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閻敬銘友朋書札(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八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634701
- 條形碼:9787550634701 ; 978-7-5506-3470-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閻敬銘友朋書札(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八輯) 內容簡介
《閻敬銘友朋書札》整理自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編《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閻敬銘檔》的書信部分,時間從閻敬銘入仕前,至閻敬銘晚年辭官歸里后,時間跨度極大。《書 札》涉及路德、李世長、祁寯藻、史念祖、張蔭桓、吳大澂等一百余位歷史人物,涵蓋了清道光至光緒年間政治、經濟、軍事、社會交往等諸多方面,形成了一個以閻敬銘為中心的歷 史資料集合,因此,《書札》對于研究閻敬銘的思想發展,了解當時社會所處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環境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書札大體包含了三個部分,一是閻敬銘往來信函,二是寫 給其子的家書,此外附錄了部分孫福海收函。
閻敬銘友朋書札(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八輯) 目錄
目錄
前言1
一、 閻敬銘收函
白遇道致閻敬銘
保德、丁寶楨致閻敬銘
鮑康致閻敬銘
岑北溥致閻敬銘
陳介祺致閻敬銘
陳士杰致閻敬銘
程縉疇致閻敬銘
崇綸、吳廷棟、董恂致閻敬銘
醇親王(奕)致閻敬銘
鄧琛致閻敬銘
丁寶楨致閻敬銘
段晴川致閻敬銘
恩致閻敬銘
方琦致閻敬銘
方宗誠致閻敬銘
馮譽驥致閻敬銘
龔易圖致閻敬銘
貢璜致閻敬銘
顧璜致閻敬銘
顧文彬致閻敬銘
官文致閻敬銘
郭嵩燾致閻敬銘
何廷謙致閻敬銘
賀澍恩致閻敬銘
胡林翼致閻敬銘附胡林翼致閻老伯函
黃照臨致閻敬銘
吉燦升致閻敬銘
賈致忻致閻敬銘
江人鏡致閻敬銘
蔣達致閻敬銘
李鶴年致閻敬銘
李鴻裔致閻敬銘
李鴻章致閻敬銘
李榕致閻敬銘
李續宜致閻敬銘
李宗羲致閻敬銘
厲云官致閻敬銘
梁經先致閻敬銘
林溥致閻敬銘
林壽圖致閻敬銘
麟光致閻敬銘
劉典致閻敬銘
劉蓉致閻敬銘
劉長佑致閻敬銘
盧定勛致閻敬銘
路德致閻敬銘附路德致省軒函、閻敬銘存路德函等
路慎莊致閻敬銘
毛昶熙致閻敬銘
毛鴻賓致閻敬銘
莫友芝致閻敬銘
倪應復致閻敬銘
潘駿文致閻敬銘
龐際云致閻敬銘
彭玉麟致閻敬銘
祁寯藻致閻敬銘
祁世長致閻敬銘
喬松年致閻敬銘
饒應祺致閻敬銘
任葆貞致閻敬銘
任道镕致閻敬銘
僧格林沁致閻敬銘
單為鏓致閻敬銘
沈善慶致閻敬銘
沈錫慶致閻敬銘
史念祖致閻敬銘
樹詔致閻敬銘
司徒照致閻敬銘
宋鈞元致閻敬銘
蘇廷魁致閻敬銘
孫日萱致閻敬銘
孫如僅致閻敬銘
孫毓汶致閻敬銘
孫宗錫致閻敬銘
譚鐘麟致閻敬銘
湯修致閻敬銘
唐際盛致閻敬銘
唐景皋致閻敬銘
唐訓方致閻敬銘
涂宗瀛致閻敬銘
汪梅村致閻敬銘
汪鳴鑾致閻敬銘
王博之致閻敬銘
王定安致閻敬銘
王仁堪致閻敬銘
王榕吉致閻敬銘
王庭楨致閻敬銘
王文在致閻敬銘
王正誼致閻敬銘
衛榮光致閻敬銘
文祥致閻敬銘
翁琳致閻敬銘
翁同龢致閻敬銘
倭仁致閻敬銘
吳大澂致閻敬銘
錫縝致閻敬銘
徐保字致閻敬銘
徐德良致閻敬銘
徐士谷致閻敬銘
徐樹鈞致閻敬銘
徐用儀致閻敬銘
許庚身致閻敬銘
許乃普致閻敬銘
許彭壽致閻敬銘
薛福辰致閻敬銘
嚴樹森致閻敬銘
楊翰致閻敬銘
楊濟致閻敬銘
葉兆蘭致閻敬銘
蔭昌致閻敬銘
佑宸致閻敬銘
余自興致閻敬銘
袁芳瑛致閻敬銘
袁泳錫致閻敬銘
惲世臨致閻敬銘
曾璧光致閻敬銘
曾國荃致閻敬銘
曾國藩致閻敬銘
張鼎輔致閻敬銘
張佩綸致閻敬銘
張盛藻致閻敬銘
張樹菼致閻敬銘
張曜孫致閻敬銘
張蔭桓致閻敬銘附張蔭桓致閻乃竹函
張之洞致閻敬銘
趙舒翹致閻敬銘
芝初致閻敬銘
鐘啟峋致閻敬銘
周家楣致閻敬銘
周壽昌致閻敬銘
周天麟致閻敬銘
祝塏致閻敬銘
莊受祺致閻敬銘
左宗棠致閻敬銘
閻敬銘存函
二、 閻敬銘書信
閻敬銘致孫叔謙
閻敬銘家書(乃林、乃竹)
三、 附:孫福海收函
程廷杓致孫福海
丁守存致孫福海
胡德增致孫福海
匡源致孫福海
倪文蔚致孫福海
吳可讀致孫福海
謝兆堅致孫福海
閻敬銘致孫福海
楊翰致孫福海
張曜孫致孫福海
張裕釗致孫福海
閻敬銘友朋書札(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八輯) 節選
閻敬銘(1817—1892),字丹初,號約盫,又號荔門,陜西朝邑趙渡鎮(今陜西省大荔縣朝邑鎮)人。道光十四年(1834)甲午科舉人,二十五年(1845)乙巳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七年(1847)散館,改戶部主事。 咸豐九年(1859),經湖北按察使嚴樹森推薦,湖北巡撫胡林翼“聞敬銘在部嚴整,不可干以私,為胥吏所畏”,遂奏調閻敬銘赴鄂總司糧臺營務。閻敬銘到任后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得到胡林翼的賞識,“自接辦兩臺以來,刪浮費,核名實,歲可省錢十萬余緡”。咸豐十一年(1861),胡林翼上奏,稱“敬銘公正廉明,實心任事,為湖北通省僅見之才”,請以湖北兩司簡用,九月擢升湖北按察使。同治二年(1863),詔署山東鹽運使,擢署巡撫。其時山東“教匪、捻匪、幅匪猖獗”,閻敬銘到任后,即派總兵保德等率隊前往新泰、鄒縣、曲阜進剿,并且親自督軍克復淄川。同時派丁寶楨率部協同僧格林沁鎮壓宋景詩。 同治四年(1865),僧格林沁戰歿曹州,閻敬銘督師東昌,增設炮劃防河,防御捻軍。次年,閻敬銘赴濟寧與曾國藩商定分別扼守黃河、大運河。同治五年(1866)閻敬銘以“聚眾焚掠,據寨抗兵”為由圍剿黃崖寨,“共殲除匪黨一千六七百名,墜崖落溝者無算,張積中及其子張紹陵均自焚誅”。 同治六年(1867),閻敬銘稱病返籍,寓居虞鄉等地,后于河東大慶關的棲巖寺和棲巖山館講學。光緒三年(1877),秦、晉、豫三省大旱,奉命視察山西賑務。光緒八年(1882),任戶部尚書,彈劾廣東布政使姚覲元、荊宜施道道臺董俊漢行賄。光緒九年(1883),賜紫禁城騎馬,兼任署兵部尚書,上書建議興辦新疆屯田。光緒九年(1883),充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晉協辦大學士。光緒十一年(1885),授東閣大學士,辭去軍機大臣。光緒十三年(1887),以“治以節用為本”戇直諫言,反對重修圓明園,觸怒慈禧,革職留任。光緒十八年(1892),卒于山西寄寓,追贈太子少保,謚文介。 閻敬銘是清末名臣,是晚清為數不多的理財專家。嚴樹森稱其“才可救時,其于刑律則準情酌理,于糈臺則弊絕風清”,故有“救時宰相”之稱。《清史稿》載:“敬銘質樸,以潔廉自矯厲,雖貴,望之若老儒。善理財,在鄂治軍需,足食足兵,佐平大難。及長戶部,精校財賦,立科條,令出期必行。”這位“其貌不揚、心雄萬夫”的清末士子,在清廷內外交困、財絀餉缺之際,幫助清政府一次次渡過難關,在晚清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閻敬銘友朋書札(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八輯) 作者簡介
閻敬銘(1817—1892),字丹初,陜西朝邑趙渡鎮人。清代大臣。道光二十五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湖北布政使、山東巡撫、戶部尚書、兵部尚書、軍機大臣、總理 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協辦大學士。光緒十一年,授東閣大學士,仍管理戶部,賜黃馬褂。光緒十八年,卒于山西寄寓,追贈太子少保,謚文介。閻敬銘理財有道,為官清廉耿介,是我 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理財專家之一,有“救時宰相”之稱。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