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讀懂中國畫: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彩圖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156305
- 條形碼:9787540156305 ; 978-7-5401-563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讀懂中國畫: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彩圖版)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 1.《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是對國寶名畫《清明上河圖》的超清呈現和超細解讀,普通讀者可以看到清晰畫卷中每一個細節,并輕松享受作者深入淺出、恰到好處的解讀。 2.《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得到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等權威專家肯定,范迪安親筆作序推薦。 3.本書甫一上市即大受歡迎,兩周后緊急加印。 4.作者田玉彬的著作《中國畫好好看》入選界面新聞2020年度薦書、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2020年度愛閱童書100教師用書、2020年中國童書榜百佳書單等,《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是田玉彬在中國古典美學普及領域又一代表性力作! 5.作者說:讀者朋友,我帶你們看《清明上河圖》,就是要帶你們看里面這些有料、有趣的細節。我想讓你們在看畫時也能像我一樣不時發出驚嘆:“哇,宋朝竟然有這個!”“哦,原來如此!”“啊,竟然如此!”諸如此類。 總編推薦 經過一年多的匠心打磨,《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終于進廠印制了,這是我們河南美術出版社“讀懂中國畫”叢書的**本,作為叢書的策劃者,我既欣慰又感動。我認為本書有幾大鮮明特點: 一是本書“超細讀” 的讀畫方式,這是區別于市面上任何一本同類書的*明顯的特征。古典美的精華在于細節,而“細讀”就是讀懂中國畫的基礎和鑰匙。本書從畫卷開始的馱炭小驢隊看起,耐心地陪著讀者仔細欣賞了上百個精彩的細節,細致入微而又有條不紊地講解了全卷,真正是往深里讀,往細處看。 二是認真的研究態度與飽滿的熱愛之情。本書作者田玉彬老師在古畫研讀領域深耕多年,又是《青年文摘》解讀中國畫專欄作者,常年發表古畫賞析文章,對中國畫十分熟悉并飽含感情。為了寫好這本書,田老師不僅廣泛吸納學界研究成果,更以認真觀察畫卷細節為本。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卻能與普通讀者的好奇心相呼應,從細節拓展出文化與審美的廣闊空間。 三是本書強烈的故事性和深入淺出的語言,這既是通俗讀物*基本的要求,也是*難做到的。本書之所以在這方面表現突出,主要是得益于作者身為作家的專業訓練。飯店前的外賣小哥、碼頭上搬運貨物的計件工、井臺上穿開襠褲的男人、趴在地上睡覺的快遞員、在街邊買花的大叔……被作者提煉出來的一個個細節是如此有趣,吸引著讀者一口氣讀完,根本停不下來。 四是超豐富的知識含量。每一幅中國畫都是來自歷史的信使,想要解碼它是需要豐富的知識儲備的,否則只能是“外行看熱鬧”。為了讓讀者讀懂看透,作者不僅領看了上百處細節,還介紹了畫卷產生的歷史背景、畫家故事、器物服飾、民風民俗、序跋流傳、明清摹本等,其知識含量不亞于一部傳統文化通識讀本。 五是圖文配合恰到好處,互動性強。大大小小的幾百幅圖,不僅要求*佳的視覺效果,還要和講解文字呈現在同一頁內相互呼應,做到圖文的*佳搭配,不勞讀者翻找,這是十分耗時費力的。一切為了讀者,把麻煩統統留給自己,我想,這是編輯出身的作者已養成了為讀者考慮的習慣吧。 (康華 河南美術出版社總編 ) 新華社讀書: 《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是“讀懂中國畫”叢書中的一冊,我率先讀到,很受感動。首先,此書是真正在讀畫,是往細處看,是往里面讀,細嚼慢咽,營養身心。其次,圖的使用和展示都 很好:細節圖足夠清晰,讓讀者看得過癮 ;局部圖與解讀配合十分緊密,看到一個畫面,當頁就是其解讀文字,不勞讀者翻頁尋找,讀畫過程十分舒服。 《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不僅是“讀懂中國畫”叢書的樣本,也是當代人讀懂中國畫的很好嘗試。 (范迪安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讀懂中國畫: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彩圖版) 內容簡介
國寶名畫《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從郊外、汴河到城內的生活景象,猶如一部宋朝市井生活紀錄片,定格了數百個宋朝人的日常瞬間。《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是“讀懂中國畫”叢書的開篇之作,本書力圖使讀者可以前所未有地看到《清明上河圖》的超清細節,并興趣盎然地讀取其中的文化與美學內涵,或可作為《清明上河圖》的國民讀本。
讀懂中國畫: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彩圖版) 目錄
我愛中國畫
**章:初見:看畫前你想知道的若干問題 9
第二章:細讀:36節透視大宋市井生活 20
第三章:問答:來吧,向本書作者提問 154
讀懂中國畫: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彩圖版) 節選
這套叢書,名叫“讀懂中國畫”。這里的“中國畫”,特指中國古代繪畫,簡稱中國畫。我特別熱愛中國畫,不過,不是畫家那種愛,不是研究者那種愛,而是作為一個普通中國人—就像讀者你一樣,對中國古畫的那種純天然的好奇與熱愛。 當然,愛是有層次的。一開始,是看著好看所以愛。后來,有了了解,有了互動,愛就越來越深。再后來,愛得著了迷,愛得融為一體,不可分,不想分,甚至害怕分。這時,熱愛就會開花結果。 嗯,我說的還是中國畫。 我對中國畫的熱愛已經結了一個“果”,就是《中國畫好好看》。通過這本書,我遇見了許多也愛中國畫的讀者,其中有一位特殊的讀者,就是河南美術出版社的康華總編。她和她的團隊邀請我參加“讀懂中國畫”叢書的寫作。哈,真開心!我愿意寫,我愿意寫! 在《中國畫好好看》那本書中,我寫《清明上河圖》,寫了將近八十頁,但還很不夠。《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偉大的畫卷之一,我愛它,愛得一提它的名字就心顫。愛到這個程度,就說也說不完,寫也寫不夠。 可是,朋友們,有時候我又因愛它而沮喪。《清明上河圖》,我已看過它無數遍了,可是每次看都還有新發現。比如,前幾天我又在麥田盡頭的農舍院墻邊發現了一架秋千(上圖紅色箭頭所指)。它明明白白地掛在那里,可我竟然才發現。我知道,善良的讀者你會原諒我,因為它在畫面邊緣,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可我還是會自責。學者們一直在爭論《清明上河圖》的“清明”是什么含義,有說表示“政治清明”的,有說是指“清明坊”的,還有人說它畫的季節是秋天,根本不是清明節的景象。但是那架秋千啊,一直掛在那里,掛了快一千年了。宋朝盛行清明節蕩秋千,那架秋千一直在無言地訴說,不要無視細節而空發議論啊。 當然,發現一架秋千還不夠。我們還要發現更多。 我還發現了水井邊一個打水的男子露出了他的屁股,因為他穿著開襠褲。開襠褲,一個成年人,哈,真開心!不光男子穿開襠褲,女子也穿。在畫卷另一處,一艘小船上有個女子正在倒洗衣水,船篷上晾曬著她剛洗好的衣裳,其中有一件就是開襠褲!開襠褲,男的也穿,女的也穿,笑死人了。我的低俗趣味總是讓我很開心。但畫家畫得可真好,他給你們看男子的屁股,卻只給你們看女子的衣裳。分寸拿捏得死死的。 讀者朋友,我帶你們看《清明上河圖》,就是要帶你們看里面這些有料、有趣的細節。我想讓你們在看畫時也能像我一樣不時發出驚嘆:“哇,宋朝竟然有這個!”“哦,原來如此!”“啊,竟然如此!”諸如此類。 朋友們,我愛中國畫,愛得熱烈,愛得有了沮喪的陰影,我還愛得有了恨。是的,我恨,我恨不能準確地描述和解釋。《清明上河圖》開頭的場院里有一只碌碡(liùzhou),有人說它是碾子。碌碡和碾子形狀是相像,可它們是不同的農具。不同的!但更多時候,我是恨自己,因為我也有過很多的不準確。比如,有一個行蹤詭秘的人似乎留著長辮子,我也曾相信他是金國派來的間諜。但我現在不信了,因為我在圖中找到了不能確定他是金國人的證據。 對準確的渴求與對不準確的焦慮,都是因為愛。愛著愛著,愛出了哲學:模糊有時也是一種準確。比如,那個詭秘的人到底是誰?我們不能確定。不確定就說不確定,這也是準確。但另一方面,為了避免爭論,濫用模糊表達也是不對的;能準確而不準確,有偷懶取巧之嫌。比如,《清明上河圖》中總共畫了多少人物?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竟然一直眾說紛紜。有的說五百多,有的說一千多,天啊,怎么相差這么多!當然,也有較真的人用“數米法”統計,并且把米粒反復數過幾遍,結果為815人。這才對嘛,我尊敬認真的人。不過,要更嚴謹地說,沒有統計標準,統計數字就沒有多大意義。我設立的標準是,只要露出一點身子,哪怕一截衣袖、一只腳,也算一個人,然后用電腦軟件統計,結果為806人。刨除可能有爭議的幾處,誤差應該不超過6人。你看,既然做過認真的統計,還有什么必要說“也許”“大概”“可能”有多少人呢? 好了,開頭的話,就說到這兒吧。希望你能帶著聽朋友講畫的心情,跟我一起探秘這幅偉大的畫卷。 (作者自序)
讀懂中國畫: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彩圖版) 作者簡介
田玉彬,作家,學者 《青年文摘》中國畫專欄作者。著有《中國畫,好好看》《給孩子的傳統文化課》(4冊)《中華傳統文化通識讀本》(12冊)等。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