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先秦歷史與文化的多維度思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87354
- 條形碼:9787520387354 ; 978-7-5203-873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先秦歷史與文化的多維度思考 本書特色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破除僵硬的學科劃分,利用人類學、社會學、神話學、闡釋學等多學科資源,從不同維度對先秦歷史與文化的內涵和特質加以考察。本書涉及的學科,主要有文化人類學、神話學、闡釋學等有限幾個學科,自然難以深入發掘多學科思考在歷史研究中的潛力,也不足以體現多學科、多維度視野中先秦史研究的真正魅力。
先秦歷史與文化的多維度思考 內容簡介
本書力圖打破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之間的畛域,從多個維度分析和闡釋先秦時期中國的歷史道路、文化特質。作者認為,研究者的立場、目的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史家所應采取的方法、角度,歷史研究是一個相對開放的場域,研究者的主體性在這個場域中應得到足夠重視。為說明這一觀念,作者在理論探析方面著力較多,其中涉及的多個案例則是對該觀念的實踐和檢驗。
先秦歷史與文化的多維度思考 目錄
**章 理論與方法(上):社會科學的視角
**節 什么是“歷史事實”
第二節 從“拒斥形而上學”看歷史學的科學化
第三節 實驗方法在歷史研究中的價值
第二章 理論與方法(下):闡釋學的視角
**節 歷史研究面臨兩大問題
第二節 闡釋學對歷史認識論的啟示
第三節 闡釋學對歷史研究的方法論意義
第三章 走出古典:從人類學角度看中國國家起源獨特性
**節 古典進化論與“地域組織標志說”的終結
第二節 酋邦理論與中國古代國家產生方式
第三節 “親親”與“尊賢”:前國家時代的政治遺產
第四節 重新認識國家起源與血緣、地緣因素的關系
第四章 文明“早熟”與中國古代親屬稱謂的泛化
**節 中國古代親屬稱謂泛化舉例
第二節 “早熟的小孩”與親屬稱謂泛化現象的盛行
第三節 親屬稱謂泛化的影響:“推愛的家族主義”
第五章 用社會學方法闡釋中國古代文明特質
**節 孝道的社會學分析
第二節 亂倫禁忌與家庭組織之間的“共變”
第三節 東周時期的道德虛偽與周禮的名實分離
第四節 禮樂興衰與中國古代相人術流變
第六章 人類學視閾中的宗教、圖騰與巫術
**節 宗教、圖騰與巫術研究基本情況
第二節 弗雷澤“巫術時代論”與中國的巫術研究
第三節 “巫術時代論”對古史研究造成的不良影響
第四節 道家哲學庸俗化與早期道教巫術的形成
第七章 歷史神話化:中國古代神話的基本形成路徑
**節 中國神話研究的基本問題
第二節 從“乘蹻”術看古代神話流變的復雜性
第三節 禹步與大禹的神話化
第四節 老子長壽神話再認識
第八章 “大一統”含義流變的歷史闡釋
**節 “通三統”與“大一統”說的辯證關系
第二節 “三統說”在秦漢之際的遭遇
第三節 作為“大統一”的“大一統”及其合理性
后記
先秦歷史與文化的多維度思考 作者簡介
晁天義,寧夏西吉人,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編審,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研究方向為先秦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近年來主要關注中外歷史文化比較、史學方法論研究。代表作有《先秦道德與道德環境》(專著)、《闡釋學對歷史研究的啟示》(論文)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