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蜀學與文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2037
- 條形碼:9787520392037 ; 978-7-5203-920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蜀學與文獻 內容簡介
蜀學一向涵容巴、蜀、華,相容儒、釋、道,涵蘊經、史、子,尊道貴德,體用兼賅,具有極強的包容性、開放性和創新性。蜀學上起先秦,迄于當下,源遠流長,高潮迭起,名家輩出,成果眾多。縱觀蜀學發展史,其在易學、史學、文學、道教、禪學、小學、數術、方技等方面,均有不凡造詣和創新,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優異成就,涌現出了大批重要的歷史文獻。本書在文獻收集整理的基礎上,精心為讀者從經學、史學、文學等領域對蜀學文獻進行了梳理總結,并闡明了蜀學文獻的發展和演變,并對歷史中曾作出重要貢獻的蜀學人物作了專題介紹,充分呈現出蜀學諸學共治、儒道融合、集雜為醇、開放包容、銳意革新的突出個性和優良風格。
蜀學與文獻 目錄
**章 源遠流長,高潮迭起:蜀學的淵源與流變
**節 先秦酋邦時期:蜀學的發軔
第二節 秦漢郡縣時期:蜀學的初盛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偏霸"時期:蜀學的持續發展
第四節 隋唐五代"統合"不定:蜀學異軍突起
第五節 宋代"川峽四路"州府:蜀學處于巔峰時期
第六節 元明清初行省時期:蜀學轉入低迷
第七節 晚清民國"開新"時期:蜀學的再盛
結語
第二章 尊道貴德,明體達用:蜀學的成就與貢獻
**節 蜀學之盛,冠絕天下:制度創新
第二節 易學在蜀,大在文史:學術創新
第三節 尊道貴德:信仰體系
第四節 尊經重教:經典體系
第五節 明體達用:核心思想
結語
第三章 故家喬木,文獻舊邦:巴蜀文獻概說
**節 文明初曙:早期巴蜀文獻
第二節 歷史積淀:巴蜀文獻的著錄
第三節 述故與考文:巴蜀文獻的整理
第四節 守藏與編目:巴蜀文獻的收藏
第五節 傳承與發展:新中國的巴蜀文獻學
第四章 蜀學淵淵,易道亶亶:巴蜀的經學與文獻
**節 源遠流長:巴蜀的經學
第二節 "易學在蜀":巴蜀易學與文獻
第三節 "禹貢洪范":巴蜀《書》學與文獻
第四節 "南音"余韻:巴蜀《詩》學與文獻
第五節 "禮云禮云":巴蜀禮學與文獻
第六節 "麟經在蜀":巴蜀《春秋》學與文獻
第七節 古學淵深:巴蜀《孝經》學與文獻
第八節 尊經重子:巴蜀"四書"學與文獻
第九節 揚馬師法:巴蜀"小學"與文獻
第十節 文獻大觀:"蜀石經"與群經文獻
結語
第五章 統觀蜀學,文史獨盛:巴蜀的文史典籍
**節 西蜀史學:史部文獻概述
第二節 文章冠天下:集部文獻概述
第六章 兼收并蓄,集雜成醇:巴蜀的子學文獻
第七章 含英咀華,嘗鼎一臠:蜀學要籍百部述評
**節 經學要籍
第二節 史學要籍
第三節 子學要籍
第四節 文學要籍
參考文獻
后記
蜀學與文獻 作者簡介
舒大剛,1959年生,男,重慶秀山人。1982年畢業于四川省南充師范學院(今西華師范大學),獲學士學位;1993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任國際儒學研究院院長、中華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兼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副主任。目前從事《儒藏》《巴蜀全書》編纂工作。 李冬梅,1976年生,女,遼寧葫蘆島人。畢業于四川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兼任中華孔子學會理事、四川省中國哲學史研究會理事、《巴蜀全書》總編纂助理。主要從事儒學文獻、宋代文獻、巴蜀文獻研究,在《社會科學研究》《四川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四十余篇,出版《蘇轍新探》《宋代(詩經)學專題研究》《龔道耕儒學論集》《張德鈞文集》等學術著作及古籍整理著作十余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