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歷史信札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32232
- 條形碼:9787010232232 ; 978-7-01-02322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信札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以十七封信的方式分別研究了人類進步的過程、歷史和進步的關系、個人與進步的關系、政黨與社會進步的關系、國家與法律的關系、批判與信仰的關系等問題, 歷史—進步—個人—政黨—國家—批判—實踐構成了該書的思想邏輯進程。
歷史信札 目錄
初版序言
再版序言
**封信 自然科學和歷史
第二封信 歷史過程
第三封信 人類的偉大進步
第四封信 進步的代價
第五封信 個人的作用
第六封信 文化和思想
第七封信 個人和社會形態
第八封信 不斷壯大的社會力量
第九封信 社會各黨派的旗幟
第十封信 理想化
第十一封信 歷史的民族性
第十二封信 契約和法律
第十三封信 “國家”
第十四封信 國家的自然邊界
第十五封信 批判和信仰
第十六封信 進步的理論和實踐
第十七封信 作者的目標
歷史信札 節選
《歷史信札》: 首先應該清楚解釋問題的意義:歷史規律是什么?在以上提到的兩種自然科學中,“規律”一詞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在現象學中,現象的規律是闡明現象按特定的順序不斷重復的條件。因為歷史現象不會重復,那么這個詞的意義根本不適用于歷史。這個詞在形態學中還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即表達形式和對象的分類,也就是把形式和對象劃分到密切相關的類別中。例如,在天文學中,當說到天體在天空表面的分布規律時,或者在有機體的系統學,當說到有機體的分類規律時,在這個意義上“規律”一詞是“發現”的意思。“規律”一詞在這個意義上被用于歷史,因為它的意思是對事件的分類。 但是找到或者發現某種分類規律意味著什么?我們唯一的答案來自形態學,也就是我們對形式分類的理解。這就是單個機體的形態學。當胚胎學和發展理論在研究中深入考察組織、機體和機體系統的形成過程,以及*小的卵細胞從萌芽、果實到幼仔等所有階段一直到我們觀察到的階段時,我們將明白機體解剖的標準結構和畸形結構。我們研究解剖形式的分類,因為它對于我們是一系列完整的邏輯分類的一個方面,這個完整的系列分類是由機體的發展過程決定的,它不是別的,正是機械的、物理一化學的和生物的現象的總和。 在另一種形態學中,我們的知識還沒有大的進展,我們的理解還不夠清楚,但是我們正是以同樣的方式理解我們所理解的東西。我以地質學為例。巖石和山脈的層系分類對于我們而言是地球的歷史痕跡和地球的形成過程,也就是說,機械學規律、物理一化學規律是在我們星球連續不斷地發生作用的一系列結果之一。 在其他形態的學說中,對分類規律的理解也不是別的,正是清楚解釋形態的形成過程,即使我們只知道這個過程。在*后一個條件還沒有完成時,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有通過認真的觀察更加清楚地解釋分類規律,也就是純粹經驗的規律,但是我們還沒有理解它。隨著望遠鏡的發明,在天空表面可以觀察到新的天體,它們的分類規律不斷改變或者越來越準確。隨著機體形態學知識的不斷增加,它們的分類規律越來越準確。但是只有當我們充分了解世界物質的形成過程時,只有當我們認為觀察到的天體是來源于這一過程的某些階段時,我們才能說我們理解天體分類的規律。在天文學中甚至不打算這樣做,因為星座的分類到目前為止僅僅是經驗描述的對象,而不是科學解釋的對象。對于機體的分類,科學解釋的時期是從**次試圖揭示有機界的形成過程時開始的:達爾文的理論在這一方面邁出了重大的一步,現在機體的分類規律仍然是科學的任務:理解這個規律——意味著從機體的形式轉向它們的形成關系。在以上這兩種情況中,分類從一開始就是無序的、幾乎任意的,很容易在原始人的思想中產生生命體任意行動的認識,它分布在星體中,似乎是各種奇怪的機體形式。科學解釋把不可改變的現象學規律作為這一分類的起源;與此同時,現象連續不斷地重復;但是在某個領域發生作用的現象學規律在世界空間中產生越來越新的物質分類,在地球表面產生越來越新的機體分類形式。物質的形態學是指物質分類的邏輯變化的規律,也就是物質在空間(機械)和不同成分(化學)上的分類。機體的形態學,正如海克爾①對它的解釋,是在永遠發生作用的生物學規律的基礎上,把發現機體分類的邏輯變化的規律作為自身的任務。 比較這些科學可以得出結論,即什么是發現歷史規律,什么是科學理解歷史規律。在這里我們有一個好處是從一開始就已經確定形成過程,正如膚淺的觀察者從一開始就把形形色色的各種事件看作是星座和星云的無序排列或者機體形式的多樣性;但是無論在別處還是在這里,開始非常迅速地根據形成關系和事件意義進行分類。 在解釋現象的關系時,在解釋形式、對象或者事件的分類時,**步永遠是區分*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在現象學中自然科學家容易這樣做:重復不可改變的關系就是比較重要的,因為這就是規律;那些與偶然變化有關的東西不僅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只是對未來的可能想法。即使在相同的折射環境也沒有一個研究者可以找到完全相同的光的折射角度,也沒有一個研究者可以找到完全相同的化學分析結果,除偶然的經驗偏差以外,他發現了不斷重復的現象的規律。這是唯一重要的。 ……
歷史信札 作者簡介
張靜,哲學博士,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后。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俄羅斯馬克思主義。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近年來,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哲學動態》《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等CSSCI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一般項目2項,主持省部級項目2項。2021年出版專著《馬克思恩格斯與俄國問題》,2013年合作出版譯著《我理解的馬克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