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不散的筵席:藝術中的飲食文化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5269
- 條形碼:9787100205269 ; 978-7-100-20526-9
- 裝幀:10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不散的筵席:藝術中的飲食文化史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一般讀者、藝術史愛好一部寫給“吃貨”的藝術史 一場“活色生香”的時空旅行 帶你領略各個時代的佳肴美酒與飲食文化 為你詳解藝術家們如何詮釋食物背后的文化與價值 200 余幅藝術史上的經典畫作,風趣、幽默的文字 帶你同時領略藝術之美與美食之美 英國當代知名食物史學者帶你鑒賞各個時代的繪畫精品, 從藝術中還原一部人類飲食文化史。 細數各個時代的珍饈美味,盤點庖廚內鮮為人知的艱辛與感動。 檢視佳肴背后豐富的文化意涵,體悟食物之于藝術、之于歷史、之于人類的意義。 « 從藝術畫作中探尋昔日的美味 自石器時代起食物就成為人類藝術的主題之一,綿延至今。本書的作者吉莉安??萊利,作為一名食物史研究者,帶領讀者從各個時代的經典畫作中一窺昔日的各類美味珍饈。其中有一些已進入千家萬戶,有一些則湮沒無聞,還有一些成為了現代人聞之色變的“黑暗料理”……借助藝術家們的生花妙筆,吉莉安??萊利為我們揭開各種古代珍饈的“真面目”。 « 偉大與不那么偉大的庖廚 談到美食自然離不開廚房與那些在廚房中忙里忙外的人。廚師始終受到文人和藝術家的青睞。老子曾用“烹小鮮”來比喻治理國家,西方人也會把高明的政治家比喻為廚藝高超的廚師。庖廚雖然鮮少成為繪畫作品的主題,但藝術作品中總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廚房,與廚房中忙碌的人群——從自信滿滿的廚娘,到手忙腳亂的幫廚和小工,再到他們手中各式各樣的鍋碗瓢盆。吉莉安??萊利通過這些繪畫作品為讀者們還原人類各個時代的廚房,以及廚房中偉大或不那么偉大的方方面面。 « 美食背后的大學問 在人類歷史上,食物從來都不只為了果腹。食物關乎滋味,更關乎健康、關乎哲學、關乎信仰。于是乎,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賦予食物豐富的意涵與象征意義。因此讀懂藝術作品中的食物,也就讀懂了時代與創作者的良苦用心。吉莉安??萊利便為讀者解讀各種食物與食物背后的大學問。 « 作為人類歷史一部分的食物 各個時代的食物真實反映了不同歷史階段,不同文化、不同階層人們的實際境遇。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有新的食物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而我們用餐的方式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吉莉安??萊利帶領我們通過一樣又一樣的食物來品位歷史的發展。
不散的筵席:藝術中的飲食文化史 內容簡介
吃飯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僅關乎口味,更關乎品位和文化。《不散的筵席:藝術中的飲食文化史》以繪畫藝術作為切入點,講述“吃飯”這件事在人類歷史中的演變以及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作者吉莉安?萊利檢視了自石器時代以來,人類在各式各樣的繪畫作品中對于食物的呈現,指出藝術作品補充了大量文字史料所無法提供的信息,比如肉類、魚類、奶酪和蔬菜如何風干,或者如何使用蜂蜜來保存蔬菜。此外繪畫藝術還能展現過去人們耕作、放牧、狩獵、收獲以及交易的情景。通過講述藝術作品中食物與神話和宗教之間的廣泛聯系,吉莉安?萊利也回答了一系列看似無解的問題:比如引發特洛伊戰爭的金蘋果究竟是哪種果實,以及我們對基督教藝術中出現的果實的誤判其實受到其象征意義的誤導。
不散的筵席:藝術中的飲食文化史 目錄
序 001
**章 石器時代飲食一瞥 007
第二章 食在美索不達米亞:古代近東文明的飲食文化 019
第三章 古埃及人的宴饗之樂 035
第四章 希臘-羅馬時代 055
第五章 在“黑暗時代”大快朵頤 085
第六章 中世紀 093
第七章 廚房里的現實主義與象征主義:
文藝復興時代的飲食文化 177
第八章 文藝復興的尾聲:近代飲食文化的開端 285
參考書目節選 297
致 謝 301
圖片出處 303
譯名對照表 307
不散的筵席:藝術中的飲食文化史 作者簡介
吉莉安??萊利,英國當代著名美食作家,知名食物史研究者,意大利美食的忠實擁躉。畢業于劍橋大學歷史專業的她,某次去意大利公干時,卻不可救藥地愛上了當地美食,并從此矢志不渝。她已出版了多部關于美食和飲食文化史的著作。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