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監督與制度自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571144
- 條形碼:9787511571144 ; 978-7-5115-711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輿論監督與制度自信 本書特色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包括輿論監督在內的黨和國家監督制度納入國家治理體系。《輿論監督與制度自信》的作者審時度勢,緊扣這一主題,通過對比中西方國家的經驗做法,對輿論監督在反腐敗中的作用與時代意義,如何在反腐制度中正確運用輿論監督等議題,做了較充分的辨析與思考,并提出可行性建議。 本書針對制度反腐領域中輿論監督研究不充分,以及輿論監督領域中制度反腐研究不充分,系統探討了中國共產黨制度反腐中輿論監督的理論問題及現實困擾,既有力地彌補了現有學術研究的不足,又對制度反腐實踐及輿論監督實踐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本書可作為制度反腐研究、輿論監督研究等領域的學術參考讀物,亦可作為紀檢監察干部、輿論監督從業者的業務培訓教材,是黨政領導干部的重要學習參考資料。
輿論監督與制度自信 內容簡介
輿論監督是我國監督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實中亟待進一步完善的重要課題。作者系統研究了中國共產黨制度反腐中輿論監督的理論問題及現實困擾,對輿論監督難題如何破解、輿論監督制度建設如何推進、輿論監督如何與黨內監督等權力監督有效貫通、輿論監督如何與正面宣傳更好統一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有助于黨政領導干部認識和把握中國共產黨輿論監督的理論要點與現實要求,堅定制度自信,提升自身媒介素養,自覺接受輿論監督,更好地履職盡責。
全書分為緒論、上編、下編,共十一章,分別從輿論監督的權利與權力、輿論監督的獨立性、輿論監督的邊界、輿論監督如何與新媒體融合、輿論監督制度如何構建等方面展開論述。
輿論監督與制度自信 目錄
目錄
輿論監督該有制度自信(自序)
緒 論
進路:輿論監督能否助力制度反腐
輿論監督究竟有多難
輿論監督病根為何難以祛除
輿論監督如何跳出固有圈子
出路:制度反腐能否倚重輿論監督
反腐制度怎么擁抱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制度該如何跟進
空白點:學術史的梳理
輿論監督研究怎么談腐敗治理
腐敗治理研究怎么談輿論監督
國外相關研究狀況如何
上編 問題思辨
**章 作為問題:輿論監督的方位坐標
輿論監督方位:中國制度反腐坐標
輿論監督方位:西方制度反腐坐標
輿論監督方位:中國共產黨反腐史坐標
制度反腐需要輿論監督怎么做
制度構建:強化力度
反腐報道:提升質量
懲治腐敗:前移端口
預防腐敗:探索路徑
第二章 轉型問題:輿論監督“權利”抑或“權力”
輿論監督“權力”為何只是象征
西方“第四權力”“第四等級”是怎么回事
馬克思、恩格斯怎么談“第三種權力”
中國輿論監督何以延伸政治權力
中國學界怎么批評“第四權力”
輿論監督如何歸位“權利”
西方怎么給輿論監督確權
中國怎么給輿論監督確權
輿論監督如何“權力化”轉型
必然:輿論監督對接權力監督
常態:權力監督護航輿論監督
創新:監督合力構筑合作模式
第三章 獨立性問題:輿論監督的“獨”與“不獨”
撕下西方“獨立媒體”畫皮
西方獨立媒體是怎么來的
西方媒體都是獨立媒體嗎
西方獨立媒體的獨立性是怎樣的
中國語境下的媒體獨立性
媒體獨立性:新中國媒體發展視域
媒體獨立性:中共新聞思想史視域
黨管媒體與媒體獨立性矛盾嗎
中國該如何構建媒體獨立性
需要哪種媒體獨立性
誰在干擾媒體獨立性
媒體獨立性構建之路怎么走
第四章 邊界問題:輿論監督不能無法無天
反腐敗沒有禁區
關鍵詞:“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
事實:反腐突破所謂“禁區”
權力監督沒有特區
《黨章》及黨內法規怎么規定
《憲法》及法律法規怎么規定
反腐敗輿論監督該有哪些邊界
政治紀律邊界怎么劃
法律法規邊界怎么劃
宣傳紀律邊界怎么劃
新聞規律邊界怎么劃
第五章 傳播格局問題:輿論監督須順應新媒體
互聯網改變傳播格局
擠壓:傳統媒體空間
位移:受眾接受習慣
網絡輿論監督優勢何在
補短板:體制內監督
補短板:傳統媒體輿論監督
補短板:官方網絡反腐渠道
網絡輿論監督問題在哪里
真實性怎么把握
偶然性怎么解決
侵權怎么規避
網絡輿論監督制度如何構建
網民從哪里發力
網媒從哪里發力
政府從哪里發力
新型主流媒體怎么主導融合傳播格局
新型主流媒體如何進行目標設定
構建新型主流媒體如何雙向驅動
媒介融合怎么助推融合傳播
輿論監督融合傳播該注意什么
下編 思路創新
第六章 理念創新:清除輿論監督雜念
領導干部要善“用”輿論監督
官員怎么看待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為何早比晚好
為何把公共利益考量放首位
怎樣才能“反面文章正面做”
司法部門要善“護”輿論監督
為何不可亂扣“媒介審判”帽子
如何切實推進司法公開
怎樣自覺主動接受輿論監督
如何寬容善意的輿論監督
新聞媒體要善“任”輿論監督
媒體發展舍得了輿論監督嗎
媒體責任卸得掉輿論監督嗎
制度反腐離得開輿論監督嗎
第七章 制度創新:輿論監督須依法依規
中國輿論監督如何制度化
政黨制度:從“黨內決定”到“黨內法規”
法理制度:從“憲法規定”到“法律授權”
制度基點:從“批評錯誤”到“監督權力”
中國輿論監督制度缺點兒什么
內容籠統難操作
權利義務不對等
專門法規難出臺
地方經驗難推廣
輿論監督制度該怎么構建
互補:文件政策與法律法規
統一:黨委領導與媒體獨立
協調:中央推動與地方創新
銜接:專門法規與其他法規
配套:宏觀規范與微觀細則
第八章 管理創新:輿論監督管理須有序有效
制度反腐需要輿論監督管理創新
構建監督體系有何需要
形成監督合力有何需要
黨統一指揮反腐敗有何需要
輿論監督需要紀委配合
紀委配合輿論監督的合理性
紀委配合輿論監督的必要性
紀委配合輿論監督的可行性
紀委配合輿論監督如何突破
紀委與宣傳部如何協同配合輿論監督
聯合出臺:輿論監督指導文件
協商糾正:微觀宣傳規定偏差
協同處理:輿論監督新聞糾紛
第九章 協同創新:輿論監督不能孤軍奮戰
信源層面:公開才能有的放矢
信息公開與輿論監督啥關系
信息公開有哪些內容重點
法制建設如何確保信息公開
權力監督如何推進信息公開
實效層面:輿論監督需要權力靠山
權力監督如何保障輿論監督
權力監督如何救助輿論監督
權力監督如何督辦輿論監督
職能層面:各類監督需要默契配合
議程設置如何互動
信息資源如何共享
角色身份如何交互
第十章 策略創新:輿論監督要講方式方法
下沉:切實治理群眾身邊腐敗
下沉為何是反腐敗必然選擇
小官巨貪危害有多大
為何更需要下沉式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怎么下沉
借力:巧用“四兩”撥“千斤”
如何巧借公權之力
如何巧借權威之力
如何巧借群眾之力
如何巧借時機之力
聚合:規模集群方顯威力
媒體層面如何聚合
機構層面如何聚合
公眾層面如何聚合
結語
展開全部
輿論監督與制度自信 作者簡介
張春林,重慶人,文化與傳媒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新聞傳播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重慶市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干教師。現任四川外國語大學傳播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通訊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審專家,重慶社會科學專家庫專家,曾任《四川日報》新聞專刊部副主任、熱線工作室主編、社會新聞部副主任。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7項,出版學術專著7部,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科研成果曾獲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全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四川省新聞獎論文一等獎等獎項。代表作有《中國共產黨輿論監督思想史》《受眾反撥與媒介變局》《當代中國傳媒的受眾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