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古代軍事通識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572227
- 條形碼:9787503572227 ; 978-7-5035-722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軍事通識課 本書特色
※解碼古代軍事文化的核心要素,一本書讀懂中國歷史的DNA※勾畫先秦至清2000余年政權的形成與崩潰過程,梳理各種歷史脈絡和人物關系※簡白耐讀,史料扎實,史學小白也能讀懂古人的治國謀略※深度解讀歷朝歷代國家興衰之謎,有助于讀者把握歷史規律,看懂世界格局※軍事科學院軍史、兵器史、古代戰略研究專家多年研究集大成之作※20余個軍事小故事,有助于讀者掌握古代軍事文化的精粹、讀懂強軍思想的時代內涵
中國古代軍事通識課 內容簡介
本書以豐富的史料、史實為依據,從中國古代軍事文化、軍事思想、軍事戰略、安全觀念、軍事技術等方面,全面呈現五千多年波瀾壯闊的中國古代軍事發展史,客觀分析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基本特點和歷史成因,深刻解讀中國古代軍事發展的歷史局限,系統評析中國古代各個歷史時期國防軍事重大問題,深入探討中國古代軍事的成敗得失、經驗教訓,有助于人們全面了解中國古代軍事知識,從中吸收前人在軍事思想、軍事理論等方面的經驗教訓,為今天思考國防軍事問題提供有益的鏡鑒和啟發。
中國古代軍事通識課 目錄
中國古代軍事通識課 節選
文化根植于歷史,同時影響著歷史。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優秀特質,對國家的安全和發展、文明的承續和光大,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歷史局限,既與歷朝歷代的衰敗和動亂息息相關,也對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廣度形成了制約。 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是在一個具有很強封閉性的相對獨立的歷史空間中孕育形成的。今天,世界已經進入信息化和全球化時代,中國已經走出了東亞大陸的封閉體系,與世界融為一體,中華民族的安全面臨著全球力量博弈的挑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強軍夢迫切呼喚與之相適應的先進軍事文化。站在新的時代高度,深入思考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優秀特質和歷史局限,創新發展當代中國先進軍事文化,需要注意把握四個重點。 (一)堅持富國強軍與道勝天下相統一,確立當代中國軍事文化面向世界的堅定品格 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除了大國的體量,還要有大國的實力,才能夠雄立于世界。富國強軍是中華民族持之以恒的追求,是中華文明能夠彪炳于世的基礎,也是創新發展先進軍事文化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一切都是空談。這要求我們必須堅定推進富國強軍戰略,努力建設與大國地位相適應的先進軍事力量。同時還必須看到,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始終把強軍作為保障自身安全和發展的基石,而不是依靠強軍來威脅和侵略他人。因此,在中國軍事文化中,與富國強軍思想并行,又形成了“不以兵強天下”的道勝理念,主張大國強國不能以武力脅迫天下,而要以道義影響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崛起,大肆對外侵略擴張,使世界陷入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之中,中國也深受其害。但放眼世界,擴張性的帝國主義大多沒有好結果。未來世界更具生命力的,應當還是把富國強軍與道勝天下相結合的中國軍事文化傳統。當代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宣示“永遠不稱霸”,就是對這一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自覺和自信,以此確立當代中國軍事文化面向世界的堅定品格。 (二)積極經營安全新邊疆,強化當代中國軍事文化的進取精神 重陸輕海、防御內守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根深蒂固的傾向,即使到了20世紀后半葉,新中國的軍事戰略仍深受這一傳統影響。然而,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中國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已經與世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關系,中國的安全利益疆界早已突破了傳統的大陸封閉體系,向全球范圍的海洋和空中延伸。同時,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太空和網絡空間成為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在當今時代,沒有太空安全和網絡空間安全,就沒有領土、領海、領空安全。因此,今天的國防重心已經不是簡單的陸海關系甚或陸海空關系問題,而是陸、海、空、天、網五維關系。這要求我們必須從根本上超越傳統思維,樹立新的大國防觀,面向未來,積極經營陸、海、空、天、網五維空間安全,特別是要把海洋安全、空天安全、網絡空間安全作為重中之重——這是中華民族的安全新邊疆,沒有新邊疆的安全就沒有老邊疆的安全。我們要在大力經營安全新邊疆的實踐中,錘煉和強化當代中國軍事文化積極進取的精神。 (三)緊跟信息時代的步伐,強化當代中國軍事文化的科技意識 信息化正引起軍事領域的大變革。世界軍事史從冷兵器時代到火器時代再到機械化時代、信息化時代,其根本推動力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每一次遞進都使軍事活動的科技含量、科學化水平大幅提升。當前,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信息化武器裝備成為軍隊裝備的主角,引起作戰手段、軍事體系和戰爭方式發生空前巨變,使軍事活動更加高科技化。今天,沒有高科技素養,不懂得信息化技術和裝備,就打不了信息化戰爭的仗。在中國歷史上,重道輕器的軍事文化傳統造了對軍事技術的長期忽視,使近代中國在軍事上陷于落后挨打的境地。我們必須深刻吸取這個歷史教訓,高度重視科學技術對軍事的作用,緊跟信息時代步伐,認真研究信息化戰爭的特點規律,真正掌握住打信息化戰的本領,并在此實踐過程中,不斷強化當代中國軍事文化的科技意識。 (四)克服尚武精神弱化和形式主義的弊端,強化當代中國軍事文化的戰斗精神和務實作風 鴉片戰爭失敗后,中國傳統軍事文化經歷了一場血與火的百年洗禮。在此過程中,尚武精神弱化、形式主義嚴重等傳統軍事文化的歷史局限被充分暴露。然而,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繼,挽狂瀾于既倒,同時也以自己的生命和鮮血,頑強地矯正著民族的弱點。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戰爭的偉大實踐,終于鍛造出了中國軍事文化新的品格,它體現為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懼任何強敵,英勇頑強的精神意志;體現為一切從實際出發,“從戰爭中學習戰爭”,不尚空談,務求實效的優良作風……這些新品格從根本上扭轉了傳統軍事文化的歷史缺陷。我們今天站在新時代的高起點,創新發展當代中國軍事文化,不僅要繼承傳統軍事文化的精華,更要大力倡導中國革命戰爭實踐中鍛造形成的中國軍事文化的新品格,強化當代中國軍事文化的戰斗精神和務實作風,力戒傳統軍事文化中不良現象的沉渣泛起。
中國古代軍事通識課 作者簡介
鐘少異,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央軍委黨史軍史工作專家組成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近代軍事歷史和軍事思想研究,編著有《安邦大略——中國歷代國家安全戰略思想論析》《孫子的戰爭智慧》《孫子兵法軍官讀本》《五千年的征戰:中國軍事史》《中國古代軍事工程技術史》《中國古代火藥火器史研究》《古兵雕蟲——鐘少異自選集》等。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