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百年甬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608972
- 條形碼:9787519608972 ; 978-7-5196-0897-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百年甬商 本書特色
本書展現了吳錦堂、宋漢章、秦潤卿、項松茂、劉鴻生、俞佐宸、方液仙、胡西園、邵逸夫、王寬誠、李惠利、應昌期包玉剛、趙安中、曹光彪、李達三、茅理翔、沈國軍、阮立平、丁磊等近百位近現代著名甬商的生平與風采。一本書濃縮了近百年的商業智慧,助你洞悉商業本質,把握中國商道的心法!
百年甬商 內容簡介
《百年甬商》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時代背景下,展現100年來中國經濟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和大國商幫的崛起之路。以甬商作為中國商幫代表,匯集百年來近100位甬商的風采,充分展現東方商幫的智慧與風范。本書涵蓋了百年來四個重要歷史時期,生動體現了中國企業家與黨同心同行、銳意進取、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優良傳統。本書旨在傳承和弘揚大國商幫的很好文化和精神,從而助推中國經濟在新時代更高質量地發展。
百年甬商 目錄
目錄
序言 百年甬商百年風華
吳錦堂:一代華僑的“中國心”
宋漢章:時代之交的大銀行家
秦潤卿:錢業領袖的民族情懷
項松茂:舍身成仁的“皂藥大王”
劉鴻生:實業巨子的責任與使命
俞佐宸:堅守“實業救國”初心
方液仙:振興國貨當自強
胡西園:中國燈泡之父
邵逸夫:百年光影人生路
王寬誠:愛國情深的改革先鋒
李惠利:助學惠桑梓 興醫利民生
應昌期:商界奇才的圍棋人生
包玉剛:一代船王的中國心
趙安中:自奉極儉,慷慨施人
曹光彪:敢為人先的愛國實業家
李達三:一代儒商的拳拳之心
張靜章:締造世界“塑機王國”
賴振元:泥瓦匠的建筑神話
茅理翔:方太的創業式傳承
王銘:多彩境界 多彩人生
儲吉旺:如意事業 如意人生
周辭美:華翔之夢永不止步
徐萬茂:悟畫中的華茂人生
袁利定:奮進的“東海水表”之父
王文鑒:光學的“隱形巨人”
賀財霖:歷盡冰雪方成龍
姜翼鵬:一碟醋背后的匠人匠心
孫宜培:樂活做人 樂活做事
馮嘉耀:用“芯”鑄就中國智慧
馮小龍:砥礪前行三十年
李如成:蝶變中的雅戈爾
吳志光:“帥特龍”人生
王躍旦:吹笛少年的華彩樂章
陳海倫:中國的鋼琴教父
陳定龍:切割世界 焊接未來
王蓓:心懷大愛的奮斗者
羅立國:千里跬步 雄才立國
徐亞芬:教育改革的“探路者”
周云高:立人興業的“六字真言”
李啟涵:以使命續寫理想與夢想
鄭永剛:只有不斷創新 才能基業長青
余劍偉:為人類健康做貢獻
袁銀菊:讓“愛優特”走向世界
葉守魁:扎根實業興葉氏
柯東輝:人生精彩在自己
翁振濤:波濤熱血 振興中華
鄭堅江:用價值賦能中國家電
盧新躍:終其一生為九龍
馬國慶:醉心餐飲 向陽而生
沈國軍:人生轉變后的頓悟
戎巨川:“博洋”的裂變與突破
勵行根:天生勵志 行為言根
梅迪華:笑傲跨界“江湖”
王光陽:我心向陽
王仁祥:堅守一顆文化人的初心
徐娣珍:乘風破浪的慈吉掌舵人
羅慧明:慧眼識刀成就三韓
蔣雨雨:信心,決心,愛心
阮立平:插座一哥的創牌路
俞培君:培育智造創新之源
陳亞龍:引領華龍的力量
崔曉君:明志篤行 新竹成林
單謨君:小巨人 大智慧
孫振泉:千奧的“精氣神”
包劍剛:利刃出鞘 百煉成“剛”
張江平:25年,太平鳥“飛”出新高度
姚力軍:我和我的中國“芯”
孔昌明:暢想奮斗的“快意人生”
茅忠群:打造方太的理想之城
張彥:尋夢中國 筑夢未來
陳蘇林:餐飲老兵的執著和偏愛
張文陽:“數據”三部曲
章家祿:商行千里 情滿家鄉
王煥江:穩健商道下的非凡人生
李迎春:知識產權的安全衛士
丁磊:奔赴星辰與大海
項樂宏:腳踏實地 夢想萬里
柯海軍:追夢與探索同行
王旭君:竹林深處有“甬味”
王軍祿:用拼搏成就浦華
朱煒:從守望者到造美者
楊發彬:從“打工仔”到“帶頭大哥”
徐立勛:破而后立的“創二代”
薛驚理:“黑燈”出綠紗 一線走天下
張君波:立足泵業 做足水文章
王一鳴:“逆變”的創業人生
劉兆杰:奮斗中的百優卡
何貝:風華正茂一“少帥”
跋 致敬時代 致敬甬商
百年甬商 節選
邵逸夫:百年光影人生路他出生在光緒三十三年的寧波鎮海,在漫長的一生中,歷經了清朝、北洋政府、民國、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香港回歸等一個個重要時期;他不是香港*富有的人,但向來是*受尊敬的企業家,作為曾經的亞洲娛樂之王,他拍了一千多部電影和電視劇,是香港成就“東方好萊塢”的奠基人;他捧紅了數以千計的明星,包括“四大天王”和一代代“港姐”。107歲的他,是全球任期*長的上市公司CEO;他說:“一個企業家的*高境界就是慈善家”,為此他向內地教育捐贈47.5億元港幣,捐助項目6013個,讓“逸夫樓”遍布神州大地。他就是古今中外捐資助學史上的**人——邵逸夫。兄弟齊心??其利斷金1907年,邵逸夫作為家中的老六出生了,這一年也是中國電影誕生的第三年,他的父親正是上海灘的工商界翹楚、創辦了“錦昌泰”顏料號的邵玉軒。當時他的父親做了一個顛覆性的決定——投資電影行業。在邵逸夫還在上中學時,父親就與大哥邵醉翁收購了上海的“笑舞臺”,在電影業初步站穩腳跟。可隨后在“洋畫片”的巨大沖擊下,邵家的“笑舞臺”劇院門庭蕭條。大哥邵醉翁為了緊跟潮流,于1924年成立了“天一影片公司”。于是,邵家四兄弟開始并肩奮斗,大哥邵醉翁做經理兼職導演,二哥邵邨人包攬會計和編劇,三哥邵山客專心發行……就連身為老六的邵逸夫也會在上學之余去到公司給哥哥們打下手。什么都不懂的邵逸夫初入公司也只能做勤雜工,有時候甚至為了一件道具跑十幾公里路,但他從未向大哥抱怨過,打雜兩年的他竟成了全才,對影片行業的各個環節雖不算精通,但也是個懂行的人。1926年,經大哥邵醉翁介紹的頭牌攝影師徐邵宇和邵逸夫二人一同合作拍攝了《珍珠塔》,時年19歲的邵逸夫已經掛上了執行導演的頭銜。他們的**部電影《立地成佛》也成為中國歷史上**部故事片,在上海放映后一舉成功,并賺得盆滿缽滿。在邵家兄弟的聯手打理下企業越做越大,但樹漸漸茁壯長大時也招來了不必要的邪風。20世紀20年代末,風頭正盛的“天一影片”被當時的影壇霸主盯上,遭到上海明星公司聯合大中華百合、友聯、上海、民新、華劇的“六合圍剿”,掀起中國電影史上**場劃時代意義的商戰。面對六合聯盟死守放映口,禁止播放“天一”影片,剛剛起步的“天一影業”勢單力薄,為了逃脫被“圍剿”的危機,大哥邵醉翁決定暫時放棄上海市場,邵逸夫聽從了大哥的安排,緊急趕往新加坡協助三哥一同建立發行網,在新加坡開辟新的市場。當時的三哥邵山客決定采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術,首先將影片賣給小戲院,然后再逐漸擴大發展至周邊城鎮,人手不夠的邵山客打了電報讓六弟邵逸夫前來幫忙。邵逸夫到了新加坡之后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沖破潮州幫、福建幫、客家幫等社團的封鎖,去各個戲院拉關系。他與三哥采用“流動放映”的策略,去到窮鄉僻壤拉流動帳篷放電影。新加坡白天酷熱難耐,晚上蚊蟲肆虐,兩人需要等到*后一位觀眾走后才能清場,可等全部結束后已是下半夜,他們只能在樹邊稍做歇息,天亮后又繼續趕路。二是,大哥從國內傳回消息說西方電影進入了有聲時代,希望邵逸夫能奔赴美國帶回能拍攝有聲電影的器材,也正是這一次赴美,讓邵逸夫差點丟了性命。三歷生死??涅槃重生1930年,23歲的邵逸夫只身前往美國購買拍攝有聲電影的器材,然而,他坐上前往美國的輪船才剛起航,就意外觸礁,邵逸夫被拋下海,抱著一塊舢板在海上漂了一夜,*終得救。千辛萬苦來到美國的邵逸夫,被當時好萊塢如此宏大的片場震撼到了,暗自發誓要在中國也建立大規模的電影工業基地。大難不死的邵逸夫帶著“會說話的機器”回到了“天一影業”,“天一影業”也因此在有聲電影時代的浪潮中混得如魚得水,成功拍攝我國**部有聲粵語片——《白金龍》,創造了票房奇跡,這部成本僅一萬元的影片,收獲了百萬級的回報。3年后,邵氏兄弟成功擁有了大小40多家戲院,一躍成為南洋的娛樂大亨。1941年,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都相繼淪陷,邵氏片場被日軍占據,但此時的邵逸夫不顧生命危險走上街頭播放抗日電影并分發傳單,被日本憲兵隊抓走。被抓走時,邵逸夫以為自己必定會遭到嚴刑拷打,沒有任何后顧之憂的他在日本憲兵隊面前直言:“我就是放抗日電影,那些是真實的紀錄片!”而在憲兵隊指控他發了10萬份傳單時,他更是大膽回擊道:“是50萬份!”*終邵逸夫被判“反日電影罪”,但好在遭扣留兩周后被保釋出獄。1957年,邵逸夫來到中國香港,這一年,他已經51歲,接下在二哥邵邨人管理下日漸式微的影業生意。在回港之前他便想好了應對策略,當時市面上都是粵語長片,影片只針對粵語地區受眾發行,在他看來國語片的受眾才有更廣闊的市場,把握住內陸的大好市場才有可能實現邵氏影業的彎道超車。1957年,邵逸夫用32萬元買下清水灣的一塊地皮,建成占地近80萬平方英尺的邵氏影城,號稱“東方好萊塢”,并于次年成立邵氏兄弟影視公司。1964年6月20日,一場慘絕人寰的空難事故,徹底改寫了中國電影的歷史。這場空難發生在臺中三角鄉、神崗地段,飛機起飛后發生空難,機上乘坐的57人中有當時華語電影界的大部分高級管理人士,*終全部罹難。這一場空難也直接造成了香港右派電影界的大換血,而邵逸夫如按照計劃也該乘坐這一班飛機,可他臨時改變了行程才得以逃過一劫。至此,邵氏影業基本一家獨大。邵氏出品??必屬精品正如香港《大公報》所說,香港娛樂圈不缺人才,但在引領時代、大膽創新和領導新趨勢方面,邵逸夫非凡的智慧還無人能超越。他和他的邵氏公司,推動著香港電影一個又一個高潮。影城建成后,邵氏每年生產40多部影片,截至1987年共拍攝了1000多部電影。邵逸夫*早在中國香港推行電影明星制,造就了胡蝶、阮玲玉、李麗華、張徹等一批著名的演藝明星,而其拍攝的《江山美人》《貂蟬》《傾國傾城》《梁山伯與祝英臺》等經典影片享譽海內外。1967年,邵逸夫創建香港無線電視(TVB),并在1971年開設了被譽為“港星搖籃”的訓練班,香港演藝圈的“黃金一代”多出自此處,如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張曼玉、郭富城、劉嘉玲,等等。專注打造電影事業的邵逸夫于1980年接手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開始轉戰電視業,同時還將邵氏影城和香港演藝圈的明星網羅門下。隨著熱門電視劇《上海灘》《射雕英雄傳》的熱播一眾巨星紛紛崛起,優秀的電視劇帶動著演員的走紅,當紅明星又拍攝電視劇維持收視率,這樣的良性循環使得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每年可生產500多集電視劇,收視率雄踞香港榜首,影響面之廣深入世界華人社會。邵逸夫創建的香港無線電視(TVB),被譽為“造星搖籃”對于內地受眾而言,早年的邵氏影業只是一個縹緲的遠古傳說,而TVB則真真實實締造了一代人的記憶。20世紀80年代,內地開始引入TVB劇集,就此掀起了持續的觀影熱潮。《霍元甲》來了,萬人空巷;《上海灘》上映,萬人空巷;《射雕英雄傳》開播,萬人空巷……至今網絡上,還有海量的關于這些電視劇的回憶與討論。邵逸夫號稱是看過電影*多的中國人,他年輕時經歷旺盛,每天只睡5個小時,一有時間就“看電影”。他給自己每天*低限額是一部電影,幾十年來堅持不輟,而且無論電影的好壞,他都會去看,并了解其中的優缺點。他看電影更多是研究,好的電影、壞的電影他都看,研究好在哪里、壞在哪里。他曾在一天內看過9部完整的電影,經營邵氏兄弟期間,他平均每年看700多部電影。他還被認為是電影界的奇才,也是一個天生的企業經營者。創立邵氏兄弟之初,邵逸夫已精通電影中的多項工作,導演、劇本、剪輯、攝影、化妝,他樣樣在行,經常親自上陣。他處事嚴謹慎重,凡事親力親為,就連試鏡選角,邵逸夫都要親自挑選核定。帶著專業的眼光,邵逸夫對影片的質量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低劣影片到他手里就直接燒掉。“我做事的態度便是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微細的部分,也要徹底做好。一件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絕對不放松的。”也正得益于此,“邵氏出品,必屬精品”早已深入人心。
百年甬商 作者簡介
曹云 商幫文化研究專家,甬商文化倡導人,甬商公共服務平臺創始人,《甬商》雜志創辦人,著有《俠義甬商》等作品,長期以來致力于推動中國優秀商幫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服務于中國經濟和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