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陪伴式成長:如何贏得孩子的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52184
- 條形碼:9787505752184 ; 978-7-5057-5218-4
- 裝幀:8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陪伴式成長:如何贏得孩子的心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1.從幼兒到青春期,抓住孩子成長的每個關鍵階段 2.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正面管教》一樣好用的育兒寶典 3.作者提出的三大教育原則,九大核心要點,與孩子建立相伴一生的積極關系 4.大量實用建議和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幫助父母樹立正確的觀念,擺脫曾經的行為模式,更輕松、更快樂地陪伴孩子。 5.當孩子在交流時始終一言不發,家長是否反思過自己的行為? 6.當孩子毫無家庭概念,不愿與家人共處時,家長可曾想過是否為了事業忽略了與孩子共處的時光? 7.孩子出言頂撞,行為粗魯時,自己是否也用這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孩子,甚至自己的父母? 8.孩子的大部分言行舉止,家長可否意識到這是自己行為的投射? 9.孩子叛逆不服管教時,家長該如何應對? 10.培養健康的邊界意識要趁早,邊界意識不是嚴格束縛,由于數年沒有邊界意識,不服管教的青少年令家長們頭痛不已 11.缺乏邊界意識的家庭,必然會釀成悲劇,父母子女的關系終究難以維系。 12.有人說養育孩子是漸行漸遠的過程,但這本書告訴我們養育孩子未必就是漸行漸遠的過程,也許能夠凝聚一生相守的情意。 13.美國多家媒體育兒頻道超人氣作家,自己創辦的育兒分享網站備受家長贊譽。作者十八年來一直致力于為全美千百萬家庭提供專業的育兒知識援助。
陪伴式成長:如何贏得孩子的心 內容簡介
《陪伴式成長:如何贏得孩子的心》是一本令人豁然開朗的育兒指南。本書作者麥克?貝里提供了三大核心教育原則,九大育兒技巧,能優選限度地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聯系,為孩子們答疑解惑,并與他們建立一段堅不可摧的關系。書中提供了大量切實可行的建議和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與有趣故事,文字中蘊含的育兒智慧,幫助父母樹立正確的觀念,擺脫曾經的行為模式,更輕松、更快樂地陪伴孩子。父母往往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與自己的交流越來越少,還會擔心孩子們模仿一些不良少年,走向歧路。
陪伴式成長:如何贏得孩子的心 目錄
目錄
致謝辭 01
引 言 推己及人,我們就能贏得孩子們的心 09
**部分 育兒的誤區
**章 贏了爭論,失了人心 003
第二章 愛心呵護,設定邊界 012
第三章 四種錯誤方式的共通之處 024
第四章 打造全新的教育模式 039
第二部分 贏得孩子的心
第五章 樹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 057
第六章 影響力*小,也能贏得人心 065
第七章 擴大對孩子的影響圈 076
第八章 時不我與,敬時愛日 087
第九章 全身心投入,融入孩子的生活 105
第十章 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114
第十一章 愛不是美好的幻象,好萊塢在說謊! 125
第十二章 做自己,戰勝家長的*大對手 146
第十三章 土豆沙拉和墓碑,撰寫一生的故事 156
第三部分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第十四章 稱職的家長,身兼數職 171
第十五章 教育投資,關注獎勵 187
第十六章 正確的方向,決定終點 198
第十七章 教育子女之路,值得我們努力奮斗 208
譯后記 215
...
陪伴式成長:如何贏得孩子的心 節選
**章 贏了爭論,失了人心 秉要執本的原則 “有時我們很容易忘記這一點,你可以在口舌上占上風,強制孩子的行為得體適宜,但在這一過程中,人心盡失。” 這段話選自《教養兒女,力所不及:擴大家人的交際圈》一書,作者是雷吉·喬納和凱里·紐沃夫。一個寒冷的清晨,在印第安納州當地的一家咖啡館里,我坐在僅有的一盞頂燈下讀書,看著店里的熟客進進出出,手握咖啡甜點行走在上班途中。一個過往的畫面倏而重現,那是一個夜晚,我和十一歲的女兒發生了爭論。我當時說過的那些話在腦海中回響,那時我以為自己可謂字字珠璣,覺得自己占盡上風,而她的緘口不言更加提升了我的形象,我是一位全知全能、洞察秋毫的父親,她應該對我心悅誠服,毫無異議。多年來我都認為,說服孩子會給他們留下持久的印象。但在那個清晨,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次,我明白自己造成了與孩子之間的關系裂痕。 我認同紐沃夫關于內動力促生好勝心的闡釋,“和大多數父親一樣,在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時,我就會感到緊張不安。內心深處,有個人想要針鋒相對,奪占上風,清除異己,證明一切我說了算。”對,那才是我!畢竟,這就是我的成長方式,也是在我妄生異議、違逆不順或者超越邊界時,我父母的處理方式。 即使在寫下這段文字之時,我仍感到局促不安。我舍本逐末,真是大錯特錯。我還能想到當時的畫面,我的小姑娘站在那里,呆若木雞,而我在談話中占盡上風,插話打岔,不給她留說話的機會,是我一手造成了我們內心之間巨大的裂痕。她料想到妻子和我慣用這種方式,甚至緘口不言。 第二天,我又坐在咖啡館,在讀到“贏了爭論……輸了人心”這一部分時,我心生愧疚。每次女兒令我們不快,或者與我們發生分歧時,這樣的情況就會發生。上帝讓每個孩子開口講話,而我們卻很快就讓她歸于靜默。我們只在乎證明她有錯,在乎爭論時不能示弱,這才是我們心中的要務。我們忽略了真正的頭等要務,那就是她的內心。她的心靈很脆弱,正不斷學習成長。我們沒意識到這一點,我們每次談話都獨占話語權,這正在摧毀她的內心世界。 過往的境遇也會影響她做出的回應。幾年前我們收養了她,當時她三歲。在此之前,她在兩個寄養家庭生活過。由于之前經歷過創傷,初來時她很抵觸,不愿將我們視為父母,這不足為奇。面對激烈爭論的情況,她早已學會自我封閉,那是她的防御機制,于是她很難說出自己的想法,傾訴情感。她能選擇的只有對抗、逃離或者冷戰,于是她選擇冷戰。基于這一點,向兩個年長的積極主動型女兒證明我們的觀點,贏得爭論,這應該就不算是難事了吧,他們以前可從未經歷過創傷,但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該拿我們的女兒怎么辦?我們對此毫無頭緒。 就這樣念及自己的所作所為,我遺憾,我負疚,我羞愧,一個人坐在那里,一口一口地咽下咖啡,悄悄拭去淚水。我突然意識到,一直以來自己對孩子的所作所為,正是源于需要證明自己一貫正確的貪欲。如果那時她有手機,我定會滔滔不絕地向她道歉。我情難自已,驅車三十分鐘趕到她的學校,把她從教室里拉出來,擁入懷中。 家長因何爭勝 在與孩子的爭論或其他互動中,家長必須成為常勝將軍,有些家長會陷入這種思維模式,這一點無須置喙。讀到此處,或許大家會和我一樣,感到負疚羞愧。可能大家也意識到自己陷入了這種爭強好勝的模式,要證明自己的孩子有錯,全力誘導孩子做出自己滿意的回應。大家無須再自責不已。教育子女絕非易事,我們投入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于設法解決怎樣與子女相處融洽。轉瞬間,他們已經步入人生的一個新階段。我們自以為熟悉一切,卻不得不重新調整,重新學習,對于家里有青少年子女、問題子女的家長而言,尤需如此。此外,我們大多數人生長的那個時代,責罰要及時,體罰不能寬宥,家長要訓誡子女(妻子和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的情況)。我們踐行了自己熟悉的育兒之法,這件事就很容易理解了,(多數情況下)這辦法還很有效。但是,我們總還有更好的方法。 以下便是一例。我們不能總在口舌上占上風,常“勝”會冒離心之險。這一點大家意識到了嗎?如果我們總是必須做正確的一方,要證明自己的觀點,要堅持自己的方法,從不給孩子發表自己意見的空間,就會形成新的風險。我們沒有留出余地,讓孩子的內心得到滋養,成長壯大。不止于此,我們還教會他們在生活中無須表態,保持緘默。 隨著我日漸長大,父親常常生我的氣,獨斷專行。這便教會我兩件事。**,我需要警覺地觀察自己的所言所行,因為我隨時可能引起一場軒然大波。童年的大部分時光里,我都躡足而行,唯恐驚醒暴君。姐姐和我每天都看著表,好準確地知道父親何時回到家。我們必須確保自己的玩具不會散落在地。所有東西一定要擺放得整整齊齊。我的意思是無一例外,任何一處散亂都會招惹一頓訓誡、呵斥,或者被貶得一無是處。即使一切物品擺放得井然有序,我們可能還會被揍一頓。對孩子而言,經歷這一切多么恐怖,但那就是我們的生活。 第二,父親操控一切的態度教會我緘口不語。安安靜靜地等到訓誡結束,這才是上策。或者說,如果我開口說話,僅需表示贊同即可。父親奉行一言堂,所以,爭辯有意義嗎?結果待到成年后,我依然無法順暢地為自己辯護。我還要努力擺脫根深蒂固的不安感,以及能力不足的認知。即使現在步入不惑之年,我還要時不時地與之抗爭。我父親每次都在爭論中盡占先機,卻失掉我心。直到我長大成人,我們之間的關系才得以修復。現在,我們關系融洽,但是多年以來,我們之間關系緊張。 在孩子成長的每個時期,不管是小學,即將步入青春期,抑或初高中階段,他們的心靈都很脆弱,這一點無可置疑。沒錯,他們可以很快恢復如常,但是這種復原能力是有限的。一切都未可知,我們卻貪求好勝心而多有所失。孩子的確需要邊界意識(這一點在隨后章節談及),設定底線是件好事。贏得人心(而不是總是贏得爭論),絕非意味著孩子想說什么就可以說什么,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懲罰要分時間和場合,尤其是在孩子做出不明智選擇的時候。但是我們有必要密切關注爭論背后的原因,以及*終利害關系。 家長必爭之點 本書希望舉例說明不同以往的教育子女方法,以轉換范式。我有十七年教育子女的經歷,十八年為眾多家長提供輔導的積累,現在正在為美國各地成千上萬的家長著書演講。我相信,這種新方法是健康有益的方式,(*終是關鍵)會助我們享有與孩子相伴終生的積極關系。 如果我們只專注于贏得爭論,雖有善意的出發點,但我們首先考慮的或許是在教育子女時父母扮演的教師角色。如前文所述,我們自然要起到老師的作用,但也要更多慮及家長扮演的其他角色,例如孩子心聲的傾聽者,孩子心靈的守護者。積極成功的教養兒女方式,不僅僅是建立在外在行為糾錯的基礎之上,抑或任何實際的具體內容。它建立的基礎是,全身心專注人心,與孩子進行交流,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他們,關愛他們,珍視他們,這一點遠勝一切他物。 我希望時光倒流,希望扭轉過往曾對女兒犯下的那些錯誤。但我所能做的,只有改變我們未來的互動交流,尤為重要的是改變自己的出發點。女兒需要珍愛她的父母。在任何情況下,她都需要一個這樣的父親,即使她做出了令人失望的不智選擇,父親也會讓她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就在*近這段時間,我們的女兒做出了需要承擔越界后果的行為,她做出了一個錯誤甚至是危險的決定。如果是過去,克里斯汀和我早就全副武裝去對付熊孩子了,我們估計她從學校回家,就會像獵人那樣躲在陰影里等待獵物的到來。這聽起來可能過于戲劇化,但遺憾的是真實情況于此如出一轍。萬幸的是,那天吃午飯時我們討論了此事,一致同意采納更明智的辦法,“她回到家,我們就讓她坐下來,明確表示我們愛她。我們會準確言明她糟糕的決定會帶來哪些麻煩,概述會有什么后果,然后就此打住,毋庸贅述,無須訓誡。”雖然我們已用言語向她表達我們的愛,但還要用行動證明我們的愛。為什么如此言簡意賅?因為贏得她的心遠勝于贏得爭論。我們過去選用的育兒方式風險太大。 不健康的方式或許可以糾正孩子們的外在行為,但是會付出什么代價?為了求勝我們失去了什么?如果你問我的話,我會說代價太大,失之甚重。我相信有一種方式,對各階段的孩子都會產生積極影響,能在過程中贏得他們的心。這一點要落實到我們的語調、態度以及出發點上。 那個寒冷的清晨,我看著《教養兒女,力所不及:擴大家人的交際圈》一書,創巨痛深,這時我**次意識到,我的言語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自那一刻起我開始改變自己。 這一刻也可能是你發生改變的起點。或許讀完本章內容后,你會像我一樣深感負疚。沒關系。我不可能改變過去,你也一樣不能。但你可以改變自己的現在和未來。試著放下遺憾和羞愧之心,嘗試新的解決方法,充滿希望地審視育兒之路吧,這種改變會永遠轉變你對子女的教育模式。 思考題 1.你的父母*看重的是什么?是贏得與你發生的爭論?還是贏得你的心? 2.過去和自己的孩子相處時,你*看重這兩點中的哪一項? 3.若要強化自己對孩子的關愛,突顯孩子的重要性,你會采用哪種新方法? 4.這種方法要求大家摒棄什么?或者少做哪些行為? ...
陪伴式成長:如何贏得孩子的心 作者簡介
麥克??貝里,全職作家和演說家,八個孩子的父親,迄今為止已領養二十三個孩子。迪斯尼網站Babble.com的超人氣特邀作家。他和妻子克里斯汀共同創立了一個備受贊譽的育兒博客“一個養父母的告白”和一個叫“綠洲社區”的育兒經驗分享網站。他全年都在美國各地舉辦巡回演講、夏令營,為人們提供育兒方面的專業知識。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