羅馬帝國擁有當時規模*大的軍團。羅馬軍團是專業訓練和后勤保障的產物,大規模生產的鐵制武器,尤其是戰劍,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戰劍是*早的純粹的武器,除了殺人之外沒有其他功能。然而,鑄劍會面臨獨特的冶金困難,這意味著只有在提煉和鍛造鐵礦石所需的技術完善之后,劍才能成為真正有效的武器。一把好用的劍必須既有韌性,又有剛性,這樣才能不致在戰斗中折斷,同時又能保持鋒利。實際上,鐵的韌性有余,但剛性不足。一把純鐵打制的劍在戰斗中不會折斷,但經過數次搏擊之后,劍鋒就會鈍化,變成一根尖細的鐵棍。而將鐵和碳合二為一的鋼堅硬無比,但缺點是易碎。上好的鋼打制的劍鋒可以磨得極其銳利,卻不堪一擊。對此,制劍者的解決方案是將鋼邊焊接到鐵體上,從而制造出了一種真正具有毀滅性的殺傷性武器。羅馬人曾為他們的軍團生產了大量戰劍,羅馬淪陷后,劍的鍛造技術繼續得以發展,*終,在盎格魯—撒克遜人和維京人的手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他們的鐵匠制造出了花紋焊接刀劍,質量上乘。 羅馬軍團的戰劍本是一種較為普通的殺戮工具,但輔之以盾牌、標槍以及羅馬軍團的戰術和后勤保障,便形成了數個世紀以來無堅不摧的組合,締造并維持了古代勢力*大、存續時間*久的帝國,也是歷史上唯一控制過全部地中海沿岸的帝國。 騎兵 騎兵改變了戰爭的面貌,締造了歷史上*大的陸地帝國 如果說在古代步兵為王,那么從羅馬淪陷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1000年間就是騎兵時代。馬鐙的發明和應用,可以讓用劍或長矛猛烈攻擊敵人的騎手穩坐在馬背上,再加上騎兵坐騎的培育和飼養,使得這段時期運動戰盛行,其間穿插著曠日持久的圍攻。這一時期,人們的防御能力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城堡和類似的防御工事,幾乎成為堅不可摧的要塞和權力中心,令左城右隅望而生畏。 雖然穿戴盔甲的騎士是中世紀的標志性形象,但這一時期的騎兵卻以不同面目示人。在查理曼(Charlemagne)大帝的統治下,他的龐大帝國需要一支機動打擊力量,于是歐洲騎士獨霸天下。隨后,法蘭克人和他們的部分領土受讓者、諾曼人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形成了全副武裝、身披鎧甲的傳奇騎士,在中世紀勢不可當,所向無敵。然而,在這一時期,也有其他戰斗力極強的騎兵,尤其是成吉思汗的鐵騎大軍。13世紀,中亞的游牧部落橫空出世,東突西進,所向披靡,橫掃遭遇到的一切軍隊。在這一系列非比尋常的戰役中,蒙古騎兵及其戰馬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的,戰馬。每個騎兵都擁有多達8匹的戰馬。因此,這些騎兵部隊取勝的首要條件,就是培育和飼養大量蒙古馬—— 一種體形相對較小,但堅韌強健的馬匹。騎手們使用包含短弓和長弓的復合反曲弓,騎馬時攜帶短弓,用于遠程小規模作戰,步行時則攜帶長弓。由于上馬時能快速射箭,下馬時能迅速轉用長弓發射箭雨,使得蒙古騎兵成為那個時代*有戰斗力的鐵騎。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武器史上,任何一件成功的武器總會遭到針鋒相對的反擊。沖鋒騎士對步兵防線造成的沖擊是毀滅性的。如何破解?要么通過遠距離發射箭雨,要么近距離用長矛和戟筑起一道無法穿透的尖刺做屏障,千方百計阻止他們沖入陣中。作為一種對抗騎兵的遠程武器,弩非常強勁且不需要多少訓練,但它的射速太慢,無法抵抗大規模的沖鋒。 長弓幾乎可以和弩相提并論。訓練有素的弓箭手一分鐘內可以瞄準射出6支箭矢,也可以在不瞄準的情況下射出12支,但要熟練使用長弓,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來鍛煉肌肉和習得技能。騎士部隊對弓箭手深惡痛絕,在戰斗中對他們絕不心慈手軟。騎士認為,一個出身卑微的弓箭手居然可以射倒一名全副武裝的馬背貴族,這簡直就是犯上作亂。 這一時期,軍事建筑的修建達到了頂峰,建造了位于敘利亞的騎士堡的、愛德華一世的工程師、圣喬治的詹姆斯大師為鞏固國王對公國的統治而在威爾士建造了一系列“石環”(ring of stone)城堡。諸如騎士堡、卡納芬城堡(Caernarfon)和康威城堡(Conwy)這般設計堪稱固若金湯。守城者可以居高臨下發射箭雨或投下任何東西,來擊退企圖攻破城墻或城門的攻城者。盡管中世紀的工程師們確實研制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投石機,可以向城墻投擲石頭,而且如果地面條件允許,圍攻的軍隊還可以大挖墻腳,但多數情況下,圍城*終成功的原因都是守軍饑餓或內部叛亂。 在世界的另一端,隨著黑火藥的發明,騎士和城堡時代卻走向窮途末路。自公元1世紀以來,中國人一直在用不同的化合物進行試驗,公元7世紀,他們發明了煙火。而到了公元8世紀,他們將硝石(磨碎的硝酸鉀)、木炭和硫磺以15∶3∶2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制成了黑火藥。但*初,這種黑火藥并非用于槍支。 它先是被用作燃燒彈,后來被用作簡陋的炸彈。當火藥和油性碳氫化合物混合形成推進劑時,“火槍”便出現了。這些火槍,看起來像發射焰火,既沒精度又不致命,但是通過密集的齊射,中國人發明出了一種屢試不爽的武器,它會形成煙霧屏障,使此前沒有遭遇過這種武器的軍隊驚愕和恐慌。 這項技術一經發明,便迅速傳播開來。據記載,13、14世紀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就已經有了火箭。當人們把黑火藥從火箭中取出、放入一個管子時,便引發了一場戰爭和武器的革命。這場革命一直持續到今天。 從黑火藥到核武器 火藥的發明開創了一個技術變革的時代: 實驗室里的角逐和戰場上的搏斗等量齊觀 中國人發明了黑火藥,但是歐洲人卻把它變成了火藥,先將其裝填進火炮,然后再放進“手槍”。事實上,1453年奧斯曼人炸毀君士坦丁堡城墻時所使用的,正是歐洲人烏爾班設計并鑄造的巨炮。這座城市的陷落,結束了羅馬帝國和高墻防御時代。君士坦丁堡的城墻即使可以抵擋住投石機的拋擲,卻無法承受炮彈的高速撞擊。起初,烏爾班為君士坦丁堡皇帝效力、制造槍炮,但當君士坦丁十一世支付不起烏爾班的薪酬時,他便前去投靠蘇丹穆罕默德二世(MehmedII),而穆罕默德二世對這位槍械大師的開價則是滿口答應。雖然烏爾班提供了摧毀君士坦丁堡城墻的技術,但他并沒有活到坐享勝利成果的那一天——烏爾班及其一班人因火炮爆炸而喪生——這在那個年代并不罕見。 隨著攻城大炮的發展,到了14世紀末,也就是君士坦丁堡陷落前50年,巨炮已可以發射重達450磅的石質炮彈。鐵炮彈因密度比石頭大得多,因此對城墻等靜態防御手段具有難以置信的破壞力。這時,城堡時代已成明日黃花。 到15世紀中期,手槍開始被投入使用。**批手槍本質上只是一門較小的火炮,但隨著火繩點火、簧輪機和燧發機的發展,以及槍托和槍柄的安裝,手持式火槍成為步兵的制式武器。火槍的精確射程很近,不足100碼,因此,需要步兵齊射,并反復操練射擊、重新裝填、再射擊的過程,才能提高殺傷力。18世紀和19世紀部隊編隊整齊的戰爭模式,就是軍隊使用這種武器的直接結果,表明了武器和戰術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從16世紀開始,歐洲海洋國家開始建造新型遠洋帆船。一排排火炮被安裝到船上,由此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戰艦,從單桅帆船到巨大的海上炮臺不一而足,成為向全球海域投射武裝力量的有力方式。這些帆船開啟了地理大發現時代。當歐洲水手和海軍橫渡世界水域時,他們將歐洲的戰爭方式強加給所邂逅的各種文明。歐洲擴張時代之前存在的林林總總的軍事文化,在快船或戰艦側舷的隆隆炮聲和滾滾硝煙中統統被拋到了一邊。即使是為了保留自己的軍事文化而與世人背道而馳的日本,也于1854年同施行炮艦外交的美國海軍上將佩里簽署了《神奈川條約》,向美國打開貿易門戶。日本人對新的戰爭方式學得很快。到19世紀末期,歐洲各國基本上已經把世界瓜分完畢。 20世紀見證了研發創新給歐洲帶來的軍事優勢。這種優勢在歐洲大陸上不斷發酵,進而引發了人類歷史上兩次規模*大的沖突。受到工業化戰爭巨大需求的驅動,新武器和武器系統定義了20世紀的這兩場大戰。其中,*為重要的當屬飛機和坦克,盡管就致死人數而言,日臻精準的炮手是*大的殺手,在**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火炮成為眾多生命的“收割機”。 飛機和坦克成為20世紀的主戰武器。步槍和大炮終結了騎兵稱霸時代。陸上的坦克和空中的飛機,對陸戰和海戰進行了重塑。坦克憑借其機動火力,確保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重演**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而有了能從龐大的海軍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以后,海戰的勝負受制于空中角逐或水下較量,而潛艇的發明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戰區。此時的戰爭是全方位立體作戰,空中、陸地、海上和水下,沖突無處不在。 然而,廣島和長崎上空升起的蘑菇云結束了全面戰爭時代。因為核大國之間的任何此類沖突都無異于自尋死路。21世紀見證了小規模沖突上的不斷創新,從無人機到簡易爆炸裝置(IED),從網絡戰到恐怖分子駕駛卡車沖進人群,凡此種種,皆成為時代特征。網絡時代復雜的多戰區戰爭,與自殺式炸彈襲擊,以及媒體戰交織在一起,但戰爭依然是人類*具特色的活動。 無論武器將來如何變化,有一件事依舊非常確定——在未來的戰爭中,它們仍將大行其道。 工業化時代的戰爭 技術進步擴大了現代戰爭的規模, 促進了全面戰爭和軍工聯合體的發展 邁克·哈斯庫 / 文 19世紀中期的戰爭,開啟了一個殺戮藝術與科學突飛猛進的時代。民用和軍用技術繼續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火藥、通用件、蒸汽機等的發明和發現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應用。 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因其在軍事裝備方面的技術進步,而被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是**場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戰爭。在這場沖突中,鐵路通過將大量的人員和槍支運送到戰場,使其效能得到了實測。鐵甲戰艦、大口徑火炮以及此前殺傷力還不為人知的單兵肩扛武器紛紛被引入戰爭。1849年,法蘭西陸軍上尉克勞德·愛迪爾內·米涅(Claude-Étienne Minié)發明了一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型子彈——米涅彈。它的特點是內置一個帶凹槽的圓錐體,與槍管中的膛線相吻合,使子彈在離開槍口時能夠產生旋轉,因此比滑膛步槍的彈丸射程更遠、精度更高。 美國南北戰爭進一步凸顯了米涅彈的致命殺傷力,而連發步槍的發明也給步兵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死亡規模。士兵們說,斯賓塞連珠槍 “周日裝滿子彈,能打上一個星期”。到了20世紀初,隨著英國、德國和其他國家開發的高精度栓式步槍開始普及,肩扛武器變得更加高效。1895年,英國發明家海勒姆·馬克沁(Hiram Maxim)為機關槍申請了專利,進而改變了戰場。騎兵突然成為明日黃花。**次世界大戰期間,機關槍的高速射擊使其成為高效的“生命收割機”。 **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也讓人們領略了化學戰的恐怖。炮彈炸出的氯氣云和其他氣體造成士兵呼吸困難甚至失明,傷害極大。1916年,坦克在索姆河戰役中首次亮相,以其強大的裝甲、機動性和火力取代了騎兵。在后來的戰爭中,坦克變成了一個無堅不摧的機械怪物。德國的豹式和虎式坦克、盟軍的謝爾曼坦克、T-34型坦克、瑪蒂爾達坦克和丘吉爾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紛紛成為傳奇。在**次伊拉克戰爭的戰場上,M1艾布拉姆斯坦克、挑戰者2號坦克和T-72坦克參加了戰斗,而像“M2布拉德利”這樣的裝甲戰車(AFV)也脫穎而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機關槍地位變得更加顯赫,德國的MG-34和MG-42機關槍射速驚人,而美國的勃朗寧0.50口徑機關槍則是一個神話,直到今天仍在生產。德國步兵首先使用了真正意義上的StG-44突擊步槍,進而催生出了新一代自動武器。這種類型的武器中,*為著名的是俯拾皆是的“AK-47”。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使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在美軍中得到普遍使用。 在海上,隨著鐵甲艦的引入,世界海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當聯邦海軍“莫尼特號”和邦聯海軍“弗吉尼亞號”在弗吉尼亞的漢普敦水道作戰時,帆船時代突然告終。所有的木船全都退出了歷史舞臺,全球海軍軍備競賽接踵而至。1906年,英國皇家海軍推出的無畏號戰列艦,為海上火力樹立了新標桿。接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航空母艦的出現,戰列艦也黯然失色。航母將空中力量投射到寬廣浩渺的海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潛艇構成了一種隱蔽的威脅。德國的U型潛艇在公海上擊沉不計其數的艦只,曾經兩度差點兒令英國俯首稱臣。現代潛艇同時扮演攻擊和彈道導彈發射平臺兩種角色。而今天的海軍依靠進攻性和防御性武器系統,來消除肉眼看不見的敵人威脅。 從克里米亞戰爭到1904—1905年日俄戰爭期間日本入侵今中國大連旅順口區,再到**次世界大戰塹壕戰,以及更多其他的戰爭,炮兵開始鋒芒畢露。英國冶金學家亨利·貝塞麥(Henry Bessemer)發明了量產堅固鋼材的方法。此法生產出來的鋼材能承受住大口徑炮彈的發射壓力。從那時起,野戰炮在殺傷集結步兵、摧毀其他目標方面大顯神威。線膛炮能將磚砌防御工事夷為平地,迫使要塞據點相應地重新進行設計。反過來,堡壘上也布滿了槍炮,以抵御來自陸地和海洋的威脅。日本人在旅順口使用了280毫米甚至更大的重炮。重炮的轟擊為陸上作戰奠定了基調。 隨著火炮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導彈的出現,影響了自20世紀中期以來的每一次沖突。納粹德國用沖壓式噴氣發動機提供動力,完善了V-1飛行炸彈;還為V-2火箭安裝了1000千克的彈頭,使世界上**枚彈道導彈得以問世。德國還生產出現代巡航導彈的前身,即制導和非制導導彈,凸顯了多功能武器系統“一射了之”的特征。由于先進的制導系統,如今的導彈可以實施精準打擊,智能武器時代隨之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人類走進了原子時代。美國投放的兩顆原子彈摧毀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核武器的開發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對戰爭的看法。全球超級大國(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國和蘇聯)開發出了龐大的冷戰核武庫,包括機載炸彈、潛射導彈以及能夠攜帶多彈頭打擊不同目標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不久之后便誕生了氫彈。它利用的是結合熱核聚變,而非單獨的核裂變,破壞力比早期的核武器要大很多倍。軍備競賽催生出了相互保證毀滅(MAD)原則,迫使各大國坐到談判桌前,以遏制核武器的擴散。今天,至少有9個國家擁有核武打擊能力。 作為*具影響力的軍事技術之一,飛機徹底改變了現代戰爭的作戰方式。在首次載人飛行成功試飛后的幾個月內,飛機的軍事意義就已昭然若揭。在1911—1912年意大利—土耳其戰爭中,飛機首次被投入實戰,并在**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流行。*初,飛機被用于偵察,后來被用作轟炸機和戰斗機。線條流暢的單翼飛機從**次世界大戰的雙翼飛機發展而來,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得到進一步開發,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了空中霸主。敏捷的戰斗機負責進行空中追逐戰,轟炸機則對敵人的城市進行暴風驟雨般的轟炸。或許閃電戰的空襲以及隨后對德國和日本城市的破壞,能充分證明工業化時代的全面戰爭就是以平民、工廠和基礎設施為目標的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噴氣式飛機時代的來臨,新型發動機比早期活塞發動機的動力更強,傳奇般的超級馬林噴火式戰斗機和北美P-51野馬戰斗機便是如此裝備。德國梅塞施米特Me262戰斗機是世界上**架用于實戰的噴氣式飛機。整個冷戰時期,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也都部署了自制型號的戰機。*新的戰斗機采用的是隱形技術,不會被敵人的雷達發現。這些飛機通常是多用途的,主要用于執行作戰、轟炸和偵察任務。 過去150年間,軍事技術的穩步發展已經把太空開辟成了新的戰場。在冷戰期間,各國都在致力于應對核毀滅威脅,進而在進攻性武器研發方面投入巨大,積極破解有效防御洲際彈道導彈的難題。20世紀80年代,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提出了反彈道導彈防御系統之戰略防御計劃(SDI),也就是眾所周知的“星球大戰”計劃。許多國家均部署了用于導航和監控等戰略軍事目的的衛星,從而拉動了如今許多人依賴的民用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的發展。 英國長劍刺刀 19 世紀 在19世紀初,雖然火器正處鼎盛時期,但燧發槍緩慢的裝彈速度,令步兵面對騎兵沖擊時顯得不堪一擊,和1000年前的情形沒什么兩樣。 長劍刺刀的長度足夠用于白刃格斗,但又比滑膛槍短,可以裝在貝克步槍槍口下的刺刀座上,將貝克步槍做長矛使用。經過嚴格訓練的步兵可以排成方陣,刀尖朝外來抵御沖擊。 與早期尖鋒刺刀不同的是,長劍刺刀上帶有血槽,既能讓敵人快速失血,又便于拔刀,防止刺刀楔入體內。 俄羅斯AK-47突擊步槍 20 世紀 AK-47突擊步槍或許是世界上*受歡迎的武器。自1947年首次出現以來,各種型號的AK-47突擊步槍在世界各地的戰場上頻頻現身。 為了操作簡單和可靠,位于槍口上方的大型導氣活塞(用于完成槍機回轉開鎖、抽殼動作)能保持AK-47突擊步槍的清潔,即使在*惡劣的條件下,也能讓*缺乏經驗的士兵進行有效操作。 它的易操作性還體現在,扳機既是不到位保險阻鐵,又是快慢機,扣動一下是單發,繼續扣動是連發,扣到底是半自動擊發。恐慌中的士兵*有可能將板機持續扣到底,但在不到位保險阻鐵的作用下,他們不加區別地胡亂掃射的可能性得以大大降低。 英國超級馬林噴火式戰斗機 20 世紀 毋庸置疑,超級馬林噴火式戰斗機是20世紀*具標志性的戰機。它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提高飛行速度,下單翼結構和橢圓形曲線機翼令其在1936年首次推出,便成為世界上速度*快的飛機之一。 雖然超級馬林噴火式的數量不如霍克颶風式戰斗機那樣多,但1940年不列顛之戰期間,它們在與納粹軍機的纏斗中聲名鵲起,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中扮演了各種各樣的角色,發揮了非同凡響的作用。 無論是作為航母甲板上起飛的海噴火戰斗機,還是作為測繪德軍防御工事的隱蔽攝影偵察機,超級馬林噴火式戰斗機都確保了盟軍的空中優勢,*終從天上打贏了這場海陸戰爭。 塹壕 19 世紀 雖然塹壕戰與**次世界大戰(1914—1918)密不可分,但如今人們認為,大規模塹壕戰首次出現在19世紀末的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和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中。 爆炸炮、機關槍的改進以及小型武器射速的提高,使得血肉之軀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不堪一擊。在美國南北戰爭中,人們為了免遭槍林彈雨的襲擊,開始挖掘、建造愈發復雜的掩體工事。 到**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西線參戰各方在這方面的技術日臻專業、熟練。他們挖掘的塹壕線都經過精心設計,并用沙袋和混凝土砌塊巢加固,修出射擊踏步,配上梯子,再用迷宮般的交通壕、支援壕、道路和鐵路線將它們連接起來。

影響歷史進程的戰爭與武器 作者簡介

英國未來出版社(詳見www.futureplc.com)成立于1985年,是英國知名出版公司,旗下擁有80個品牌,包含上百種圖書、音像、手機應用(APP)等產品,內容涉及游戲、電影、攝影、音樂、藝術設計、科普、前沿科技、戶外運動等,并在美國和澳大利亞設有分部。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浮力影院久久久久久 | 美女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做爰免费视频 |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特级毛片aaaa级毛片免费 | 男女啪啪成人免费网站 | 日本爱爱视频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 |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 少妇av射精精品蜜桃专区 | 精品国产1000部91麻豆 | www久| 久久99影院网久久久久久 | 亚洲成本人网亚洲视频大全 |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无码a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片一级片 | 最近中文字幕完先锋资源 | 月婷婷色狠狠 | 国产无套露脸大学生视频 | 欧美精彩狠狠色丁香婷婷 | 亚洲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冫 | 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思思 | 一区二区视频免费观看 | 麻豆国产av丝袜白领传媒 | 一级片在线视频 | 最近最新高清中文字幕6页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 a级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 超碰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免费观看 | 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 在线亚洲网站 | 精品破处| 日韩精品一级毛片 |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乱 |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 欧美大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