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塞爾維亞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089153
- 條形碼:9787502089153 ; 978-7-5020-891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塞爾維亞史 本書特色
哈羅德·坦珀利教授的《塞爾維亞史》是一部值得學者、政治家和外交家重視的作品,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塞爾維亞是歐洲抵御伊斯蘭勢力北上的屏障,是歐洲各列強爭奪巴爾干半島的緩沖。《塞爾維亞史》將我們的視線帶入6世紀到20世紀的巴爾干半島,讓我們了解巴爾干半島的重要戰略意義,在其漫長的發展史中,終走向獨立的艱苦卓絕的斗爭過程。
塞爾維亞史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生活在巴爾干半島斯拉夫人的發展史。6—7世紀,南斯拉夫人的一支塞爾維亞人定居于巴爾干半島薩瓦河中下游以南至亞得里亞海沿岸一帶,此時南斯拉夫深受拜占庭帝國的影響,居民改信東正教。9世紀,移居巴爾干半島的部分斯拉夫人開始建立塞爾維亞等國家。由于巴爾干半島的重要戰略意義,在塞爾維亞漫長的發展史中,與歐洲列強之間分分合合,通過艱苦卓絕的反抗,*終走向獨立。
塞爾維亞史 目錄
**章 南斯拉夫人的壯大/1
第二章 塞爾維亞 王國的誕生/8
第三章 王朝與王國的榮光 (1190-1321年) /28
第四章 帝國的輝煌(1321-1355 年) /41
第五章 浮華過后 /62
第六章 頹敗與被征服 /74
第七章 土耳其人的到來 (1459- -1789年) /87
第八章 黑山的抗爭 /112
第九章 準備獨立(1739- -1804年) /135
第十章 兩次起義/144
**節**次起義,
以及了不起的卡拉喬爾杰.彼得羅維奇/144
第二節第二次起義,
以及米洛什.奧布雷諾維奇的行動/163
第十一章 父權制君主政體的時代/171
**節 米洛什·奧布雷諾維奇的**帝國/171
第二節 王位之爭(1834—1860年)/191
第十二章 米哈伊洛·奧布雷諾維奇時代(1860—1888年)/204
第十三章 《柏林條約》及奧匈帝國的陰霾/220
第十四章 親俄外交(1903—1910年)/243
第十五章 馬其頓問題(1903—1910年)/263
塞爾維亞史 節選
在研究斯拉夫民族的時候, 很多歷史學家都會陷入困境。 縱觀南斯 拉夫民族的歷史, 不難發現它是極其殘暴和復雜的。 就算只編寫南斯拉夫 人或者是南斯拉夫民族的歷史, 也是十分棘手的。 如果想達成所愿, 那么就必須要討論南斯拉夫民族的命運, 并且還要密切關注此地的其他民族和 南斯拉夫民族的關系。 對此, *快捷也*重要的辦法就是梳理黑山塞爾維亞人或是塞爾維亞主國的歷史。 黑山主國從古至今都是一個自由的國度,而塞爾維亞王國卻是一個龐大的共和體, 現在的南斯拉夫人都將其視為心中圣地。 也正是有了塞爾維亞王國, 南斯拉夫人才可能建立聯邦。 塞爾維亞王國之千南斯拉夫人的意義在千前者可以為后者提供統一的經驗,正如當年撒丁王國掌控意大利南部地區一樣。 黑山和塞爾維亞兩國的塞爾維亞是因為斯拉夫人或被奴役或被囚禁,而黑山王國擁有了自由,塞爾維亞王國實現了自由,斯拉夫人自然會將它們視作曙光。塞爾維亞人是怎樣擁有自由的?黑山人是怎樣守護自由的?塞爾維亞人留下的歷史遺產是什么?斯拉夫人是否能因此得到通往自由的方法?塞爾維亞王國是否因此可以掌管南斯拉夫民族?對于這些問題,就算歷史沒有告訴我們答案,我們也必須時刻關注。人歷史至關重要,他們是盤根錯節的斯拉夫民族構成的中心。之所以這么說, 南斯拉夫民族在12世紀之后基本就沒有發生過改變。希臘、羅馬帝國征服了他們,讓他們綿延子嗣,并且在當地建立起了祭壇、政府。所以,南斯拉夫人在某些方面已經被侵略者同化了。在這里的人們大多并未實現宗教統一,不過大家在民族問題上都同心同德。克羅地亞的塞爾維亞人、塞爾維亞王國的塞爾維亞人與達爾馬提亞的塞爾維亞人、波斯尼亞人、黑山人是南斯拉夫民族的分支。他們所居住的地方西到阿爾卑斯山脈,東到巴爾干山脈,南到亞得里亞海海岸,北到德拉瓦河和多瑙河,這些河流、山脈便是南斯拉夫地區的天然屏障,也對斯拉夫民族產生了深遠影響。人類如果不想被地理條件所限制,那么就必須要解開自然對其的束縛。所以要想統一斯拉夫民族,就必須要開山脈、修公路、填沼澤、建水路。但是大家只需要翻開地圖就能發現,這一系列工程直到20世紀早期才有能力進行。 不過,天然屏障現在已經不能再阻擋人們產生精神上的共鳴和思想上的溝通了。南斯拉夫人在精神上也已經達成了統一。不過我們還是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南斯拉夫地區的地理環境,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南斯拉夫民族在統一的道路上所經歷的艱辛苦難。克羅地亞公國地處南斯拉夫地區的西部,擁有當時*先進的文明,其領土自德拉瓦河上游到南邊的阜姆港和亞得里亞海,為狹長形。阜姆港周邊皆是石灰巖山脈,山脈從亞得里亞海岸延伸到了黑山王國。不過克羅地亞公國和其周邊國家之間并沒有山川河流加以阻擋,這也是其和別的南斯拉夫領地*大的不同。正是因為沒有阻礙,所以克羅地亞公國一直都受到拉丁語和日耳曼語的影響,包括它日后的發展也是在這種影響下進行的。阜姆港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早在中世紀初期,水手和海盜便多出自于此。從北邊而來的馬扎爾人曾經收復過克羅地亞人,讓他們臣服于匈牙利王國。不過克羅地亞人也一直都在為自治權而奮斗,終于在1868年建立起了地方自治制度,雖然這一制度并不完善。但是,馬扎爾人的統治并不是克羅地亞人面對的*大難題,讓克羅地亞人產生內部矛盾的因素其實是宗教信仰。他們之中有2/3的人信奉天主教,余下1/3則信奉東正教。所以,馬扎爾人征服克羅地亞人與希臘人才實現了民族大融合,這同時也使得南斯拉夫民族在統一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薩格勒布,不僅是克羅地亞王國的首都,還是當時南斯拉夫民族的文化中心,這里誕生的文學和藝術,讓克羅地亞人產生了統一的概念。如果說塞爾維亞是推動思想前行的動力,那么克羅地亞就是孕育出思想的搖籃。 喀斯特山脈宛如一道白色城墻從亞得里亞海邊延伸到黑山王國。阿爾卑斯山脈和喀斯特山脈平行,山脈上植被豐富,將本就一片貧瘠的喀斯特山脈襯得更加荒涼。達爾馬提亞則處于喀斯特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之間,自扎達爾延伸到科托爾。達爾馬提亞擁有綿長的海岸線,又被山脈包圍,這些地理條件使得這里只能依靠航海通行,因此達爾馬提亞和意大利一直來往甚密。在這一片海岸上有著古羅馬帝國和威尼斯的舊址,戴克里先便在斯普利特建造了舉世聞名的戴克里先宮。拉古薩共和國周圍有中世紀的城墻。不管是在扎達爾、科托爾,還是在特羅吉爾這些珍貴遺跡處,都可以看到威尼斯人留下的印記。如今居住在達爾馬提亞的幾乎都是斯拉夫人。達爾馬提亞一直都被希臘文明影響著:無論是它們的文學還是文化,都有拉丁語的影子,這里的居民也多信奉羅馬天主教。克羅地亞靠近大海,因此羅馬人可以不費太多力氣便攻下這里,但是高聳入云的大山使得這里無法與南邊的斯拉夫民族建立起溝通、來往。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位于阿爾卑斯山脈北邊,是高山地形,其上游水流急,水深,有著無限美好的風光。波斯尼亞與克羅地亞王國、達爾馬提亞王國被自然屏障阻隔開,不同地區的居民們也被隔開。綿延的高山讓通信和往來變得遙不可及,湍急的河流又讓航行變得兇險萬分。這些地區之所以能夠被統一還是因為人們開始建造鐵路。奧地利帝國政府對于鐵路修建還是比較嚴謹的,他們擔心這會影響到波斯尼亞的發展。宗教在這些或天然或人為的阻礙下出現了多樣性。居住在波斯尼亞地區的幾乎都是斯拉夫人,他們信仰的宗教并不統一:居住在西邊和北邊地區的居民信奉的是伊斯蘭教;居住在南邊的居民信奉的是羅馬天主教;而居住在高地的居民則信奉希臘東正教。其中,希臘東正教發展勢頭*盛。之所以會出現不同地區有不同信仰的現象,是因為它們歷史發展和自然條件的不同。克羅地亞與波斯尼亞北邊是斯洛文尼亞地區,多瑙河的兩條分支—薩瓦河與德拉瓦河將此地包圍。這里的人們信奉的就是天主教和東正教。在地理條件的影響下,斯洛文尼亞地區一直安穩發展,從來沒有被侵犯過。因此斯洛文尼亞人的特點是南斯拉夫地區*不明顯的了。我之后會另起篇章詳細講述黑山王國和塞爾維亞王國,因此在這里只簡單說一下。黑山王國地處喀斯特山脈與狄那里克山脈相接處,東邊又是阿爾卑斯山脈。所以黑山王國可以說是處于一個天然防護層內,外界對它很難產生影響。而黑山王國后來處于動亂局面,則是因為隨著現代工程技術的發展,這里開始修建公路,減緩了交通阻礙,同時還開始生產槍械以便遠程進攻。塞爾維亞的領地北起阿爾巴尼亞阿爾卑斯山脈,南達巴爾干半島,國內山川頗多,摩拉瓦河與瓦爾達河穿國而過,分別流入了多瑙河和愛琴海。南北兩邊的侵略者如果想攻打塞爾維亞,就必須從這條水路進攻。 綜上所述,我們已經了解了南斯拉夫地區的大致特征。外敵可以從陸地上進攻克羅地亞王國與斯拉夫平原,從南逼近達爾馬提亞。如果想從海上攻打波西米亞與黑山的話,那么必須要克服喀斯特山脈與狄那里克山脈這兩大困難。這一結論也經過了歷史的驗證。意大利王國從海上出兵來到了達爾馬提亞與斯庫臺湖周邊,但一直沒能進入波斯尼亞。不管是誰,只要他想攻打塞爾維亞王國、波斯尼亞或者是斯洛文尼亞,那么他都只能選擇陸戰。奧斯曼土耳其人在攻打塞爾維亞時是從瓦爾達河與摩拉瓦河河谷入手的。可在攻打波斯尼亞與斯洛文尼亞時,馬扎爾人與土耳其人都選擇從位于斯拉夫與德拉瓦河間的平原進軍。居住在波斯尼亞黑山塞爾維亞高地地區的人們天生英勇無畏,一直和外敵相抗衡,守護自己的自由,信奉東正教;生活在波斯尼亞低地地區的人們則信奉伊斯蘭教;而克羅地亞人與達爾馬提亞人不得不選擇了羅馬天主教。 克羅地亞王國遠離奧斯曼帝國,與意大利王國接壤,它的經濟發展良好,因此克羅地亞王國創造了別的南斯拉夫人都無法企及的文明。與之相比,達爾馬提亞王國就比較倒霉了。達爾馬提亞的某些經濟資源短缺,又和沿海地區、塞爾維亞王國少有來往,所以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百姓們生活困苦,飽經風霜。直到后來,貝爾格萊德的鐵路把拉古薩、科托爾及薩拉熱窩連接,使得塞爾維亞的產品可以來到非奧地利的港口,可以說這條鐵路在南斯拉夫國家之后的統一上發揮了關鍵性作用。黑山人與塞爾維亞人**次合作是在1912年到1913年的巴爾干之戰中,雙方于阿爾巴尼亞北部的新帕扎爾的桑扎克結盟。其實在這之前,奧斯曼帝國和奧地利帝國所推行的各項政策,是阻礙黑山王國與塞爾維亞王國結盟的主要因素。帝國又如法炮制,推出了鐵路政策,想讓波斯尼亞和克羅地亞、達爾馬提亞都無法再取得聯系,不過他們這一想法并未實現。縱觀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地亞人的歷史可以發現,即使兩個民族在自然因素和帝國政策的影響下有著極大的差異,一直分散各處的塞爾維亞人也并沒有因此而放棄民族統一,他們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民族共鳴。時代發展到現在,人們已經能慢慢克服自然因素造成的阻礙了;奧斯曼帝國不再干涉該地的統一;奧地利帝國可能也會如此。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與各民族在新出現的航海、公路、鐵路等交通方式的影響下找到彼此的相同之處,保留各自的不同習性,形成了史無前例的緊密聯盟。為什么地理環境沒能斬斷斯拉夫民族之間的聯系呢?為什么塞爾維亞人與克羅地亞人在面對山川河流的阻礙時,在面對兩大帝國的打壓時還能保持民族的紐帶呢?要想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不能從自然因素入手,而是要深入歷史進行探究。 南斯拉夫民族可以統一是因為有克羅地亞王國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同時又有塞爾維亞王國在物質上提供幫助。被奧地利帝國管轄的南斯拉夫人或許能實現精神上的獨立,但他們要想獲得真正的自由則必須推翻奧地利的統治。他們將全部希望都放在了黑山王國和塞爾維亞王國上,因為這兩個國家的人幾乎都是信奉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種族和信仰是一樣的。而*重要的一點是黑山與塞爾維亞地區之前都被自己人所掌管,因此也有著本民族的精神力量。要知道巴爾干半島地區在之前的歷史中基本都是被德意志帝國所掌控的。只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黑山王國與塞爾維亞王國都比較弱小,根本不能承擔統一斯拉夫民族的重任。與此同時,奧地利帝國管轄下的南斯拉夫人卻希望在這種情況下得到自由,他們是在奧匈帝國于1908年搶奪了波斯尼亞后,才將希望寄托于塞爾維亞王國身上。塞爾維亞人在1912年到1913年開始了種種反抗,讓全世界對其刮目相看。他們站出來反對奧匈帝國的統治;和奧斯曼帝國抗衡;并且擊敗了保加利亞人。此時,全世界都在注視著塞爾維亞王國。塞爾維亞人終于打敗了他們討厭的土耳其人,拿回了自己民族的圣地,“把戰馬帶去了亞得里亞海”。從此之后,同時得到了勝利和自由的塞爾維亞人在南斯拉夫民族中擁有了領導地位,黑山人再也不能和他們競爭。而塞爾維亞人的成功也激發并促進了民族獨立運動。
塞爾維亞史 作者簡介
哈羅德??坦珀利(1897—1939),劍橋大學近代史教授,劍橋大學彼得學院院長,大英帝國勛章獲得者。除《塞爾維亞史》外,還著有《腓特烈大帝與約瑟夫二世》一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