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冰雪之巔——冬奧會的文化與審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018368
- 條形碼:9787557018368 ; 978-7-5570-1836-8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冰雪之巔——冬奧會的文化與審美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本冬奧科普書,有助于讀者深入了解冬奧冰雪運動的歷史演變和具體內容,以及學會如何 好地去欣賞冰雪運動比賽。
冰雪之巔——冬奧會的文化與審美 內容簡介
本書以弘揚奧運精神為主旨,介紹冬奧會具代表性的冰雪運動項目的基本內容、競賽規則與觀賞價值,闡發這些競技項目的人文意蘊與審美價值。通過分析冬奧會中的精彩案例以及很好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的很好表現,闡釋人類在嚴寒天氣中,在適應與征服大自然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努力達到和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態境界,通過科學的鍛煉和競賽,強化抵御惡劣氣候的體質、智慧、膽魄與方法,以及在緊張激烈的競技比賽中所展現的生命拼搏的耀眼風采。
冰雪之巔——冬奧會的文化與審美 目錄
目 錄
**章 人文情懷
一、人文自覺
1.珍視生命
2.和平競爭
3.崇尚規則
二、冰雪激情
1.時空拓展
2.深邃意蘊
第二章 生命風采
一、美的初心
1.高度重視形體之美
2.發育良好的人文精神
二、現代升華
1.審美成為現代奧運的必然追求
2.大眾傳播為奧運審美如虎添翼
三、冰心雪緣
1.雪花飄飄
2.堅冰晶瑩
第三章 雪騰冰飛
一、工具助力
1.雪上神器
2.冰刀鋒利
3.創造偉力
二、異彩絢麗
1.線性軌跡
2.冰痕花簇
3.人間奇跡
第四章 白雪紅梅
一、多向拓展
1.源于生活
2.積極開拓
二、精彩紛呈
1.越野滑雪
2.高山滑雪
3.冬季兩項
4.自由式滑雪
第五章 冰上飛舞
一、“滑”的奧秘
1.以“滑”為本
2.合力效應
二、美的升華
1.興味盎然
2.審美表現
3.盡善盡美
三、五彩繽紛
1.速度滑冰
2.短道速滑
3.花樣滑冰
4.冰壺比賽
5.冰球比賽
結 語
參考文獻
后 記
冰雪之巔——冬奧會的文化與審美 節選
奧林匹克運動從一開始就充滿著深厚的人文情懷。雖然不同的學者對于運動會所發源的具體背景有不同的認識,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各種不同的說法里都蘊含著一個共同的價值內涵,即古希臘時期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已經發出了嘹亮的人文主義的先聲。 1. 珍視生命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歷史與政治經濟學教授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在《希臘史》一書中認為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為了向宙斯致敬而舉辦的神圣的體育比賽。他說: 希臘人另一項*具特色的、從史前時代繼承下來的宗教習俗,就是在伊利斯的奧林匹亞為了向宙斯致敬而舉行的神圣體育比賽。這個節日的起源在模糊的傳說中遺失,但到了公元前8世紀開始的時候,它已經贏得整個希臘民族的重視。到了公元前776年,一個叫科勒布斯(Coroebus)的參賽選手在奧林匹亞的競走比賽中獲得了冠軍,好像就從那時起,勝利者的名字都被認真仔細地登記下來,那一年也被希臘人定為他們編年史的起始之年。運動會每四年舉行一次,兩場連續的運動會之間的間隔就是一次著名的“四年周期”(Olympiad)。 而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古典學和古代文明比較研究專家托馬斯·F. 斯坎倫教授,在他的《愛欲與古希臘競技》一書中的看法跟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教授的看法略有不同,托馬斯·F. 斯坎倫認為奧林匹克源于希臘神話中被人們稱為大力英雄的赫拉克勒斯,向另一個叫珀羅普斯的英雄致敬,或者是現實生活中的珀羅普斯為了向國王致敬而舉辦的葬禮比賽。他說:盡管荷馬史詩中并沒有將比賽描述成是英雄葬禮一種必需的伴隨物,但葬禮上的比賽確實在神話和歷史慣例中變成了一種既定傳統。根據相同的傳統,赫拉克勒斯(大力英雄)為向英雄珀羅普斯致敬,或者說珀羅普斯為向國王奧諾茂斯致敬而創建了奧林匹克運動會。其他3個偉大的泛希臘運動會也具有傳奇的葬禮比賽淵源。神話學者希吉努斯的殘卷顯示出11個古代著名運動會中的9個都是葬禮比賽。 這兩種說法,表面上看似乎對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分歧,但是如果對這兩種說法加以更為深入的分析,就會發現兩者之間還是有著非常密切的內在聯系。 首先,奧運會源于祭祀神明或者葬禮儀式這兩種觀點,其實不一定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源頭。因為祭祀活動除了在某些固定的節日舉行之外,還有一些是發生在與人們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場合中。筆者認為哀悼逝者的葬禮,是通過祭祀的方式把親人離世的消息向神明稟告,請求神明對即將到達彼岸世界的靈魂加以接納與關照,讓離世的親人能夠在神的庇佑下得到安息。于是,祭神就成為葬禮上*為重要的內容,當然也就需要被賦予*隆重的儀式。因此,體育比賽就是通過活著的人,用生龍活虎的力量拼搏和出神入化的技藝展現,在激烈的競爭中得出一個孰高孰低的結果。也就是說,體育比賽是葬禮中一個重要的內容,人們通過力量、技藝與智慧的比拼,把生命所蘊含的強大體能、俊美形象和矯健動作表現給神明和逝者看,既是感恩神的庇佑,也是告慰離世者的擔憂,更是生命風采在生動熱烈的展示中表達向神明和英雄致敬的心愿。這樣的比賽既是對遠古時代圖騰崇拜的繼承和優化,也是對人類在蒙昧時期的原始宗教活動的傳承,因為圖騰崇拜往往是在載歌載舞的狂歡中顯示著身體的活力四射和動作的酣暢淋漓,以此向圖騰所屬氏族的創始者和保佑神,獻上*崇高的敬意和*虔誠的膜拜。人們希望通過赤誠的膜拜和無上的敬畏之情來感動神明,以達到保佑部落興旺發達、免除天災人禍侵擾的重大目的。同時,激情的迸發一旦到了陶醉的程度,參加膜拜活動的舞者和歌隊,都有可能因為情緒的高度亢奮和感官的強烈刺激,以及由此引起的身體極度疲憊,尤其是到了祭祀活動的高潮時刻,參與者就會在惟恍惟惚的亢奮與朦朧之中,似真似幻地感受到跟神靈的溝通。可見,葬禮上舉行的體育比賽,也是在用人的身體——生命*根本*直接的存在形式——在體育運動的激烈競爭中,向神明和逝者獻上生者的敬意和祈禱。而這樣的競技活動作為禮儀膜拜儀式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必然會在具體的過程中超越圖騰崇拜片面的狂熱與劇烈,把生動熱烈的激情與緊張有序的比賽有機結合起來,并且在比賽的過程中,把急中生智的智慧升華與動作記憶的瞬間喚醒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充分顯示了古希臘人具有更高的智慧,也確實體現了更生動、更豐富、更富人性的祭祀內容中所具有的智慧的激勵、意志的強化和情感的熏陶。 其次,無論是作為祭祀神明的膜拜活動,還是作為喪葬禮儀的一個組成部分,體育比賽都跟逝去的生命直接相關,這就是死亡與生存兩者之間既是截然相反的現實存在,又是這一矛盾在合乎邏輯的延續中所聯結的紐帶。參加比賽的人大多應該是逝者生前的家族成員和親朋好友,而年輕人就是參賽隊伍的主力軍。在這悼念親人的悲哀時刻,緊張激烈的比賽是*能夠在智慧引領、意志激勵、技藝發揮和氛圍烘托的綜合作用下,讓生龍活虎的個體生命通過優秀身體素質的生動展示與相互較量,充分表現出對于榮譽的高度重視和敢于跟對手一爭高下的堅毅決心。因此,參賽者都是盡自己*大的努力去奪取比賽的勝利。這種強烈的取勝欲望體現的正是人類力爭上游、無高不可攀的凌云壯志,而敢于超越對手、力爭獨占鰲頭的巨大勇氣,就是對生命力量的強烈自信,這樣的勇氣和信心就是向剛剛逝去的生命奉上真誠的敬仰和輝煌的禮贊。參與比賽的都是逝者的親朋好友、后代晚輩,他們健壯的身體、勇敢的精神,或者是直接在生理上接受了逝者優秀的遺傳基因所帶來的恩惠,或者曾經在成長道路上受到過這位先人的教育引導。也就是說,在葬禮上舉行的體育比賽,其實就包含著深刻的回饋和感激的意味。由此可見,這樣一種體育比賽在體現它的祭祀意義之外,還具有告慰逝者的作用,逝者長已矣,但他從體育比賽中看到自己已經有了接班人,他相信年輕一代擁有更加強大的生命力量、更敢于奮斗的堅強意志和超越對手的嫻熟技藝,于是就能夠放心遠行到彼岸世界去安享冥福了。 再次,不管是為了顯示對神明的虔誠,還是為了告慰逝去的親人,在這樣的場合舉行體育比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給活著的人們保持身心健康帶來了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人們在競技比賽中努力展示生命的活力,不但能夠表達對神明的敬重、對逝者的哀悼,而且能夠通過體育比賽中勝負的懸念、榮譽的激勵和賽事的緊張激烈所獲得的感官和心靈的刺激,有效地轉移活著的人對親人或朋友死亡過分強烈的痛苦,由此達到減輕心靈悲哀和精神恐懼的目的,并且能夠避免過于強烈的負面情緒對身體與心理所造成的重大創傷。個體生命實際存在的時間,由于受到生理規律的限制而顯得相當短暫,正如古詩所說,“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但是,人類群體的繁衍卻是生生不息的,一個人倒下去了,他的后代如果能以勇冠三軍的豪邁氣概和短兵相接的勝利搏斗,盡情展示著從前輩那里延續下來的生命所擁有的龍騰虎躍般的矯健與生動活潑的精彩,那就使“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死亡,在一個更高的水平上實現了向“夏花著錦之絢爛”的生存轉化,用我們熟悉的話語來說,就是“化悲痛為力量”,把人的死亡所造成的悲傷,朝著矛盾的對立面轉化,成為新的生命茁壯成長的轉折點。民間甚至有“爹不死,兒不乖”的俗話,這話雖然有點不近情理,但其直白的表達中包含著一定的合理內核。正是在這樣一個包含著死死生生哲學意義的高度上,我們完全有理由把葬禮上的比賽看作個體生命繼往開來、生生不息的人生新征程的加油站。
冰雪之巔——冬奧會的文化與審美 作者簡介
於賢德,浙江寧波人,二級教授、哲學博士。曾任浙江大學美學研究所副所長,汕頭大學黨委委員、校董會董事與文學院院長,學術刊物《華文文學》主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文化交流學院院長,浙江萬里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院長及寧波城市雕塑藝術院執行院長。現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寧波美術館特約研究員、廣東求上藝術語言研究院院長。并兼任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監事會長、中國古橋研究會研究委員、中國傳記文學研究會理事,曾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并獲廣東省優秀教師特等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