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打開果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36426
- 條形碼:9787549636426 ; 978-7-5496-364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打開果核 本書特色
“新華.知本讀書會文叢”,分為《快樂與至樂(思想卷)》《打開果核(文化卷)》《一加一可以不等于二(藝術卷)》三卷,為新華.知本讀書會歷年演講內容精選。
打開果核 內容簡介
《打開果核》收錄張文江、彭林、樊樹志、傅杰、鄭培凱、汪涌豪、陳引馳、戴燕、朱剛、陳尚君、陳建華、陳勤建、李天綱、陳正宏等十四位有名學者的十六篇文章,話題涉及《易經》、老莊、《論語》、唐詩宋詞、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等領域,兼具廣泛性和深刻性。本書以經典文本閱讀為入口,深挖中國傳統很好文化的思想價值與藝術價值,闡述精當、不乏新意;同時,大家學者對傳統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高屋建瓴,對于當下的文化發展潮流,亦不無啟示與指導意義。
打開果核 目錄
打開果核 節選
打開果核 ——老子哲學與當代生活 汪涌豪 卡夫卡曾直言對老子思想的無限欽敬,稱“老子的哲學是堅硬的核桃,我被它們陶醉了,但是它們的核心,卻對我依然緊閉”。這個果核緊緊地封閉著,它是自我圓足不加旁求的;它的成就、它的感覺、它所有的意義都綰聚在一起,收攏在一起;它精光內斂,一般人很難接近它,甚至沒有接近它之前,就已經有點目迷五色了。為了向前人汲取智慧,我們需要讓它敞開,這就是“打開果核”。 但并不是每個人對著文本就可以打開這個果核的,等打開以后,也未必每個人都進得去。這需要今人和古人在一個平臺上有效地交匯。 今天的生活已經很散文化,離人的精神越來越遠。我們都說接受過去的熏陶,廣義上說是接受人文的熏陶,但是“人文”是什么呢?對“人文”的解釋有很多。其實,人文處理的是人的日常世界和價值世界的關系問題。 我們日漸沉淪在生活的底層,變得越來越機械、固定,我們所有的向往、追求、喜怒哀樂都統統被格式化了。盡管每個人都覺得我是世界上獨一份的,我就是我,和別人不一樣,但是我們的追求、向往、心底的那些夢都和別人一樣,以至我們的打扮和裝修出來的環境也是一樣的。 所以,這個世界越來越雷同,雷同以后就非常乏味。當我自己做學問的時候,乃至于讀《老子》《莊子》的時候,總希望在打開這個果核的時候能發現里面有我自己的東西。其實每個人讀一個文本,都可以讀出自己的東西來。也是因為這樣的緣故,古代注《老子》的不下千家。后來不斷地散失掉了,今天才留下三百五十四家。 我談老子,是談我所看到的老子,并不是教科書式的、權威性的,因為每個人的眼睛里面都會投射出一道特殊的光束,它照見的老子可以是別人所沒有看見的部分。當然,這并不是說對于經典,人們可以胡亂解釋,純粹根據個人的感受。但經典的生命要延續,就必須和當代交互連通。而且因經典自身內容非常深廣,它自帶光環,是一個發光體,在這種交互連通中,它的思想足以光照當下人的生活。在讀《老子》的時候,我自己感到*愉快的,是能真切感受到老子的思想不是過去時的,它不斷在生長,不是站在遙遠的古代,透過遙遠的時空告訴我們真理,而是非常貼合當代人生活的、可以身體力行的智慧之源。 一 老子幾乎是和孔子同時代的人。一般認為老子在前,孔子在后,孔子曾經向老子問禮,老子教訓他不要多說話,太喜歡說話必然多說多敗。孔子聽了老子的教訓后安靜了很多,回去三天沒給學生開課,因為他覺得自己碰到了真龍一樣的人物。老子的高明讓好為人師的孔子一下子安靜下來。當然,也有人不這樣認為,比如漢學家史華慈(Benjamin I. Schwartz,1916—1999)就認為孔子在前,老子在后。 眾所周知,道家哲學是以老子和莊子兩個人作為代表的。一般認為,莊子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學問,就像孟子繼承和發揚了孔子的學問一樣。其實不能這樣一概而論,因為老子和莊子之間還存在著一些重要的區別。不說他們言語方式很不一樣——老子的語言是警句式、格言式、箴言式的,不多展開;而莊子則多用寓言、重言和卮言,展開得很豐盛。他們兩個人的為人風格就不完全一樣,一個老成持重,一個更近青年才俊;一個是史官或檔案館館長,一個則為小吏。他們的知識結構和趣味也不一樣,后世受到的待遇也不一樣。老子的學說非常沉穩,非常凝實,每一句話都有多重性的意思,許多帝王引用其為執政的依據;而莊子的學說被許多讀書人、藝術家欣賞,因為他講得浪漫,講得機敏,講得汪洋恣肆。 如果要對道家的學說有根本的體認,必須從老子開始。當然我還要補充一句話,要對道家的思想有包羅萬象的體認,可能光讀老莊還不夠,還要加上《列子》。
打開果核 作者簡介
陳啟偉 序言 張文江 《易經》的源流 彭 林 中國古代家訓與門風 樊樹志 王陽明與晚明思想解放潮流 傅 杰 漫話《論語百句》 鄭培凱 “茶禪一味”五題 汪涌豪 打開果核 陳引弛 從老莊道家談中國文化 戴 燕 早期中日韓的互相觀望 朱 剛 蘇東坡的超越之路 陳尚君 《全唐詩》中的偽詩與偽好詩 陳建華 宋詞與中國抒情傳統的美學發展 陳勤建 江南稻作生產與中國鳥文化 李天綱 海派文化的淵源及其傳承 陳正宏 被拔高的作者和被貶低的史書 鄭培凱 昆曲的審美境界 陳尚君 唐詩中的醇儒風范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