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文化賦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819732
- 條形碼:9787520819732 ; 978-7-5208-1973-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賦能 內容簡介
過去的營銷,是定位營銷、賣點營銷,如果現在還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做營銷,將會非常被動,因為這樣的營銷邏輯,會把品牌帶入紅海的競爭中,讓營銷的轉化變得越來越難。如何破局?為營銷和品牌注入文化的魂,是一條出路。從現在開始,贏在未來的企業,正在試圖打好文化牌。什么是文化牌?通俗來講,就是要洞察這個時代的人心和人性,構筑一個引發人們共同的情感認知、情感觸動、情感宣泄、情感歸屬的進托邦,從而實現對目標人群的“聚合、連接、生長”。
文化賦能 目錄
第1章 市場競爭不可怕,就怕企業沒文化 1
企業文化:決定企業命運的DNA/2
企業文化不等于老板文化/5
好的文化一定是生長出來的/8
建立企業文化IP的哲學之問/11
做百年老店,打造文化IP是根本/15
你的文化真的能賦能嗎/18
經典案例:字節跳動——倡導開放透明的企業文化/22
第2章 讓軟文化生根,讓硬制度落地 25
文化缺失的制度,算不上是好制度/26
好的制度可以是規則,但絕非潛規則/29
“兩條腿”走路:制度要硬,文化要軟/33
制度賦能,促文化精準落地/36
倡導“生人文化”,增強規則意識/39
經典案例 :美團——多一些務實,少一些“套路”/43
第3章 深耕品牌文化,打造超級IP 45
品牌是價值,更是傳播力/46
接地氣的品牌文案更有銷售力/50
IP跨界營銷的標準“姿勢”/53
要“FUN”營銷,不要硬營銷/57
好故事成就一個好品牌/60
品牌可以老,但不能老化/63
經典案例:小米科技——借話題營銷提升企業品牌傳播力/68
第4章 新營銷時代,賣產品就是賣文化 71
傳統營銷究竟輸在哪里/72
基于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76
口碑營銷:讓用戶去告訴用戶/80
借IP交易入口,實現流量變現/84
通過短視頻營銷實現流量變現/87
做爆款,換產品不如換思維/91
經典案例:夸克搜索——瞄準用戶痛點,彰顯品牌優勢/95
第5章 輕管理重文化,改變傳統管控模式 97
以文化馭人,而非規矩制人/98
不要念歪“績效激勵”這本經/102
記住,別讓你的企業文化太“Low”/106
創造良性PK文化,打破“平衡態”/110
好的文化讓“一群人”變成“一隊人”/114
文化賦能,讓管理回歸簡單/118
經典案例:星巴克——用咖啡傳遞獨特的“伙伴文化”/122
第6章 構建高效的執行文化,提升團隊整體效能 125
實干文化:執行**,沒有行動就是零/126
結果導向文化:日事日畢/131
團建文化:“有趣+好玩+有意義”/134
搭臺文化:讓平臺更好地成就員工/137
守信文化:苛守商業道德的底線/140
經典案例:華為——“狼性文化”的三種精神體現/143
第7章 踐行工匠文化,持續深耕一個領域 147
工匠精神就是一種企業文化/148
專注核心業務,提升核心競爭力/152
沒有專業精神,其他都是妄談/155
有高標準才能實現高價值/158
只有“偏執狂”才能創業成功/161
經典案例:格力電器——用工匠精神打造每一款產品/164
第8章 厚植創新文化,不斷打破思維邊界 167
持續創新,為企業發展賦能/168
激活創新動力,靠Copy怎么行/172
做讓客戶尖叫的產品與服務/176
跨界創新:文化賦能品牌價值/179
通過不斷試錯,實現小步快跑/182
經典案例:任天堂——用“舊技術”持續創新/185
第9章 玩轉粉絲文化,賦能“粉絲經濟” 187
網紅時代,更需要流量思維/188
為目標人群“畫像”,不迎合所有人/191
通過超級體驗增加粉絲的黏性/194
要能夠和年輕人嗨到一起/197
打造個人IP,讓粉絲量爆炸式增長/200
經典案例:名人帶貨——直播不是孤立的賣貨行為/203
文化賦能 節選
第1章 企業文化:決定企業命運的DNA 一家企業要成長,要保持足夠的競爭力,要基業長青,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基因。因為成長中的企業輸出的不只是產品與服務,還有企業文化——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到底要什么,也就是企業戰略布局。打個比方說,沒有文化的企業,就像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文化”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據專家考證,其*早出處是戰國末年儒生編輯的《周易·賁卦·彖傳》,其中有“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語。以“人文”而“化成天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用禮儀、風俗、典籍,以教化天下百姓。在這里,雖然“文”與“化”并未聯結成詞,但已經有了今天的“文化”之意。 在西漢時期的思想家劉向所著的《說苑·指武》中,有一段話:“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誅。”其中,“文化”是指文治為法,以禮樂典章制度為依據而教化臣民。這與現今的含義非常接近,也是目前學界所掌握的“文化”一詞*早的出處。 20世紀80年代,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斯坦利·M.戴利首次提出了“企業文化”的概念。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它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并遵守的經營理念、經營目的、經營方針、價值觀念、經營行為、社會責任、經營形象等的總和。 在現實中,很多公司都作了大量的廣告和CI設計,企業形象包裝得非常好,但這并不能說明它們有了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不是用嘴巴說一說就有的,整天喊口號、掛標語更不妥。真正的企業文化,一定是融入每一個員工的思想和落實在行動中的。它是一個公司的靈魂、前進方向、員工動力,它能讓整個公司的運行自然順暢。 優秀的企業文化不但有助于員工保持創新活力,強化員工的執行能力,而且還可以簡化企業內部的管理流程。而且,它對合作伙伴、客戶、供應商、消費者,以及社會大眾等都有吸引力。 有一段時間,重慶“江小白”火爆網絡,成為人們爭相研究的焦點。有人研究它的渠道分銷,有人研究它的品牌管理,有人研究它的上下游供應鏈管理。其實,相比于這些,為其賦能*大的是獨特的企業價值觀及品牌文化。 對于白酒行業而言,白酒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社交文化,更是一種消費文化。“江小白”在營銷過程中,通過產品創新和品牌文化的獨特表達,迅速打開市場,贏得目標消費者的喜愛。 “江小白”所倡導的品牌文化,是小眾而獨特的,它代表了一種生活態度。這也決定了它的消費群體定位是年輕人,特別是有個性、有自我覺醒意識的年輕人。 在產品包裝設計方面,企業摒棄“過度包裝”,采用至簡設計,包裝簡潔,給人一種活潑、清新的感覺。在顏色搭配上,摒棄傳統大紅色,采用活潑青春的藍色,讓人眼前一亮。在產品外觀設計上,采用漫畫男生作為主體,易與有意思、有情懷的年輕人產生心理共鳴,在文案編輯上,采用獨樹一幟的“語錄體文案”,將工匠精神和娛系精神完美融合。讓年輕人不單單從理性消費角度購買產品。 可以說,“江小白”追求的企業文化就是一個字“新”——“新生代+新趨勢+新形象+新通路”。即面對新的用戶,新的需求,要始終堅持創新。例如,從傳統白酒的辣喉感和苦味到更加“利口化”。從這個意義上說,“江小白”的成功不完全在于它的品牌,而是其一直在堅持不斷創新、“知行合一”的企業文化。 產品的質量作為基礎競爭力,是搶占市場贏得消費者的首要條件。一款產品,沒有品質作為保障,就不能夠在消費者心中贏得一席之地。若想要牢牢地穩定消費群體,則需要企業具有獨特而統一的企業文化。 特別是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新業態、新品牌層出不窮,這不禁讓人想起一句話“但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曾經火爆一時,然后又快速被人淡忘的品牌數不勝數,它們被時代拋棄不是因為技術、資源的匱乏,更不是市場容量變小,而是因為缺少文化。說白了,就是它們善于用互聯網制造話題,善于品牌傳播,但是缺少一套持之以恒的核心價值觀,及獨特的、有生命力的企業文化。
文化賦能 作者簡介
劉 航: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商務與經濟學院管理學碩士學位 清華大學管理碩士學位項目結業證書 北京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新聞學(公共關系方向)文學學士學位 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理事會員 【職業經歷】 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聞司外國記者新聞中心主任。 自然資源部國家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項目負責人。 曾在大連萬達集團、美團等房地產和科技企業任職,擔任主管公共關系、國際文化交流、品牌傳播的總經理和高級總監等職。 曾在中國駐英國大使館任新聞官。 多次參加對外國事訪問、高級訪問、對話談判的代表團,并從事隨團新聞發布和文化傳播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