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上古史導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38193
- 條形碼:9787208138193 ; 978-7-208-1381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上古史導論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本書約二十萬字,楊寬充分運用神話學的武器,還原古史傳說的本來面目,探究中國古史的源頭。他一方面贊成顧頡剛等人提出的古史神話演變說,同時又反對康有為以來的“托古改制”說和“新學偽經”說,他認為古史傳說多是古代東西二系氏族原有神話的演變和融合,它的演變多是自然的的演變,而很少是人為的改造。他竭力主張神話分化說,認為這是古史內容日趨復雜的主要原因,這是對顧頡剛“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的發展和補充,并得到顧頡剛的肯定。童書業更是在《古史辨》第七冊自序中將楊寬贊譽為在顧頡剛之后,集“疑古”史學之大成。 *楊寬先生經典著作相關推薦鏈接: 1.《古史新探》 2.《古史探微》 3.《西周史》(套裝上下冊) 4.《戰國史》 5.《戰國史料編年輯證》(套裝上下冊) 6.《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7.《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
中國上古史導論 內容簡介
本書為楊寬根據1937年在廣東勷勤大學講授“中國上古史”的講義初稿修訂而成,比較和參照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收入《古史辨》第七冊,是中國上古史研究領域的開創性著作之一。在《中國上古史導論》中,楊寬提出神話的分化研究說,是對顧頡剛“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說的發展和補充,成為顧頡剛開創的古史辨派神話學的重要后繼者。
中國上古史導論 目錄
自序1
**篇 古史傳說探源論1
第二篇 論古史傳說演變之規律性45
第三篇 盤古、槃瓠與犬戎、犬封76
第四篇 三皇傳說之起源及其演變93
第五篇 黃帝與皇帝105
第六篇 堯與顓頊124
第七篇 舜與帝俊、帝嚳、大皞136
第八篇 五帝傳說之起源與組合156
第九篇 “陶唐”與“高陽”177
第十篇 說夏185
附:“說夏”補199
第十一篇 丹朱、兜與朱明、祝融206
附一:劉為堯后說探源(楊寬)221
附二:說兜所放之崇山(童書業)227
第十二篇 鯀、共工與玄冥、馮夷230
第十三篇 許由、皋陶與伯夷、四岳243
第十四篇 禹、句龍與夏后、后土250
第十五篇 夷羿與商契261
第十六篇 啟、太康與王亥、蓐收268
第十七篇 伯益、句芒與九鳳、玄鳥275
第十八篇 綜論286
附錄劉歆冤詞297
中國上古史導論 作者簡介
楊寬(1914—2005),字寬正,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白鶴江鎮人。曾就讀于蘇州中學師范科,1936年畢業于光華大學國文學系,師從史學大家呂思勉、蔣維喬、錢基博。1936年參與上海市博物館籌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博物館館長兼光華大學歷史系教授,1953年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1959年調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所長,1970年又調回復旦大學歷史系工作。1984年赴美國邁阿密定居至逝世。歷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主任秘書、古物整理處處長,上海市博物館館長,中國先秦史學會首屆至第三屆副理事長。著有《中國上古史導論》《西周史》《戰國史》《戰國史料編年輯證》《古史新探》《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