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心悟集-行醫八十載,活過九十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221649
- 條形碼:9787515221649 ; 978-7-5152-216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心悟集-行醫八十載,活過九十九 本書特色
本書從李老幼年的所遇所感講起,以時間軸為主線,以同類題材為框架,配有眾多珍貴的老照片和李老關于疾病治療的手繪圖片。書中附有“針刺蝶腭神經節技法”的具體操作方法,還有眾多醫案,對于現代年輕醫生具有很強的學習借鑒價值。
心悟集-行醫八十載,活過九十九 內容簡介
本書是李新吾先生行醫八十年的自傳體回憶錄,像讀者展示了一名醫務工作者為我國醫學衛生事業不懈努力、奮斗一生的經歷與情懷。
心悟集-行醫八十載,活過九十九 目錄
祖母情
我的求學道路曲折而艱辛
針刺蝶腭神經節治療鼻部疾病的研發、應用及操作方法
醫者仁術
不打無準備的仗
壞事變成好事,不可能變成可能
日闖三關,搶救了三條小生命
假牙的故事
王付金與俎喜奎的故事
肖寶山與賈孔書的故事
**次赴外地出診——包頭之行
氣管切開術
**次做氣管切開術
第二次做氣管切開術
有關氣管切開的故事
下鄉支農
初次下鄉支農的收獲與意義
參加支延醫療隊
奇特的病例
從顱內異物來源不明談起
氣管切開遇到了血友病
為狂犬病患者做檢查
一次極不平常的氣管切開術
蛇頭為何會鉆進食道里
動物園奇遇
我為北京動物園的大猩猩做手術
動物園內見聞
警示后人
竟有這樣的手術助手
可怕的過敏反應
搶救刎頸者的故事
一次慘痛難忘的經驗教訓
預后不同的兩位鼻咽癌患者
幾個小故事
癲狂夢醒湯的故事
生命線的由來
我與老專家發生了矛盾
學習矛盾論與實踐論
心悟集-行醫八十載,活過九十九 節選
《心悟集-行醫八十載,活過九十九》: 雖然我們家是一個舊式大家庭,但是人口不多,留在老家的六口人:祖父祖母、二祖父二祖母、母親和我。我四歲時就從家鄉古港搬到了瀏陽縣城居住;六歲進入豫章小學,走向學習啟蒙的道路;八歲時父親從外地回來,家又搬到了長沙。好在長沙家的附近也有一所豫章小學,因此到了長沙學習得以繼續,并無間斷。而且這時父親尚在世,學業并沒有延誤。不過在長沙的小學都要學習拳術,記得學的是岳家拳,一招一式我都練得很認真,到現在某些招式還都記得,也很實用。小時候打下的拳術基礎,確實還有一定的實用性,如果遇到危險,歹徒不一定能近我身。但我從不與別人打架,只將其作為防身之術,所以后來的同學、朋友們,沒有一人知道我懂一點拳術。現在的我已經96歲了,手腳不便,走路都會東倒西歪,說不定一不小心不用推就自己倒了。 轉學到長沙以后,每周有幾堂“孟子”的課程,這就是國文課。學生要依次站起來背課文,背書的好習慣就是在那時養成的。到了讀初中的時候,老師給選讀的活頁文選,也會自己去主動學習、背誦,這確實是一種從小就增強記憶的好方法。只有課文在腦子里多轉幾圈,才能牢記。所以到現在我已經96歲了,還能記住并說出來某些片段,這是小學老師的功勞。 從小學升中學,倒也不困難,只是我算術一直不行。一是因為回到家中無人指導,二是那時父母早已去世,受到祖母的溺愛。老人家舊式家庭出身,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影響,從沒接觸過書本,所以我放學回來總是一句“累了快休息”。那時在長沙的家已經窮困潦倒,每月兩塊銀元的生活費用,能讓我繼續升學,實在很不容易。二祖母從南京回來后,生活才有所改善。二祖母與我祖母一樣,心地善良,都很疼愛我。家里只有一盞電燈,高高懸掛在房頂上,我估計不足30瓦,昏暗極了,所以我想自習,她們也會阻止,現在想想確實對人的眼睛不利。總之在初中學習的那兩年算術成績總是不佳,但在繪畫和雕刻方面,我卻是全班**的,老師都給我高分,所以上美術課時許多同學總是找我幫他們修改作品,這也是一種樂趣。 但沒有想到初二那年來了個插班生,在來插班之前,他父親先讓他學了三年繪畫,什么鉛筆畫、水彩畫,特別是國畫,還曾拿到當時湖南長沙的先鋒廳去展覽。這樣有特殊才能的同學,我怎么能與之相比。更可悲的是,老師又把他安排在我的后座,我一回頭就是他。我怎比得過他呢?所以后來的美術課,同學不再來找我修改,由于嫉妒心太強,從此我對繪畫再也不感興趣,幾十年來從不主動提筆作畫。 但繪畫對我后來學醫卻有非常大的助益,舉個例子,醫學解剖是很重要的一門課程,特別是將來要做外科醫生的人,對身體各部位的解剖要非常非常熟悉。當時沒有電子板、幻燈片等儀器,老師講解剖學要親自在黑板上畫圖,并在圖片上標記名詞,這么一來我就有時間閉目思索,加以強記。 大家也都知道解剖是醫學的基礎,在醫學學習中有很重要地位,解剖老師要求非常嚴格,考試想的辦法也多。例如在考試時,用寸長的小竹片分別寫上某一塊骨頭相關的名詞,再把這些竹片全都裝進一個小布袋里。當然其中有難有易,其中名詞*多*復雜的一塊小骨頭是顳骨,與這塊顳骨有關的名詞多達七十余個,是全身骨骼中*難記憶的一塊了,沒想到我后來做耳科醫生竟與這塊小骨頭結緣二十余年。當時布袋中這么多塊竹片,誰又能事先知道自己會摸到哪一塊竹片呢?所以要在備考前全面溫習,全面牢記,免得圍著老師考試時,一問三不知,當眾出丑。而我呢,在這方面占了不少便宜,憑著以往經常繪畫的習慣,在老師講課時閉目思考一下圖像、距離、大小、走勢及名詞,頭腦中就已有了一個印象輪廓,當時就強記住了,用不著再花時間反復去溫習,就把復習的時間省到其他科目上了。 我們的解剖老師叫張嚴,像他的名字一樣,十分嚴格。除了前面所說的竹條考試,還有其他出題方式。比如在黑板上出完題就立刻轉身,戴上一副黑眼鏡,面對學生東指西指,“你”“你”“你”,因為黑眼鏡遮住了眼球,大家不知他在指誰,更無人敢作弊。因此他老人家的課,誰都不會作弊,因為解剖太重要了,還因為他如此嚴格。不過,為人之師,就該對學生如此。 張嚴老師平時對人十分和善,我非常尊敬他。在安順時,張嚴老師生活艱苦,別的老師還在附屬醫院兼職,有所收入,而張嚴老師只能靠工資生活,他也別出心裁——將雞蛋掏空,畫上戲劇中的一些人物花臉頭像,再裝飾一些頭盔,自有學生在街邊為他叫賣,算是另有少許收入。抗日戰爭期間,教師是*艱苦的職業之一。 回過頭來再說我自己。初二那一年,抗日戰爭爆發,二祖父、叔叔、叔姑他們全家都從南京遷回湖南。不久后為免日機轟炸,全家又遷回老家瀏陽,我也就從此失學了。 家境如此,年紀也輕,沒有父母為你做主,能不能上學,一切都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完全不能自己做決定,也沒有人為我考慮,就聽天由命、隨遇而安吧! ……
心悟集-行醫八十載,活過九十九 作者簡介
李新吾,1922年出生于湖南,15歲從醫,行醫80載。我國著名耳鼻咽喉科專家,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耳鼻咽喉科疑難病癥,研創磺胺冰片膏、鼻炎1號等院內制劑,創立“新吾針刺蝶腭神經節法”,治愈超過20萬例鼻炎患者。2011年獲“北京市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突出貢獻獎”。2018年被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授予“世界針聯中醫針灸傳承導師”。曾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長及顧問,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兼耳科主任,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委員及耳科組副組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首屆耳鼻咽喉科專業委員會顧問,北京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首屆耳鼻咽喉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衛生技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和北京市衛生技術干部科研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