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幸福之源——優化生命體驗的科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232969
- 條形碼:9787543232969 ; 978-7-5432-329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幸福之源——優化生命體驗的科學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多國權威專家對十萬個個體展開追蹤調查 探尋人一生的幸福感成因 家庭背景和學校教育如何影響兒童的學業成績、情緒狀態和行為模式? 收入、教育、就業、家庭、人際關系、身心健康如何影響幸福感? 哪些公共政策能夠提升人們的生活滿意度?“本書是一本非常棒的書。它為我們提供了探索人類幸福成因的全新視角,并且書中對如何通過政策和程序提升幸福感進行了細致的研究! ——埃德·迪納,《幸福:解鎖心靈財富的秘密》的合著者 “本書植根于人生每個階段所能得到的*佳線索,對于從童年到老年的各個階段如何獲得幸福感給予了權威而全面的分析! ——艾倫·克魯格,普林斯頓大學 “本書的作者都是這個領域的權威專家,將我們對幸福感的認知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書中的研究闡釋了童年時的經歷和情緒如何影響成年人的幸福感,并且強調了父母的幸福感對子女幸福感的重要影響。作者們為更好的設計評估政策而引入了新的度量體系,這些政策會對數百萬人的幸福感產生終身影響。因此,無論對于學者、政策制定者還是知情民眾而言,本書都非常值得一讀。” ——卡爾·格雷厄姆,《人人幸福?追求美國夢中的不平等希望與生活》的作者 “如果政策制定者想要提升民眾的幸福感,理解民眾的想法以及這些想法產生的原因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書是研究人類幸福感的長期決定因素的開創之作,所提出的幸福感提升路徑既在情理之中又讓人耳目一新。本書對于所有渴望提升幸福感的人而言都具有指導意義。” ——馬丁·杜蘭德,經合組織(OECD)首席統計學家兼統計項目主管 “本書蕞大的貢獻在于對整個生命周期中幸福感的綜合分析。該書的作者融合了隊列研究、縱向面板及橫截面數據調查等方法,為讀者提供了了解幸福感的更加全面的視角。在本書問世之前,從未有人做過如此系統的研究! ——約翰·F.哈利維爾,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幸福之源——優化生命體驗的科學 內容簡介
所謂幸福經濟學(economics of happiness),是圍繞幸福的度量以及幸福的影響因素展開的經驗研究,往往會涉及心理學、衛生學、社會學等學科。幸福經濟學認為,應該優選化的是幸福的度量指標,而不是收入或者利潤。幸福經濟學源自所謂的“伊斯特林悖論”。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在1974年的文章《經濟增長提高人們的幸福了嗎?一些經驗證據》中發現:在一國內部,富人報告的平均幸福和快樂水平高于窮人;但如果進行跨國比較,窮國的幸福水平與富國幾乎一樣高。換言之,經濟的發展和GDP的增長,并不會讓人們變得更幸福。幸福經濟學自20世紀末迅速興起。自2012年起,聯合國每年出版《世界幸福報告》,對全世界155個國家的幸福水平進行統計排序,對各國政府制定政策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這本書代表了幸福經濟學迄今為止很高的研究水準。以往的研究,一次只關注一個因素對幸福感的影響;而且不同的研究對幸福的度量指標也有出入。本書同時研究所有相關因素對幸福的影響,而且本書有一個一以貫之的幸福度量方法——受訪者的主觀幸福打分。因此,本書得以把不同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納入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研究整個生命周期的生活滿意度,另外,本書的經驗數據也是迄今很詳盡的:基于英國、美國、德國和澳大利亞四國的主觀幸福感長期追蹤調查,樣本數量超過了10萬人。利用這個綜合詳盡、專享的數據庫,作者研究了影響人類幸福感的關鍵因素,包括收入、教育、家庭沖突、健康、育兒與犯罪行為等等。作者發現的結論有些出人意外。總人口中幸福感的差異只有2%不到能夠由收入不平等來解釋。影響一個人幸福水平的關鍵因素是人際關系與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因為心理疾病而生活痛苦的人,要比因為貧困、失業與生理疾病而痛苦的人更多。作者還發現兒童情緒健康與行為得體,要比學習成績更能夠影響成年之后的幸福水平,而學校、教師和家長對塑造兒童的情緒和行為至關重要。作者還向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一個以幸福為中心、能夠讓支出發揮更大效益的分析框架。這本書覆蓋范圍之廣、結論之新,都是突破性的。這本書試圖徹底改變我們對人類當務之急的理解,倡導公共政策應立足于對人們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幸福之源——優化生命體驗的科學 目錄
0 引言:全新的范式
0.1 度量幸福
0.2 生命全程的幸福起因
0.3 關于本書
0.4 提 示
0.5 結 論
1 生命之幸福:什么對我們來說*重要?
1.1 結果的闡釋
1.2 提升成年人幸福
1.3“成年人成就”的起由
1.4 “兒時成就”的起由
1.5 結 論
**部分 什么鑄就幸福的人生?
2 收入
2.1生活滿意度
2.2 收入與生活滿意度
2.3伊斯特林悖論
2.4 社會比較與適應性
2.5 什么決定個體的收入水平?
2.6 結 論
3 教育
3.1 教育如何影響生活滿意度?
3.2 教育成功的原因
3.3 結 論
4 就業與失業
4.1 失 業
4.2 適應性與傷疤
4.3 當地失業
4.4 個體失業的原因
4.5 工作的質量
4.6 結 論
5 建立家庭
5.1 配偶、分居與喪親
5.2 適應性
5.3 養育子女
5.4 有伴侶和做父母的起由
5.5 結 論
6 身心健康
6.1 不幸的原因
6.2 健康與生活滿意度
6.3 心理健康vs.生理健康:質量調整生命年問題
6.4 不健康的外部性
6.5 適應殘疾
6.6 疾病的決定因素
6.7 結 論
7 犯罪
7.1 誰在犯罪?
7.2 教育能減少犯罪嗎?
7.3 犯罪的影響
8 社會規范與制度
8.1 信 任
8.2 慷 慨
8.3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8.4 社會資本
8.5 個人自由
8.6 政府的質量
8.7 平 等
8.8 宗 教
8.9 收 入
8.10 結 論
9 老年人的幸福
9.1 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
9.2 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來源
9.3 生活滿意度隨年齡增長而改變
9.4 結 論
第二部分 什么塑造了成功的童年?
10 家庭收入
10.1貧困與兒童成長
10.2 家庭收入對情緒健康的影響
10.3 家庭收入對行為的影響
10.4 家庭收入對智力表現的影響
10.5 結 論
11 上班族父母
11.1母親的工作與其子女的情緒健康
11.2母親的工作與其子女的行為表現
11.3 母親的工作與其子女的認知力發育
11.4 失業的父親們
11.5 結 論
12 家庭教育與父母的精神健康
12.1 基 因
12.2 父母與其子女的情緒健康
12.3 父母與子女的行為表現
12.4 父母與其子女的認知發展
12.5 結 論
13 家庭矛盾
13.1 測度矛盾的方法
13.2 家庭矛盾的影響
13.3 當矛盾沖突很嚴重時,應該離婚嗎?
13.4 結 論
14 學校教育
14.1 不同中學的影響
14.2 不同小學的影響
14.3 不同教師的影響
14.4 結 論
第三部分 我們能做些什么?
15 測度幸福的成本效益
15.1 新的方法
15.2 為什么使用成本效益分析而不是成本收益?
15.3 稅收與規章制度
15.4 為什么不以貨幣為單位衡量收益?
15.5 平 等
15.6 折算率
15.7 壽命長短與出生人數
15.8 一些例子
15.9 結 論
16 幸福的起源
16.1 一些關鍵的研究發現
16.2 生命歷程法
16.3 什么樣的成年人更幸福?
16.4 經歷的絕對效應
16.5 如何通過孩童時期的情況預測成年時期的幸福
16.6 父母和學校如何塑造孩子?
16.7 公共物品
16.8 政策評估
16.9 未來的路
致謝
線上資源目錄
參考文獻
譯后記
幸福之源——優化生命體驗的科學 作者簡介
安德魯·E.克拉克(Andrew E. Clark):巴黎經濟學院全職教授。莎拉·弗萊什(Sarah Fleche):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家。理查德·萊亞德(Richard Layard):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名譽經濟學教授,英國上議院議員。他是《繁榮》《幸!返葧暮现。納達德??包他威(Nattavudh Powdthavee):華威大學商學院行為科學教授,《幸福方程式》的作者。喬治·沃德是麻省理工學院行為與政策科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所有作者都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績效中心福利項目的成員。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