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領導能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056929
- 條形碼:9787547056929 ; 978-7-5470-5692-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領導能力 本書特色
未來 訓練指南! 每個孩子都有影響世界的潛在能力,關鍵是如何幫助孩子成就他的 人生! 改變世界從 開始,培養(yǎng)領導力從孩子開始。 讓孩子 有影響力,大幅提升孩子的決策能力、社交互動能力以及影響他人的情商。 發(fā)現(xiàn)孩子的領導力潛質(zhì),在可塑性較強的階段,培養(yǎng)孩子成為德才兼?zhèn)涞?。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領導能力 內(nèi)容簡介
說起領導力,很多人的認知或許還停留在“當領導”的層面上。其實,領導力不是一個職位或一種權力,而是一種關鍵能力。如今,越開越多的人開始認可,領導力是未來個人的關鍵能力之一。一個具有領導力的孩子,不僅具有強大的人格魅力,也更容易走向事業(yè)、人生的成功,成為未來受歡迎的人。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領導才能,讓他們能夠在群體中脫穎而出,使他們將來能夠帶領一班人完成更大的事業(yè)。任何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佼佼者,那何不行動起來呢?本書比較全面、客觀地闡述了孩子領導力的培養(yǎng)這個問題,并提出一些比較科學的教育方法。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領導能力 目錄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領導能力 節(jié)選
擺脫依賴,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 培養(yǎng)孩子的領導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所謂獨立性是指一個善于自我決策,能獨立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實施解決問題行為的一種個性品質(zhì)。它伴隨勇敢、自信、認真、專注、責任感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日本“經(jīng)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過這樣一段話:獅子故意把自己的小獅子一次次推到山谷里,讓它從危險中學會獨立的能力,這樣的氣魄真是太大了。雖然這種行為在人類看來有點殘酷,但經(jīng)過這種殘酷的訓練,小獅子在以后的生命過程中才一步步地堅強起來,在它一次次從深谷爬上來時,它才真切地體會到獨立的重要性。 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告訴我們:物競天擇。這是人類社會和動物世界都遵循的真理。沒有獨立性就沒有參與競爭的條件。父母可以愛孩子,為孩子的成長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有利條件,但是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去競爭。所以說,父母一方面要給予孩子愛,另一方面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有這樣兩個事例: 某高校的一位研究生,學習成績特別好,學校領導考慮派他出國深造,找人和他談這事的時候,本以為他會高興得不得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出國的,可這位研究生聽了這個消息之后卻是愁眉緊鎖,后竟對領導說他不去了。領導感到非常驚奇,經(jīng)過調(diào)查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位學生雖然學習特別好,但其他的事情竟然一竅不通,以至于生活都不能自理。終只有選擇放棄。 一位母親為了讓考上美國某著名大學的“神童”兒子能衣食無憂,不惜一切代價要拿到美國綠卡,去陪兒子一起讀書。終于,兒子在母親的陪同下去了美國。她省吃儉用,變著花樣給兒子弄好吃的、好穿的。幾年后,兒子找到一家好公司去上班,母親卻因為過度勞累而重病不起。自從母親病倒后,兒子就因為生活不會自理而被公司解雇。兒子要另找東家卻連連碰壁,后落得淪落街頭這樣的悲慘命運。 上面這兩個事例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是否有意無意地包辦了孩子許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重視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是否忽略了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作為家長,我們是否在無意中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限制了孩子的自我發(fā)展?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美國教育家羅伯特博士也提出,現(xiàn)代孩子教育有十大目標,其中重要的便是獨立性。一個孩子在長大后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具備獨立性,要具備能夠獨立思考、選擇、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以這些為基礎,才能應對生活的各種挑戰(zhàn),否則是很難適應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 獨立性是培養(yǎng)孩子領導能力的重要方面,其內(nèi)涵是:在生活上能自理,在學習工作中能獨立完成各項任務,碰到問題和困難能獨立自主地做出決策并會實施,不輕易接受他人的暗示、意見而改變主意。現(xiàn)在很多父母反映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過分依賴父母,不少孩子上高中了還沒有洗過衣服。缺乏獨立性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父母應從小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作家畢淑敏曾經(jīng)做過許多年醫(yī)生。為了讓兒子學會看病,她忍著內(nèi)心的折磨,堅持讓兒子獨自去醫(yī)院看病。有一次,在兒子感冒發(fā)燒的時候,狠了狠心,讓兒子自己去醫(yī)院看病。她在《教你生病》一文中,記述了當時的經(jīng)過: “你都這么大了,你得學會生病。”我說。“生病還得學嗎?我這不是已經(jīng)病了嗎?”他大吃一驚。“我的意思是你必須學會生病以后怎么辦。”我說。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辦,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打電話找你。”“假如……你終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就找我爸。”也許這樣逼問一個生病的男孩是一種殘忍。但我知道總有一天他必須獨立面對疾病。既然我是母親,就應該及早教會他生病。 “假如你終也找不到爸呢?”“那我就忍著。你們早晚都會回家。”兒子說。“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鐘是一分鐘。得了病以后,應該做的事是上醫(yī)院。”“媽媽,你的意思是讓我今天獨自到醫(yī)院去看病?”雖然在病中,男孩依然聰明。“正是。”我咬咬牙,生怕自己會改變主意。“那好吧……”他扶著腦門說,不知是虛弱還是在思考。“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醫(yī)院。先掛號,記住,買一個本……”我說。“什么本?”他不解。“就是病歷本。然后到內(nèi)科,先到分號臺,護士讓你到幾號診室你就到幾號,坐在門口等。量體溫的時候不要把人家的體溫表打碎。叫你化驗你就到化驗室去,先劃價,后交費。等化驗結(jié)果的時候要豎起耳朵聽,不要叫到你的名字沒聽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著。“媽媽,你不要說了。”兒子沙啞著嗓子說。 兒子搖搖晃晃地走了。我內(nèi)心里經(jīng)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我后悔、責怪自己,忍耐著時間慢慢地向前滑動。 終于,走廊上響起了熟悉的腳步聲,只是較平日有些拖沓。我立刻開了門,倚在門上。“我已經(jīng)學會了看病。打了退燒針,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好多了。真是件麻煩的事。不過,也沒有什么。”兒子驕傲地宣布,又補充說:“你讓我記的那張紙,有的地方順序不對。”看著他,勇氣又漸漸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將要不斷磨煉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煉自己。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一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獨立。只有獨立才有可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好。美國商業(yè)領袖羅伯特·湯森說:“人終要獨立地走向社會,就必須擁有自主獨立的能力。因此從小就要培養(yǎng)自我意識,培養(yǎng)自主、自立、自強的精神,認知和實踐能力。自我發(fā)展本身也是個人對自身的一種反思。正是從這種反思中人才不斷地找到自我,超越自我,實現(xiàn)自我。”獨立就是自我生存的意識和能力。只有一個人具備了獨立的意識和能力,才能比較容易地適應社會,擺脫逆境,把握機遇,發(fā)展自己。所以,父母應該重視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性。 教孩子學會生活自理 生活自理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的開始。因為孩子今后的獨立生活,不能沒有自理能力。所以父母首要的教育責任在于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孩子從小就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來做,不依賴他人。生活中,父母可以讓孩子學會照料自己的生活,諸如穿衣、系鞋帶、梳頭、洗臉、吃飯、整理書包、收拾房間等,父母盡量不要替孩子做。如果父母在生活方面過分照管,不僅不利于孩子獨立性、自主性的發(fā)展,而且還容易使其養(yǎng)成一些諸如懶惰、依賴等不良品質(zhì)。父母還應當讓孩子經(jīng)常參加一些家務勞動,如幫爸爸媽媽洗菜、購買物品、打掃衛(wèi)生等,這是培養(yǎng)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給予孩子獨立成長空間 孩子的獨立性是在獨立活動中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要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孩子,就應該給孩子獨立的成長空間,讓他有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不要什么都給他設計好、準備好,按照你的思路去做,看似孩子在獨立完成,實際還是你在幫助他。不少家長以為,孩子還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動。但如果成人完全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安排,孩子只是去執(zhí)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遠養(yǎng)不出來了。 相信孩子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能干的,有些家長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或擔心這也不會,那也不會,很多事都替孩子做好,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長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其實,孩子并不像家長想的那樣,什么也做不好、干不成,只要家長相信他,放手讓他去干,也許你會得到一個驚喜。不讓孩子嘗試,孩子永遠也獨立不了。到后就真的什么也做不成、干不好了。所以,家長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領導能力 作者簡介
潘鴻生,男,暢銷書策劃人,圖書館閱讀推廣者。自幼酷愛讀書,鐘情寫作,常與文字為伴,專注于情緒、人格、家庭教育與人際交往等心理學領域研究十幾年,曾策劃、撰寫過《好家風成就好孩子》、《做人如水的哲學》、《聽南懷瑾大師講莊子》、《跟馬云學管理》等圖書。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jīng)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