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改革開放40年漢語的變化和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4767
- 條形碼:9787100204767 ; 978-7-100-20476-7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改革開放40年漢語的變化和發展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終成果(項目批準號12FYY002)。主要內容如項目名稱“改革開放40年漢語的變化和發展”。其中“緒論”和“結語”從事理論探討,在批評“漢語危機”論的基礎上,提出并闡述了“可能語言”“可能漢語”“可能規范”等理論觀念,探討并提出語言發展的規律性機制。主體部分為8章,分別從詞匯系統、詞義、造詞方式、句法構造、修辭手段、語體、標題語言的變化發展以及語言規范化等方面描述改革開放以來40年漢語與社會共變的實況,并論析其動因,從而揭示漢語在適應社會變革和為社會轉型服務過程中表現出的巨大社會功能和強大生命力,以樹立民族語言自信。本書稿有理論觀念的創新性、全面性顯示的集成性、獨到性表現的原創性等特色,是用社會語言學理論和方法研究當代漢語變化的新成果。
改革開放40年漢語的變化和發展 目錄
前言
凡例
緒論:漢語變化和漢語可能性
漢語是變壞了,還是變好了?
功能標準:方法論的核心
漢語可能性的全方位展現
一、精神內容豐富多樣表現的可能性
二、結構單位豐富、結構方式靈活的可能性
三、語體類型和修辭風格豐富多樣的可能性
小結
**章 詞匯的系統變化和發展
**節 概說
第二節 “文革詞語”的隱退和舊詞語的復活
……
第二章 詞義的變化和發展
第三章 造詞方式的變化與發展
第四章 句法構造的變化和發展
第五章 修辭手段的發展變化
第六章 傳統語體的發展和新生語體的流行
第七章 標題語言的變化和發展
第八章 語文混亂的治理和新時期漢語規范化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1 40年漢語新詞語消退詞目年份清單
附錄2 本項研究作為統計依據的具有年代連續性的24部
新詞語辭書
后記
改革開放40年漢語的變化和發展 作者簡介
戴昭銘,男,1943年生,浙江天臺縣人。1968年畢業于黑龍江大學,1982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獲碩士學位。1982至2015年在黑龍江大學工作,博士生導師,F退休。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語言學和方言學。曾兼任中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方言學會理事、國家社科基金語言學科評委、國家語委咨詢委員會委員。1999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著作有《規范語言學探索》、《文化語言學導論》、《天臺方言研究》、《現代漢語規范化答問》和語言學論文數十篇。專著《文化語言學導論》和《天臺方言研究》分別于1998年和2009年獲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