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新書--我的攝影創作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094086
- 條形碼:9787536094086 ; 978-7-5360-940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我的攝影創作法 本書特色
自詡為業余攝影師的國寶級攝影家植田正治從中學三年級開始熱衷于攝影,二戰前在日本嶄露頭角。戰后以家鄉鳥取的天空、地平線、沙丘為背景,將拍攝對象當作靜物一般布置后擺拍。該手法被稱為“植田調”,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高度評價。植田正治的前衛藝術攝影對日本和世界攝影產生了重要影響,而他本人始終自詡為一名業余攝影師。本書中他多次強調自己不靠攝影吃飯的愛好者身份,從中可見他對攝影的純粹態度 。感受植田正治“拍攝的快樂”與很多攝影師一樣,植田正治喜歡研究相機、鏡頭、相紙、相機包,關注流行的題材、構圖、裝裱、沖印方式。他對經手的各種器材和拍攝手法的詳盡講解,可以讓人完整地感受到他作為攝影師的快樂。植田正治在熱情嘗試新技術、新潮流的同時,也常常反思它們與攝影本質的關系,呼吁同行們不要忘記當初對攝影產生的那份熱情。只為自己而拍,用拍照表達自我植田正治獨樹一幟的攝影風格,曾顯得格格不入。在書中,植田回憶二戰期間,報紙上號召攝影師也應該站起來,他擔心自己再也不能自由地拍攝;1950年代,以土門拳為中心的現實主義風格盛行,植田的擺拍手法與其推崇的“絕對快照”背道而馳。植田用平和誠懇的文字,展現了在時代潮流滾滾向前的時候,他如何堅持在自己相信的道路上,只拍能夠表達內心的照片。
新書--我的攝影創作法 內容簡介
20世紀70至80年代,植田正治在日本的攝影雜志上發表了許多文章,講述了他開始攝影創作的契機、自謙為“攝影愛好者”的原因、對當時流行的攝影風格的批評、自己偏好的拍攝手法和攝影器材等等。為了再現植田正治通過“語言”這一不同于攝影的行為構建的世界,考慮到他的敘述口吻的統一性、內容的重復性等,本書對這些文章進行了重構。
新書--我的攝影創作法 作者簡介
植田正治,1913生于年鳥取縣西伯郡境町(今境港市)。中學三年級時開始熱衷于攝影。1932年赴東京,進入東洋攝影學校。畢業后回到故鄉,19歲開辦照相館。從這時起,作品開始不斷入選攝影雜志和展覽,并嶄露頭角。之后致力于發表作品,因《少女四態》等群像擺拍攝影受到關注。1949年以山陰的天空、地平線、沙丘等為背景,將拍攝對象當作靜物一般布置后擺拍。該手法被稱為“植田調”,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高度評價。1954年獲第二次二科獎。1958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展覽。1975年獲得第25屆日本寫真協會獎年度獎。1978 年獲得文化廳創設10周年紀念功勞者表彰。1980年入選德國“世界影像博覽會攝影展”。1988年獲得第4屆東川獎國內作家獎。1989年獲得第39屆日本寫真協會獎功勞獎。1993年在國內外舉辦多次展覽,包括在東京舉辦的大規模個展等。1995年位于鳥取縣岸本町的植田正治寫真美術館開館。1996年在法國獲得藝術文化勛章。2000年7月4日去世。 金子隆一,1948 年生于東京的日蓮宗寺廟。畢業于立正大學文學部。攝影史學家、僧侶、東京都寫真館策展助理。大正、昭和時期的“繪畫主義攝影”研究第一人。與他人合著《日本近代攝影的確立》《日本獨立攝影師1976~1983》等。在各個美術館參與過眾多策展工作。2021年6月30日去世。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上冊(最新修訂版)
¥66.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