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紅色金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690113
- 條形碼:9787533690113 ; 978-7-5336-901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紅色金寨 本書特色
安徽省金寨縣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紅色金寨/安徽紅色歷史記憶叢書》圍繞“兩源兩地”這一嶄新的定位和科學的論斷,向讀者們介紹金寨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的相關史實資料及作者個人的一些認識與理解。
紅色金寨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 馬克思主義在金寨的傳播和黨組織的建立 ; 革命武裝起義和紅軍隊伍的誕生 ; 蘇區的建立與發展、保衛與堅守 ; 革命力量的戰略轉移與發展壯大 ; 人民政權的新生與事業發展等。
紅色金寨 目錄
**章 馬克思主義在金寨的傳播和黨組織的建立
一、馬克思主義在金寨的傳播
二、風起云涌的“三反”斗爭
三、中共基層組織的建立
四、農民運動的興起和農民武裝的建立
第二章 革命武裝起義和紅軍隊伍的誕生
一、八七會議精神在金寨的貫徹落實
二、立夏節起義與紅三十二師的誕生
三、六霍起義和紅三十三師的誕生
第三章 蘇區的建立與發展、保衛與堅守
一、**次、第二次反“圍剿”斗爭的勝利
二、金寨蘇區的政權、群團機關和武裝的建設
三、金寨蘇區的土地分配和經濟、文化、衛生事業建設
四、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與第四次反“圍剿”的失利
五、立煌縣的建立及根據地軍民的反“清剿”斗爭
六、第五次反“圍剿”斗爭的曲折
七、三年游擊戰爭的開展與堅持
第四章 革命力量的戰略轉移與發展壯大
一、國民黨安徽省政府遷至金寨
二、金寨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
三、中共地方組織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
四、“皮旅”中原突圍與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
五、金寨縣的基層政權建設
六、土地改革的開展和金寨人民對劉鄧大軍的支持
七、粉碎敵人的全面圍攻和反“清剿”斗爭
八、革命斗爭策略的改變和游擊戰爭的開展
第五章 人民政權的新生與事業發展
一、金寨人民支援解放大軍渡江作戰
二、中共金寨縣委、金寨縣人民政府的重建
三、清剿殘匪的全面勝利與金寨全鏡解放
四、各項事業開始恢復與發展
五、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第六章 金寨地區組建的紅軍隊伍簡述
一、金寨地區組建的12支主力紅軍隊伍
二、12支主力紅軍隊伍的發展變化情況
三、與當今人民解放軍13個集團軍的淵源、血脈關系
結語
金寨籍開國將軍的簡介和名錄
大事記
參考文獻
后記
紅色金寨 節選
**章 馬克思主義在金寨的傳播和黨組織的建立 (1919年5月—1927年7月) 一、馬克思主義在金寨的傳播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十月革命后,金寨籍在上海、南京、武漢、安慶、蕪湖等地工作和求學的進步知識分子,“學得了一樣新的東西,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初步弄清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統治和中華民族國弱民貧的根源。他們寒暑假回鄉,或學成歸來,帶回了許多馬克思主義理論書籍和進步刊物,先是在燕溪、明強、淠陽、志成等小學和筆架山農校師生中傳播,后逐漸向社會擴展。封閉山區中的一些進步知識分子開闊了視野,看到了社會發展的光明前景,他們開始了新的探索。 1920年10月,燕子河燕溪小學校長徐狩西,教師劉長青、劉錫凡、鄭其代、李德甫、敖發臺、杜小木,共7人組成了以學習馬克思主義和進步書刊為內容的學習小組,徐狩西任組長,他們每天晚上學習,討論如何在中國實現革命,推翻封建軍閥的統治,打倒帝國主義,鏟除一切不合理制度。后來學習小組逐漸向學生中擴展,較大的學生成立了活動組,每組3至6人,他們深入群眾中宣傳廣大勞動人民貧困的原因。為了有組織地進行學習活動,學校還開設夜校,吸收進步知識分子和農民群眾參加。當地一些出身富有家庭的知識分子,如劉仁輔、徐育三、徐仙驥(均系安慶法政學堂和甲工、甲商學校學生)等也都到學習小組中學習,分析中國貧困落后的原因,討論蘇聯十月革命勝利的道路。不久,筆架山農校和志成、明強、淠陽等小學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讀書會等組織也相繼建立起來。1924年,在武漢商科大學讀書的陳紹禹和同學詹禹生寒假回鄉,在金家寨成立了“豫皖青年學會”,團結了豫皖邊區的商城、固始、六安、霍山、霍邱等縣的進步知識分子100多人,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宣傳,揭露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行和中國政府腐敗、人民群眾受剝削受壓迫的根源,號召“軍閥要除盡,帝強要除根”,“創建新華,改造社會”。 當時,筆架山農校的馬克思主義學習活動*為活躍,他們除了成立“青年讀書會”,組織進步師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和進步書刊外,還成立了新文化演劇社、歌詠隊,向群眾宣傳新思想、新文化,深受群眾的擁護。后來,金寨地區**個黨支部就是在這所學校成立的,支部很多成員如李梯云、周維炯、漆德瑋等后來都成長為立夏節起義的領導人。 P15-17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