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紅色黃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690168
- 條形碼:9787533690168 ; 978-7-5336-901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紅色黃山 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對1919至1949年黃山 (徽州) 地區的紅色革命歷史予以梳理。全書主要圍繞黃山 (徽州) 地區的重要歷史事件, 采用專題敘事方式, 按照時間和事件發生的先后關系, 分章敘事論述, 突出黃山市重大主題的紅色革命歷史。
紅色黃山 目錄
**章 黃山(徽州)**個黨支部的建立與活動
一、黃山(徽州)地區的反帝反封建斗爭
二、中共旌德三都農民補習學校支部的建立與活動
三、北伐軍入與新政權的建立
四、旌德農民暴動
第二章 中共徽州工委的建立與活動
一、各地黨組織的建立與活動
二、祁門暴動
三、省立二中學潮
四、屯溪兵變
五、小練血案
第三章 中共皖南特委領導的農民暴動
一、際村暴動
二、柯村暴動
三、杜家村暴動
四、金竹暴動
五、皖南蘇區的建立
第四章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皖南行動
一、入皖經過
二、譚家橋戰斗
三、轉戰皖南
四、兵敗懷玉山
第五章 皖南三年游擊戰爭
一、紅軍游擊隊的獨立斗爭
二、皖浙贛省委的建立與工作
三、皖浙贛紅軍獨立團的成立與活動
四、西安事變后的反“圍剿”斗爭
第六章 新四軍巖寺整編
一、紅軍游擊隊的集中改編
……
第七章 皖南事變后的游擊斗爭
第八章 黃山(徽州)解放
結語
大事記
參考文獻
后記
紅色黃山 節選
1927年初,北伐戰爭節節勝利,潰退逃跑的軍閥部隊殘部士兵經過仕川時,自衛軍從他們手中購買了27支步槍和一些彈藥,收集村民狩獵用的40多支土槍以及長矛、大刀和虎叉等武器,用來武裝自己。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反動逆流席卷山城,土豪劣紳以及各種反動勢力糾合在一起,對革命實行瘋狂反撲。4月29日,安徽省政府委派唐紹堯任旌德縣縣長,中共黨員、原縣長譚梓生等被迫離任。唐紹堯成立了“清黨委員會”,大肆逮捕共產黨人和進步群眾,半個月內竟拘捕關押了80多人。旌德的各種組織均遭破壞,共產黨員王庭甫等轉入地下活動。 譚梓生離開縣城后,來到仕川村,在下門喻氏支祠內召開群眾大會,揭露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真相以及唐紹堯反動統治的罪行,激發了仕川農民的義憤和強烈的反抗欲望。在武漢擔任共青團湖北省委秘書的梅大棟得知這一情況后,派在武漢學習的喻世良趕回旌德,與在本地堅持斗爭的王庭甫、汪守仁、程朝干等中共黨員聯系。他們在仕川喻世良家樓上秘密召開會議,決定為打擊國民黨右派的氣焰,營救被捕同志和群眾,組織仕川農民暴動,攻打旌德縣城。會議擬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①暴動時間定在5月16日凌晨,當晚正是農歷四月十五,有月光,便于夜行軍;②由王庭甫擔任攻城總指揮,負責組織城區一帶農民自衛軍,配合仕川農民自衛軍攻城;喻世良負責帶領仕川農民自衛軍,作為攻城主力;程朝干去西鄉、北鄉組織農民自衛軍配合行動;③攻占縣城后,奪取縣政府的槍支,擴大自衛軍隊伍,成立正式武裝部隊,然后進軍績溪縣,奪取屯溪城,再北上武漢,與北伐軍會師。① 會后,中共旌德地下黨組織負責人王庭甫、程朝干、喻世良、汪守仁等,分赴東鄉仕川,西鄉廟首、孫村,北鄉三溪、朱旺等地組織農民自衛軍800余人,由王廷甫任總指揮,以喻世良、汪守仁負責的仕川自衛軍為暴動主力,聯合攻打旌德縣城。 經過十幾天的醞釀與準備,5月15日晚,仕川自衛軍在下門喻氏支祠集合,喻世良作戰前動員,宣布進軍時間、路線。深夜,108名自衛軍扛著刻有“擁護譚梓生,槍殺唐紹堯”標語的兩門自制的檀樹炮以及步槍、土槍、大刀等武器,經過績溪縣境的考溪、樓下、三岔口的山間小道,翻越績溪、旌德交界的株樹嶺,步行17.5公里趕往縣城。 15日晚,王庭甫在縣城城東瑞市橋頭的太子殿內秘密召集城郊的自衛軍隊伍,發表演說,宣布暴動計劃,配合仕川自衛軍攻城。但由于沒有對參會者進行嚴格的審查,唐紹堯派出的奸細混進了會場,竊聽了行動計劃,致使軍機泄密。唐紹堯得知情報后,一面派出偵探,抄小路直奔仕川,訛傳時間,使仕川農民自衛軍隊伍提前行動;一面派出便衣,埋伏在太子殿外,等散會后跟蹤王庭甫等7位農民自衛軍領導人,秘密將他們逮捕。同時,唐紹堯部署城防兵力,加強對四大城門的警戒。當天,績溪新任縣長陳禮本路過旌德,在旌德逗留,其隨身帶著護兵20余人,這樣又增加了縣城的防衛力量。 16日凌晨,當仕川農民自衛軍提前到達東門瑞市橋頭時,既不見總指揮,又無人前來聯絡,原來安排的內應也無動靜,各路人馬均未到達。因隊伍倉促建成,未經訓練,紀律性不強,又缺乏臨陣實戰經驗,見此情景,一時混亂。部分隊員各行其是,對著城頭鳴槍射擊。城內敵軍已早做準備,戰斗一打響,就猛烈地還擊。自衛軍點燃一門檀樹炮,因鍋鐵裝得太多,炮身炸裂,另一門未敢再點火。震耳欲聾的炮聲使得城內守敵膽寒心驚,加之天黑,不辨虛實,亦不敢出城。雙方對射一個多小時,見各路援軍未到達,仕川自衛軍于天亮前撤離。因離城較遠,仕川自衛軍除一人小腿負傷外,再無傷亡。 15日深夜,乘著月光,西鄉廟首、孫村、石井,北鄉朱旺、十五都及三都梅村等地農民自衛軍700余人,扛著土槍、獵叉、大刀、長矛,正陸續向縣城進發。當各路自衛軍行至半路,聽說暴動失敗、縣城未被攻破的消息后,無功折返,未投入戰斗。 ……
紅色黃山 作者簡介
邵寶振,歙縣黨史地方志辦公室主任。長期致力于研究黃山地區的紅色歷史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