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經典要文便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01384
- 條形碼:9787513201384 ; 978-7-5132-0138-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經典要文便讀 內容簡介
《中醫經典要文便讀》集素難靈樞、仲景天士等諸家精華,并中醫傳世之作以為經典者,擇其精要,合為采撰,以便觀覽誦讀。 全書共分五篇,內容涉及:中醫基礎、方藥、臨床、傳統經典和針灸。
中醫經典要文便讀 目錄
**部分 中醫基礎篇
**章 病因賦
第二章 病機賦
第三章 瀕湖脈學
脈學七言訣
四言訣
第二部分 方藥篇
**章 中藥歌訣
十八反歌
十九畏歌
妊娠用藥禁忌歌
草藥辨性歌
青草藥歌訣
李漢彪師傅傳草藥辨認秘訣
中藥炮制賦
藥性總義
用藥傳心賦
藥性賦
寒熱溫平四賦,增補東垣未盡之意
用藥分根梢
治病主藥訣
十二經補瀉溫涼引經藥歌
藥性歌括四百味
第二章 方劑學歌訣
解表劑
瀉下劑
和解劑
清熱劑
祛暑劑
溫里劑
補益劑
固澀劑
安神劑
開竅劑
理氣劑
理血劑
治風劑
治燥劑
祛濕劑
祛痰劑
消食劑
驅蟲劑
涌吐劑
……
第三部分 臨床篇
第四部分 傳統經典篇
第五部分 針灸篇
中醫經典要文便讀 節選
《中醫經典要文便讀》: 病機玄蘊,脈理幽深,雖圣經之備載,匪師授而罔明。處百病而決死生,須探陰陽脈候,訂七方而施藥石,當推苦藥志形,邪之所客,標本莫逃乎六氣,病之所起,樞機不越乎四因。一辨色,二辨音,乃醫家圣神妙用。三折肱九折臂,原病者感受與情態。窮浮沉遲數滑澀大緩八脈之奧,(有一說浮沉遲數長短虛實八脈為綱者。)便知表里虛實寒熱邪正八要之名,八脈為諸脈綱領,八要是眾病權衡。 澀為血少精傷,責責然往來,澀滯如刀刮之狀。滑為痰多氣盛,惕惕然應指圓滑,似流珠動之形。遲寒數熱,紀至數多少。浮表沉里,在舉按重輕。緩則正復,和若春風柳舞,大則病進,勢如秋水潮生。六脈同等者喜,其勿藥。六脈偏盛者憂,其采薪。表宜汗解,里即下平。救表則桂枝芪芍,救里則姜附參苓。 病有虛實之殊,虛者補而實者瀉,邪有寒熱之異,寒者溫而熱者清。外邪是風寒暑濕燥火之所客,內邪則虛實賊微正之相乘。正乃胃之真氣,良由國之鯁臣。驅邪如逐寇盜,必亟攻而盡剿。養正如待小人,在修己而正心。 地土厚薄,究有余不足之稟賦,運氣勝復,推太過不及之流行。脈病既得乎心法,用藥兮患乎弗靈。 原夫中風當分真偽,真者現六經形證。有臟腑血脈之分,偽者遵三子發揮,有屬濕火氣虛之謂。萬病能將火濕分,徹開軒岐無縫鎖。中臟命危,中腑肢廢。在經絡則口眼喁斜,中血脈則半身不遂,僵仆卒倒,必用補湯,痰氣壅塞可行吐劑。手足瘛疭日搐,背項反張日痙,或為風痱偏枯,或變風痹風懿,癱瘓痿四肢緩而不仁。風濕寒并三氣合而為痹,雖善行數變之莫測,皆木勝風淫之所致。風從火斷汗潤宜,風從寒者溫之可,風從濕則燥而滲。雪霜凜冽,總是寒邪,酷日炎蒸,皆為暑類。傷寒則脈緊身寒,中暑則脈虛熱熾,暑當斂補而清,寒可溫散而去。諸痙強直,體腫跗腫,由山澤風雨涇蒸。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皆天地肅清燥氣。濕則寒其皮肉,燥則涸其腸胃。 西北風高上燥,嘗苦渴閉癰瘍。東南地卑水濕,多染疸腫泄痢。其邪有傷有中,蓋傷之淺而中之深,在人有壯有怯,故壯者行而怯者劇。天人七火君相,五志為工者能知直折順性之理,而術可通神,善醫者解行反治求屬之道,而病無不治。虛火實火,補瀉各合乎宜。濕熱郁熱,攻發必異乎劑。濕熱攻而郁熱發。既通六氣之機,可垂行古之譽。 嘗聞血屬陰,不足則生熱,斯河間之確論,而血不足也可生風。氣屬陽,有余便是火,佩丹溪之格言,而氣不足也有熱者。氣盛則為喘急,為脹滿,為痞塞,兼降火必自已。氣虛也有是證。血虛者為吐衄,為煩蒸,為勞瘵,非清熱而難痊。血盛者也有吐衄,因血有余則怒,怒則氣上,血隨氣走則也。 ……
- 主題:小32開本古典醫學名著摘文匯集
《中醫經典要文便讀》集素難靈樞、仲景天士等諸家精華,并中醫傳世之作以為經典者,擇其精要,合為采撰,以便觀覽誦讀。 全書共分五篇,內容涉及:中醫基礎、方藥、臨床、傳統經典和針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