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056943
- 條形碼:9787547056943 ; 978-7-5470-5694-3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本書特色
學校不講、老師不教的挫折教育課! 拼爹拼媽拼學歷,不如拼拼抗挫力! 賜予孩子強大的抗挫力,激發孩子內心的神奇力量,打破寵愛的束縛,讓孩子自己走出成功人生路。 可以說,挫折伴隨孩子成長的每一步。當挫折事件發生后,如果孩子能夠勇敢地面對它、自信地解決它,那么挫折事件反而是孩子成長的契機。適當的挫折教育能使孩子獲得受用一生的心理素質:不怕挫折、敢于面對挑戰!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內容簡介
挫折是孩子的必經之路,一個人如果沒有經歷過挫折,那么就是不正常的人生。但是,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在非常順利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是在蜜水中泡大的。他們平時走慣平坦路、聽慣順耳話、做慣順心事,一旦遇到困難,就會不知所措、失望退縮,喪失熱情和信心,甚至出現逃學、離家出走、自殺或精神疾患。這說明,現在的孩子普遍抗挫折能力弱,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勢在必行。本書從孩子成長的實際出發,列出他們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并結合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知識給予解答,幫助家長找到應對孩子生活中的挫折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目錄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節選
不要包辦孩子的事情 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獨立生存的能力,能獨立面對挫折,較好地解決問題。生活中,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所以什么事情都不讓孩子參與,表面看起來是為了孩子好,實際上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認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所以遇到事情會畏首畏尾,沒有自信心。 其實,孩子的能力是通過鍛煉才能提升的,父母如果不給孩子這樣的機會,孩子的能力就沒有辦法得到提升。父母要相信孩子,對孩子學會適當地放手,給孩子自己處理事情的機會,自然會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了。 任任是個9歲的小男生。他的房間總是十分凌亂,從來沒有自己主動收拾過。每天晚上媽媽在任任睡著后,便會過來幫他整理房間,并且把他第二天上學要帶的東西準備好。而每天早晨任任也都依賴媽媽叫他起床上學。如果哪一天媽媽急著上班,任任肯定就會因為睡過頭而遲到。任任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由父母代為安排的,一旦父母不在身邊,他就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現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加上家長過多地包辦與嬌慣,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依賴性很強。如:他們每天寫完家庭作業需要父母逐題、逐字地檢查;一碰到學習上的困難或難題,就要叫爸爸媽媽幫助;他們第二天要用的學習用具需要父母逐樣準備;他們臥室的床鋪需要父母整理;他們的手絹、紅領巾、襪子,需要父母幫助洗凈……總之,離開了家長他們就似乎一事無成。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凡兒童自己能夠做到的,應該讓他自己做;凡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去想。”這是一條符合教育規律的至理名言。如果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我們的孩子將會得到鍛煉的機會,我們也會發現孩子的潛能是無窮的;如果我們一直“大手幫小手”,我們的孩子將會在無形中被剝奪許多發展的機會。 一個男孩在寫給媽媽的信中強烈地表達了這樣的愿望:“媽媽,請把書包給我,我自己能背。盡管我的肩膀柔嫩,但應該擔負起屬于我的那份責任。媽媽,請撒開你的手,沒有你護送,我同樣能踏進學校的大門。我早已熟悉通往學校的那條小路,也會避讓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不信,你悄悄隨在我的身后,再送上一程,試一試,就會放心了。”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其實是喜歡自己做事情的。他們喜歡說“我能”“我自己來”等。父母應該順應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大膽去做感興趣的事情。這不僅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意志力和責任感,增加他們的基本生活常識和勞動能力,使孩子學會對自己的生活和行為負責,真正地長大成人。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做母親的好只有一只手。”說的就是要對孩子放一只手,有些問題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著解決。讓孩子學會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的是促進孩子的獨立性發展,這對孩子將來的學習、工作、事業乃至一生成長都是有好處的。 著名文學家朱自清曾說:“要讓孩子在正路上闖,不能老讓他們像小雞似的在老母雞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輩子沒出息的。”任何一位父母都不可能包辦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將來,包括學習、工作以及事業的成功,都要靠他們自己去闖、去努力、去奮斗。而這一切,沒有自立自強的意識和精神,是很難取得滿意結果的。父母應該明白,獨立既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孩子成長中的必然一課。 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 孩子的人格是落地生根的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孩子就已經擁有自己的獨立意識,這種意識是孩子獨立自主的先決條件。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在孩子主動要求做一些事情時,不要因為孩子小而不予支持,從而導致孩子自己動手的意識在萌芽狀態中就被扼殺了。 讓孩子從小事做起 培養孩子獨立性,不要忽略孩子身邊發生的日常小事,小事往往會對孩子自立自強能力的培養發揮巨大的作用。所以,作為父母,不要剝奪孩子的權利,而要讓他自己去完成、去鍛煉。比如,從小單獨在自己房間居住、自己整理房間的衛生、為父母分擔家務、計劃安排自己的假期時間并執行等。在這些活動過程中,他們往往會遇到困難挫折,在獨立解決這些挫折時,會使他們逐步成熟起來,提高獨立處世的能力。 相信孩子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能干的,有些家長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孩子這樣不行、那樣不行,或擔心這樣不會、那樣不會,很多事都替孩子做好,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長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其實,孩子并不像家長想的那樣,什么也做不好、干不成,只要家長相信他,放手讓他去干,也許你會得到一個驚喜。不讓孩子嘗試,孩子永遠也獨立不了。到后就真的什么也做不成、干不好了。所以,家長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讓孩子體驗一些挫折 家長的大包大攬會讓孩子變得意志不堅定、心理承受力差,稍遇打擊或挫折就會自暴自棄甚至走向。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多經歷一些挫折,然后再鼓勵他去克服并戰勝它們,這樣他才會越挫越勇。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作者簡介
潘鴻生,男,暢銷書策劃人,圖書館閱讀推廣者。自幼酷愛讀書,鐘情寫作,常與文字為伴,專注于情緒、人格、家庭教育與人際交往等心理學領域研究十幾年,曾策劃、撰寫過《好家風成就好孩子》、《做人如水的哲學》、《聽南懷瑾大師講莊子》、《跟馬云學管理》等圖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