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線裝國學館:道德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616248
- 條形碼:9787514616248 ; 978-7-5146-1624-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線裝國學館:道德經 本書特色
☆傳統經典。它既是一部流傳數千年、深入人心的奇書,至今仍被人們應用和發揮。 ☆詳細的注釋,流暢的白話譯文,有助于加深對原著的理解。 ☆包裝精美、大氣,整體上檔次,彰顯、提升文化水平。 ☆線裝國學館形成一定品牌影響力,被讀者漸漸接受。
線裝國學館:道德經 內容簡介
《道德經》是道家思想的經典著作,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來源。全書分《道經》《德經》兩部分,共81章、五千余字,以“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其中多以政治為旨歸。《道德經》文意深奧,包涵廣博,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國外流傳廣泛。今次出版《線裝國學館:道德經》,參考非常不錯版本,對《道德經》加以注釋,翻譯成現代白話文,進行簡要、精煉的解讀,并附《河上公注道德經》。 《道德經》的作者老子(李耳),生活于春秋時期,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線裝國學館:道德經 目錄
老子列傳
**卷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二卷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三卷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附錄 河上公注道德經序
體道**
養身第二
安民第三
無源第四
虛用第五
成象第六
韜光第七
易性第八
運夷第九
能為第十
無用第十一
檢欲第十二
厭恥第十三
贊玄第十四
顯德第十五
歸根第十六
淳風第十七
俗薄第十八
還淳第十九
異俗第二十
虛心第二十一
益謙第二十二
虛無第二十三
苦恩第二十四
象元第二十五
重德第二十六
巧用第二十七
第四卷
反樸第二十八
無為第二十九
儉武第三十
偃武第三十一
圣德第三十二
辯德第三十三
任成第三十四
仁德第三十五
微明第三十六
為政第三十七
論德第三十八
法本第三十九
去用第四十
同異第四十一
道化第四十二
偏用第四十三
立戒第四十四
洪德第四十五
儉欲第四十六
鑒遠第四十七
忘知第四十八
任德四十九
貴生第五十
養德第五十一
歸元第五十二
益證第五十三
修觀第五十四
玄符第五十五
玄德第五十六
淳風第五十七
順化第五十八
守道第五十九
居位第六十
謙德第六十一
為道第六十二
恩始第六十三
守微第六十四
淳德第六十五
后己第六十六
三寶第六十七
配天第六十八
玄用第六十九
知難第七十章
知病第七十一
愛己第七十二
任為第七十三
制惑第七十四
貪損第七十五
戒強第七十六
天道第七十七
任信第七十八
任契第七十九
獨立第八十
顯質第八十一
線裝國學館:道德經 節選
**章 道①可道②,非常道③;名④可名⑤,非常名⑥。 無,名天地之始⑦;有,名萬物之母⑧。 故常無,欲以觀其⑨妙;常有,欲以觀其徼⑩。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釋】 ①道:道理。 ②道:言說、表述。 ③常:永恒,一說普通的。一作“恒”。道:指宇宙的本原和實質。 ④名:名稱。 ⑤名:稱謂、說明。 ⑥名:前文所說“常道”之“道”的名稱。 ⑦無,名天地之始:此句句讀一作“無名,天地之始”。“無名”作“無形”解。 ⑧有,名萬物之母:此句句讀一作“有名,萬物之母”。“有名”作“有形”解。母,根源。 ⑨其:指前文“常道”之“道”。 ⑩徼:邊際、邊界,指端倪。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一作“兩者同出,異名同胃”。此兩者,指前文“無”與“有”。 ??玄:深奧幽遠。 ??眾妙之門:一切奧妙的門徑。 【譯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表述,就不是“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命名,就不是“常名”。 “無”,用來表述天地的本始;“有”,用來表述萬物的根源。 因此,常從“無”中,去觀察“道”的奧妙;常從“有”中,去觀察“道”的端倪。 “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不同,都可以稱為深奧幽遠。深奧幽遠又深奧幽遠,是一切奧妙的門徑。 【解讀】 本章提出了“道”與“無”“有”三個概念。 “道”是老子哲學的一個核心的范疇,含義較為豐富。本章說明,“道”具有不可言說的特性,還是天地萬物的根源。 在《老子》一書中,“道”具有數種含義:一是構成宇宙的元素,二是創造宇宙的動力,三是促使天地萬物運轉的規律,四是人類行為的*高準則。 “無”與“有”是“道”的特點。“無”并不是沒有,而是指“道”的無形。“有”是“道”表現出有形的狀態, 是萬物。從“無”到“有”,作為核心范疇的“道”與萬物聯系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①惡②已③;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④,難易相成⑤,長短相形⑥,高下相盈⑦,音聲⑩相和,前后相隨??。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釋】 ①斯:這。 ②惡:丑。 ③已,同“矣”。一作“矣”。 ④有無相生:一作“故有無相生”。此處“有”“無”的意思與**章不同。有,指具體的事物。無,指具體事物中的虛空部分,例如容器中空虛的部分。生,生成。 ⑤成:促進,成就。 ⑥形:顯現。一作“刑”。一作“較”。 ⑦盈:充實,補充,依存。 ⑩音聲:音樂,人聲。一說“音”為樂器合奏的聲音,“聲”為單一樂器演奏的聲音。 ??有版本在“前后相隨”后有“恒也”二字。 ??圣人:有道的人。與儒家所說的“圣人”含義不同。不過,兩者都可理解為*高層次的典范人物。 ??處:一作“居”。 ??無為:順應自然,不干涉、不妄為。 ??言:政教號令。 ??萬物作而不為始:一作“萬物作焉而不為始”,一作“萬物作焉而不辭”。作,興起。始,干涉。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一作“生而弗有,為而弗恃”。生,生養。有,占據。為,培育。恃,依賴,指自以為有能力;一作“志”。 ??去:去除,消失。 【譯文】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成為美,這就產生了丑;都知道善之所以成為善,這就產生了惡。 有和無互相生成,難和易互相促進,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應和,前和后互相跟隨。 因此有道的人用“無為”的態度處理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萬物自然興起而不加干涉,生養萬物而不占有,撫育萬物而不自恃有功,功業成就而不自我夸耀。正是不自我夸耀,所以功業就不會消失。 【解讀】 本章闡述了萬物相互依存、對立轉化的關系,并提出了“無為”的概念。 老子認為萬物相互依存、對立轉化,體現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這也是“道”的內涵之一。 既然萬物相互依存、對立轉化,就應該用“無為”的方式去處理。“無為”并不是沒有作為,而是順應自然,不橫加干涉。它也是老子思想中*有影響力的概念之一。
線裝國學館:道德經 作者簡介
線裝國學館編委會成員由國內多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界專家組成。這些專家各自在先秦文學、秦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隋唐五代文學、宋元文學、明清文學等領域深耕多年,研究領域涉及作家作品、文學事件、文體起源與發展歷程、文學運動與流派,文學理論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